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的建设是破解城市固体废弃物“邻避效应”的创新道路,有助于新型城市功能区的建设,是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的主要方式。以北京市朝阳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为例,研究其基地建设的优势基础及制约因素,通过探索基地建设模式,分析了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要举措,以期为其他地区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白银市在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的现状分析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如对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工作重视不够、激励和引导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的政策不健全、技术体系不完备等。基于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原则理念,提出建设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一系列措施: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效率;完善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系统;开发引进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的高新技术;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及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刘立超杨敬增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6,(9):16-19
再利用强调了物质层面的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是解决原生资源匮乏和开辟新型工业道路有效的手段。不仅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也对于资源国际大循环起到促进作用。再利用过程中需要在提高利用率和有效防治二次污染两方面下功夫,以实现变废为宝,降低乃至消除无价值废物的协同目标。 相似文献
4.
面对资源枯竭与经济转型的叠加影响,资源型城市受自身积累能力的限制,其结构调整比其他城市面临更多的土地集约利用、项目招商引资、企业创新经营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资源型城市不能完全依赖政策扶持来摆脱困境,而是要迎合国际化循环经济发展趋势,走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的路径,大力培育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相似文献
5.
何海军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3):11-14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培育生态市场经济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对长株潭两型社会生态市场发展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发展长株潭两型社会生态市场培育的要点与难点,最后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从法制保障、行政规制、经济手段、道德约束等方面,对长株潭两型社会的生态市场培育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资源循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循环经济的发展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提出循环经济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培养目标、建设思路及模式探索,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人才是现代产业学院重要的任务。以梧州学院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学院为例,围绕地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需求,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基地、教师队伍、产学研服务平台和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开展地方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研究,构建“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形成政校企产学研深度产教融合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4):1-2
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简介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是国家进口再生资源"圈区管理"园区和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产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列入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工业项目。2010年 相似文献
9.
李志芳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1(1)
指出城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现状严重制约城市环境的健康发展,提出建立科学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是实现城市环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对行业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5):46-46
2014年5月16-19日,由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主办的“资源循环高校企业行”系列活动第一站在天津市举行。来自中国、意大利、瑞士的30多名高校院所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在为期3天的活动过程中,师生们分别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了TCL奥博、瑞和塑料、天合金伦、天合南希、国联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公司、佛强再生资源环保科技公司等天津再生资源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中新天津生态城、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泰鼎绿色超市等环保项目和机构,深入到企业中,与企业代表座谈,近距离了解了再生资源企业的技术优势、管理方法和运营方式。 相似文献
11.
日本循环型社会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沛生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1(3):14-18
日本在世界上是第一个建成循环型社会的国家。全面阐述了日本循环型社会的建设历程与现状,基本做法与2010年的资源流通目标,成功原因分析;重点介绍了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废弃物处理法”,“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2部法律内容。日本政府认为,展望未来,构建国际循环型社会是必要的、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13.
钟磊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3,6(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餐厨垃圾产生量近些年迅猛增长,餐厨垃圾的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已成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环节.对我国餐厨垃圾的回收与利用现状进行综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Sumikura Yuichiro Katsumi Takeshi 《Journal of Material Cycles and Waste Management》2022,24(4):1216-1227
Journal of Material Cycles and Waste Management - The status of material reuse and recycling in Japan is review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efforts by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First, the national...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镁冶炼行业快速发展,随着原镁和镁合金年产量的逐年增高,排放出来的镁渣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合理地处理、开发利用镁渣,达到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和变害为利的目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近年来我国有关镁渣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程会强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4(9)
分析了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建设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发展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政策建议。指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是推动再生资源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介绍我国开展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背景,以及宣传培训在推动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的重要作用。阐述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宣传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以及培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意识的途径。提出应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丰富宣传培训内容并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推动相关理念和知识的传播,逐渐形成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摘要:随着广州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垃圾的排出量也在快速增长,如何应对和处理建筑垃圾所带来的“垃圾围城”困境,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是开展建筑垃圾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论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必要性、紧迫性,指出了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广州市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深入分析目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政府在法律法规上给予再生产业扶持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条件,民众理念更新是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基础,建立有利于跟踪管理的再生产业链是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关键.提出的对策旨在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有序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