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植物系统中磷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磷对植物吸收重金属元素的影响作用属于植物营养和重金属污染生态研究的前沿。污染土壤中施入磷是否能够降低重金属离子的生物有效性,除了与重金属离子本身特性有关外,还与含磷化合物的性质及土壤环境条件有关。在分析中,就土壤中磷与重金属离子间交互作用机制、土壤中影响磷降低重金属离子生物有效性的环境因子及磷与重金属交互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年产量和堆存量大,理化性质极端,严重威胁赤泥堆场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赤泥土壤化改良和堆场生态修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解决赤泥问题的方法之一。对赤泥的基本理化性质,赤泥土壤化改良机理、改良措施(基质改良、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及其存在问题、改良过程中的潜在生态环境风险等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分析,并对赤泥土壤化改良领域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符合上海市土壤特征的污染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可以有效指导上海市污染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工作。介绍了国外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现状,分析了中国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特点和不足,以《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 350—2007)为基础,建议在制订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时,根据上海市规划特点选择敏感受体和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上海市污染土壤背景选择关注污染物及暴露途径;建议根据修复技术、修复模式(原位修复或异位修复)和修复后土壤去向制订土壤修复标准。同时,建议在上海市污染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中国仪器分析水平,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确保标准体系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4.
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识别土壤环境污染、指导土壤环境管理及开发利用的有效工具。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和国内外标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考虑不同工业区特征污染物,建立了包含通用指标和备选指标的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为指导不同类型工业集聚区科学发展提出了工业区周边土壤环境质量分区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中论述了合理施肥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及净化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而施肥不当或滥用肥料不仅对土壤、植物养分平衡失调,作物产量与品质构成威胁,而且更重要的是作物吸收后所残留的肥料随着灌水或降水而产生径流、淋溶或侧渗,其累积效应对土壤和地表水、地下水易于造成污染,从而影响土壤环境与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发展。为此,本文在肯定施肥对农业生产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施肥不当或滥用化肥,以城市生活垃圾、污水等为肥源所可能导致的土壤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性及其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白银市区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对白银市区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含量与分布变化特征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东大沟污灌区土壤作物污染严重,Cd,Pb超标明显;西大沟清污混灌区土壤环境为轻度污染,但作物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其余灌区土壤物质符合标准要求。最后,根据土壤作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变化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抗生素类物质的使用引发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中国是抗生素类物质的消费大国,其抗生素污染问题亟待解决.介绍了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四环紊类抗生索在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四环素类抗生索的研究状况和进展;揭示了生物有效性研究在评价四环素类抗生索对土壤环境生态风险的重要意义;最后对四环素类...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钝化修复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环境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一直以来是全球环境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重金属原位钝化修复技术是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其中,钝化材料是关键。着重介绍了不同类型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钝化修复材料的修复原理、修复效果及应用情况,简要分析了修复材料的成本和效益,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钝化修复研究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9.
土壤有机物污染控制标准制订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中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对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有机物污染土壤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分析.从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制订的方法学和污染控制标准的确定原则上,提出了制订中国土壤有机物污染控制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工业企业用地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仍不健全,到了需要构建精准风险分级方法和管理制度体系的关键时期。梳理了各国污染地块环境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方法及工具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经验,从政策背景出发,总结了各国分级分类方法在管理目标与对象、方法与内容、评价指标方面的差异及不确定性来源与优缺点。在对比国际上成熟的分级管理方法和中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风险分级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依托国情和已有工作基础,建议在“十四五”时期从国家层面构建精准风险分级方法和管理制度框架,鼓励各省建立分区管理机制和风险分级技术,积极开发辅助分析决策支持工具,完善在产企业和关闭工业地块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管理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桂林市表层土壤汞污染情况,采集了不同功能区(包括校园区、风景旅游区、交通运输区、居民区、商业区、农业用地区和其他区域)的表层(0~10cm)土壤样品36个,采用硫酸-硝酸混合液浸提、原子荧光方法测定土壤中的总汞。结果表明,桂林市表层土壤的总汞质量浓度在0.136~1.873mg/kg,平均值为0.557mg/kg,中值为0.440mg/kg。各功能区土壤中汞的平均值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一级标准(0.15 mg/kg),以风景旅游区最高,为0.900 mg/kg,其次为商业区,为0.595 mg/kg。进一步对桂林市表层土壤总汞浓度与环境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采样点土壤的总汞浓度与有机质显著相关,与土壤pH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德兴铜矿周边地区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德兴铜矿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和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德兴铜矿周边各功能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Cu、Cd污染,Pb、Zn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各功能区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差别,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Cu、Zn全量、生物可利用态Cu含量有显著线性关系,而与Cd、Pb无明显相关;土壤酶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态Cu呈负线性关系,而与残渣态Cu有正线性关系.主成分分析显示,土壤酶信息系统的第1、第2主成分可反映酶活性总变异的96.27%,根据第1主成分对功能区酶活性的分类结果与土壤生物可利用态Cu含量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土壤酶活性指标可以反映土壤生物可利用态Cu含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海岸带是陆海交互作用的地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环境变迁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影响我国海岸带生态环境变迁的10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海岸带生态环境退化的6种调控对策,其中实行一体化的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是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14.
