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黄土高原沟壑区沙棘人工混交林改土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沙棘人工混交林的改土效应,实验采用国家标准森林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棘人工混交林增强了土壤稳定性,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具有良好的改土效应。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比油松纯林提高了20.8%,而表征土壤团聚体稳定程度的破坏率却比油松纯林低40.76%;土壤容重和坚实度分别较油松林低5.9%和15.1%,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高12.16%和16.9%,持水量和含水量高13.6%和5.9%;有机质、全N、P2O5、速效P、速效K较油松纯林分别增长了10.5%、22.6%、20.2%、25.4%和12.6%;林内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分别比纯林平均提高了17.5%、89.6%、2.9%、39.1%;沙棘-油松混交林改土效果优于沙棘-侧柏混交林;随着林龄增加,改土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2.
含固率对超声联合热碱预处理及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含固率是影响污泥预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含固率为1.5%、5%、10%的污泥进行超声联合热碱预处理及厌氧消化,以探究含固率对污泥破解效果及产气量的影响,发现VSS的减少率和氨氮的增长率随污泥含固率的提高而减小。厌氧消化27d后,经预处理作用后污泥的含固率为1.5%、5%、10%,VSS浓度较原泥依次减少了64.5%、54.6%、20.1%,氨氮浓度较原泥依次增加了97.3%、47.5%、25.6%,厌氧消化产气量较原泥分别增加了32.0%、40.1%、18.9%,且产气量均在第20天之前便达到了原泥30 d的总产气量。综合考虑污泥体积、总减量效果以及产气量,采用含固率5%的污泥进行预处理以及后续的厌氧消化过程更合适。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重庆基本完成了大规模百万移民搬迁任务后,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4.4%。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重庆较好地将环境保护融入了经济发展。据统计,重庆市十一五期间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减排12.82%和14.04%,超额完成了11.2%和11.9%的5年目标任务,超额完成率分别为15%和18%,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夯实总量减排基础  相似文献   

4.
安丽娜  赵文廷  杜哲 《环境工程》2019,37(3):132-135
固体地球对大气的净化能力主要受地面透气和透水性能的影响。以气体和水循环理论为基础,改进大气污染箱式模型,通过不同地面类型的透气、透水性试验,计算和分析了保定市主城区地面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结果表明:城市房屋建设和地面硬化阻隔了大气与固体地球之间的气和水循环,降低了固体地球对大气的净化能力。保定市主城区混凝土地面和房屋覆盖区地面共占84. 6%,与裸地、水域、草地、林地相比,城市地面气体通量分别降低了82. 1%、81. 9%、83. 0%、84. 2%;水的入渗通量分别降低了84. 6%、0. 0%、84. 6%、84. 6%;水的蒸发通量分别降低了82. 9%、81. 5%、82. 4%、81. 8%。因此,地面类型变化使保定市主城区固体地球对大气的净化能力也相应降低了81. 5%~84. 6%。由此可见,改善城市地面透气和透水性是大气污染防治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效应及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玉米和向日葵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石油污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两种植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考察了节细菌(DX-9)对玉米,向日葵植物修复的强化和协同效应;探讨了石油烃在植物不同部位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土壤石油烃含量初始值为10000mg/kg时,玉米、向日葵生物量分别减少14.5%和21.0%。150d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42.5%和46.4%,较对照区提高了100.5%和118.9%;节细菌的施加使两种植物的降解率分别提高到72.8%和76.4%。石油烃在玉米的根、茎、叶、芯和籽仁中的含量较对照区分别增加了19.4%、0.8%、0.7%、1.3%和14.8%,在向日葵的根、茎、叶、葵盘和籽仁中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84.5%、1.2%、1.1%、2.3%和31.2%。结论表明:石油污染土壤对玉米,向日葵生长性状和籽仁质量有显著影响;玉米或向日葵与节细菌(DX-9)联合进行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显著;石油烃在植物各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留,根部残留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Cu、Zn、As、Cd、Sb五种重金属复合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对苎麻侵染率、生物量、地上部磷含量、重金属浓度及转运系数、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重金属胁迫条件下,AM真菌能够与苎麻形成良好共生关系,显著促进苎麻地上部对磷的吸收,增加苎麻生物量,改变苎麻抗氧化酶系统,同时调节苎麻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分配。具体来说,AM真菌对苎麻的侵染率为33.7%。与非接种组相比,接种组苎麻地上部Zn和Cd含量分别增加了50.3%和100.0%,地下部Cu和Sb的含量分别增加了30.4%和114.3%,地上部和地下部As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21.6%和416.4%。与非接种组相比,接种组苎麻中Zn、As和Cd的转运系数分别增加了58.6%、148.1%和49.8%,Sb的转运系数降低了64.1%。接种AM真菌促进苎麻地上部对磷的吸收,磷含量增加了50.4%。接种组苎麻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也较非接种组分别增加了22.2%和24.0%。同时接种AM真菌提高了苎麻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了17.47%、31.75%、6.75%。  相似文献   

