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针对醇胺类吸收剂富液中CO_2的解吸及后续处置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解吸方案——钙法.通过CO_2负荷试验和Ca(OH)_2投加量试验确定了该法理想处理负荷为0.84 mol·L-1,理想投加比例为C∶Ca=1∶1(摩尔比),此条件下反应15 min和30 min的解吸率达到52.17%和55.02%,这表明钙法矿化解吸乙醇胺富液中CO_2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pH、温度和搅拌强度对CO_2解吸固定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O_2解吸率随着pH和搅拌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pH和搅拌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解吸率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下降.较高的解吸温度尽管解吸率更大,但高温条件下无法达到矿化固定CO_2的目的.CO_2二次吸收负荷试验表明经钙法解吸后的MEA再生液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2.
煤以及烃类燃烧产生的烟气中,都含有相当数量的CO_2。这是排入大气中CO_2的重要来源。在目前的能源结构情况下,由烟气排入大气的CO_2量,可以说是逐日增加。人们耽心由此形成的过量温室效应,将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另外,石油化工厂、合成氨厂、天然气田有不少脱除CO_2的工业装置。其中,一部分可用于制造尿素、碳酸氢铵、纯碱等产品,但也有不少CO_2就地排放,其集中排放浓度高达90%以上。遍布各地的石灰窑,排放的CO_2浓度也高达20%~40%。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70年代,发达国家对生产装置空放CO_2制  相似文献   

3.
蔡博峰  曹东  刘兰翠  张战胜 《环境工程》2012,30(1):124-127,131
基于全国涉及石灰生产的企业全口径统计数据,分析中国2007年石灰生产的基本特征,探讨了石灰产量统计的不确定性和来源。2007年,中国石灰生产的企业共6 154家,涉及9 327座石灰窑。总产能为2.27亿t,共生产石灰1.06亿t,企业平均产量为4 000 t/a,企业生产每吨石灰平均能耗水平为163 kg标准煤。中国约有两千八百多万吨的石灰生产很难通过正规渠道统计上来,也意味着这些产量很可能是基于非常简易和高能耗的石灰土窑生产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介绍炼油厂酸性水汽提回收的气氨与制氢装置排出的废CO_2碳化生产商品化肥——碳酸氢铵。 1.工艺原理 (1) 炼油厂酸性水汽提回收气,制成20%浓氨水,用浓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生产碳酸铵溶液。其反应式为: 2NH_4OH CO_2—→(NH)_4CO_3 H_2O 116MJ (2) 碳酸铵溶液进一步吸收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氢铵晶体。其反应式为:  相似文献   

5.
以乙醇胺(MEA)、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为对象,采用填料吸收装置考察了醇胺种类、浓度、配比、空塔气速以及CO_2浓度对模拟钢铁行业烟气中CO_2吸收和解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一种醇胺溶液相比,两种醇胺溶液的混合液对CO_2的吸收性能有明显提高;增大醇胺溶液浓度和液气比有利于CO_2的吸收;降低CO_2浓度和空塔气体流速有利于提高CO_2脱除率;相同条件下,MEA和MDEA混合液的吸收效果最为理想,具体吸收效率排序为混合液MEAMDEA,三种醇胺溶液均有较好的解析效果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喻翔 《环境工程》1992,10(5):44-48
本文针对近年来一些企业石灰窑气大量排放污染环境,且一些地区农用化肥供不应求的情况,通过对石灰石矿的设计研究和对小氮肥厂的考察,设计利用石灰窑气生产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铵的工艺方案,为石灰生产企业搞综合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伟  刘敦禹  陈军  金晶  程潜  林黎明 《环境工程》2019,37(7):135-141
富氧燃烧技术能有效地实现碳捕集,但NO_x和SO_x等酸性气体的存在不利于CO_2的运输和封存。CO_2的压缩是运输前的必要过程,故研究烟气在高压下联合脱硫脱硝,对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实验获得的传质系数,并结合文献中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建立鼓泡反应器的传质及动力学耦合模型,通过龙格-库塔数学方法对这一非稳态问题进行求解,模拟研究了NO和SO_2单独吸收和不同压力下联合吸收过程中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O_x和SO_x在液相中的相互作用促进了SO2、NO2的吸收和液相中SO_4~(2-)、HSO_4~-的大量生成,同时也生成了大量的温室气体N_2O;联合吸收过程中,溶液的pH从7迅速降低到5以下,结束时溶液pH约为2; HADS(HNO(SO_3)_2~(2-))和HAMS(HNOHSO_3~-)为主要N-S化合物;压力提高,有利于SO_4~(2-)、NO_3~-、HADS和HAMS的生成,同时也导致N_2O的生成量增多。  相似文献   

