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四溴双酚A的水溶性与辛醇/水分配系数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摇瓶法研究了pH值和金属离子对四溴双酚A(TBBPA)表观溶解度(SW*)的影响,并以摇瓶法考察了TBBPA在辛醇/水体系的分配行为,以及pH、pH与腐殖酸复合作用对分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BBPA表观溶解度受pH控制,在酸性条件下(pH<6.0)TBBPA水溶解度为0.15 mg·1-1,随着pH值增加,TBBPA逐渐解离,表观溶解度变大,pH在6.5-7.5范围内其Sw*-pH曲线呈指数增长趋势,pH7.5左右SW-pH曲线发生突变,pH 8.5后增长趋势平缓,pH 9.1时表观溶解度为26.5 mg·1-1.金属离子在pH值介于6.5-7.5之间会增大TBBPA的表观溶解度,pH 8.0后增溶作用减小.TBBPA的辛醇/水分配系数(1gKOW)为5.20,随pH值增大,TBBPA倾向于进入水相,pH值介于7.0-8.0时表观辛醇/水分配系数(lgDOW)随pH值增大以近线性趋势减小,且由此求得TBBPA的pKa1=7.2;腐殖酸能增大TBBPA的亲水性,且这种影响跟pH值和腐殖酸浓度有关,低浓度腐殖酸对TBBPA亲水性影响不大,随着腐殖酸浓度增大,TBBPA的亲水性显著增大了,但这种由腐殖酸浓度引起的TBBPA亲水性差异随pH值增大而缩小.  相似文献   

2.
有机酸对砖红壤的溶解及固定态磷素的活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柠檬酸、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4种土壤中常见有机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它们与砖红壤反应后,Fe、Al的溶出特征以及P的释放规律,并对上述反应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3种有机酸与土壤反应24h后,溶液中总Fe浓度随反应体系pH值升高而降低,但柠檬酸与土壤反应24h后,溶液中总Fe浓度则随反应体系pH值升高而增加.4种有机酸溶出土壤Fe的能力按草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的顺序下降,溶出机制主要是络合溶解和还原溶解.溶液中Al的溶出量在4种有机酸-土壤体系中均随体系pH值升高而降低,且按草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的顺序下降,溶出机制主要是质子溶解和络合溶解.有机酸对固定态磷素有明显活化效应,在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3种有机酸-土壤体系中,溶液中P浓度均随体系pH值升高而降低,但在柠檬酸-土壤体系中,则随体系pH值升高而增加.溶液中Al/P物质的量之比要远大于Fe/P物质的量之比,这表明土壤中P主要结合在铁氧化物表面,其活化与铁氧化物的溶解过程关系密切.此外,Al的存在对草酸活化固定态P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溶液中Al3 、Al-F和有机络合态铝(Al-OM的浓度随pH降低而增加,Al3 在总单核铝中所占比例随pH的降低而增加,而Al-F络合物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土壤中铝的溶解度与土壤中铝氧化物的结晶形态有关,处于较高纬度地区的土壤,由于铝氧化物的结晶形态较差,在相同pH下,其铝的溶解度较大.土壤溶液中有机络合态铝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pH不变的情况下,土壤中无机铝的溶解量随温度降低而增加.随水土比增加,土壤溶液中Al3 、Al-F络合物和Al-OM浓度减小,但按每kg土计算的铝溶解量随水土比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羟甲基-β-环糊清溶液对不同组分土壤中萘的洗脱去除作用,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洗脱去除作用比较,讨论了其对洗脱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羧甲基-β-环湖精溶液对土壤中的萘有较好的洗脱去除效果,20g.1^-1的羟甲基-β-环湖精溶液的洗脱率可达90%以上;洗脱液浓度和土壤质地是影响洗脱去除率的主要因素;适当地增加洗脱液浓度对洗脱去除率有显著提高;与脂醇醇聚氧乙烯醚相比,以羟甲基-β-环糊清溶液作为增溶试剂,对土壤中的弱极性有机污染物进行洗脱处理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pH下低分子量有机酸对黄壤中铝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九玉  徐仁扣 《环境化学》2005,24(3):275-278
用一次平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pH下低分子量有机酸对黄壤中铝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分子量有机酸体系可以通过质子和有机酸阴离子两个因素促进黄壤中铝的活化.当pH>4.3时,有机酸通过络合作用促进铝溶解的大小顺序为:柠檬酸>草酸>水杨酸>乳酸,与有机酸和铝形成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大小一致.有机酸阴离子可以通过自身的吸附增加土壤交换态铝的量,但质子作用对黄壤交换态铝的活化比有机酸阴离子的吸附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随pH值的降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有机酸对交换态铝的活化作用随pH值的降低而增加.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的铝主要分布在土壤表面的交换位上,但在柠檬酸和草酸体系中,当pH值分别大于4.40和4.55时,活化铝主要分布在土壤溶液中.  相似文献   

