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的生态环境标准极其薄弱,建立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借鉴我国目前针对污染防治的环境标准体系,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生态环境标准制订的原则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快建立长三角区域环境一体化保护制度,推进一体化标准统一管理,通过对水、大气、土壤与生态环境4方面地方标准分类统计分析,对长三角区域各省级、市级环境保护地方标准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各地区水、大气、土壤及生态环境地方标准的发展进程及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水环境管理技术规范与大气固定源污染排放标准在地方水环境与大气环境标准中占据主要部分,土壤环境地方标准集中在江浙沪地区发布,且各类地方标准主要由省级制定。区域地方标准集中在“十三五”时期发布,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但各地方环境标准发布存在显著的时间差。现阶段,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标准聚焦在环境保护领域,其他领域的一体化标准暂为空白,长三角一体化标准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3.
体系框架设计是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按照标准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实践,提出了由生态环境管理领域和技术内容类别二维构成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框架。体系框架中,领域维包括保护地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沙化与石漠化控制、开发建设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外来物种环境风险管理、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生态保护、草原生态保护、荒漠生态保护、湿地生态保护、内陆水域生态保护、海洋生态保护、流域(区域)生态保护和综合17个大类,技术维包括术语、分类与信息、区划、质量、保护与恢复、监测检测、评价和综合8个大类,并就每个大类的相关内容和标准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4.
Fuzzy综合多级评价模型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比较合理的权重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最后运用Fuzzy多级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开发建设中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论述开发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体系框架构建原则,分析生态破坏型开发建设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内容以及我国开发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发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在结构上包括适用于2个或2个以上生态破坏型开发建设活动大类的通用标准和只适用于某一大类生态破坏型开发建设活动的专用标准2个层次,体系表中共有标准35项,其中现有标准15项,新设标准20项.  相似文献   

6.
美国水环境标准及其实施体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立法和技术角度系统分析了美国水环境标准及其实施的体系。美国水环境标准体系由环境水质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构成,制定这两种标准时不是力求完美,而是着重其实用性,考虑其在职能上互为补充;同时在实施中水环境标准也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依赖法律制度如许可证制度,市场手段如排放权交易等,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环境标准及其实施体系。这对我国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颇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立法和技术角度系统分析了美国水环境标准及其实施的体系。美国水环境标准体系由环境水质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构成,制定这两种标准时不是力求完美,而是着重其实用性,考虑其在职能上互为补充;同时在实施中水环境标准也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依赖法律制度如许可证制度、市场手段如排放权交易等,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环境标准及其实施体系。这对我国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颇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在地方环境管理、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推动长三角地方生态环境标准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检验等分析法,探索长三角区域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发展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自“十二五”时期以来,长三角省级层面年均发布的生态环境标准数量由6.4上升至33,市级层面由0.2上升至13.5,增长趋势显著。现阶段约60%的水、气、土及生态领域的地方标准在省级层面制定发布,40%的地方标准由市级部门制定发布,研究领域不同,地方标准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Moran’s I指数分析显示地方市级生态环境标准在空间上呈现自相关较弱、相邻市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长三角南部地区地方标准发展增幅相对较快;区域绿色发展全局空间集聚效应显著,发展低值区主要聚集在长三角北部,高值区域同样聚集在南部地区,但城市绿色发展与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显著性较弱。地方标准与经济发展显著相关,地方标准总量增加1%,上海、江苏、浙江与安徽的经济分别增长0.952%、0.766%、0.883%与0.915%,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为...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实际状况,筛选出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及脆弱性和人类威胁等诸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和解析,进而制定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而又操作简便的生态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该标准适用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和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状况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绿色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优化监测方案和评价标准与方法的合理确定尤为重要。现行的《评价纲要》中监测布点偏多、所选取的某些评价标准与方法欠佳,需加以修订和改进,以提高我国绿色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科学合理、计算简便和实用性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普适指数公式,在确定典型区域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级标准的基础上,适当设定各项生态环境指标的参照值和指标值的(规范)变换式,使不同指标同级标准值的变换值差异较小,而变换值的对数值差异更小,从而可以认为用变换值表示的不同指标皆等效于某个指标。因此,用变换值表示的不同指标的某种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公式都可以用该等效指标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公式代替。