8.
低浓度放射性14CO_2废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碳酸化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的优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技术之一。NaOH、CaO和Na_2CO_3等常见吸收剂,在单独使用时存在着吸收能力不足、用量大等问题,本研究模拟低浓度放射性14CO_2气体,制备了NaOH-Na_2CO_3和CaO-Na_2CO_3复合吸收剂。结果表明,NaOH-Na_2CO_3具有最高的吸收性能(1639.06 mg/mol),相比单一吸收剂,复合吸收剂明显提高了对CO_2的吸收能力;复合吸收剂在吸收过程中,除了气体直接与吸收剂组分发生反应以外,Na_2CO_3与CO_2反应生成的NaHCO_3,与NaOH或Ca(OH)_2反应生成Na_2CO_3或CaCO_3,促进对CO_2的吸收反应。  相似文献   

9.
CO_2排放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化学吸收法为烟道气中CO_2回收的重要手段,为选取综合性能较好的吸收剂配方,对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3种胺液和哌嗪(PZ)、N-甲基哌嗪(N-MPP)、氨乙基哌嗪(AEP)3种活化剂开展CO_2吸收和再生实验,通过分析相关指标,发现MEA胺液吸收及再生性能优良,为最佳的主体吸收剂,AEP作为活化剂能有效提高单一MEA胺液的吸收、再生性能,且提升效果明显由于其他两种活化剂,确定复配胺液的最佳配比为2 mol/L MEA+0.7 mol/L AEP。  相似文献   

10.
石灰窑出灰运灰系统粉尘治理技术山东海洋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制碱公司李卓恩氨碱法生产纯碱,离不开石灰窑。石灰窑在工作过程中,出灰、运灰系统产生的大量粉尘,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因此从1989年我厂投产开始,就把治理石灰粉尘作为重点技改项目。...  相似文献   

11.
利用Aspen Hysys软件进行了单乙醇胺液捕集燃烧烟气CO_2装置流程模拟,模拟了25wt%单乙醇胺溶液在填料塔吸收CO_2和板式塔解吸CO2的过程,分别按贫胺液中CO_2负荷0.1、0.15、0.2、0.25、0.3、0.35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利用模拟计算结果对装置进行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2.
神户钢铁公司的排烟脱硫工艺,是一种用含有氯化钙(CaCl_2)的熟石灰吸收液来吸收亚硫酸气体(SO_2),从中回收副产品——石膏的工艺。此工艺改善了一般用石灰生产石膏的缺点,且具有无排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大气中硫化氢的测定,通常以稀碱液为吸收液,用亚甲兰比色法测定S~(2-)。但,S~(2-)在稀碱液中极不稳定,可影响测定的准确度。实验表明,在稀碱液中加入适量三乙醇胺(TEA)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H_2S的采集率高于97%;采样体积为60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mg/m~3。仪器及试剂 UV~240分光光度计; 吸收液称取4g氢氧化钠溶于300ml水中,另称取1gEDTA和10gTEA于上述溶液中,用去离子水稀至1000ml,摇匀; 三氯化铁溶液和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均按《大气分析监测方法》要求配制: 标准溶液取适量大颗粒结晶硫化钠(Na_2S·9H_2O),用少量水快速淋洗以除去亚硫酸盐,用滤纸吸干;称取1.5g溶于100ml0.1 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以碘量法标定;标定后,用吸收液稀释成S~(2-)浓度为5.00mg/l的标准溶液,于冰箱中保存(2个月内,标准曲线斜率  相似文献   

