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曹妃甸岛群海区的油污染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唐山沿海曹妃甸岛群海区污染调查,监测的有关资料,对该海区潮带和浅海区水中的油污染状况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对影响海水中油类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和应采取的防治对策进行了讨论,为制定唐山海区域性油污染防治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珠江口海岸带进行了污染现状的调查,所得资料经分析, 整理后发现,镉在本海区的分布特征与已调查的其它重金属(铜,锌,铅汞)不同,今将镉在本海区海水,底质和生物中的分布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粤西海区水质、底质、生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一、前言 对粤西海区(东起珠江口海区上川岛,西至湛江港)的水质、底质和某些生物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含量进行分析测试。自分析结果知,粤西海区受到了有机氯农药污染,其含量分布规律和珠江口海区相似。主要特点是:雷州半岛以东沿海底质含666农药比珠江口海区高4倍。本海区的样品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仪器是英国Shando厂的FB5-D型气相色谱仪,氚源电子捕获型检测器,色谱柱长2米,内径4毫米,内装:3%OV—17/Chromosorb.W.AW.HP.DMCS(60—80目)。最低检测量3×10~(-11)克,回收率98—100%,相对误差±0.5%—±5%,检出率100%。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水域表层水体光合色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敏  江涛  吕颂辉  岑竞仪 《海洋环境科学》2012,31(3):305-309,336
于2011年2月对珠江口水域表层水体进行了调查,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水体中19种光合色素的含量,研究了珠江口水域浮游植物特征色素组成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主要特征色素为岩藻黄素、多甲藻素和别藻黄素,还存在少量的青绿素、19’-已酰基氧化岩藻黄素、二乙烯基叶绿素a。各光合色素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如叶绿素a、叶绿素c2、岩藻黄素和多甲藻素等表现为珠江口水域内侧(淡水端)高,外海区(海水端)低的特点;19’-已酰基氧化岩藻黄素、玉米黄素、叶绿素b和青绿素等主要分布在外海区,在珠江口水域内侧未检出。根据光合色素分布特征,可以确定在珠江口海域存在的浮游藻种类包括硅藻、甲藻、隐藻、青绿藻和原绿球藻等浮游微藻。  相似文献   

5.
大连港3号排污口对海水的油污染及其扩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武栋 《交通环保》1999,20(1):15-17
本文通过1年的监测数据,初步分析季大连港3号排污口对附近海水的油污染状况,海水的油浓度与油类排放量的关系,以及油污染物迁移扩散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采用TPTZ(2,4,6三吡啶-s-三嗪,C18H12N6)方法对2015年6月采集的南海北部表层海水,以及珠江口东侧S断面进行了碳水化合物的分析。结果表明,溶解单糖(dissolved monosaccharide,MCHO)、溶解多糖(dissolved polysaccharide,PCHO)及溶解总糖(total dissolved carbohydrate,TCHO)的浓度范围分别是0.22~13.66,1.51~21.02和2.63~26.24 μmol C/L。表层海水MCHO、TCHO和PCHO具有相似的分布特点:近岸高,远海低;高值区大多分布在近岸受陆地影响较大的海区。S断面分析表明,该区域海水分层明显,MCHO、TCHO和PCHO分布较为相似,上层浓度高于下层浓度,浓度最高值出现在上层海水,部分站位受珠江冲淡水影响较大。表层海水的Chl a(chlorophyll a)与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浓度分布大体上也呈现类似特点,不同之处在于水平分布方面Chl a的浓度分布与盐度分布更为类似,垂直分布方面在真光层以下Chl a与DOC的浓度分布无高值区。同时结果也表明二者的浓度分布对MCHO、TCHO和PCHO的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海洋环境污染危害海洋生物、破坏海洋生态系统习区衡,最终影响人体的健康。有机农药对海洋生物的污染是不可忽视的,同时也是可以防治的。为掌握了解海洋底栖生物受有机农药污染分布特性,我们从1976年5月至1981年8月在珠江口海区先后设置站位95个,出海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2年4月~2003年3月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表层海水中石油烃污染状况进行的四季现场调查,探讨了该海区石油烃的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受到了石油烃的轻度污染,表层海水中石油烃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石油烃的平均浓度夏季最高(0.124 mg/L),春、秋季居中(约0.08 mg/L),冬季最低(0.032 mg/L).并根据调查区域油类污染物排海量及水文情况,对各季节石油烃的水平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海水体油类污染现状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国家908专项(908专项)中关于我国近海海域海水中油类含量数据(2006年7月14日至2007年12月29),据此数据对我国近海海水油类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各海域油类的测值和平均值除个别站位外,海水中油类均符合一二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就各季油类平均含量高低相对比较而言,冬季...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月到2005年12月通过多种方式对罗源湾海水中的FCB(粪大肠菌群)数量、来源及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湾内主要水域FCB的数量在<0.02~≥24 /mL之间,入海河流、沿岸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以及海上网箱养殖是罗源湾海水中FCB的主要来源,其中湾内主要的入海河流FCB超标严重,入海河流是罗源湾内FCB污染的最主要来源.罗源湾内 FCB空间分布与盐度呈负相关(R2=0.84),空间分布表现为,西高东低、内腹海区高于湾口,近岸海区高于湾中央海区,表层高于底层,网箱养殖区高于非网箱养殖区,松山垦区由于受到河流入海的影响成为罗源湾内污染最严重的海区.  相似文献   

