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硫酸铁、硅酸钠、硼砂和聚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采取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以COD去除率为指标,研究了Si/Fe摩尔比、Si/B摩尔比、聚丙烯酰胺浓度三种因子对复合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最优制备条件为:Si/Fe为1.5/1、PAM浓度为250mg/L、Si/B为3.5/1;采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时,最佳投加量(以SiO_2计)为90mg/L,最佳pH值为8.5~9.0,絮凝效果明显好于聚合硅酸硫酸铁。  相似文献   

2.
以二甲胺(33%)、甲醛(37%)、杨梅单宁为原料制备出阳离子型改性单宁絮凝剂,并将其与三氯化铁无机絮凝剂进行复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考察其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进行处理时的最优条件。试验表明,当阳离子型改性单宁絮凝剂为0.1 g/L,三氯化铁无机絮凝剂为4 g/L时,可以使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COD去除率达到60.43%,色度去除率达到91.67%。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无毒环保,与无机絮凝剂的复配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二级出水中磷的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中总磷为去除对象,通过混凝的静态烧杯实验[1],确定了二级出水除磷效果较好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铁(PFC)[2]和Al2(SO4)3[3]混合使用的最佳投药量,使出水中磷(TP)符合再生水水质标准的要求.絮凝剂组合时静态混凝烧杯实验表明:PFC-Al2(SO4)3体积比1∶1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9.9/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93%,浊度去除率为33%.PFC-Al2(SO4)3体积比1:2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4.95/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88%,浊度去除率为71%.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硅酸铝铁与壳聚糖复合,制备低成本、高絮凝性能的新型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结果表明:最佳复合条件为pH值1.4~2.0、原料配比(质量比)1:1、最佳温度70~80℃、反应时间16h。并将该絮凝剂用于造纸废水的处理实验,在投加量每500mL为5mL时,其对废水浊度、色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4.5%,61.5%和78.7%。  相似文献   

5.
强磁粉协同作用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强磁粉(Fe3O4)与无机混凝剂Al2(SO4)3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Fe3O4与Al2(SO4)3复合使用混凝效果优于单纯使用Al2(SO4)3的混凝效果。当Al2(SO4)32.0g/L,磁粉(Fe3O4)1.6g/L,搅拌强度150r/min,pH值3.0,沉降时间5min时,可使渗滤液的COD去除率达70%,混凝时的胶粒沉降速率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6.
化学絮凝剂预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铃薯淀粉废水产生的季节性使得常规生物处理应用起来存在很大困难,采用絮凝剂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可减轻后续处理负担。文章使用常规化学絮凝剂AlCl3、Fe2(SO4)3、PAM以及有机和无机之间的相互复配对马铃薯淀粉废水进行絮凝预处理,研究了投药量、废水pH值、助凝剂CaCl2投加量以及沉降时间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各絮凝剂处理废水的较佳絮凝条件,并在较佳条件下处理废水,通过综合比较处理效率、处理成本、絮凝条件难易程度等方面,确定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较佳絮凝剂为AlCl3+PAM,其具有废水处理效果好(COD去除率为41.08%,浊度去除率为95.06%,色度去除率为90.63%)、投药量少(2mLAlCl3+0.3mLPAM)、助凝剂投加量少(1mLCaCl)2、较佳pH在废水初始pH范围内、处理成本低(11.05元/t废水)、产生污泥量少(649g/t废水)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铁碳微电解法预处理制药废水,研究影响微电解预处理废水的各种因素.实验探讨了铁碳比、pH值及反应时间对废水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微电解法处理制药废水时,当原水的pH值为4,Fe/C比为2∶1,反应时间80min,COD去除率为68.0%.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铁铝共聚物(CPAFC)(0.1 mol/L)对中国北方酒厂底锅水的絮凝去浊效果。结果表明:在pH为3左右(原水pH)时,CPAFC(ρ(Fe)/ρ(Al)=3∶7)对酒厂底锅水的最佳絮凝去浊条件是:CPAFC投加量为26.7 mL/L,搅拌后静置25 min,此时去浊率可达到90%以上,COD去除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无机絮凝剂对餐饮污水的处理效果,发现Al/Si摩尔比为3∶1的聚硅硫酸铝(PASS)对餐饮废水处理效果较好,确定其最佳操作条件,包括pH值,加药量,搅拌速度及沉降时间。再将最佳絮凝剂与PAM复配,确定最佳复配条件,以期提高COD的去除率。同时通过微电泳仪,倒置显微镜等现代分析仪器对废水和絮凝剂电性特征、絮体的形状进行对比研究,从电中和和吸附桥联角度初步探讨絮凝机理。  相似文献   