14.
沈阳新生化工厂生产促进剂CA及M的过程中,付产大量高浓度硫化氢气体,因硫化氢毒性大曾多次发生中毒事故。后曾用铁末加石灰、烧碱等作吸收液,将硫化氢吸收后排入下水,此法造成下  相似文献   

15.
以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液作为用碱液吸收CO2气体的模拟液,用两室单阴膜电渗析装置对其在小于5V的低电压下进行脱碳处理,并且得出电渗析的方法可以增加回收液中Na2CO3和NaHCO3的浓度比,减少碳的总浓度,起到了对CO2的碱吸收液再生利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纽芬兰的格雷河钨矿勘探区和其他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证据说明,Co_2是热液流体的一种重要组分。在高的流体压力下,从花岗岩熔体中释放出的流体富CO_2,而低压流休则富氯化物。钨矿床与这些富CO_2  相似文献   

17.
高安市建山镇牌楼村早稻富硒种植试验,是通过在富硒土壤中施用生石灰、有机肥、火土灰等方法,研究促进和提高早稻米吸收土壤中的硒元素,探索最简便、最经济和最适合普通农户操作的富硒稻米实用生产技术.本次种植试验采用对比试验,共设置3个不同处理试验区和一个对照区,每种处理设置2次重复小区.通过对比不同处理,早稻富硒种植试验结果,发现处理试验1(即亩施67 kg生石灰,常规施肥和管理)是目前试验中提高早稻米硒元素含量最有效的一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史传国  张义英 《环境保护》1993,(4):34-34,11
目前,我国的酒精和酿酒工业主要是用淀粉类和糖类原料来发酵生产。在发酵法生产酒精和白酒的过程中,同时也产生大量的CO_2气体,当CO_2气体通过发酵料层,逸出料液界面时,会带走部分酒精,根据实  相似文献   

19.
过二硫酸盐降解碱液吸收的甲硫醇恶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迎  王雷雷  冯琳玉  赵腊娟  石超 《环境科学》2013,34(11):4178-4185
甲硫醇(CH3SH)是一种高毒、高腐蚀性的酸性气体,是恶臭的重要组成部分.碱液吸收是最常用的CH3SH处理方法之一,但吸收液需要进一步处理.过二硫酸盐(persulfate,PS)作为氧化剂用于降解碱液吸收的CH3SH尚鲜见报道.为此,建立一连续循环的吸收降解体系,进行CH3SH的碱液吸收及PS降解实验,并探讨了PS在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反应条件对CH3SH吸收和降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PS在碱液中的稳定性较好,能够有效地降解碱液吸收的CH3S-;随着PS浓度的增加,CH3SH的吸收速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CH3S-的降解速率不断增大;随着pH的增加,CH3SH的吸收和降解效果均明显增加.在pH为12,CH3SH进气浓度80 mg·m-3,进气速率1.5 L·min-1,PS浓度为1.4 g·L-1时,碱液吸收的CH3S-90%被降解.  相似文献   

20.
以壳聚糖和富里酸混合溶液为介质,利用碳酸铵气相扩散法合成Ca_xCd_(1-x)CO_3固溶体,文章研究了Ca_xCd_(1-x)CO_3固溶体成核结晶行为,探究这2种介质对于Ca_xCd_(1-x)CO_3固溶体固化Cd能力及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结晶固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液相中各组分浓度能够影响固相中Cd的含量。液相Cd~(2+)浓度增加,Cd在固溶体中的含量也增加。随着富里酸浓度增加,固溶体中Cd含量降低,意味着在富里酸存在下固溶体固化Cd能力降低。红外光谱和XRD结果证明了壳聚糖和富里酸不影响固溶体晶体的结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进一步表明,壳聚糖和富里酸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了固溶体的晶体形貌及固相组成。在壳聚糖存在下晶体表面形成薄膜将晶体包覆,随着壳聚糖浓度增加,固溶体中Cd含量增加到39.90%,且晶体形貌逐渐转向球体。该研究结果表明Cd~(2+)进入碳酸钙晶格中能有效降低溶液中的Cd~(2+)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壳聚糖和富里酸的协同作用实现了水体中重金属Cd~(2+)的转化和钝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