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在各学科领域中选择学术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重要期刊作为来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报告汇集了24项科学计量指标,同时对期刊的学科分类设置进行了调整和复分。对一部分交叉学科和跨学科期刊复分入2个或3个学科分类。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在各学科领域中选择学术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重要期刊作为来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报告汇集了24项科学计量指标,同时对期刊的学科分类设置进行了调整和复分。对一部分交叉学科和跨学科期刊复分入2个或3个学科分类。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在各学科领域中选择学术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重要期刊作为来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报告汇集了24项科学计量指标,同时对期刊的学科分类设置进行了调整和复分。对一部分交叉学科和跨学科期刊复分入2个或3个学科分类。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在各学科领域中选择学术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重要期刊作为来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报告汇集了24项科学计量指标,同时对期刊的学科分类设置进行了调整和复分。对一部分交叉学科和跨学科期刊复分入2个或3个学科分类。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在各学科领域中选择学术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重要期刊作为来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报告汇集了24项科学计量指标,同时对期刊的学科分类设置进行了调整和复分。对一部分交叉学科和跨学科期刊复分入2个或3个学科分类。《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2013年《学报》的主要指标如下:核心总被引频次为2 074,  相似文献   

6.
<正> 根据(92)国科计字03号文“关于征求对《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送审二稿(试用稿)意见的函”,劳动部科学技术办公室以劳技办字[1992]08号文向全国100多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学术团体和有关专家转发了该国标送审稿中有关安全科学的内容并征求意见,现将返回的意见分析汇总,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在各学科领域中选择学术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重要期刊作为来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从2015年开始,数据库覆盖的范围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学科类别增加到153个。交叉学科和跨学科期刊复分到2个或3个学科分类。《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9月18日,中国安科院与上海电气2015年合作项目验收会在上海汽轮机厂安全生产体验馆召开。中国安科院理论与法规标准研究所承担的《上海电气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作业指导书》和《上海电气生产性单位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措施》两个项目历时6个月完成,通过现场调研、标准比对、专家审核,形成了  相似文献   

9.
“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修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中"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经过5年完成了制定,简述颁布16年后的实施及实践活动。近3年,经过多方研讨、论证,于2009年5月完成了"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的修订工作。通过该学科重新修订,进一步理顺了下属学科的名称、层次和隶属关系,增设多个(包括公共安全)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使学科内容更加丰富、系统和完整。《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3745—2009(代替GB/T13745—1992)的颁布实施,使"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在我国科教界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安全科学技术”学科分类及代码为适应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需要,国家最近发布了GB/T13745—92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并已于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该国家标准自然科学学科及社会科学学科等各类学科的一、二、三级学科进行分类,并规定其化码...  相似文献   

11.
正多年来,《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简称《学报》)栏目设定主要依据是《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但随着安全学科的建设以及相关科研的前沿变迁,原来栏目设计已经不能充分体现学科的发展趋势,该分类代码已经明显不适应学术论文的分类,且该国标为推荐国标,不是强制国标。同时,按照该《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对期刊来稿进行分类不仅耗  相似文献   

12.
<正> 安全科学技术被国家列为一级学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Classification and code of disciplines),由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01发布,1993—07—01实施。该标准已将“安全科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包括5个二级学科33个三级学科)。它将促进和完善我国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为保障人类的安全与健康服务。此标准本学会备有少许,急需者可来函联系。  相似文献   

13.
正多年来,《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简称《学报》)栏目设定主要依据是《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但随着安全学科的建设以及相关科研的前沿变迁,原来栏目设计已经不能充分体现学科的发展趋势,该分类代码已经明显不适应学术论文的分类,且该国标为推荐国标,不是强制国标。同时,按照该《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对期刊来稿进行分类不仅耗费大量人力,也不能显著提高《学报》论文的可读性和传播性。  相似文献   

14.
正多年来,《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简称《学报》)栏目设定主要依据是《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但随着安全学科的建设以及相关科研的前沿变迁,原来栏目设计已经不能充分体现学科的发展趋势,该分类代码已经明显不适应学术论文的分类,且该国标为推荐国标,不是强制国标。同时,按照该《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对期刊来稿进行分类不仅耗费大量人力,也不能显著提高《学报》论文的可读性和传播性。  相似文献   

15.
正多年来,《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简称《学报》)栏目设定主要依据是《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但随着安全学科的建设以及相关科研的前沿变迁,原来栏目设计已经不能充分体现学科的发展趋势,该分类代码已经明显不适应学术论文的分类,且该国标为推荐国标,不是强制国标。同时,按照该《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对期刊来稿进行分类不仅耗费大量人力,也不能显著提高《学报》论文的可读性和传播性。  相似文献   

16.
《安全》2015,(7)
<正>电磁防护技术实验室是我国最早开展电磁环境污染和职业防护技术研究的实验室。完成了《北京市电磁辐射污染分布规律与控制研究》、《大中型电磁辐射体选址技术規范》、《建筑物防电磁辐射涂料的研究》、《金属膜复合屏蔽材料研究与开发》、《新型轻体电磁屏蔽室的设计研究》等多项国家、北京市重大课题和标准编制。在长期的电磁辐射、电磁防护研究实践中,对电  相似文献   

17.
<正>11月25日,《生命与灾害》2014年度编辑发行工作总结暨2015年度发行工作会议在东方绿舟民防教育培训基地顺利召开。市民防科研所作为《生命与灾害》的主办单位、《上海民防》的编辑出版单位、向各理事单位汇报了2014年《生命与灾害》、《上海民防》编辑出版发行情况’并对2015年  相似文献   

18.
海外新闻     
<正>奥巴马签署《有毒物质控制法》改革法案6月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签署了《劳滕伯格21世纪化学物质安全法案》(Frank R.Lautenberg Chemical Safety for the 21st Century Act),使之成为法律,完成了对法案前身《有毒物质控制法》(TSCA)的改革。参议员劳滕伯格生前全力推行该法案,为法案的通过做出了极大贡献,为表示纪念,人们决定以他的名字进行命名。  相似文献   

19.
《现代职业安全》2010,(8):51-55
<正>《职业卫生与安全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Fourth Edition)i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职业卫生与安全百科全书》(第四版)是在国际劳工局大力指导和积极支持下,由世界60多个国家,上千名职业安全与卫生专家学者参与讨论编撰完成的,由Jeanne Mager Stellman主编。  相似文献   

20.
政府讯息     
<正>国务院安委办通报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情况本刊讯4月28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情况的通报》(安委办函〔2016〕14号),指出目前,100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中已有78家全部完成整改,503项火灾隐患已有424项完成整改。《通报》同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一是要加快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二是要对已经完成整改的单位开展一次"回头看"活动,固化整改成果。督促未完成整改的单位尽快完成整改。三是要督促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