10.
利用改性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处理硝基酚类印染废水,改性絮凝剂n(双氰胺+尿素):n(氯化铵):n(氯酸盐):n(甲醛)=1.0:1.2:0.06:1.5。染料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都随着改性絮凝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投加1000mg/L絮凝剂时,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可达85%、84%,该改性双氰胺絮凝剂具有很好的脱色和COD去除效率,其经济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1.
玻璃纤维生产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混凝 +SBR +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对玻璃纤维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高分子有机絮凝剂效果不好 ,而与无机混凝剂复合使用时阳离子有机絮凝剂比阴离子有机絮凝剂效果要好。PAM +与PAC复合使用的最佳pH值为 7.5 ,其最佳配比为 0 .0 0 2 +2 .4g/L。采用SBR生化处理后 ,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有效降解 ,出水COD浓度为 1 35mg/L ,去除率达到了 70 %。活性炭对于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后处理作用明显 ,COD去除率在 60 %以上。在常温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COD从进水的 90 0mg/L下降到 55mg/L ,去除率93 .9% ,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采用絮凝沉淀法处理生活污水中的COD,考察了复合絮凝剂APAC中铝与凹凸棒质量配比、盐基度、污水pH值及复合絮凝剂投加量对除COD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盐基度为80%的APAC絮凝剂配成2g/L的液体,在m(铝):m(凹凸棒)为2:1、投加量为8 mL~10 mL、污水pH值为4~12的优化条件下,对实际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率高于60%,出水中COD含量低于140 mg/L。同时比较了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复合絮凝剂与PAC絮凝剂对实际污水的去除COD效果,结果表明,APAC的净水效果明显优于PAC。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新型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结合加速遗传算法(AGA)对絮凝剂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全局寻优。在影响絮凝剂处理性能的主要因素Fe、Al与Si的摩尔比n(Fe+Al):n(Si),B、Mg和Si的摩尔比n(B+Mg):n(Si)以及熟化时间的有效作用范围内,用Box-Behnken Design(BBD)实验设计方法,产生15组影响因素组合作为输入样本,经对印染废水的絮凝处理实验得到相应的COD和色度去除率输出样本,由神经网络方法对15组输入、输出样本数据建模,得到反映絮凝剂制备条件和絮凝剂去除效果的响应关系,并采用加速遗传算法全局优化,得到最大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条件下的最优絮凝剂制备条件组合,即n(Fe+Al):n(Si)=5.08,n(B+Mg):n(Si)=0.55,熟化时间为2.1 d,对应的印染废水COD去除率为88.10%,色度去除率为95.37%。模型验证实验显示,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5%。相对于响应曲面法,用神经网络结合加速遗传算法优化得到的新型絮凝剂去除印染废水中COD和色度的能力更高,进一步验证了神经网络法在新型絮凝剂制备条件优化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以天然高分子淀粉、铝盐、铁盐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ST。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以模拟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为指标,评价PST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PST的最优制备条件为Al3+/淀粉(质量比)=1:1、Fe3+/淀粉(质量比)=0.1:1,pH=1,60℃恒温磁力搅拌器反应4 h。在以上最佳条件下,COD去除率高达87.86%,脱色率为95.40%。  相似文献   

