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国外海军舰船装备环境试验军用标准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综述了海洋环境对海军舰船装备的影响,阐述了世界主要国家海军舰船装备环境试验标准体系及标准的基本概况,对海军舰船装备冲击与振动试验、电磁环境试验、材料腐蚀和氧化试验等核心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对国外海军舰船环境试验标准的整体技术水平、优缺点和适用性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健全我国海军舰船装备环境试验标准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十五”期间“环境试验与观测”专业在专业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建立了装备环境工程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完成了专业平台的顶层设计,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实验室环境试验剪裁技术,探讨了环境适应性要求的内涵和剪裁方法,建立了飞机任务环境需求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框架。最后提出了加强环境工程基础技术研究力度和环境工程标准制修订速度,开展GJB4239标准宣贯,尽快出台《装备环境工程管理规定》文件和加快武器装备平台环境预计系统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依据数智孪生的基本理论,提出基于数智孪生的装备全周期敏捷试验技术,在数字虚拟空间构建与物理空间孪生相像的虚拟试验环境和装备虚拟孪生体,支持在装备全寿命周期开展试验。从整体上提出基于数智孪生的装备敏捷试验框架、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试验开展流程、虚拟试验环境构建与运行机理及试验数据处理与运用技术。通过在数字虚拟空间进行装备全周期的敏捷试验,不但能够有效降低装备试验费用、缩短试验周期,也可避免消耗装备的使用寿命,并能够帮助设计人员事先了解受试装备在试验中的响应特性,及早改进装备设计,对后续要进行的实际物理试验,也能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进而可极大提高试验效率,实现装备的敏捷试验与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保证光电侦察装备高原环境的使用和长期存放要求,满足军用光电器材高原环境适应性,提高光电侦察装备在高原条件下的应用效能,保障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方法基于光电侦察装备的高原试验需求,分析高原环境的特点以及对参试人员、测试保障装备和光电侦察装备的影响,提出光电侦察装备高原试验的保障思路,设计高原试验的评估方法,并进行理论分析、高原环境模拟试验和高原实地试验验证。结果 5 km以下海拔高度,每上升1 km,气压下降约100 kPa;5000~20 000 m,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压变化速度变缓,光电装备内部高压的绝缘强度有随之下降的趋势。结论光电侦察装备高原环境试验通过高原环境模拟试验条件可以提前暴露高原实地应用存在的问题,高原环境模拟试验结合高原实地实际条件试验,可以高效解决光电侦察装备的高原环境试验问题。  相似文献   

5.
加强装备环境工程管理提高装备环境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装备环境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装备研制生产中在环境工程认识、试验质量、试验手段及专业技术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装备的环境工程管理在体系和专业试验室建设、环境试验技术、基础理论和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两栖装甲装备的作战环境特点,其作战环境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环境特点为高温、高湿、高日照、高盐雾,整车及零部件极易产生腐蚀,防腐蚀涂料是常用有效的材料表面防腐蚀措施.提出了两栖装甲装备涂层的性能要求,防腐蚀涂料的选用原则与设计方案.根据对某型两栖装甲车辆的跟踪试验,对现行防腐蚀涂料体系在车辆上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内外装备环境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装备研制生产中在环境工程认识、试验质量、试验手段及专业技术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装备的环境工程管理在体系和专业试验室建设、环境试验技术、基础理论和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体化联合作战后勤训练电磁环境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一体化联合作战后勤训练的特点,提出了可视化战场电磁环境和模拟战场电磁环境两种构建方法,并对模拟战场电磁环境的构建方法作了详细阐述。应坚持作战与训练的双重需求,强化军用与民用的优势互补,注重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装备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阐述了环境、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环境工程在装备研制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各种环境试验的特点及实验室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我国装备环境工程的发展过程和国内外应用情况,指出了推行环境工程存在的问题.建议尽快加强环境工程宣传、加快法规体系建设,以促进观念转变和为推行环境工程创造更完整的管理和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10.
