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保护》2006,(5A):25-25
为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总结我国在煤洁净燃烧和脱硫脱硝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设备的研制开发,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定于2006年9月6-8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脱硫脱硝技术与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机理的不同.将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分为两类.即联合脱硫脱硝技术和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开发的各种一体化工艺,详细阐述了各自的脱除机理、工艺流程和主要优缺点.并简单介绍了一部分工艺的脱汞性能。最后指出,从设备投资、经济性等因素考虑,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机理的不同.将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分为两类.即联合脱硫脱硝技术和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开发的各种一体化工艺.详细阐述了各自的脱除机理、工艺流程和主要优缺点,并简单介绍了一部分工艺的脱汞性能。最后指出,从设备投资、经济性等因素考虑.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脱硝在线连续监测系统与脱硫在线监测系统相比,脱硝装置在电除尘(或布袋除尘)装置之前,而脱硫装置在除尘装置之后。由于安装位置的前移,脱硝CEMS系统运行环境将比脱硫CEMS系统更为恶劣,脱硝装置将面临着高温、高粉尘、高负压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结合脱硝装置工况、HJ562-2010和HJ563-2010环保标准提出脱硝CEMS系统对设备的要求以及设备维护难点。  相似文献   

5.
燃煤电厂的除尘、脱硫、脱硝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综述了国内外燃煤电厂除尘、脱硫、脱硝技术与设备,及其我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电厂生产过程中进行烟气脱硫脱硝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大气环境的保护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于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是极为必要的,本文就主要针对当前我国电厂烟气脱硫脱硝过程中常用的W-L再生脱硫技术、活性炭脱硫脱硝工艺以及选择性催化脱硫脱硝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有助于促进这三种脱硫脱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水平的提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SO_2和NO_x被纳入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排放标准日趋严格。随着大型火电厂已装备脱硫脱硝设备,削减中小型锅炉的SO_2和NO_x的排放量已是刻不容缓。通过概述中小型锅炉脱硫脱硝技术及现状,对比中小型锅炉脱硫脱硝工艺,对脱硫脱硝工艺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为中小型锅炉SO_2和NO_x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君杰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8):120-121,155
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方法很多,常规燃煤脱硫方法通常分为三种,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锅炉容量、燃烧设备类型、燃料种类、脱硫效率等,同时还须考虑电厂地理位置、副产品的利用等因素。本文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技术、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生石灰-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氨肥法脱硫技术、电子束烟气脱硫技术、NOXSO同时脱硫脱硝技术、SNOXOM脱硫脱硝技术等,分析各种脱硫技术的应用范围、脱硫效率和优缺点等,为火电厂选择燃煤烟气脱硫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雷士文 《环境科技》2006,19(1):31-33
氨法烟气脱硫脱硝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脱硫效率高,脱硫脱硝一举两得,不耗费热量不产生废渣,脱硫剂利用充分用量小,不损害设备有节能功效。脱硫剂利用率可达90%以上,脱硫效率可达90%以上、脱硝效率可达80%以上;脱硫剂用量是钙法工艺的十到二十分之一;副产物为可以直接利用的化学肥料,而非难于处置的废渣。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源环保")成立于1993年5月,隶属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力环境污染治理的企业,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燃煤电厂环保解决方案供应商。经过20年的发展,龙源环保主营业务从单一的火电机组烟气脱硫到脱硫脱硝EPC、特许经营、环保设备制造等多元化经营,目前已形成脱硫脱硝EPC、特许经营、环保设备制造三大产业板块,涉及脱硫脱硝EPC、脱硫脱硝特许经营、干除渣、脱硝催化剂、水务超滤膜、布袋除尘产品制造、脱硫脱硝设备生产、风电部件加工(风电机架和风电变桨偏航轴承)8个门类。褐煤提质  相似文献   

11.
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振  万皓 《环境工程》2017,35(2):78-82
近年来,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因占地面积小,可同时控制多种污染物而引起广泛的关注,但该技术多数仍停留在实验阶段。文章重点介绍了等离子体法、固相吸附法、溶液吸收法及微生物法等方法研究进展,对各方法的脱硫脱硝特点及功效进行评述,分析其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方法的研究方向,为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行业,也是典型的高污染行业,每年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大气污染物。随着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标准的实施,对大气污染有主要贡献的烧结工序亟须改造现有的或新建先进的脱硫脱硝设施。在介绍烧结烟气特点和排放标准变化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主流应用的单独脱硫技术、单独脱硝技术和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实验研发阶段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研发进展,并系统展望了各类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指出在单独脱硫和脱硝技术中,半干法和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更具应用潜力,且半干法脱硫+袋式除尘+SCR的工艺组合环境效益最高;同时脱硫脱硝技术中,氧化法和活性焦法尚需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潜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燃煤烟气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成分是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已经成为控制大气污染的主要手段,是各国环保部门重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介绍而了固相吸附完成脱硫脱硝工艺、气体或者固体催化在燃煤烟气中的脱硫脱硝应用和高能电子活化氧化在燃煤烟气中脱硫脱硝应用。希望我国的脱硫脱硝技术能够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本工业燃烧窑炉的烟气处理技术,是一种烟气光波脱硫脱硝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脱硫脱硝方式能耗高,设备投资大,特别是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广泛应用于水泥、钢铁、电力、有色、化工等行业中的燃烧炉的烟气处理。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小型燃煤锅炉脱硫脱硝及除尘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对工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多管除尘器+喷淋散射塔处理设备,烟气的除尘处理效率为99.5%,脱硫效率为94%,采用SNCR脱硝技术,脱硝效率为50%。该工艺运行自动化程度高,是一种发展前景较好的烟气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6.
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机理概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按机理的不同,将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分为两大类。较全面的介绍了目前有代表性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机理和特点。认为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相比于单独脱硫脱硝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灵活的技术选择性。其中以钙基吸附剂为主体的常温干法/半干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有低成本、脱除产物易处置、不用水或少用水等特点,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燃煤污染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针对陶瓷催化滤管烟气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介绍了脱硫、脱硝、除尘原理与特点,分析了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工业应用情况。分析认为:该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系统简单、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投资成本高,对于单台40 t/h燃煤锅炉,该工艺的设备投资是传统工艺的1.5~2倍;成熟的商业化陶瓷催化滤管采用钒钛系脱硝催化剂,该催化剂工作温度区间为350~420℃,脱硫、除尘、脱硝过程都是在高温烟气中进行。  相似文献   

18.
燃煤电厂依然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对于燃煤电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烟气来说也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随着大气污染的逐步恶化,针对这些燃煤电厂烟气进行必要的脱硫脱硝处理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就主要针对Cu O吸附法脱硫脱硝技术、脉冲电晕法脱硫脱硝技术以及炭基催化脱硫脱硝法这三种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处理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分析得出加快发展炭基催化脱硫脱硝技术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电厂烟气排放的脱硫脱硝,是实现大气污染有效治理的关键措施。本文分析了电厂烟气脱硫脱硝的重要性,并论述了3种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情况。为今后开展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所引起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力度逐步加大.现阶段单独脱硫脱硝的技术已经很成熟,考虑到经济高效的问题,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是当前烟气净化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简单的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十分必要和紧迫.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原理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原理及优缺点,对几种工艺进行了技术和经济分析.最后对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