7.
木质素的有效降解是提高秸秆等木质纤维素原料沼气发酵效率的有效途径。木质素很难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利用,然而有研究表明木质素可以经由苯甲酸、苯酚等芳香族化合物被微生物分解利用。采用批次试验探究厌氧苯甲酸降解菌Sporotomaculum syntrophicum FB对秸秆沼气发酵的影响。强化菌株S.syntrophicum接种比例的结果表明,接种比例为5%、10%和20%时,甲烷产量分别为252.2,244.9,234.8 mL/g TS,比对照组提高了20.5%、17.0%和12.2%,TS去除率提高了2.9%、3.1%和3.4%。投加5%~20% S.syntrophicum后的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去除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2%~13%,3%~5%和38%~46%。进一步试验结果显示,添加S.syntrophicum使甲基纤维素、木聚糖和碱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模式物)的甲烷产量分别提高了15.7%、11.4%和7.8%。  相似文献   

8.
核桃壳生物炭对土壤中镉的钝化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秀国  武今巾  郑宇佳 《环境工程》2020,38(11):196-202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核桃壳生物炭(BC400、BC500、BC600)对人工Cd污染土壤(20 mg/kg)pH、Cd赋存形态分布的影响,并探究可能的修复机理。结果显示:经56 d修复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添加量的核桃壳生物炭BC400、BC500、BC600分别使土壤pH升高了1.07、1.31、1.38,弱酸可提取态Cd含量减少了17.02%、20.20%、24.53%,可还原态Cd含量减少了8.9%、19.1%、38.2%,可氧化态Cd含量增加了44.83%、78.45%、100%,残渣态Cd含量增加了66.03%、71.43%、89.21%。同时,土壤pH与土壤中弱酸可提取态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核桃壳生物炭能够对Cd污染土壤起到钝化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7年,山东省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5.04%和7.12%,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6位.全省主要河流COD下降了7.76%,氨氮下降了7.83%.2008年上半年,山东省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4.87%和5.07%.全省主要河流的104个断面COD平均下降了24.0%,氨氮下降了33.8%,全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近几年来,山东省在流域治理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0.
抚顺市大气污染颗粒物来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个采样点分别采集了环境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用富集因子分析法和化学质量平衡法解析了TSP和PM10的来源。结果表明,各主要污染源对TSP的主要分担率为煤烟尘41.6%,扬尘29.1%,冶金尘5.3%,建筑水泥1.5%,汽车尾气0.8%,燃油0.4%,有机碳21.3%;对PM10的主要分担率为煤烟尘45.8%,扬尘26.8%,冶金尘4.4%,建筑水泥0.5%,汽车尾气1.3%,燃油0.2%,有机碳20.9%。  相似文献   

11.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运行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常规膜生物反应器(CMBR)和生物膜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套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工艺。采用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对其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h、污泥停留时间(SRT)为10d时,HMBR能够有效去除有机物,对COD和BOD5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1%和98.5%,比CMBR分别提高了4.6%和3.8%;HMBR能够有效去除营养物质,对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8%、50.9%和82.2%,比CMBR分别提高了5.4%、13.8%和0.9%;HMBR表现出了良好的膜污染控制能力,当跨膜压差(TMP)到达20kPa时,HMBR运行了143d而CMBR仅运行了57d。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对象,研究了UCT-A/MBR启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运行效能、反硝化除磷性能和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以A~2/O-MBR、UCT-MBR和UCT-A/MBR 3个不同阶段运行的COD、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89.45%、60.00%、85.00%,91.46%、68.76%、90.00%和92.45%、72.00%、89.89%。改良的运行方式强化了反硝化除磷能力和缺氧除磷性能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系统反硝化除磷菌比例从31.37%±2.89%升高至51.71%±3.47%,缺氧区除磷比例从27.47%±2.12%升高至83.32%±9.32%。微生物菌群结构分析知,UCT-A/MBR阶段中与反硝化除磷相关的主导菌群Saprospiraceae含量从种泥的2.85%提高到16.31%,是系统高效脱氮除磷的内因。  相似文献   

