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探究MBR进水CODCr负荷对雌激素去除的影响,设置了不同进水ρ(CODCr)下的3组MBR,检测其对E1(雌酮)和EE2(17α-乙炔基雌二醇)的去除效果,并通过污泥浓度、污泥粒径以及微生物数量分析,揭示MBR污泥特性对E1和EE2去除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尽管进水ρ(CODCr)差异较大,但3组MBR均取得了较好的CODCr及NH3-N去除效果. 出水ρ(SEs)(SEs为类固醇雌激素)随进水ρ(CODCr)的增加而降低,当初始ρ(SEs)均为50 μg/L时,进水ρ(CODCr)为93.00、295.27、504.40 mg/L的MBR出水中ρ(E1)、ρ(EE2)平均分别为3.26、3.02、1.17 μg/L和4.76、4.46、2.64 μg/L. 随着初始ρ(SEs)的提高,出水中ρ(E1)、ρ(EE2)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当初始ρ(SEs)升至200 μg/L时,MBR出水中ρ(E1)、ρ(EE2)平均值分别为5.61、5.64、3.82 μg/L和8.14、7.87、6.57 μg/L. 相同条件下,MBR对E1的去除效果显著优于EE2.相关性分析表明,E1、EE2去除负荷均与CODCr去除负荷显著负相关,与NH3-N去除负荷显著正相关(P<0.05),MBR中E1、EE2的去除是由有机物共代谢和硝化共代谢共同作用的结果,硝化过程与雌激素降解过程呈相似的环境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纳米零价铁(nZVI)和超声(US)技术对过硫酸盐(PS)进行活化,探究PS、nZVI/PS和US/PS 3种预氧化工艺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不同类型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和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C)的去除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最佳PS和nZVI投加量为4,2 mmol/L,US最佳功率为40 kHz,经过PS、nZVI/PS和US/PS预氧化反应后,二级出水中ARGs(tetA、tetC、sulⅠ、sulⅡ),intⅠ1及16S rRNA的浓度分别为104.38~106.82,104.02~105.97,104.02~106.98 copies/mL;在最佳反应条件下DOC去除率分别为11.2%、17.2%和15.3%;其中,nZVI/PS对ARGs和DOC的去除效果最好。3种预氧化过程中均有OH·和SO4-·参与反应,相较于PS和US/PS,nZVI/PS预氧化过程中产生的SO4-·和OH·含量最多,且SO4-·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最高。因此,nZVI/PS预氧化方式可作为后续处理二级出水中ARGs和DOC的有效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3.
三级生物膜深度处理腈纶废水生化出水的脱氮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腈纶废水生化出水用传统脱氮工艺深度脱氮时碳源不足的问题,采用三级生物膜反应器作为深度处理装置,研究了反应器的启动及进水pH、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氨氮(NH4+-N)浓度对NH4+-N去除率的影响并确定其最佳运行条件及最佳条件下总氮(T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HRT为24 h,进水pH为7.8~8.0条件下反应器对NH4+-N和TN的去除效果最佳,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6%和53%;且进水NH4+-N浓度对其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反应器在不投加有机碳源情况下,对TN有明显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53%,最高去除率达66%,表明三级生物膜反应器深度处理腈纶废水时脱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微电解-电极生物膜法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微电解-电极生物膜法的污水深度处理效果,以受污染河水为处理对象,以碳素纤维作为微电解和电极生物膜的电极材料,研究微电解和电极生物膜的污水处理特点及运行条件. 结果表明:微电解可有效去除污水中PN(颗粒态总氮)、PP(颗粒态总磷)、DTP(溶解性总磷)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94%、95%、93%和98%;其中DTP的去除以与微电解产生的Fe2+的沉淀反应为主,NH3-N的去除以硝化反应为主. 微电解提高了有机物的去除率,但对DTN(溶解性总氮)的去除率较低. 电极生物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NO3--N,对不同进水水质的适应性较强,脱氮以自养反硝化为主,异养反硝化可有效去除剩余有机物,ρ(NO3--N)低于45.0 mg/L的污水经过电极生物膜处理后,NO3--N可被完全去除. 在HRT(水力停留时间)为8 h、电流密度为0.10 mA/cm2的条件下,微电解-电极生物膜法对各种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工艺运行稳定,出水ρ(TN)和ρ(CODMn)平均值均低于0.5 mg/L,ρ(TP)低于0.05 mg/L,浊度小于1.0 NTU,可实现污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5.