15.
在海水净化过程中,絮凝是重要的中间环节,絮凝剂的品质在海水絮凝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以Fe2(SO4)3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为原料,制备出新型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Fe2(SO4)3-PDMDAAC,用来净化渤海近岸海水,通过与单纯投加Fe2(SO4)3无机絮凝剂对比,考察对海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借助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研究絮凝剂对海水体系动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e2(SO4)3相比,Fe2(SO4)3-PDMDAAC复合絮凝剂对海水中浊度、CODMn、TP的去除效果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5.2%、51.6%和70.4%。通过监测海水悬浮液动态沉降过程,验证了光学评价方法可行性,并从海水稳定性角度为絮凝机理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PFS-PS硅铁絮凝剂的合成形态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采用活化硅酸 ,自制聚合硫酸铁为原料 ,在不同碱化度和Si/Fe摩尔比条件下 ,制备出聚合硅酸硫酸铁 (PFS PS)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考察影响产品稳定性的因素 ,分析了产品Fe(Ⅲ ) ,Si(Ⅳ )的形态分布特征。并以炼油厂浮渣为处理对象 ,对影响硅铁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合成因素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7.
赵靓  吴绍祖  付东康 《环境工程》2012,(Z2):545-550,562
印染废水污染严重,通常经生化处理后出水依然难以达标,还需进行深度处理。采用4种絮凝剂(无机多元聚硅酸盐、双氰胺-甲醛缩合剂、硫酸铝及这三种絮凝剂的复合剂)对某印染厂废水的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并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子荧光光谱仪(EEM)对出水前后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检测,并利用MTS法对四种絮凝剂去除印染废水生化出水的细胞毒活性进行絮凝剂安全评估。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均达到国家Ⅰ级排放标准,且复合剂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的处理效果最好(COD去除率37.5%、TOC去除率71.6%、色度由40降至25)。EEM结果表明,复合剂不仅对蛋白质和腐殖酸类物质的去除能力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絮凝剂,而且能够去除的难降解类有机物种类也属最多(包括去除三甘醇,磷酸三丁酯等5种主要污染物)。其产生良好效果的原因在于无机絮凝剂电中和能力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吸附架桥性能的协同作用。此外,细胞毒活性实验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添加硫酸铝使印染废水生化出水细胞毒活性增加10.5%,其他三种絮凝剂则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细胞毒活性减小。  相似文献   

18.
究了一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DMC-NVP-FA)处理钻井废水的絮凝性能,确定了絮凝剂投加量,对处理后的废水絮体进行回用试验。试验显示,絮凝剂投加量为280 mg/L时,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8.46%和85.15%;回用絮体是1/8体积的量和絮凝剂245mg/L处理钻井废水,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92.86%和89.96%。结果表明,絮体回用是可行且有效的,在减少絮凝剂用量的同时提高了处理钻井废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絮凝剂A3的培养条件及处理啤酒废水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微生物絮凝剂的菌株A3,利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用曲线拟和方法创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了其产絮凝培养基条件,结果表明:葡萄糖添加量2.2%、酵母膏添加量0.51%、pH7.6、温度30.3℃时A3产絮凝剂条件最佳,数学模型为Y=-486.2+60.5X1-13.7X12+61.9X2-60.7X22+56X3-3.7X32+18.2X4-0.3X42,培养的动力学模型为:(C0-C)t/C0×100%=96.03-338.15/t。同时利用A3菌产絮凝剂对啤酒废水进行COD去除处理,结果显示:pH值为8、100mL废水中絮凝剂的添加量为1.5mL和1%CaCl2用量为2mL时,COD去除效果最佳。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的COD去除率可达60%。并构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为:y=40.8+22.4e-(x-8)2/4.5;y=66.4-58.9/(1+(x/0.67)6.5)和y=67.4-56.5/(1+(x/0.68)4.86)。  相似文献   

20.
采用铁镁改性粉煤灰絮凝剂絮凝沉淀得到光合细菌和小球藻絮凝颗粒,然后通过颗粒化菌藻系统进行了缓流微污染水体原水净化处理,优化了絮凝剂投加量,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菌、藻比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液(藻液)中絮凝剂质量浓度达到500 mg/L以上即可使光合细菌和小球藻絮凝率均超过94%;光合细菌、小球藻絮体颗粒总投加量为0.5%(体积比),HRT为48 h,菌/藻比(体积比)为1:1时,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9.86%~62.16%、61.35%~63.72%、76.98%~79.42%和65.48%~68.32%,出水中COD、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为1.75~4.31 mg/L、0.18~0.59 mg/L、0.30~0.96 mg/L和0.05~0.09 mg/L,系统具有稳定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