13.
土地督察对土地市场化的影响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土地督察对土地市场化的影响,论文把目标分解为两个问题:即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是否对土地市场化程度产生影响;如果有影响,影响的效果如何。论文收集了2003—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估计了土地督察对土地市场化的影响。通过相关检验,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并在模型估计的基础上,对影响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土地督察对土地市场化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07—2009年专项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约能促进土地市场化程度提升0.14%,例行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约能促进土地市场化程度提升1.12%;②通过实施专项督察,2007—2009年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分别提升了2.06%、 0.19%和0.55%,通过实行例行督察,2008—2009年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分别提升5.01%和12.47%;③2007—2009年通过开展土地督察,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分别提高了2.04%、 5.21%和13.02%。  相似文献   

14.
绿地土壤换填介质性能对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削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解决西咸新区海绵城市绿地土壤换填介质(土∶沙∶椰糠=4∶4∶2,体积比)去污性能不佳和椰糠遇水漂浮的问题,通过设置不同质量浓度(0.00%、0.50%、0.75%、1.00%、1.50%)的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溶液与换填介质进行混合,测定其饱和导水率、饱和含水量、全氮(TN)、全磷(TP)、化学需氧量(COD)以及重金属铜(Cu)、锌(Zn)和镉(Cd)静态吸附效果。结果表明:与不添加PAM处理相比,用量为0.75%、 1.00%、1.50%(质量分数)的PAM处理,介质的容重分别显著降低了9.1%、10.8%、12.2%;用量为1.00%、1.50%的PAM处理,介质的饱和含水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4.3%、30.0%;用量为1.50%的PAM处理,介质的饱和导水率显著提高了52.6%;不同处理对TN和COD的吸附效果没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用量为0.75%、1.00%、1.50%的PAM处理,滤液中磷的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0.1%、31.3%、51.1%;PAM的添加增加了介质对Cu、Zn和Cd的吸附。总之,用量为1.50%的PAM处理对于介质容重、饱和含水量、饱和导水率及对污染物(TN、COD、Cu、Zn、Cd)的静态吸附效果方面表现最优,因此推荐1.50%的PAM与土∶沙∶椰糠(4∶4∶2)配合可作为西咸新区绿地土壤换填介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常见阴离子的方法,测定了有代表性的几种绿茶与鸟龙茶叶的F-,Cl-,NO6-,SO42-的浓度,同时做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4种离子的精密度分别为4.6%,6.3%,7.5%和9.5%,准确度为92.6%,96.1%,91.5%和94.7%.  相似文献   

