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基不均匀沉降可能会引起沉降范围内部分隔震支座发生转动,造成隔震层刚度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上部结构地震损伤和失效风险增大。针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条件下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现有成果大都通过施加平动位移进行模拟,并未考虑隔震支座转角的不利影响。为了研究地基不均匀沉降条件下基础隔震结构支座可能出现的转动及其对整体结构地震响应特征影响规律,首先以隔震支座为对象,研究了支座转动变形与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水平刚度变化关系,建立了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转角与水平刚度变化关系函数;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地基不均匀沉降条件下整体基础隔震结构响应特征,以及基础结构的减震系数变化规律,以期揭示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隔震支座转角变形会引起隔震结构体系地震响应发生显著变化,随着隔震支座转角增大,隔震层水平刚度增大的同时隔震结构体系变形能力减弱,进而造成上部结构加速度响应增大,位移响应减小,导致基础隔震结构水平减震系数增大,减震效果低于预期;当转角接近π/2 时,隔震支座将丧失降低上部结构地震响应的作用,原隔震结构将退化为抗震结构;对于存在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基础隔震结构,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地震响应,以防范上部结构发生倾覆。  相似文献   

2.
针对填砂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产生破环的情况,建立起能反映填砂路堤不均匀沉降对沥青路面结构影响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不均匀沉降量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研究不同路面结构层次组合对填砂路堤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根据研究成果提出,实际工程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填砂路堤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在保证路表弯沉、道路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可适当选用模量较低的基层材料;随着底基层厚度的增加,基层底面水平向附加拉应力减小,故在实际施工中可适当增大级配碎石底基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3.
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物沉降和倾斜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筑物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倾斜是严重的建筑工程灾害,对其进行定量的观测研究和预报是防止灾害扩大的必要前提。本文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建筑物倾斜和基础沉降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精度高,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JS型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在深圳市罗湖活动断裂带区内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观测中的应用。结合具体的工程观测实例.阐述了监测系统的布置,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于缺少建筑材料,在陕北风沙区采用风积沙作为筑坝材料成为一种选择。但沙坝内修建泄洪洞等水工建筑物后,运行过程中存在沉降问题。根据已建工程,采用原型观测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深厚覆盖层上沙坝内修建泄洪洞的沉降规律。沙坝泄洪洞的沉降在施工过程中就已经发生,竣工期沉降值在坝轴线附近达到24.35cm;上游洞段接缝处出现了不均匀沉降,而且随荷载增加,不均匀沉降更加显著。蓄水到1064.00m时,实测和模拟计算得到的最大沉降值分别为16.00、22.80cm,相差6.80cm,在同一位置附近出现。  相似文献   

6.
软土地区盾构法隧道变形主要包括纵向不均匀沉降和横向收敛变形。当纵向沉降累计变形、不均匀变形坡度以及变形速率等达到一定程度,横向水平直径相对标准圆变化量超过一定数值,就会引起隧道结构受力的安全问题。上海地铁自1995年1号线开通后,针对地下线路每年2次沉降监测,高架区间每年1次沉降监测,自2011年全路网地下隧道每年1次横向收敛监测,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测数据。对上海地铁隧道近25年的变形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原因及典型特征。对四种隧道横向收敛变形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对比,总结横向收敛变形的特征。可为类似软土地质条件的城市地铁隧道结构设计、施工及运营期维护保障提供参考,减小结构破坏风险,保障城市地铁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7.
以深厚软土层地下连续墙施工对邻近浅基础房屋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房屋长期沉降,并与实测值对比分析,通过房屋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变化,判断房屋安全性。结果表明:(1)房屋长期沉降由地连墙成槽土体损失、超孔压消散土体固结和土骨架蠕变引起的,其沉降是长期的;(2)房屋的沉降主要为工后沉降,施工阶段房屋沉降较小,仅为455 d沉降量的15%,软土变形有较大的滞后性;(3)软土层中地连墙施工引起的房屋沉降,在施工阶段采用HS硬化土模型,工后采用SSC蠕变模型,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4)剪应力最大值主要集中在沉降较大部位附近,部分横墙剪应力超过砂浆抗剪强度,需要对相应墙体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8.
