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5):13-16
4 城市生活节水 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城市居民、商贸、机关、院校、旅游、社会服务、园林景观等用水。目前城市生活用水已占城市用水量的55%左右,随着城市的发展还将进一步增加;城市生活用水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目前人均生活用水量为212L/d(其中设市城市为228L/d)。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民家庭用水规律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基于主体的社会学模拟原理,建立了城市居民家庭用水规律评估模型,可从技术、经济与社会层面对用水行为规律进行考察.基于北京的统计与调研数据,利用不确定性分析手段对该模型进行了参数识别与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家庭生活用水结构正在从以水龙头、洗衣机用水为主的结构向以淋浴、冲厕用水为主的结构转变;水龙头和淋浴器能以较小的投资获得较大幅度的用水效率改善;水价的提高对自来水需求产生抑制作用,并刺激再生水的需求;人们在购买节水器具时采用非理性原则;在当前北京市水价条件下,仅有约40%的消费者愿意采用再生水.  相似文献   

3.
据悉,针对未来用水紧缺矛盾,滨海新区日前出台多项措施,进一步加强节水用水管理。其中,2015年之前,滨海新区城市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将达到95%以上。据了解,滨海新区设立节水专项资金,奖励节水先进单位和个人,扶持节水技术改造;将开展新建重大项目节  相似文献   

4.
建筑节水设计对于建设节水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及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严重等情况,在分析建筑用水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减压设计、真空节水设计、中水利用工程和雨水利用工程等建筑节水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生活用水现状和节水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市生活用水结构和用水水平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北京市生活节水的潜力.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活用水量大,且浪费较为严重,生活节水潜力很大.文章介绍并总结了北京市采取的主要生活节水对策,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化工企业的用水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各部门的用水水平,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间接冷却用水循环浓缩倍率、污水回用、生活用水等方面对其节水潜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间接冷却用水循环浓缩倍率、污水回用、生活用水等得到的节水潜力分别为722.45万m3/a、261.99万m3/a、328.61万m3/a、50.91~84.84万m3/a。同时提出了挖掘节水潜力应采取的管理和技术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合同节水管理通过募集社会资本,由节水服务企业和用水户签订合同并提供节水技术与服务,用水户以合同节水产生的效益支付前期的合同节水成本的市场化节水管理模式。通过讨论上海市推广合同节水管理的有利因素和限制条件,分析合同节水管理在上海市推广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某化工企业的用水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各部门的用水水平,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间接冷却用水循环浓缩倍率、污水回用、生活用水等方面对其节水潜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间接冷却用水循环浓缩倍率、污水回用、生活用水等得到的节水潜力分别为722.45万m^3/a、261.99万m^3/a、328.61万m^3/a、50.91~84.84万m^3/a。同时提出了挖掘节水潜力应采取的管理和技术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居民用水量不断加大,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提高城市居民节水意识、推行有效节水方式势在必行.哈尔滨市属于水资源型缺水与水污染型缺水城市,缺水制约着哈尔滨市区域经济发展,节约用水在水资源永续利用和水污染物减排方面意义重大.本文以哈尔滨城区居民家庭用水为例,通过采用新的用水方式,并进行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其环境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可观.建议广大城市居民借鉴、实施,缓解哈尔滨市水资源紧张现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生活节水对策及其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我国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阻碍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浪费严重,生活节水潜力很大.生活节水对策归纳起来可分为政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六个方面.本文详细分析了各种对策对生活节水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技术手段是实现生活节水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经济手段在生活节水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政策、行政、法律和教育对策等也是保障和促进生活节水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居民用水也随之提高。根据国家对用水的规定,居民用水必须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II类标准。因此,城市净水厂必须加强对居民用水的给水工程实践研究。研究的深度直接关系到城市用水安全的问题。只有不断强化给水工程实践研究,才能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形象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用水评价是帮助用水户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的重要工具。论文在对北京市35 所高校进行用水节水情况实地测试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节水法规,系统分析了用水评价的内容,明晰了用水效率、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节水潜力法、层次分析法、概率测算法和专家咨询法等方法,构建了北京市高校行业用水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3 项一级指标、12 项二级指标和26 项三级指标构成。最后,对北京市5 所高校的用水评价结果能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各高校整体的用水水平,以及各部位的用水效率和各种节水措施的优劣,明确了其节水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游泳场所是以水为载体,集健身、寓教娱乐为一体的社会公共用水行业。由于它用水量较大、用水时间相对集中,因此,加强游泳场所的用水、节水管理,是节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23(2):25-25
从天津市有关部门获悉,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巩固天津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成果,天津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在全市加快淘汰非节水型产品的通知》,要求在天津市公布节水型产品名录和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名录,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产品,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禁止设计、采购、使用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产品,原有的建设项目限期更换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产品,确保到2007年底天津市城市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到100%。[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用水现状不容乐观,文章从学生公寓、浴室、实验室和环境服务用水四方面,总结了高校的用水浪费行为,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对高校节水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细化用水单元和实施奖惩制度实现用水的行政管理;通过控水器具实现设备管理;积极应用节水器具和技术;采用科学的宣传教育方式使节水意识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作为城市用水大户具有一定的节水潜力。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基于对其用水的全过程分析进行了节水方案总体设计,并针对宿舍用水情况进一步设计节水水箱进行simulink动态模拟。结果表明,水箱尺寸在105 cm×46 cm×55 cm(长×宽×高)时,水箱可取得建筑条件限制下最优节水效果,在考虑到实际用水情况对节水效果的折减率后,单套水箱约能供给下层水量195 m~3/a,全校约能节约水量12.37万m~3/a,模型验证该方案具有良好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城乡用水现状,了解城乡居民节水意识及对"水十条"政策的关注程度,2015年10月25日至11月11日对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的生活用水现状及其污水处理情况进行了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发现了居民节水意识不够强、政策关注度不够、水源存在污染等关键问题,经过分析论证,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合同节水管理是指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户以合同形式,为用水户募集资本、集成先进技术,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以分享节水效益方式收回投资、获取收益的节水服务机制。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有利于降低用水户节水改造风险,提高节水积极性;有利于促进节水服务  相似文献   

19.
节约用水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涉及社会心理层面认知、意愿的复杂状态。设计问卷对312名北京市中学生的节水知识、意识和行为进行现状评估,系统分析三者相互关系,为推行更为有效的节水管理措施提供支持。结果显示,节水知识、意识和行为问卷的信度指标(Cronbach’sα)值分别为0.82、0.77和0.84。中学生群体缺乏对节水的精确定量认知,难以判别用水的合理程度;电视是当前的主要知识来源。水资源的稀缺性被广泛认同,中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和节水责任感,能够感知水资源条件的变化;但缺乏深入理解,尤其存在"口号化"的倾向。中学生群体在节水行为方面有待改进。通过改变自身用水方式达到节水目的的行为发生频次超过半数,而改变他人用水方式的人际行为发生率较低。节水意识显著影响节水行为,节水知识对节水意识的影响不具统计意义。节水知识除直接影响节水行为外,还通过节水意识的中介效应影响节水行为,两者效果比例大约9∶1。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水资源严重缺少的国家,节水技术已得到全国范围的广泛实施,并形成完整的节水体系。综合性学校建筑作为一个特殊的用水单位,其节水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节水工作,因此学校建筑要具有一定先进性,高校群体要带动全国进行节水工作,为城市节水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