16.
利用蚯蚓处理城市生活污泥,研究了蚯蚓处理对污泥重金属总量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经蚯蚓处理后,污泥的pH值、有机质、总氮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污泥重金属Cu、Zn、Ni、Pb含量分别降低了19.05%、12.10%、10.77%、24.90%。BCR连续提取结果表明:Cu以可氧化态为主,Zn及Ni以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为主,Pb以残渣态为主。蚯蚓处理对污泥重金属可交换态及可还原态影响不显著,但大幅降低了Cu、Zn、Ni、Pb可氧化态含量,降幅分别为19.79%、92.57%、35.18%、78.31%。蚯蚓处理总体上降低了重金属Cu、Ni、Pb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根系互作对玉米与续断菊铅镉累积的影响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作(PVC塑料隔板分隔)、隔根(尼龙网分隔)、间作(不分隔)3种处理方法研究玉米、续断菊不同互作方式对Pb、Cd吸收的影响,并对根系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处理中玉米生物量隔根相比单作增加了74.32%,间作相比单作减少了15.57%;续断菊生物量间作比单作增加了78.29%,隔根比单作增加了16.45%。(2)玉米Pb含量间作比较单作降低了27.4%,隔根相比单作降低了15.10%;玉米Cd含量隔根显著高于单作和间作,分别高出16.62%和14.11%,单作与间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续断菊Pb含量间作显著低于单作与隔根,分别低29.73%和23.68%,隔根与单作之间差异性不显著;续断菊Cd含量间作显著高于单作和隔根,分别高出38.97%和38.65%,单作与隔根之间差异性不显著。(4)3种处理中,与单作玉米Pb累积量比较,间作降低了37.68%,隔根增加了53.27%;续断菊Pb累积量间作比单作增加了170.21%,隔根比单作增加了48.47%。3个处理中,玉米Cd累积量间作比单作降低了44.32%,隔根比单作增加了98.86%;续断菊Cd累积量间作比单作增加145.90%,隔根与单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5)3个处理中玉米Pb有效转运系数间作单作隔根;玉米Cd有效转运系数间作单作隔根。3个处理中续断菊Pb有效转运系数间作单作隔根;续断菊Cd有效转运系数间作单作隔根。(6)根系互作总效应抑制了玉米对Pb、Cd的吸收,其中根系效应抑制了玉米对Pb、Cd的吸收,溶液菌根效应促进了玉米对Cd的吸收;根系互作总效应促进了续断菊对Pb、Cd的吸收,其中,根系效应抑制了续断菊对Pb的吸收累积,促进了续断菊对Cd的吸收累积,溶液和菌丝效应促进了续断菊对Pb的吸收累积,抑制了续断菊对Cd的吸收累积。结果表明,根系作用降低了玉米Pd、Cd累积量,提高了续断菊Pb、Cd累积量。  相似文献   

18.
济南市环境空气中TSP和PM10来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于1999—2000年在济南市5个采样点分别采集了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用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和二重源解析技术解析了TSP和PM10的来源。结果表明,各主要源类对TSP的贡献率依次为:扬尘34%,煤烟尘25%,土壤风沙尘18%,机动车尾气尘6%,建筑水泥尘2%,其他15%;对PM10的贡献率依次为:扬尘30%,煤烟尘27%,土壤风沙尘15%,机动车尾气尘9%,建筑水泥尘3%,其他16%。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于中国北方某地表水源水藻类季节性爆发情况,采用臭氧强化混凝工艺去除藻毒素,实验分别考察了单独投加臭氧及聚合氯化铝(PAC)对微囊藻毒素及浊度、UV_(254)、TOC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臭氧对MC-LR有较好的去除效果,2 mg/L臭氧对MC-LR的去除率达到了65.74%,对浊度及UV_(254)的去除率达到了29.43%与40.49%,但对TOC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率却较低,去除率分别为11.59%与9.97%。20 mg/L PAC在单独使用时对MC-LR去除率为15.61%,对浊度、高锰酸盐指数、UV_(254)、TOC的去除率分别为79.21%、58.04%、31.29%与30.12%。在此基础上,采用臭氧-PAC联合工艺,结果表明当2 mg/L臭氧与20 mg/L PAC联用时,对MC-LR的去除率达到了89.87%,对浊度、UV_(254)、TOC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80.53%、58.75%,34.23%与61.96%。采用臭氧强化混凝联合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该地表水藻类季节性爆发所引起的藻毒素。  相似文献   

20.
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一艘内河船舶燃用B10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柴油为1:9,体积比)进行实际工况排放测试。出港和进港工况下,CO、THC、NOx和PM瞬态排放速率波动明显,巡航工况下,CO、THC和PM瞬态排放速率较稳定,NOx排放随空气流量变化而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同燃用纯柴油时气态物和颗粒物排放相比,船舶燃用B10生物柴油时,在出港、巡航和进港工况,CO排放速率下降了20.37%、24.39%和6.05%,THC下降了8.2%、8.13%和25.23%,PM下降了53.11%、22.38%和36.55%,PN下降了14.17%、18.75%和46.47%;在出港和进港工况,NOx排放速率下降了54.28%和40.39%,在巡航工况,NOx上升了10.45%;燃用2种燃油排放颗粒物均随粒径呈双峰分布,峰值粒径大致相同,燃用B10生物柴油时核态颗粒物数量下降明显。试验表明,船舶燃用B10生物柴油能有效降低气态物和颗粒物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