西安地裂缝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卫东  苏刚 《灾害学》1998,13(3):33-37
在分析总结西安地裂缝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二维有限单元法,对西安地裂缝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从土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地裂缝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西安市区超采地下承压水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是西安地裂缝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故认为只有通过对地下承压水的合理开采,控制西安市区地面的不均匀沉降,才是减缓西安地裂缝活动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环境下大型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旋喷桩加固法”处理该类地基事故的策略,详细分析了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成因,对地基处理设计、施工参数确定及施工控制等进行了讨论。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该方法处理由多因素造成的地基事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9,(Z1)
为研究填海地区吹填土不均匀沉降的变化规律,以天津大港区填海地区地质勘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静力触探实验得到吹填土层相关参数,选取考虑比贯入阻力的经验公式计算填海地区软土不均匀沉降。结合自动化监测数据与理论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不同数据的偏差值。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对经验公式提出修正,最终提出一套更为精确的吹填土或软土压缩模量估算方程。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盾构隧道施工侧穿既有建筑物问题,结合南京地铁一号线北延段工程,以盾构隧道侧穿某浅基础建筑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建筑物沉降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Plaxis 3D 软件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了隧道距建筑物不同水平距离和盾构以不同角度穿越对建筑物差异沉降与扭曲变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盾构开挖面逐渐接近建筑物,建筑物差异沉降及扭曲变形逐渐增大;差异沉降量在盾构机通过时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稳定,而扭曲变形峰值出现在盾构开挖面到达建筑物中点截面位置时,随后逐渐减小;当建筑物中心至隧道轴线的水平距离与隧道外径之比L/D=0.5~2 时,建筑物差异沉降量较大,在L/D=1.5 时达到峰值;当盾构穿越夹角从θ=0°增大至θ=90°时,建筑物最大差异沉降量不断增加,而最终扭曲变形值则先增大后减小,在θ=45°时扭曲变形达到峰值。研究结果可为盾构隧道侧穿浅基础建筑物时相关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原有路基稳定性对高速公路加宽工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模拟,结合高速公路加宽工程实例,分析了在原有路基未固结稳定情况下新老路基的固结沉降变形特性,并对可能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新老路基的沉降随着老路固结度的减小而逐渐增大,但差异沉降却逐渐减小;当老路固结度较小时,在固结后期差异沉降可能逐渐减小;轻质路堤法和复合地基法分别处理新路地基时,各有优缺点,轻质路堤法对老路附加沉降影响较大,但能较好地控制不均匀沉降,复合地基法对老路附加沉降影响很小,但在老路固结度较低时,差异沉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沉降量、沉降差、扭转及倾斜等变形特征随隧道距离的变化规律,结合广州地铁隧道下穿一个框架结构建筑物,利用FLAC3D软件建立隧道-土-建筑结构的三维有限差分计算模型,考虑了建筑物的中间纵向框架与隧道轴线平行、距离从0m增加到20m共11种工况。根据计算结果,建筑物的最大扭曲变形量和最大沉降量随着距离的增大,都由最大值逐渐减小趋于零,其中最大扭曲变形量减小很快,当水平距离超出隧道轴线埋深时,扭曲变形量可以忽略不计;而建筑物倾斜、相邻基础的沉降差先由零逐渐增加,在沉降槽边缘内侧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最后逐渐趋于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受隧道施工影响的地表框架结构建筑物,在隧道上方位置时应重点监控其沉降量和扭转变形量,而在沉降槽边缘内侧时应注意监控其沉降差和倾斜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特征并评价其安全性,以厦门市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例,通过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土体小应变刚度行为以及基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计算基坑开挖引起邻近建筑物的变形值,并将柱底支座变位作为上部结构的强迫位移施加到上部结构上,然后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和构件配筋验算,评价邻近建筑物的安全。研究表明:邻近建筑物越靠近基坑部分受基坑开挖影响越大,基坑开挖后,邻近建筑物结构变形主要表现为沉降和指向基坑的水平位移,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6.6 mm,自顶部向下逐渐减小,即结构发生微量倾斜;邻近建筑物地下室以沉降变形为主,主要受影响区域约为基坑围护墙后3倍的基坑开挖深度范围,沉降急剧变化区域约为1.5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地下室最大沉降为15.9 mm;受到邻近基坑开挖影响,上部结构虽然因支座变位产生内力重分布,但经检算认为整个结构仍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南京新近沉积淤泥质土震陷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陷是地基基础的主要震害之一。目前已建立了若干经验公式来估算土的永久应变势,但是已有的经验公式参数较多,需要做大量的试验才能确定这些参数。本文通过英国WFI振动三轴仪对南京新近沉积淤泥质土做了一系列的震陷试验,得到了不同围压、固结比和轴向动应力下的试验结果。分析发现,对不同围压和固结比,基于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的概念,在双对数坐标系中轴向动应力与循环振动次数的关系可通过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上的动剪应力比实现归一化,即仅做一个围压和固结比的试验即可得到土的全部震陷参数;结合前人提出的永久应变势经验公式,推出计算南京新近沉积淤泥质土的简化经验公式,其结果能较好地模拟土的震陷特性,在永久应变达到4%时,该土的永久应变急剧增长。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湖滨路的拓宽改造工程,选取地基土层最不利的断面进行数值模拟,并采用强度折减法研究其整体稳定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加宽后的新路基稳定性较差,安全储备不能满足要求,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对初步设计提出的仅采用土工格栅和采用土工格栅+水泥搅拌桩这两种不同加固处理方案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仅采用土工格栅,采用土工格栅+水泥搅拌桩进行软基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小不均匀沉降、提高路堤的整体稳定性。本文的实例研究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多采用分级施工的方法。在传统双曲线沉降预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软土地基上路堤分级施工情况下沉降预测的一个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土的非线性特性和固结性质随荷载的变化,可实现尽早预报沉降的要求。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复合填料是以废铸砂、粉煤灰、聚苯乙烯颗粒(EPS)、水泥和水为原料,拌合后形成的一种轻质填筑材料。其中,EPS颗粒含量适当时,能减少或消除复合填料的冻胀和融沉,可作为季节性冻土区的路基填料。假设复合填料中除EPS颗粒外的骨料颗粒、孔隙冰为刚性介质,同时考虑EPS颗粒变形和填料孔隙变形对复合填料冻结过程的影响,在已有的冻土水热耦合分离冰模型的基础上,得到考虑EPS颗粒变形影响的饱和填料一维冻结水热耦合控制方程,进而预测填料的冻胀量。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模型可用于该种具有弹性颗粒复合填料的冻胀量模拟,为工程中冻胀量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地表变形预测是一个复杂非线性问题,引起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呈高度的非线性关系。传统的基坑用边地表沉降变形预测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预测精度有待提高,而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元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可以灵活方便地对多成因的复杂未知系统进行高度建模,实现全面考虑各种主要影响因素的深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变形预测。本文介绍了误差反向传播(BP)网络模型的结构、学习过程及其算法的改进,径向基函数(RBF)网络模型的结构及其学习过程;分析了影响深基坑开挖周边土体沉降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以25个基坑工程的地表沉降实测资料为训练样本,建立了11个输入影响因素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样本的学习训练过程及对5个检验样本的预测精度,说明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预测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