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卢大群  王厚俊  何谨 《环境科技》2006,19(Z2):46-48
该处理工艺对悬浮物、胶体,色度具有极高的去除率。对该废水在投加混凝剂的基础上再投加少量的脱色剂,脱色效率可达90%以上。混凝气浮预处理后,消减了废水中的有机物,大大降低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提高了整套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减少了投资规模,降低了运行费用,获得了理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香料加工污水处理系统和工艺,工艺流程如下:(1)污水送至污水处理站后自流入格栅池,格栅池的格栅间隙为5mm~8mm;(2)格栅池流出的污水进入调节池,调节池预先有COD为3000mg/L~6000mg/L的污水;(3)使用污水泵将调节池出水抽至混凝沉淀池,往混凝沉淀池内投加絮凝剂PAC及混凝剂PAM,PAC浓度是5%,投加量是100t的废液投加20kg;PAM浓度是0.1%,投加量是100t的废液投加2kg,本工艺处理效率高,效果好,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针对河北某矿矿井水岩粉含量较高(原水浊度为340 NTU)、预沉后水质发白等问题,采用二次混凝+沉淀工艺进行处理,研究了混凝剂、助凝剂、投加方式与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混凝剂为PAC,最佳助凝剂为阴离子型PAM;最佳投加方式为一次混凝投加100mg/L PAC、二次混凝投加20 mg/L PAC与0.6 mg/L PAM,这一加药条件下的沉淀出水浊度为4.6 NTU,浊度去除率达到98.7%,PAC投加量较一次混凝沉淀减少29.4%;采用二次混凝+沉淀工艺能减少药剂投加量并提高悬浮物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混凝法处理二次废水的效果。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混凝剂种类、混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 pH四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剂种类、投药量、助凝剂均为影响脱墨废水混凝效果的关键因素, PAC去除效果最好,混凝剂PAC投加量200mg/L,助凝剂PAM投加量3mg/L。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混凝沉淀试验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各种因素对再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混凝剂FeCl3、Al2(SO4)3和PAC与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复配,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静态正交试验和动态混凝沉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量是再生水水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是再生水水质的第二影响因素.最佳处理效果时动态试验混凝剂投加量高于静态试验混凝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6.
选择常用的混凝剂和助凝剂,对顾桥矿矿井水的净化进行实验,确定最佳混凝剂和絮凝剂投加量以及PH、反应时间等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出合理、经济的投加方案,达到提高矿井水出水水质,降低处理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絮凝沉淀法处理电解金属锰废水,主要研究水力条件、最佳混凝剂、助凝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混凝剂组为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其最佳投加量分别为:聚合氯化铝为90 mg/L,聚丙烯酰胺为50 mg/L。当pH=9.0时,采用先无机再有机的投加混凝剂的顺序,水力条件工艺控制为先加无机混凝剂慢速搅拌1 min,再加有机助凝剂快速搅拌2 min,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试规模的CASS系统和混凝工艺处理粘胶纤维混合废水,重点研究了有机负荷、周期时间、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对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Cr、BOD5、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96%和95%,出水中S2-和锌离子也分别低于1mgL和2mgL,出水水质达到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投加悬浮填料改善活性污泥法处理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向曝气池中投加悬浮填料以改善曝气池的处理效能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投加悬浮填料可以降低曝气池的污泥负荷,提高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率,改善活性污泥的沉淀性能。试验用悬浮填料能大大提高曝气设备的充氧能力,而且该填料挂膜块,膜厚适宜,易于流化,投加和更换方便,是一种极优的生物填料。  相似文献   

10.
应用强化混凝技术,降低原水中有机物含量,是控制消毒副产物生成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混凝搅拌试验,评价了聚硅酸硫酸铁混凝剂对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pH值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硅酸硫酸铁去除有机物和除浊能力明显优于硫酸铁、聚合硫酸铁,其适宜的投药量范围和pH值范围宽;聚硅酸硫酸铁在混凝过程中形成的矾花较大,沉降速度快,因而可缩短处理水在构筑物中的停留时间,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此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聚硅酸硫酸铁混凝剂的最佳水力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沉淀池的处理效果,近20年来出现了一系列改良式的各种沉淀池,改良后的沉淀池与传统沉淀池相比,在表面负荷、沉淀效率和节省造价等方面均有提高。但在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中,因投药、混合、反应等过程常用机械搅拌装置,既易使凝聚矾花破碎,降低处  相似文献   

