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南省是我国台风登陆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台风不仅直接对房屋建筑造成严重破坏,还可能会造成海面上涨引发风暴潮灾害,房屋在两种耦合灾害下易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为探究台风?风暴潮作用下房屋的物理脆弱性,对海南省遭受台风灾害最严重的东海岸村镇砌体房屋进行了调研。首先基于受灾房屋资料的分析,确定了砌体房屋的建造特征和主要的破坏模式,并以风速和潮水淹没深度表征灾害强度,随后基于力学性能分析了砌体房屋的台风物理脆弱性,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建立了台风与台风风暴潮灾害之间的内在关系,基于定额清单法建立了台风?台风风暴潮灾害作用下房屋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砌体房屋在台风?风暴潮灾害下屋盖和墙体破坏严重,其中台风经济损失占主要部分,台风?风暴潮经济脆弱性曲线呈两段屈服平台分布。通过该地区砌体民房物理脆弱性分析,旨在为沿海地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精细化网格的渤黄海区域天文潮及台风风暴潮数学模型,对山东沿海天文潮进行了验算,得到K1,M2这两个主要分潮的振幅和迟角的均方根分别为2 cm,3 cm和5°,3°;采用Jelesnianski-II台风风场模式建立了台风风暴潮模型,并以典型台风为例,对影响山东海域的台风暴潮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测值进行了验证;基于建立的模型,模拟了1960年至2011年经过山东省沿海的33场台风暴潮过程;应用Poisson-Gumbel分布,计算了100年一遇台风暴潮增水极值。研究结果可为山东沿岸地区的防潮减灾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于良巨 《灾害学》2021,(1):13-17
我国温带风暴潮灾害主要集中在渤海、黄海沿岸,其中莱州湾沿岸是频繁发生的重灾区。以识别莱州湾沿岸发生的温带风暴潮灾害链的组成为研究目标,通过2次典型灾害事件分析了温带风暴潮灾害的成因、发生及其演化规律等问题,进而识别了温带风暴潮灾害链发生过程中的灾害类别及相应致灾因子,根据致灾过程提出了5种灾害链条,最后区分了不同行业灾害损失中主要致灾因子的作用。研究结果可对温带风暴潮灾害链的预警及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我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影响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高建华  朱晓东 《灾害学》1999,14(2):73-77
通过分析近113a来登陆和影响我国的台风在沿海地区的时空分布特征,讨论了台风的四个直接致灾因素(风、浪、风暴潮、暴雨)对我国沿海省份的影响。最后,对我国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的危险度进行了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5.
我国沿海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沿海验潮站和水文站典型重现期数据,综合考虑风暴增水和超警戒潮位,分析了我国沿海一般潮灾、较大潮灾、严重潮灾、特大潮灾的发生频率,揭示了不同等级潮灾的发生频率在我国沿海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受风暴潮灾害影响,鸭绿江口沿岸、河北秦皇岛和唐山北部沿岸、成山头-青岛沿岸、广西防城港沿岸、海南东南部和南部沿岸风暴潮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都不大;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等区域是风暴潮易发区,发生特大潮灾概率较低但严重潮灾发生的频率较高;福建北部福州到浙江南部台风沿岸、广东珠江口到阳江沿岸、雷州半岛东部沿岸是风暴潮灾害严重区,特大潮灾发生频率最高。基于不同等级潮灾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提出了我国沿海风暴潮灾害防御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历史变化及未来趋向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同时受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危害的国家之一,风暴潮灾一年四季,从面到北均可发生,本文基于中国沿海近50年风暴潮灾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近500年全国及长江、黄河、珠江三角洲的历史记录和近50年实测风暴潮灾发生频次的变化及其与气候波动的关系,并对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沿海风暴潮灾的变化趋向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近500年来,中国沿海的风暴潮灾的气温较高的偏暖时段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风暴潮灾害及其对滨海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滨海湿地分布区,也是中国风暴潮易发区。该区的风暴潮有温带气旋型与热带台风型两种,以温带风暴潮为主。近年来,重大风暴潮的发生有频率增加、危害加重的趋势。风暴潮对滨海湿地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主要表现为淹没滨海低地、加速海岸蚀退、破坏地表结构、毁坏湿地植被、加剧海水入侵等,使滨海湿地不断损失退化,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8.