6.
外源有机酸对马蔺幼苗生长、Cd积累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海燕  黄苏珍  郭智  韩玉林 《生态环境》2007,16(4):1079-1084
植物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仍然受多种因素制约,而通过有机酸辅助植物修复技术提高修复效率逐渐成为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溶液培养研究了Cd胁迫下2种不同浓度外源有机酸EDTA、柠檬酸对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幼苗生长、Cd积累及抗氧化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Cd胁迫(CK)相比,Cd胁迫下溶液中添加0.5和5mmol·L-1EDTA和相同浓度柠檬酸后马蔺地上部Cd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而马蔺地下部Cd质量分数显著增加,0.5mmol·L-1低浓度EDTA和柠檬酸分别使马蔺根系Cd质量分数比对照增加55.6%、137.1%,柠檬酸的促进效果较明显。而溶液中添加2种有机酸对马蔺生物量的影响与对马蔺吸收Cd的效应不同,EDTA和柠檬酸使马蔺地上部生物量略有下降,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而5mmol·L-1高浓度EDTA、柠檬酸使根系生物量明显下降,分别比对照下降17.2%、25.7%。同时,2种不同浓度有机酸均使马蔺叶片MDA含量增加,而马蔺叶片SOD和POD酶活性的增加表明马蔺体内抗氧化保护能力的增强,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氧化胁迫对马蔺造成的伤害。实验结果说明EDTA和柠檬酸对促进马蔺修复Cd污染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羧甲基-β-环糊精对土壤中萘的洗脱去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羧甲基-β-环糊精溶液对不同组分土壤中萘的洗脱去除作用,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洗脱去除作用比较,讨论了其对洗脱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羧甲基-β-环糊精溶液对土壤中的萘有较好的洗脱去除效果,20g·1-1的羧甲基-β-环糊精溶液的洗脱率可达90%以上;洗脱液浓度和土壤质地是影响洗脱去除率的主要因素;适当地增加洗脱液浓度对洗脱去除率有显著提高;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相比,以羧甲基-β-环糊精溶液作为增溶试剂,对土壤中的弱极性有机污染物进行洗脱处理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实验研究了8个不同浓度萘和菲在土壤中竞争吸附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萘和菲在相互竞争下,表现出与单一纯溶质吸附时不同的吸附行为.随着双溶质竞争体系中的菲或萘浓度的增加,萘和菲的吸附等温线的线性程度都不断升高,吸附量不断下降.体积大、疏水性更强的菲比体积小、疏水性较小的萘具有更强的竞争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60co产生的y-射线辐照水溶液中萘普生,研究了萘普生的降解特性.通过测定辐射后萘普生的浓度,探讨了吸收剂量、溶液pH、不同添加物(H2O2,CO23-;t-BuOH)对萘普生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射线辐照能有效催化降解水溶液中的萘普生,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萘普生浓度为23.6mg·L^-1,吸...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吸附平衡法,研究了有机酸(草酸、柠檬酸)对潮褐土和红壤吸附Cu2+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潮褐土、红壤对Cu2+吸附明显有异,潮褐土对Cu2+吸附量是红壤对Cu2+吸附量的5倍多.潮褐土对Cu2+的竞争吸附率随有机酸浓度升高而降低,当草酸、柠檬酸浓度为10 mmol(L-1时,Cu2+吸附率均分别比对照的降低40%和70%以上.在低浓度条件下,红壤对Cu2+的竞争吸附率随有机酸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当草酸、柠檬酸浓度分别超过1 mmol(L-1和0.05 mmol(L-1时,又随有机酸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两种土壤对Cu2+次级吸附率随有机酸浓度升高而变化的规律与竞争吸附的一致.在相同有机酸浓度下,土壤对Cu2+的次级吸附率均比竞争吸附率的高.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水体中有机酸当量浓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金惠  汤鸿霄 《环境化学》1997,16(2):185-191
本文根据天然水体中溶解有机在碳与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有机酸当量和水体溶解有机碳之间的近似定量关系,提出了由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得到溶解有机碳或总有机碳浓度,最终得到有机酸和有机酸根当量浓度的转换方法,为大区域天然水体有机酸碱缓冲作用的评估提供了一个实用的转换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期添加蘑菇渣对落叶堆肥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时期添加蘑菇渣对落叶堆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降温期添加蘑菇渣有利于提高有机质的降解率,堆肥末期各处理有机质降解率分别为15.85%,10.17%,12.90%和15.16%;有利于吸收固定堆肥中的氨,减少氨的挥发,降低堆肥的pH值.在堆肥初始一次性添加蘑菇渣,有利于堆肥总氮的积累,提高堆肥产品中胡敏酸和腐殖质含量,降低堆肥总氮损失率.在堆肥初始和降温期分次添加蘑菇渣有利于堆肥硝态氮的合成,富里酸的分解以及HA/FA的增加.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各处理HA和HA/FA均呈增加趋势,FA呈降低趋势,较好地反映了落叶堆肥的腐熟程度.在堆肥不同阶段添加蘑菇渣各有其优点,综合后认为在堆肥初始添加蘑菇渣的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模拟实验及现场考察,研究了天津污水土地处理试验工程中慢速渗滤系统对优先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效率以及该系统经处理污水后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联苯和萘为研究目标,分别进行了厌氧污泥对这两种有机物单独及混合存在条件下的吸附试验,并考察了双模式模型(分配作用加表面吸附)对厌氧污泥吸附有机物的适用性.研究发现,联苯或萘单独存在时,厌氧污泥对其吸附的实验结果与双模式模型基本吻合;当两种物质同时存在时,实验结果表明在竞争溶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较低浓度联苯和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作用.此外,还考察了高含盐量对厌氧污泥吸附萘及联苯性能的影响,发现含盐量对其影响不显著,双模式模型在高含盐量的情况下仍然适用.  相似文献   