12.
混凝处理法是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技术,控制条件很多,包括混凝剂的种类、混凝剂的投加量、搅拌时间、沉降时间、水温、pH值等。以生活污水为例,利用正交实验法对污水混凝处理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的投加量是影响混凝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当混凝剂硫酸铝的投加量为0.4 mg/L,搅拌强度为250 r/min,反应时间为25 min,沉降时间为40 min时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最好,此时浊度和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397%和80.0%。  相似文献   

13.
选取五种常用无机混凝剂,把活性污泥与生活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混凝试验,结果表明,三氯化铁去除TP的效果最好,在投加量为99 mg/l时,可去除污水中88%的TP。三种混凝剂FeCl3、PFS、PAFC与PAM复合进行参数优化的正交试验,对TP有最佳处理效果的絮凝条件为:投加FeCl3,投加量为99 mg/l,投加顺序为FeCl3先投加1 min,以污泥恰搅起不分层的速度搅拌(约160 r/min)30 min。试验结果对投加混凝剂活性污泥法选择合适的混凝剂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超声技术强化处理制革废水中的有机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超声波强化混凝沉淀法处理制革废水,考察了超声波的作用时间和施加方式、混凝剂投加量等因素对降低废水中有机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只用超声波作用废水60s,COD去除率为40.6%;混凝剂总浓度为100mg/L时COD去除率最高;先施加超声波60s,再投加混凝剂,COD去除率最高可达73.2%,比不用超声波时提高10%以上.因此,超声技术用于混凝沉淀法处理制革废水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菌提高普通活性污泥系统抗2,4-DCP负荷冲击能力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研究了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普通活性污泥反应器(CAS)受到2,4-二氯酚(2,4-DCP)间歇性负荷冲击时,投加高效菌的生物强化系统和对照系统对污染物的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并考察了长期运行过程中强化系统对目标污染物去除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投加5%和15% 2,4-DCP复合高效菌的强化CAS系统,其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及抗负荷冲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当系统受到间歇性2,4-DCP负荷冲击[110.37~171.60 mg/(L·d)]时,对于单次投菌后前30日内发生的间歇性负荷冲击,强化系统有效保持了对目标污染物的强化效果;在无2,4-DCP存在的情况下连续运行70d,当系统再次受到2,4-DCP负荷冲击时,强化系统的强化效果与前几次相比已明显下降,不能够快速有效去除污染物并维持系统稳定,因此有必要再次投加高效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目前生化法处理酒精废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化学混凝法与生化法结合处理酒精废水的新工艺。通过对多组凝聚剂的反应进行研究,完成了pH值、混凝剂、助凝剂的种类与投加量、投加顺序等影响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实验,最终确定以石灰乳和混凝剂A复配作为混凝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废水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7.
受原水水质、水力条件、混凝剂种类及混凝剂投加调控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混凝处理效果与混凝剂投加量之间往往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传统研究着眼于混凝机理、混凝剂特性及混凝过程水质、絮体信息采集与投药调控等方面,尚未能构建基于全混凝操作流程的、用以实现混凝效果预测的普适性理论.神经网络模型因其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近年来在混凝效果预测研究领域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混凝效果预测算法研究历史进行回顾与分析,总结神经网络模型在混凝效果预测中的研究现状和脉络,深入分析不同数据来源与数据格式的优缺点,从实验装置、水质参数、投加控制和数据时序性、混凝剂构效研究与产品技术开发等方面,展望神经网络模型在混凝效果预测中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根据某革基布企业废水的水质情况,研究了用投加混凝剂处理该废水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混凝剂、混凝剂的投放量和混凝pH值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表明,一级混凝沉淀时,FeSO4的最佳投加量为1.4g/L,最佳pH在11.5,而 PFS (聚合硫酸铁)的最佳投加量则为2.0g/L,适合的混凝pH>5;二级混凝沉淀时,Al2(SO4)3的最佳投加量为1.332g/L,而PAC(聚合氯化铝)的最佳投加量则为0.3g/L.  相似文献   

19.
混凝吸附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混凝吸附法对丹东某焦化厂的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助凝剂为聚丙烯酰胺,吸附剂为粉煤灰,当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0.4g/L,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为4mg/L,粉煤灰的投加量为0.9g/L时,采用混凝剂和吸附剂同时加入的方式,可使COD值降至41mg/L、色度为50倍,达到辽宁地方排放标准,处理成本仅为0.74元/t。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目前生化法处理酒精废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化学混凝法与生化法结合处理酒精废水的新工艺。通过对多组凝聚剂的反应进行研究,完成了pH值、混凝剂、助凝剂的种类与投加量、投加顺序等影响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实验,最终确定以石灰乳和混凝剂A复配作为混凝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废水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