张千  吉芳英  徐璇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7):1138-1144
为预测反硝化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的脱氮效果,优化工艺运行参数,以黏土陶粒反硝化生物滤池作为反应器,以人工合成污水模拟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反应器NO3--N去除率与HRT(水力停留时间)、进水中ρ(CODCr)和ρ(NO3--N)之间的关系. 统计结果显示,NO3--N去除模型极显著(P<0.000 1),并且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能很好地吻合.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HRT及其与进水中ρ(NO3--N)和ρ(CODCr)的交互作用对反硝化滤池NO3--N的去除率影响不显著(P>0.05),而进水中ρ(NO3--N)和ρ(CODCr)及其交互作用对反硝化滤池NO3--N的去除具有显著影响(P<0.05). 3个因素对NO3--N去除率影响强弱的顺序为进水ρ(CODCr)>进水ρ(NO3--N)>HRT. 在HRT为2.50 h的条件下,当进水中ρ(NO3--N)<11.00 mg/L及ρ(CODCr)>43.00 mg/L时,反硝化滤池NO3--N的去除率可以达到71.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黄连素废水的规模化处理,针对黄连素废水可生化性差、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等特点,采用UASB-MBR(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利用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去除废水中的高浓度有机物和黄连素,考察在不同HRT(水力停留时间)下CODCr和黄连素的去除效果,并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系统进、出水中的特征污染物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①在UASB与MBR的HRT分别为96、66 h,84、58 h,72、50 h,60、41 h,以及进水ρ(CODCr)和ρ(黄连素)分别为2 030.0~3 660.0和19.0~400.0 mg/L的条件下,CODCr和黄连素的平均去除率均可达到90.0%以上,出水ρ(CODCr)平均值低于150.0 mg/L,ρ(黄连素)平均值低于4.0 mg/L. ②UASB与MBR的HRT分别为72、50 h为最佳运行条件. ③UASB可以明显降低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UASB出水经MBR处理后,废水中的11种主要特征污染物均得到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7.
BAF-BAC工艺在炼油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活性炭工艺对炼油厂二级处理出水的深度处理进行中试研究,拟探索炼油厂废水深度处理用于循环冷却水补水新工艺.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小于130mg/L,BAF滤速低于4.24m/h条件下运行时,该工艺平均出水COD浓度小于50mg/L,平均出水浊度为4.46NTU,同时对NH4+-N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区、排水体制和季节下,我国城市污水厂进水中细微泥沙含量〔以ρ(ISS)/ρ(CODCr)表征,ISS为无机悬浮固体〕差异较大,细微泥沙进入生化处理单元将会对活性污泥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影响. 考察在不同进水细微泥沙浓度下,活性污泥系统各运行参数的变化及系统恢复情况,结果表明:①随着进水中细微泥沙浓度的增大,活性污泥系统ρ(MLVSS)/ρ(MLSS)、SOUR′(单位质量污泥活性)、CST(污泥毛细吸水时间)和SVI(污泥容积指数)降低;在影响期,ρ(MLVSS)/ρ(MLSS)最小值、SOUR′平均值、CST平均值与细微泥沙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 7、0.979 9和0.786 5;系统恢复所需时间与进水细微泥沙浓度呈正相关. ②污泥中细微泥沙浓度的增加导致SOUR′下降,使得ρ(MLSS)和剩余污泥量增加,不利于污水厂的节能减排. 可见进水中细微泥沙浓度的增大不利于污水厂的稳定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混凝沉淀-UF工艺去除二级出水中ARGs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混凝沉淀-UF工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ARGs(抗生素抗性基因)去除的影响,以PACl(聚合氯化铝)和PFS(聚合硫酸铁)作为混凝剂,采用q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EEM(三维荧光光谱)等分析混凝沉淀-UF工艺对ARGs的削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PACl、PFS投加量(分别以Al、Fe计,下同)分别为0.85、0.50 mmol/L时,与直接UF工艺相比,混凝沉淀-UF工艺对水中各类ARGs的去除量高2~3个数量级,其中PACl-UF工艺的效果更好,去除量为2.51~3.52个数量级;对水中DOC(溶解性有机碳)、富里酸类及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去除效果更好,DOC去除率由18%升至36%.②直接UF、PACl-UF、PFS-UF 3种工艺膜进、出水的线性拟合结果显示,ARGs浓度与ρ(DOC)、16S rDNA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混凝沉淀-UF工艺可以有效去除二级出水中的ARGs,且有机物、16S rDNA的去除有助于ARGs的削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珠三角地区的A、B和C 3家污水厂5条工艺线的进水及污水处理过程中各段出水为研究对象,研究各污水厂或工艺线所收集的污水进水以及工段出水中的溶解有机碳、溶解有机氮以及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生成势,并根据DOC/DON值来分析有机物的来源变化。结果表明,A厂的进水有机污染物高于B、C厂,但含氮消毒副产物浓度要低于B厂。若生化处理前端为好氧氛围会使N-DBP浓度呈现减小的趋势。综合比较各个二级生化处理单元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Unitank工艺对DOC、DON、HANFP和TCNMFP 4种污染物整体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特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杨帅  杨凤林  付志敏 《环境科学》2009,30(3):803-808