15.
大红色基G生产中产生的废硫酸内含硫酸达50%,COD70g/L,难用常规的方法来处理。本文给出了用该废酸生产硫酸锌进而生产立德粉的方法,并用COD浓度作为硫酸锌质量的控制指标,氧化锌和了废硫酸后,有机会物从溶液中析了,COD的去除率达99%。残存的有机物用活性炭吸附法除去。控制ZnSO4溶液中COD≤60mg/L,可制得合格的B301立德粉。有杉本法使硫酸资源全部回收并且无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16.
全球环境变化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从CO2浓度升高、CO2浓度与温度升高以及CO2浓度与水分变化的协同作用、CO2浓度升高与环境盐胁迫的协同作用和作物产量预测模拟及其适应对策4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业生产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人类关于农业生产对未来全球环境变化响应机理的理解与预测很有限,提出中国未来需要拟加强的研究领域.参38  相似文献   

17.
稠环芳烃在Pluronic嵌段共聚物胶束水溶液中的增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种Pluronic嵌段共聚物(F108,P94和L64)胶束水溶液对萘、蒽、芘的增溶研究表明,它们在胶束和水相间的分配系数Kv值大小的顺序为:P94>F108>L64,这是由于具有较长PPO嵌段的Pluronic共聚物分子形成了较大内核的胶束,这种胶束有利于稠环芳烃的增溶。当指定Pluronic胶束体系时,Kv值随着稠环芳烃分子憎水性的增强(即分子苯环数目增加)而增大。这些规律同样反映在吸附等温线中。  相似文献   

18.
以人工稀释水作为背景水样,通过实验室暴露和化学平衡软件的辅助分析,研究了4种有机络合剂(草酸、酒石酸、EDTA和腐殖酸)对大型水蚤(Daphniamagna)体内铜的生物积累(BBD)以及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络合剂的存在降低了大型水蚤体内生物积累量和金属硫蛋白(MT)含量,明显降低了水体中金属Cu的毒性,4种不同有机络合剂所产生的效果大体相同;有机络合态的铜也能为大型水蚤所吸收和利用,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大型水蚤对腐殖酸络合态铜的利用大于EDTA络合态铜.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地区普遍面临生态退化的问题,退耕还林作为其重要的生态恢复措施之一而备受关注。土壤活性有机碳通常较总有机碳对环境变化和干扰更加敏感,此外土壤微生物对环境变化和干扰亦十分敏感。然而,关于喀斯特不同时间尺度退耕还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的系统研究尚少见报导。为了揭示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对喀斯特生态恢复的快速指示作用,为喀斯特生态恢复评价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古周村典型喀斯特景观为代表,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不同年限(2 a、4 a、8 a、12 a)退耕还林地和玉米耕地对照样地,研究了表层土壤微生物指标和活性有机碳指标随退耕还林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较耕地对照相比,退耕还林8 a后,土壤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才发生显著变化,提升24%;而还林2 a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颗粒有机碳(POC)和易氧化有机碳(KMnO4-C)的绝对含量便分别显著提高62%、36%和38%,相对含量分别显著提升60%、34%和36%,且随还林年限的延长呈升高趋势;退耕还林2 a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基础呼吸(BR)和微生物商(MBC︰TOC)分别显著增加56%、27%和54%,并随还林年限的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土壤微生物代谢熵(qCO2)在退耕还林2 a后显著降低19%,之后随还林年限延长呈下降趋势。本研究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土壤微生物指标可以作为喀斯特生态恢复的早期指示者。  相似文献   

20.
万家寨引黄工程引水中化学毒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介质环境目标值和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就万家寨引黄工程水源地水中检出的和终端水预测的主要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对健康的潜在危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引水工程输水模式对水质影响的情况下,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度(TAS)均大于1,同时,有机污染物中的苯,特别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浓度明显超过国家标准。在考虑输水模式对水质影响的情况下,引水中有机污染物的TAS低于1,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浓度仍然超过国家标准。在考虑输水模式的情况下,引水终端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中Ⅲ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