江苏沿海的风暴潮灾害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陆丽云  陈君  张忍顺 《灾害学》2002,17(1):26-31
资源丰富的海洋及海岸带为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然而由于这一地区岸段开敞、平直、坡度较缓,加之气候条件的双重作用而成为台风风暴潮灾害的频发地区,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的主要成灾方式及其对沿海经济造成的影响,并就防灾减灾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风暴潮是海洋灾害中对人类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类型之一,海岸带地区防潮堤坝的修建对抵御风暴潮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综述国内外风暴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沿海防潮堤坝对风暴潮的减灾效益的定量研究方法。以黄河三角洲9711号特大台风风暴潮为例,利用G IS技术模拟了无防潮堤坝情况下海岸带地区的受灾面积以及经济损失,并与实际灾害损失进行对比,得出防潮堤坝减少的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为25.7亿元的结果,证实了兴建防潮工程的必要性。利用费用-效益法对防潮堤坝工程进行了成本与减灾效益评估,分析了防潮堤坝修建的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在RS和GIS的支持下,采用1993年和2008年的2期Landsat TM影像为信息源,对乐清湾土地利用进行了生态风险变化研究。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影响的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不同土地类型的生态风险权重,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生态风险指数。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采样结果进行空间插值,分析解释了研究区的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乐清湾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15年来建筑与交通用地、养殖区、旱地面积持续增大,而园地面积持续减小;由此导致相对高风险区域面积不断增大,低风险区域面积不断减小,使整个区域的生态风险指数整体增高,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恶化。乐清湾湿地是急需采取保护性措施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台风暴潮灾害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定义,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提供了计算台风暴潮灾害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的评估模式,进而探讨了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将其应用于广东省台风暴潮灾害的脆弱性评估,所提方法可以较好地综合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对台风暴潮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广西台风灾害性大风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0年广西台风大风实测资料的研究,分析了台风灾害性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其成因机制,进一步分析了各种灾害强度大风和各灾害地区大风的月分布特征及台风路径的差异性。分析表明:广西台风灾害性大风的气候分布特征为东南多,西北少,是特定的台风流场结构与广西地理地形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与台风活动路径和中心风力有关。大中范围风灾的高峰值出现在7月,小范围风灾的高峰值出现在8月。桂西南、桂南沿海和桂中地区台风大风主要由1类路径的台风引起,桂东南和桂东地区则受1、2类路径的台风影响。40年内共有238个台风影响广西,其中148个造成大风,造成大风的台风中约10.8%造成15站以上大范围风灾。值得注意的是,造成大范围风灾的均为进入北部湾北部海面的强台风。  相似文献   

13.
Typhoon hazards in the Shanghai ar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ong Y  Chen X 《Disasters》1999,23(1):66-80
There are three major typhoon hazards that apply to the Shanghai area. First, galeforce winds can damage buildings and service facilities. The most severe damage from this occurs only when a typhoon strikes Shanghai directly. Second, both the urban and rural sections of Shanghai are liable to flooding during typhoon seasons. These floods occur when typhoon-induced storm surges coincide with high spring tides and meet with high discharges from the river network as a result of the typhoon downpours. Third, typhoon-induced torrential rain has caused waterlog hazards, particularly in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parts of Shanghai. The waterlog hazard has been exacerbated by land subsidence and poor management of pumping systems. In order to prevent disasters happening and reduce the scale of damage, the government has issued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and invested in flood defences. Further measures are to be brought in including engineering projects, educational programmes and insurance policies.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台风灾害及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7  
中国是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对影响和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活动的特征、台风灾害特点及其形成规律作了分析,并讨论了台风灾害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指出,影响中国的台风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群发性显著、影响范围广、成灾强度大等特点,这类灾害主要由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风暴潮及其引发的灾害链所造成。台风灾害不仅造成大批人员伤亡,而且对中国各个经济部门都有严重影响,它所  相似文献   

15.
影响黄渤海域热带气旋的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71—2000年北上影响辽东半岛及黄渤海域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路径分类及灾害特点,结果表明,台风是造成黄渤海域风浪灾害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辽东半岛地区,最大暴雨是由台风引起的;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造成的灾害不同;热带气旋活动具有群集性,在产生风暴潮、暴雨的同时,常引发洪涝灾害、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加重了灾害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上海城市风暴潮灾害及其预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陈满荣  王少平 《灾害学》2000,15(3):26-29
风暴潮是上海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特点一是大的风暴潮灾害都是由于台风影响造成的;二是重灾区主要发生在沿杭州湾、长江口地区和市区;三是随首防潮设施防御能力提高而减轻,随地面下沉面加重;四是随着长江口、黄浦江潮位的不断抬高,黄浦江中上游地区潮灾加重。因而,预测可能最高潮位,因害设防,对于防灾减灾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福建暴雨洪灾时空变化与区域划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暴雨洪涝灾害数据库资料,重建了1971—2005年福建暴雨洪灾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以县域为单元,根据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福建暴雨洪灾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表明:福建洪涝灾害的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与暴雨次数的年际变化并不一致;年内非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有71.2%集中在4—6月份,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有81.3%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东西分异明显,东部以台风暴雨洪灾为主,区内根据危险性差异划分为4个二级区;西部以非台风暴雨洪灾为主,区内依据危险性差异划分为3个二级区。分阶段研究表明,洪涝灾害的分布范围由沿海向内陆扩展,并与暴雨频次和持续时间呈不同步增长,反映了福建的洪涝灾害是主要致灾因子暴雨和承灾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承灾体的脆弱性加大了洪涝灾害灾情,福建暴雨洪涝灾害的时空格局和区域划分可为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