锰矿尾渣污染土壤商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潭锰矿尾渣库地区商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的活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商陆根际土壤各种酶的活性显著大于非根际土壤。商陆根际环境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蔗糖酶>脲酶>脱氢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根际效应值(R/S)分别为:1.622、1.598、1.586、1.485和1.328。除过氧化氢酶活性外,土壤各种酶活性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程度显著负相关,表现出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效应。商陆可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各种酶的活性,是锰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理想植物。  相似文献   

15.
对湘潭锰矿尾渣库地区商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的活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商陆根际土壤各种酶的活性显著大于非根际土壤。商陆根际环境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蔗糖酶〉脲酶〉脱氢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根际效应值(R/S)分别为:1.622、1.598、1.586、1.485和1.328。除过氧化氢酶活性外,土壤各种酶活性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程度显著负相关,表现出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效应。商陆可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各种酶的活性,是锰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理想植物。  相似文献   

16.
污水土地处理磷迁移转化模拟模型与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污水土地处理条件下磷的迁移转化模拟试验”为基础,根据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理,提出了定量模拟离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联合模型。联合模型包括水运动模型和溶质运动模型两部分,综合考虑离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和沉淀等过程。在传统的溶质运动模型基础上添加化学转化项形成了具有磷的反应特点的溶质运动模型。通过实测值与计算位的比较,验证了联合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芋艿连作障碍造成土壤环境破坏的问题,进行玉米、毛豆与芋艿套作的田间试验,通过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以及芋艿产量、品质的分析,探讨套作减缓芋艿连作障碍的可行性。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连作芋艿、非连作芋艿、套作玉米和套作毛豆。结果表明:(1)套作可以均衡连作土壤的养分含量,套作处理平均可以比连作提升速效氮9.88%、速效钾58.21%、有机质70.36%,降低速效磷64.08%。(2)套作可以提升连作土壤酶活性,套作处理平均可以比连作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23.75%、脲酶活性38.15%、蔗糖酶活性129.60%。(3)在套作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磷、速效钾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pH、速效氮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速效氮显著正相关,套作使连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子向非连作土壤转化。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不同形态铅的提取及其取样深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国内外关于土壤中不同形态铅的提取方法和土壤采样深度进行了综述。在土壤铅与植物关系的研究中,采样深度的重要性和实际采样深度因不同研究目的而不同。对有效性铅的重要性作了研究,归纳了中外有效铅提取剂研究的主要历程,并对各种提取剂的利弊作了分析。建议在研究土壤的效铅时,应综合考虑植物和土壤中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并认为混合提取剂更能反映土壤有效铅与植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电子垃圾拆解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对广东某电子垃圾拆解区稻田、菜地、荒地和拆解地土壤重金属Cu、Zn、Cd和Pb的质量分数及形态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评价重金属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4种用地类型土壤的Cd质量分数全部超标,超标倍数为1.42~94.2倍,Cd是4种用地类型土壤潜在危害最大的重金属。拆解地土壤的4种重金属质量分数远远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Cu、Zn、Cd和Pb质量分数分别为标准限值的8.79、1.38、27.6和6.20倍。各用地类型土壤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介于165(荒地)~2 587(拆解地),拆解地土壤达到极强风险水平,其它用地类型土壤为中等风险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为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期间季度性对无锡贡湖湾退渔还湖生态修复工程进行跟踪调查与检测,就贡湖湾湿地土壤环境退渔还湖修复工程前后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用以评估修复工程实施后退渔还湖区基底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退渔还湖区内基底化学性质,有机质、总氮、总磷比退渔还湖初期分别提高241.59%、98.61%和162.86%.其中,有效氮和有效磷的均值为102.31 mg/kg和15.10 mg/kg,满足土壤养分分级标准Ⅲ级标准.有关基底稳定性物理性质与退渔还湖初期相比,土壤容重减少17.84%,pH值稳定在5.8~6.5之间,土壤缓冲能力明显提高,修复区南部(人为种植植物)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恢复状况最好,西部(自然恢复)次之,北部(基底状况差,无植物种植)恢复状况低于前述两区.总之,贡湖退渔还湖修复区在经过17个月后,其基底的整体质量趋于良好,土壤各项养分及团聚体稳定性指标逐步达到合理水平,土壤环境已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