11.
文中叙述了1988 ̄1990年间,我国4个港湾-大连湾、天津港、深圳湾及珠江河段各疏浚区疏浚物中油类污染调查及分布状况。文中介绍了站位布设原则,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方法。进行了沾污疏浚物油类出溶出实验,认为油类溶出实验是估价疏浚物油类污染的程度的重要手段。讨论了4港湾疏浚物油类污染水平。大连湾海域疏浚物石油污染明显,珠江河段,深圳湾及天津港疏浚物稍受影响,基本上是清洁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分别计算了珠江口海区各碳贮库的碳贮量,计算得海水贮库碳贮量约为300×10~6kg,颗粒碎屑碳贮库约11×10~6kg,生物碳贮库约3×10~6kg,表层沉积物碳贮库约698×10~6kg,并由计算结果讨论了珠江口碳贮库各类碳的分配情况。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1年4月份的调查资料,分析了珠江口上游海域DO及其相关因子的分布特征,对DO与盐度、p H、COD、NH4-N等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缺氧原因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底层海水缺氧与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春季珠江口在东江干流入海口到东莞江入海口之间海域的表、底层海水均处于缺氧状态,多数站点海水中DO含量低于3.5 mg/L;COD和NO3-N含量沿径流方向降低;NH4-N沿径流方向升高;DO与COD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与NH4-N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物耗氧作用明显;在东莞新沙城近岸、淡水河入海口和太平水道DO极低的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石油工业和船舶运输业的发展,排放和溢出的原油、各种燃料油等油类已成为污染海洋的主要污染物。近年来,虽然对溢油的防止和控制有所改进,但环境油污染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了查明溢油来源、掌握环境油污染现状、制订防治油污染措施以及执行船舶和沿岸工厂违章排放含油污水法规,必须建立有效的溢油鉴别方法,即研究各种油之间以及各种排出油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依据1998~2014年每年2个航次取得的资料,分析和研究了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表层沉积物中生物地球化学要素[包括总碳(TC)、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时空分布,并依据C:N原子比探讨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结果表明,TC、TOC、TN和TP含量在深圳湾中分别为(13200±3600)、(12200±3200)、(910±352)和(594±288)mg/kg,而在珠江口东南沿岸中分别为(12000±3900)、(8700±2300)、(601±259)和(334±119)mg/kg.1998~2014年研究海区沉积物中TC和TN含量的年际变化均呈上升趋势,而TOC含量则呈下降趋势.研究期间TP含量在深圳湾中呈下降趋势,而在珠江口东南沿岸中呈上升趋势.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中TOC:TN原子比分别约为17.7和19.5,研究期间均呈下降趋势.研究海区中表层沉积有机质(SOM)是陆生和水生2种来源的混合输入,在深圳湾中以水生源为主,而在珠江口东南沿岸中以陆生源为主.1998~2014年研究海区中表层SOM从以陆生源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水生源为主.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海区经济鱼类的重金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于1987年6月和1988年3月对捕自珠江口海区的15种重要经济鱼类中的Cu、Pb·Zn、Cd、Cr、Ni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鱼类肌肉、皮、内脏、鳃、骨、鳞组织间6种重金属含量存在着差异,肌肉的重金属含量最低;捕自河口的鱼类与捕自近海的鱼类肌肉、内脏、鳃6种重金属含量间差异不显著;鱼类肌肉、内脏、鳃6种重金属含量季节间差异不显著(除肌肉Ni含量外)。与国内外某些海域经济鱼类重金属含量相比,本海区鱼类重金属含量不高;珠江口海区经济鱼类重金属含量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和“人体消费标准”,这说明目前珠江口海区重金属污染对经济鱼类的影响不明显,从食用方面考虑对人体的健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西岸海水入侵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珠江口西岸珠海、中山两市11个海水入侵观测站位一年多地下水实测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域水文气象、地质构造等背景资料,对该区域地下水受海水影响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口西岸地区由于河网密布、降水量大、地下水位高,地下水限制开采管理严格,开采量小,地下水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未受海水的侵染,地下水未对地表...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沉积物的重金属背景值及污染评价分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沉积背景海区划分结合数理统计方法估算出了珠江口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背景值,然后使用这些背景值通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了污染评价与分区。珠江口沉积物中Cu、Zn、Pb、Cr、As、Cd和Hg背景值(μg/g)分别为38.6、100.7、44.0、81.1、22.9、0.20和0.170。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以中等为主,而总体潜在生态危害则以低等级占优。洪奇门、横门口向东南延伸至万顷沙南部海域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等级均为重,该区域Cd和Hg的污染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渤海油类测试中标准油的选择进行研究。选取5种原油,11种成品油,1种人工配制油。荧光光谱技术:分别记录310nm、290nm、250nm激发波长时荧光发射谱;室内模拟水中溶解/分散油、沉积物中油的荧光发射谱,获得各类型油的最佳荧光发射波长、发射特性及光谱指纹图。 记录并剖析了渤海海区各站位水体中溶解/分散油、沉积物中油的各波长荧光发射谱。参照ASTM(美国试验与材料学会)溢油鉴别原则,进行了峰形,峰位,指纹综合分析,认为在渤海海区油污染测试中,可用20号重柴油作标准油。  相似文献   

20.
一、海洋油污染的由来 海洋油污染来自四个方面:自然界的海底原油渗漏,陆地向海洋排放含油物质,海上石油生产过程中排放油类物质和船舶运输过程中排放油类物质。 根据美国国家研究院1985年的一份报告,近10年来,每年有100到800万吨的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