在满足一定优化目标准则的条件下,用免疫进化粒子群混洗蛙跳算法对公式中的普适参数进行优化,分别得到优化后对23项生态环境指标皆适用的对数型幂函数、韦伯-费希纳定律、Γ型分布函数、污染危害S型函数和加权加和型幂函数5种形式的生态环质量评价普适指数公式,并对公式的可靠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其实用效果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研究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针对当前我国土壤环境工作情况,讨论了土壤环境质量研究中3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土壤污染定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和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关于土壤污染的定义,目前尚无一致的认识.笔者在综合国内外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污染的定义,并建议建立基于风险评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认为目前宜制订土壤环境质量目标值、土壤(分别有农业、居住、工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和土壤污染危害临界值3类标准值,同时分别提出了初步的制订方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是我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壤环境管理体系的需要,笔者在技术层面上讨论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背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现状,提出保护区级别划分应遵循的原则,如以定性方法为主,与现行行政体制相一致等。根据这些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的标准。该标准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并对其标准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定义。此外,本文还对保护区级别划分的依据和确定保护区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此标准的研究对于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农业环境标准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我国农业环境标准的范畴和分类,介绍了我国现行的农业环境标准,并对加强农业环境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彤  王留锁  姜曼 《生态环境》2010,26(6):1439-1444
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也是难点所在。研究在对现有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角度探索建立了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体系。该体系对基于水库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保护建设总成本和基于下游用水城市意愿支付价格的补偿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选择一个既能使水消费者承受得起,又能使生态保护者体会到有所回报的补偿金数额作为上下游协商确定补偿标准的依据。此体系较为全面地对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使得补偿标准更为公平、合理,进一步完善了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并以大伙房水库流域为例,对其补偿标准进行测算,得出基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补偿标准为64661.3万元,基于研究区生态保护建设总成本的补偿标准为9221.4万元,基于下游用水城市意愿支付价格的补偿标准分别为8637.6万元、12956.4万元,最终认为10000万元是令补偿双方都比较容易接受的一个价格,可作为确定补偿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简便、实用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在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定各指标的参照值和规范变换式,使规范变换后的不同指标同级标准的规范值差异不大。进而提出了一个对多项指标的规范值都适用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韦伯-费希纳(W-F)指数公式。采用混合蛙跳算法对公式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出优化后对多项指标皆适用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W-F指数公式。运用该公式对巢湖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其结果与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模型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高怀友  刘凤枝  赵玉杰 《生态环境》2004,13(4):691-693,701
目前中国已经颁布的各类产地环境类标准已超过30多个(不含地方标准),与欧美发达国家同类标准相比,中国现行的产地环境类标准普遍存在着制定程序不严谨、相关标准之间衔接统一不够、标准的科学技术水平不高、标准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不强、标准与分析检验方法不配套等共同的问题。通过实例和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改革现行的标准管理模式、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借鉴和引进国际先进标准、培育专业技术队伍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standards are intended to protect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welfare. Current standards are based on scientific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but appear to lack rigorous statistical foundations and may have unintended regulatory consequences. We examine current and proposed U.S.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standards for ozone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ir formulation and performance within a statistical hypothesis testing framework. We illustrate that the standards can be regarded as representing constraints on a percentile of the ozone distribution, where the percentile involved depends on the defined length of ozone season and the constraint is stricter in regions with greater variability. A hypothesis testing framework allows consideration of error rates (probability of false declaration of violation and compliance) and we show that the existing statistics on which the standards are based can be improved upon in terms of bias and variance. Our analyses also raise issues relating to network design 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defining a regionally based standard that acknowledges and accounts for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the ozon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