采用挂膜填料代替传统膜生物反应器(MBR)的活性污泥,构建一种新型的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 (MBMBR),考察其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效果及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特性.结果表明,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运行67 d,对模拟生活污水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有机物及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进水COD浓度为573.5~997.7 mg/L时,膜出水COD去除率为88.3%~99.2%.进水氨氮浓度为45.5~99.2 mg/L时,膜出水氨氮去除率为72.1%~99.8%,总氮去除率为62.0%~96.3%.批式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膜去除总氮的最佳溶解氧浓度为1 mg/L,其中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100%和60%.生物膜系统内可能存在好氧反硝化现象.DO为3 mg/L且有机碳源充足时,生物膜总氮去除率为99.0%,SND率达到99.8%.扫描电镜对生物膜的观察发现生物膜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孔隙,有利于溶解氧和有机基质从外界向生物膜内部传递.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生物慢滤技术处理微污染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以敌敌畏、乐果、蒽、菲为例)。当慢滤反应器表面形成成熟稳定的生物粘膜后,分别进行敌敌畏、乐果、蒽、菲的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水中的敌敌畏、乐果、蒽或菲的浓度约为1.00μg/L时,生物慢滤反应器运行2 d后,对敌敌畏、乐果的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运行3 d后,对蒽、菲的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生物慢滤反应器对敌敌畏、乐果、蒽、菲的去除率基本不受原水浓度的影响,原水浓度高达10.00μg/L时,生物慢滤反应器出水仍能降至0.1μg/L以下,去除率超过70%,能够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慢滤反应器的滤料高度对敌敌畏、乐果、蒽、菲的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但反应器对该有机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填料上部30 cm高度内。  相似文献   

13.
方广君  王叶鑫  李理 《环境工程》2021,39(11):154-158
以山东某钛白粉厂二级压滤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设计的中试设备考察了催化臭氧氧化工艺与NaClO工艺对钛白粉废水处理情况,确定催化臭氧氧化的最佳工艺实验条件为:在室温条件下,催化臭氧氧化反应时间为60 min,臭氧投加浓度为125 mg/L。对原有NaClO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最佳工艺为:NaClO投加量为1.2%,反应时间为30 min。当平均进水ρ(COD)与ρ(NH3-N)分别为109.7,12.8 mg/L,则催化臭氧工艺平均出水ρ(COD)与ρ(NH3-N)分别为43.5,3.8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和70.4%,NaClO工艺平均出水ρ(COD)与ρ(NH3-N)分别为49.8,4.7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5%和63.1%。在30 d内,催化臭氧氧化出水达标率为100%,NaClO出水达标率为26.7%,催化臭氧氧化处理费用为1.12元/t,NaClO处理费用为12元/t,催化臭氧氧化工艺相较于NaClO氧化工艺更适用于处理钛白粉废水。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酵母菌生物膜-水解酸化-BAF生物组合工艺处理油田高浓度三元驱废水。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生物膜具有降解污染物和调节水质的双重作用,可保障后续生物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酵母菌生物膜、水解酸化及二级BAF的最佳HRT分别为18,12,36 h。工艺连续运行25 d,生物组合工艺对废水黏度、HPAM及COD去除率分别为80%、40%和69%。处理后出水ρ(石油类)<1 mg/L,ρ(SS)<5 mg/L,中位粒径<0.3μm,出水水质可达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回注标准。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间歇曝气、连续进水的运行方式使生物膜系统交替处于厌氧/好氧状态,据此研究了不同进水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质量浓度、运行周期以及反冲洗条件下生物滤池的生物除磷性能.