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福利刚性”专指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只能允许其上升不能允许其下降的心理预期。福利的这种“刚性”特征,使得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弹性,一般情况下规模只能扩大不能缩小,项目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水平只能升高不能降低,这就是所谓的“福利刚性”原则。由于这一原则,世界各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都比较审慎,改革措施都以不降低现有社会保障水平、尽量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前提。其结果是使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开支逐年攀升,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制度,或称社会保障体制,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政策措施的总称。各国具体的社会福利制度虽然千差万别,但从社会福利的发放原则、福利的意识形态以及国家照顾责任的对象的角度笼统说来,则要么属于选择性福利模式,要么属于普遍性福利模式。其中,选择性模式是通过家境调查或群体甄别,将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  相似文献   

3.
在香港,政府推行受助人毋需供款的社会保障制度,整体目标是协助社会上需要经济或物质援助的人士,应付基本和特别需要。此外,政府又提供多项福利服务,包括免费、资助考试、租金低廉的公共房屋、免费医疗,以及其他获政府资助的福利服务,致力提高有需要人士和家庭的生活水平。一、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缓)计划(前称公共援助计划)是香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援助计划,旨在为确实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安全网。综援计划是根据香港的情况,致力提高个人或家庭的入息水平,以应付基本需要,如食物、房屋和衣物。申请人须…  相似文献   

4.
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综合考虑我国国情、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所处的阶段和国际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趋势,要实现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的政策目标,应从人们收入来源多元化和收入多层次等实际出发,进一步创新制度模式,建立适合工业化、城镇化和全球化需求的弹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转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以个人账户为主、保障水平适度、缴费方式灵活、可随人转移、适应性和可推广性强的制度模式。在此,笔者对建立弹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行性作初步阐述,以供探讨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1965年美国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曾述,“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乃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社会救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救助制度,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起着“保底”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日前,由王东进副部长作序、李春光先生创作的《中国劳动史话》一书。已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科学》2004,(6):17-18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城乡二元结构,这种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中.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只能在以下三种方案中择其一:(1)把农民工纳入到城镇社会保障体系;(2)另立炉灶,建立新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3)把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哪种方案更可行?我认为,只有在对农民工的特征进行分析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国对农民养老实行社会保障已进入试验和探索阶段。江苏省苏州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已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低水平、广覆盖、有保障、“一个体系、两种办法”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下,农村各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将从事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科学》2009,(6):64-6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保障局:为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切实保障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前因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形成的工伤人员和工亡人员供养亲属(以下简称“老工伤”人员)的合法权益,减轻企业负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高速发展,上海市对劳动力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外来从业人员不断涌入,同时,上海本地青年就业出现新变化,25岁以下青年失业占到全部失业人员的50%。上海市政府针对一系列就业新情况,在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外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积极促进青年失业者就业,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社会大转型阶段,既是社会矛盾、社会冲突集中爆发期,也是生活风险和市场风险由个体风险向群体风险转化的转型期。要化解上述矛盾和风险,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让8亿农民享有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使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全球化保持同步协调发展,是必然的政策选择。然而,正如全国人大蒋正华副委员长2004年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一书序言中所指出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8亿多农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建立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也是一个没有先例的创举”,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的受益主体是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中的重要范畴,受益主体的存在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属点。然而这一范畴却没有为我国社会保障法研究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基金的界定。社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社保基金),在理论上浓缩了多个概念。就基金项目而言,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的基金;就基金来源而言,包括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基金以及来源于国家财政支出和基金投资收益的基金:就基金账户而言,包括统账结合制度中的统筹账户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工伤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宏 《劳动保护》2003,(7):11-12
工伤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职工权益、促进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包括工伤保险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没有工伤职工及遗属的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就谈不上社会的全面小康。本届政府刚刚成立就审议并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高度重视.对困难群体生活的高度关心,对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视。《条例》的颁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保障法制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工伤保险制度改革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我国调整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2月、2001年7月,国务院分别下发了《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42号)和《关于同意辽宁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国函[2001]79号),这标志着我国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正式开始;2004年5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同意吉林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龙游县地处浙西金衢盆地中部,属于省内欠发达地区,人口40万,地方财政年收入2亿元。从2001年起,该县进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点工作,作为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有益探索,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运行,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科学》2007,(6):59-6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时,由工伤保险为其提供医疗服务保障,是工伤保险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协议管理工作,有利于保障工伤职工依法享有医疗服务的权益,有利于加强工伤保险基金管理,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各地要从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协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现就加强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协议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福利是一种内容丰富而且具有柔性的薪酬成分。国有企业一直具有传统中国企业的高福利象征意义。然而,从管理实践看,这些企业福利却没有发挥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应具备的激励效应。传统的国有企业的福利体系基本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国家法定福利,即按照国家要求为员工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二是企业特有福利,  相似文献   

19.
对农民工问题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问题是我近几年来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今天,我愿意借此机会简要回顾一下以往我对农民工问题的一些思考。早在2001年1月的一个会上,我就提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是要让农民工安居乐业,不安定不可能乐业,不安定也不可能真正解决农民工问题。这一观点发表在当时的《中国市场经济报》上,不过,让农民工安居乐业的目标似乎还是遥遥无期。2001年秋,我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又集中谈了自己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核心的思想有两点,一是国家应当尽早介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分层分类或者分类分层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天然地具有追求效率的属性,而社会保障则应当是天然地具有追求公平的属性。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保险,前三者主要体现公平,由政府供给和组织,符合条件者可以无偿享受,社会保险与前三者相比,必须在公平的基础上兼顾一定的效率取向,这表现在大部分项目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负担费用,做到既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又激励个人缴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