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行业企业、工业生产企业的事故统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对事故统计分析工作的国家标准的滞后性、统计项繁杂、统计手段的改进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对以上问题的解决途径提出了建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省对事故统计分析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反映出不少问题。1.由于事故报告表格较复杂,一些新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和基层企业事故统计人员无法适应。江苏省各市、县、区事故统计分析人员大都新从事统计工作,工作经验较少,对事故方面数据收集不全面,对事故的分类、事故损失、事故原因分析不熟悉,对事故描述比较粗浅简单,导致报表数据填写不全,有的事故原因分析不准,经济损失和工作日损失与实际损失出入较大,数据普遍偏低。2. 统计工作力量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低。各省辖市安监局从事事故统计分…  相似文献   

3.
统计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安全统计是电力企业搞好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保障.长期以来,电业生产事故统计分析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统计分析体系,成为总结事故教训、研究事故规律、有针对性地制订反事故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落实"四不放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工伤事故统计的目的是工伤事故管理部门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量工伤事故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和推断从而揭示事故规律提出预防措施。国家规定向上级机关报告的伤亡事故报表必须如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安全状况和工伤事故情况。当前企业工伤事故统计工作普遍存在隐瞒漏报、延报等问题例如统计资料的死亡事故比例大于重伤事故比例重伤  相似文献   

5.
地下工程建筑企业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故统计分析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部分.讨论了建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中遇到的事故分类方法,并对事故统计指标作了分析.以广州市某地下工程有限公司2003-2007年间的原始数据资料为例,对企业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安全管理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是国家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和科学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和监察工作的基础。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发展情况;指出了当前事故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就改进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以及如何向国际劳工组织提供我国职业伤害统计数据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事故管理包含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分析、事故登记统计、事故处理、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等.科学管理事故资料,获取大量可靠的事故信息,是揭示事故规律及影响因素、实现危险预测预控、进行有效安全评价、正确进行安全生产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提供安全宣传教育资料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企业事故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事故资料收集不完整、整理不规范、统计分析方法不科学、资料利用率低、安全投入决策缺乏依据等,不能很好地发挥事故管理作用.本文将结合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安全生产统计工作所依托的行政手段还不能完全适应变化中的市场经济环境 ,政府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监管不严 ,各类事故的少报、瞒报、不报现象相当普遍 ,极大地影响了伤亡事故统计的准确性。2 0 0 4年我国已实施新的《工伤保险条例》 ,笔者认为 ,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对生产事故统计带来较明显的影响 ,使生产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统计变得更为全面和科学 ,这种影响必然会对原有统计偏差的修正 ,有利于今后加强和完善对安全生产的宏观决策和管理 ,会从根本上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王海真  谭玉林  皮燕  朱祎君 《安全》2014,35(10):33-36
本文以地区事故统计分析报告以及省市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局的相关资料为依据,以湖南、重庆、江西、广西四省市做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地域、事故类型三个维度统计了近年来南方四省市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煤矿事故的发生主要与生产管理制度缺陷、生产设备及安全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多种因素有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石油钻井工业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钻井工业每年发生大量的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中东某采油区13年间3008起各类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不同因素影响下钻井事故发生的分布规律,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统计结果表明,在炎热的季节,事故发生较为集中,在气候宜人的季节,事故相对较少;斋月所在的月份,事故数量明显增多,与斋月相邻的两个月事故数量明显减少;各类事故按其严重程度呈现金字塔形分布;手脚受伤在LTI中占据相当高的比例;HSE管理质量和承包商的变更对事故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是监管监察的重要工作 建国伊始,我国就建立了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对死亡和重伤人数进行月度报告和统计,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及时逐级报到中央政府。1979年以后,增加了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但数据始终不够完整齐全。1998年机构改革以后到原国家安全监管局成立之前,由于政府管理职能调整,行业管理部门撤并,  相似文献   

12.
事故统计工作的核心是在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基础上进行认真的归纳分析,从中找出规律,将安全运行实践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为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科学地指导安全生产。我局一直十分重视事故统计分析工作,通过对往年全省事故统计资料分析研究,发现铁路无人看守道口事故频发,每年死亡约300多人,已成为我省仅次于道路交通事故的第二大“杀手”。据此,我们多次赴现场调查,向省政府提交了数据翔实、分析有据、建议合理的专题报告,并将铁路无人看守道口列为特大事故隐患,引起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委托我局制定《安徽省铁路无…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有的各类安全事故的统计工作中 ,存在着一些隐瞒伤亡事故报告的情况 ,其原因是 :一些小企业不知如何报告 ;重伤报告面窄、量少 ;各类上报的伤亡数有些重复、交叉 ;各类保险的覆盖面不宽、难提供准确数据等问题。笔者提出了加强政府安全部门的统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例如 :采用伤亡人员身份证号码和事故发生日期等代码 ;用计算机管理以防止重复统计 ;加快社区网络的建设 ,发挥街道、乡镇安全人员作用 ;扩大各类工伤保险覆盖面 ;与卫生部门协作建立医院事故伤亡报告制度等对策 ,以期提高工伤事故统计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电力公司安运部的统计,对我国自1974年以来投入运行的142台300MW及以上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在1996年1月至1997年11月期间内发生的407次事故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得出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提出了防止火电大机组事故频发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青安 《劳动保护》2003,(9):60-60
6月5日,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就加强全省各类事故统计工作及事故报送制度做了规定。一是对每月各类事故的报送,要求各部门在向行业或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月报(含季报、半年报、年报)事故统计报表及事故分析资料的同时,及时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送,报送时间为次月5日前。二是各州、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各类事故的报送,要求各州、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按照事故的上报程序,对本地区各类事故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对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按照有关重大、特大事故的快报制度和程序,在规定时间内采用最快捷的方式立即上报,并用《事故快…  相似文献   

16.
在对隐瞒事故、迟报、谎报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时,发现许多企业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还不知国家对事故统计有专门的规定,也不知道哪个部门负责事故统计工作,对事故统计制度的内容,尤其是重伤事故  相似文献   

17.
在事故统计工作中,我们把及时、快速、准确作为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确保渠道畅通。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召开了公安、铁路、民航等几大行业统计人员会议,并两次下发文件,布置快报统计工作,努力从点与面的结合上,及时统计和掌握各类事故的发生情况。并初步建立了各级安全部门和专管人员的通讯联系网络,统一了事故快报的报送格式和时间,上上下下时刻保持密切联系,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在重特大事故发生后,从市到省,我们都能及时准确地迅速上报,同时,还对事故的发展过程进行跟踪续报,使领导在最快的时间内,组织人员赶赴现场,…  相似文献   

18.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于1995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但从目前的落实情况看,还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损失工作日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本文着重阐述了损失工作日的统计学意义,并就计算与统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事故损失统计规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企业生产和经济情况的分析,提出在企业经济损失统计中停产减产损失应改为其利润的损失,工作损失价值不应统计为企业的经济损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顾斌 《劳动保护》2005,(7):42-43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工矿企业的因工伤亡事故有90%左右发生在班组。笔者统计分析某钢铁集团公司1990~1998年所发生的轻伤事故发现,有94.3%的事故发生在班组中,绝大多数是从事岗位作业时发生的事故。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因此,要完成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应把预防班组事故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