实验中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滤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3 h,进水流速为5 L.h-1,气水比为8∶1,进水平均COD负荷、氨氮负荷和磷酸盐负荷分别为4.7、0.41和0.095 g.(L.d)-1.结果表明,在一个运行周期内生物滤池能有效实现释磷和吸磷;当进水VFAs质量浓度(以COD计)为100 mg.L-1、运行周期为6 h时,生物滤池除磷性能最佳,曝气阶段滤池出水磷去除负荷可达0.059 g.(L.d)-1,同时COD和氨氮的去除负荷分别为3.8 g.(L.d)-1和0.28 g.(L.d)-1,出水平均磷、COD和氨氮质量浓度为1.8、43.6、8.7mg.L-1,滤池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氮流失;中止反冲洗使生物滤池除磷性能迅速下降,2 d后滤池除磷效率低于40%,随即恢复反冲洗使滤池除磷效果出现短暂增强,再经2 d反冲洗后除磷效率又回到原有水平.可见,在间歇曝气、连续进水的运行方式下生物滤池成功实现了生物除磷并具有较好的磷负荷去除效果,充足而稳定的进水VFAs质量浓度、适当的运行周期以及较高频率的反冲洗有利于滤池的生物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低温(5~6℃)高铁锰氨氮[TFe:9~15mg/L,Fe2+:6~12mg/L,Mn2+:0.8~1.2mg/L,NH3-N:0.9~1.4mg/L]地下水的生物同步净化,以水厂实地滤柱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该种水质下,以1.0,3.0m/h滤速启动生物滤柱,分别历经128,91d启动成功.铁和氨氮自启动之初出水即合格,锰的去除仍然是滤池成熟的决定性因素.溶解氧(DO)充足条件下,净化所需滤层厚度随氨氮浓度的升高而加厚,氨氮极限去除浓度为1.60mg/L.进水DO不足是限制氨氮继续提升的主要因素.滤速越大,锰的去除量越少,净化所需滤层越厚,滤柱极限运行滤速为8.0m/h.沿程分析发现,铁和锰的氧化去除存在显著分级,铁和氨氮在滤层内可同步氧化去除,锰的高效氧化去除区间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本课题组研发的亲电改性聚乙烯为悬浮生物膜载体,构建移动生物膜与活性污泥复合工艺(integrated free-floating biofilm and activated sludge,IFFAS),对东北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进行现场中试。结果表明,当进水ρ(COD)、ρ(NH3-N)、ρ(TN)分别为139~741,19.3~44.9,29.6~148.6 mg/L时,改性载体在10 d左右即可完成挂膜;中试IFFAS工艺稳定运行阶段,出水COD、NH3-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88%、97%、80%,出水浓度分别为36~48,0.1~0.9,5~14.3 mg/L,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水质明显优于污水处理厂原有A2/O工艺出水,说明以亲电改性聚乙烯为载体的IFFAS工艺可显著提高净化污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煤矿生活污水脱氮效果并优化反应方式,采用限氧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污染物去除效果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第一反应室DO为1.5~2 mg/L、第二反应室DO为1~1.5 mg/L、HRT为3.13 h、ρ(COD)=69.8~85.2 mg/L、ρ(NH4+-N)=14. 6~17.9 mg/L、ρ(TN)=17.3~21.2 mg/L的进水条件下,反应器出水COD、NH4+-N、TN最大质量浓度分别为18.3 mg/L、0.23 mg/L和8.92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8%、99.3%和59.3%,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SND率)为45.4%~56.5%;在2.78 h≤HRT≤4.17 h范围内,反应器出水COD和NH4+-N浓度达到GB 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出水ρ(TN)10 mg/L且SND率达到52%。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滤+反渗透双膜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农药废水,通过均匀试验考察进水温度、操作压力、回收率和p H等因素对无机盐去除率的影响,建立回归方程,对最佳控制参数进行快速寻优,并在优化工况下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操作压力>进水水温>回收率>p H;最佳控制参数:操作压力为577 k Pa,进水温度为20℃,p H值为6~9,回收率为50%;在此工艺条件下,可使废水的ρ(COD)降至29.1 mg/L以下,去除率达80.2%,ρ(NH3-N)降至4.7 mg/L以下,去除率达69.4%,脱盐率、Cl-去除率、SO2-4去除率分别达97.7%,97.6%、97.8%,浊度基本完全去除,出水水质满足GB/T 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20.
采用铁炭法对自来水厂进水突发性磷污染的去除进行研究,考察了主要影响因素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在100 m L浓度为1.0 mg/L的含磷水中,投加铁炭总量为1.50 g,m(Fe)/m(C)为3∶2,反应时间为60 min时,TP去除率为97%。在此最佳条件下,铁炭法的总铁溶出量最大值为3.86 mg/L,比单独铁屑法高16%。总铁溶出量越多,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越好。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连续试验,流量为330 m L/h,ρ(TP)<1.0 mg/L,连续运行2个月后,出水ρ(TP)为0.15~0.20 mg/L,满足饮用水源水标准。该方法在实验室环境下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具有处理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以废治废和无二次污染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