环境试验数据共享与保护的现状及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试验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和型号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自然环境试验正在贯穿于军用装备设计、研制、生产和采购的全过程。针对此需求,对国内外环境试验数据共享与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共享与保护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共享的重要意义与保护的必要性。最后结合我国环境数据共享与服务面临的问题,对环境试验数据的共享与保护措施提出了一些看法,从而达到激励数据创造、促进数据最大共享化。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一些高健壮水平的信息化电子设备,由于产品环境裕度很大,采用常规环境模拟试验技术很难验证出产品的环境适应性水平,也无法知道产品的环境健壮裕度。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高效率的用于环境适应性验证的加速应力试验技术,将当前环境适应性试验"通过或不通过"的符合性验证现状,发展到装备环境适应性水平的定量评估层次,来验证产品的环境裕度。从用于环境适应性验证的加速应力试验的理论出发,阐述加速应力试验的依据、前提、应力种类、方案设计等几方面内容,力争为改变我国在装备研制中根据标准和规范确定产品环境试验项目、试验条件的被动状态提供一点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备件是综合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影响战备完好性的重要因素。备件优化就是在有限的经费支持条件下,最大限度使区域乃至全局武器系统战备完好性达到最优化。备件优化工作是建立在对武器系统保障模式、使用维修模式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多维修、多层次保障下备件优化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OPUS10软件对陆航某型机组成的区域武器系统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产品环境试验顺序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先介绍了产品进行环境试验的目的及其重要性,对环境试验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合理顺序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选择环境试验项目顺序所遵循的一般原则,说明在进行环境试验时,必须针对具体试验项目,注意合理的试验顺序,才能确保试验结果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东南沿海湿热、亚湿热地区海上风电塔架服役环境的特殊性,对开展针对性的涂装防护体系设计和实验室性能评价方法提出了一些改进设想。设计防护体系时,应充分考虑风电塔架各腐蚀区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涂料体系并适当增加涂层厚度;采用单因素环境试验对涂层的性能进行实验室评估时,应适当增加每一种试验项目的时间,并结合服役环境增加测试项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海洋滑翔机浮力调节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降低系统功耗,设计气压与液压结合的低功耗浮力调节系统。方法基于理论分析确定系统的体积控制量,设计气压调节模块以保证高压油泵的正常工作与回油的顺利进行。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承压管路的可靠性,通过实验测试,验证浮力系统的响应性能。结果浮力系统的排油效率随着外压的增大而减小,2MPa的压力会使出油率降低3%左右,同时功耗增加50%左右。在大气压力环境下,依靠系统内负压,400 s即可完成回油600 mL,完成上浮到下潜的转换。结论设计的浮力调节系统的气压调节装置能以较低的功耗保障主泵的正常工作,同时保障回油过程的通畅,满足海洋滑翔机对浮力调节的要求,可以应用于一般海洋深度的水下滑翔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武器系统适应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提升装备的作战效能,提出合理的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要求,并开展试验评估,以验证指标是否得到满足。方法采用基于使用需求和标准分析的方法,针对系统级电磁环境效应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通过对电磁环境效应要求和标准的分析,提出采用建模仿真,预测电磁环境,开展缩比模型、1︰1模型试验验证等方法确定电磁环境效应指标和要求。结果提出了系统内自兼容、系统间兼容性和系统与外部电磁环境3大类14小类的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要求,分析了每项电磁环境效应要求对四大类典型系统的适用性,提出了开展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试验的方法和流程,为开展装备系统级电磁环境效应工程研制、试验和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结论采用提出并确定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要求和试验评估方法,实施武器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控制和评估,对装备使用性能的充分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然环境试验及评价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自然环境试验技术体系划分成5个部分,并分别对各部分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及进展进行分析。这5个部分包括:环境监测和分析技术、环境试验技术、性能检测及环境失效分析技术、试验及评价标准化技术、试验信息资源综合应用技术。对自然环境试验技术各邵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行系统比较,为促进我国自然环境试验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自主研制的算法和模型进行软件化、标准化、自主化,解决“因人因事”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基于属性细分原则,形成应用体系和流程。方法 选取中远场水下爆炸预报与评价流程设计为目标,按照知识封装,属性细分的原则,首先针对每一个细分属性,采用由“程序到软件”的思路,集成专家知识,开展封装设计、系统测试和验证,形成细分属性APP,然后开展各APP间数据交换和需求流程化设计,最终形成中远场水下爆炸设计流程。结果 针对中远场水下爆炸APP开展体系梳理和细分APP开发,形成了中远场水下爆炸APP集,并基于数值船海AppStudio平台,构建了中远场水下爆炸性能预报流程。结论 基于属性细分的舰船中远场水下爆炸预报/评价体系初步设计与实现,为我国后续舰船抗爆抗冲击体系化开发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也为总体所开展抗爆抗冲击设计提供了APP集和流程化评估方案。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中兵器达到规定的贮存期后,如何对状态进行再评估,并通过维修、换件等手段延长装备服役年限,进一步发挥装备效益,通过阐述水中兵器延寿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高温、低温和交变温度等因素对产品组成材料的影响及失效机理.在此基础上,以鱼雷为例,提出了贮存寿命加速试验设计流程,综合考核多种因素,确定贮存寿命加速试验的应力类型、全雷温度加速因子、温度加速试验应力和加速试验时间,建立了试验流程图.按照确定后的相关要素,制定了试验方案,明确了贮存失效和贮存寿命终止判据.综合记录数据、失效判定和试验情况,提出了试验结论和改进意见,为装备定寿指标确认和延寿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反恐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反恐装备体系作战效能,找准与“国际一流反恐特战劲旅”的差距,为反恐装备体系建设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从反恐任务出发,提出了基于“六种能力”为目标的反恐装备体系,建立了反恐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确定指标体系权重,设立定性指标、建立模糊评判矩阵。结果 反恐装备体系的作战效能E=76.267,评估结果为一般,符合部队实际。结论 虽然反恐部队编配了不少的先进装备,但指挥控制、精确打击、排爆等装备的技术性能还要不断提高,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