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容与友善     
当营业部经理时,我和一个雇员不和。我不喜欢她的目中无人,并决定找她谈谈。为了避免当众争吵,我打算在家里给她打电话。“我是否要解雇她?”翻着雇员卡,我若有所思。突然,9年前发生的一件事闯入我的脑海。那时,我干着全日制工作,以资助丈夫迈克完成学业。终于,他毕业的日子要到了。我们的父母将从州外赶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而我也为那天做了许多计划。比如,毕业典礼后,去吃冰激淋,然后去镇里潇洒一回。我兴高采烈地跑进我工作的那家书店。“我要感恩节后的那个星期六休假,”我向老板宣布,“迈克毕业了!”“对不起,玛丽,”老板说,“假日后的周末是我们最忙碌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奶奶爱环保     
我的奶奶是一位普通的农村老太太,她已经六十多岁了,花白的头发,黝黑的脸上布满皱纹。奶奶是一位环保达人,她虽然只读过两三年书,讲不出什么环保的大道理,但是她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一直在生活中坚持了下来。在我家,奶奶的环保故事多得数不清。比如家里的旧报纸、废纸盒,奶奶从不乱丢,都叠得整整齐齐收起来,攒多了就卖给收破烂的;家里的瓶瓶罐罐用处就更大了,奶奶用它们装  相似文献   

3.
都说穷日子难过,我不怀疑这种说法。我过过穷日子。穷而守志,那是太难了。肚子太饿,人就不是人了,是动物了,除了想吃,几乎不想别的。好日子不好过,这是从前没有想到的。因为什么叫好日子,很难界定。温饱不愁了,还有山珍海味呢!别人能够吃到,我不能吃到,就不觉得自己的日子好。你有住房了,那边却竖起了别墅;公共汽车不拥挤了,大路上却跑过一辆辆私人的豪华轿车;你开始吃肉了,时尚标榜的却是吃野菜;你的工资提高了,有人赚钱却是成百上千万。  相似文献   

4.
龙眼井     
我的老家在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宜南山区,苍翠欲酒的毛竹林中,有一口百年老井,人们称之为“龙眼井”。为哈叫“龙眼井”?我小时候曾好奇地问父亲。父亲回答说:“因为这口井坐落在龙的眠晴上,龙身在太湖里,水露充足,不易枯竭。”自从我父亲的爷爷在“长毛造反”(太平天雷革命)时期,一根扁担两只筐,从水网稻田地区来致这丘陵山区安家,在竹林中挖掘这口水井以来,井水从未干过。我们小村庄里的十来户人家,都把这口水井当作自己的生命。淘米、洗莱、做饭、浇汤、泡茶、洗衣服、浇庄稼,都用这口井的井水。这井水有点神奇。叠夏酷暑,吊上一桶井水,用双手捧起来胃几口.凉冰冰、甜蜜蜜,既解渴,又消署;既舒服,又不闹肚子。如果把刚采来的西瓜浸在刚吊起来的井水里,十来分钟后再开吃,那就更令人垂涎欲渣。冰天雪地,革棚屋檐下倒挂的冰凌有三四尺长。我们几个小伙伴滚  相似文献   

5.
<正>@陈主编:有一天我放假回家,发现家里多出了好些装着块状水果和一些液体的瓶瓶罐罐。我一问妈妈才知道,这些都是她做的水果酵素。妈妈告诉我,水果酵素有减肥、养颜、排毒等种种功效,她周围的好朋友都在食用。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如今水果酵素已经成为了爱美人士竞相追捧的对象,好像不在家里弄几个瓶瓶罐罐来生产水果酵素就out了。  相似文献   

6.
梦里的世界     
何增楠 《环境教育》2013,(10):85-85
有一个晚上,我梦见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森林,森林里住着一群动物。它们整天都在那里玩乐,吃、喝、睡永不担心,日子过得快乐、宁静、无忧无虑。  相似文献   

7.
莫天 《绿叶》2015,(Z1):90-99
一人类的第一个生态乐园是东方的伊甸园。不幸的是人类被赶出了伊甸园。下一步,人类会不会被赶出地球呢?因为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的伊甸园。上帝将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是因为他们吃了智慧之树上的果子,这谁都知道。问题是,上帝为什么阻止人类获得智慧?为了说明问题,有必要重复这个故事:上帝说园中的果子你们都可以吃,唯有那棵智慧之树的果子你们不能吃,因为你们吃的日子必死。撒旦变成一  相似文献   

8.
崔玲 《绿色视野》2012,(6):59-61
紫苏 有特殊记忆的,当数紫苏了。打从记事起,家里的菜园子里总有几株红红的“菜”。每年就种那么几颗,红红的叶子在绿色中飘呀飘的,很是醒目。 母亲说,这叫紫苏,吃了它可以发汗治感冒。因为有了药的感觉在前,当母亲把放了紫苏的面汤端来时。那种特殊的香味让我惶恐。所以每年的紫苏都是母亲一个人自种自享,母亲说的好吃没让我们姐弟几人垂涎。我的记忆中,恐怕也唯有这个吃物是母亲喜欢而不需要留与孩儿的。  相似文献   

9.
梦里的世界     
有一天晚上,我梦见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森林。森林里住着一群动物。它们整天都在那里玩乐,吃、喝、睡永不担心,日子过得快乐、宁静、无忧无虑。  相似文献   

10.
六头牛 《绿色视野》2014,(11):34-39
如果一位母亲从不给孩子买超市里零食,也从不给孩子打针吃药,包括预防针,几乎不到外面餐厅吃饭,你会不会觉得她很另类、大胆甚至有点"变态"?张映辉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按照这套方式养育了两个已经分别11岁和13岁的男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怎么坚持做到?这让很多人好奇,也让她身边出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过,和她站在一起的这些人追求的远不止给孩子吃什么,也不止是怎样养好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