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摘与国内外动态一种新颖的纯氧曝气废水处理工艺介绍一种新颖的纯氧曝气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设计参数等。其主要特点是充氧与生化反应分别在两个单独的设备中进行,该工艺还有污水回流系统,所用充氧器可使废水溶解氧一达40~60mg/L;污泥活性高;适当调节回...  相似文献   

2.
一、前 言 利用两相生物流化床进行好气性处理时,床中生物反应所得氧量取决于回流量的大小和回流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如以空气作为氧源,常压充氧时,回流水一次带入床体的氧量较少,为满足床中生化反应需氧,必须依  相似文献   

3.
高俊发  高霞娥 《环境工程》2007,25(4):7-9,12
AOR是传统活性污泥法与氧化沟结合的一种新型生化反应器。具有较高的脱氮除磷功能,同时独特的污泥恢复区的设计,使得回流污泥集中适当充氧,另外采用同心圆结构,使每个区形成循环流态,因此是一种高效、节能、适应性强的污水处理工艺。在对AOR反应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满足生物脱氮除磷的动力学设计研究方法,并对其设计计算公式进行推导。  相似文献   

4.
该文采用BioWin模拟软件对烟草废水生化反应阶段进行仿真模拟,探究DO、混合液回流比、污泥回流量等条件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废水生化反应阶段最佳溶解氧浓度为2 mg/L,最佳混合液回流比为150%,最佳污泥回流量为90 mg/L。在上述工艺优化参数条件下,通过模拟废水实验验证,反应器出水COD基本稳定在260 mg/L左右,出水TN基本稳定在20 mg/L左右,出水TP基本稳定在10 mg/L左右,均满足工序的达标出水浓度。该文基于模型研究提出了烟草废水处理的最佳运行工艺参数条件,有助于提高烟草废水处理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研究的是东北制药总厂深井曝气装置处理制药废水。1985年以后,东北制药总厂对深井曝气工艺进行了气提循环工艺的试验研究工作,提高了充氧能力。深井曝气法的本质就是好氧性生化废水处理方法,也就是好氧微生物在供氧充分的条件下,利用自身的代谢反应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为此研究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试验考察了混凝污泥回流强化混凝工艺单独使用和搭配粉末活性炭使用时,对制药废水中COD、SS和TOC的强化去除效能,以及回流比对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常规工艺,采用单独混凝污泥回流强化混凝工艺,可将COD、SS和TOC去除率分别提高7.5%、7%和10%;搭配粉末活性炭后,COD和TOC去除率分别提高36.8%和21.5%,而对SS去除率影响不显著;Zeta电位变化显示,该工艺对污染物去除的主要机理是电中和。试验说明,回流工艺能强化去除污染物的原因主要是回流污泥和聚合氯化铝水解产物中不溶性金属氢氧化物的吸附电中和作用,以及粉末活性炭最大限度的吸附作用。另外,该工艺处理成本较常规工艺更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南通三喜织染有限公司污水处理改造为例,阐述物化、挂膜接触和活性污泥回流的复式好氧工艺,增设二沉池、均质、均量池、池底污泥回流,增加生物量,提高生化法处理染色污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南通三喜织染有限公司污水处理改造为例,阐述物化、挂膜接触和活性污泥回流的复式好氧工艺,增设二沉池、均质、均量池、池底污泥回流,增加生物量,提高生化法处理染色污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YWC-892型微机BOD快速测定仪将微计算机与污水生化装置有机结合,在活性污泥法基础上提出“生化差值法”快速测定BOD方法。由低化反应瓶模拟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过程,通过微计算机对反应温度、充氧流量、搅拌速度、溶解氧浓度进行自动检测、控制和数据分析处理,可在显示器、打印机、绘图记录仪上输出测试数据和DO曲线。仪器可实现以下功能:  相似文献   

10.
四种填料充氧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装有不同填料的四个反应柱进行了清水充氧性能试验及机理研究,试验采用氧总转移系数(KLa)、氧气转移率(dC/dt)、充氧能力(RO)、氧利用率(EA)、充氧动力效率(EP)五项指标进行充氧性能评价.研究认为填料能够显著提高曝气设备的充氧性能,与空白柱相比,浮石填料柱的5项评价指标均提高了31%,陶粒柱1、陶柱柱2和陶粒柱3则分别提高了7%、19%和17%,浮石填料柱的充氧性能明显优于其它填料柱.  相似文献   

11.
文章着重对新型生物脱氮工艺-CANON工艺中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论述了生物膜内可能发生的硝化、亚硝化、氨氧化等反应的原因及其相应的生物化学反应机理,继而指出生物膜内可能存在的几种微生物及其自身的物质与能量代谢途径;阐述了CANON工艺的微生物学工作原理,分析了工艺模型中各类功能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生化反应机理和对处理效率的贡献.本文为该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的实践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介污水处理厂在夏季运行期间的一些特点,如气温高、雷雨天气等等.夏季的这些特点对污水处理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即不仅会影响到微生物的生理,影响设备的充氧性能,还会影响到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反应进程及人员的精神状态.因此,在运行管理中应加以重视针对这些特点,对夏季的工艺控制、设备、构筑物、管线的管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一级好氧生化流程已不适应炼油化工的污水处理现状。我厂一级生化流程改造时,通过外回流、内回流、跨线流等工艺流程的合理运用,使浮选、均质、塔滤、表曝新旧工艺过程科学组合成一个新的多级生化系统,明显提高污水场总体效果。因此,对改造老的或新设计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均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4.
悬浮填料浮动床石化废水处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悬浮填料浮动床进行了充氧能力试验和石化废水处理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当填料投加率为50% 时,在与普通曝气池相同条件下,可使反应器充氧能力提高至无填料时的2 倍以上. 在普通生物反应器内投加填料在不改变其生化反应条件下,进水COD300~500m g/L,NH3-N24~35m g/L时,出水COD< 90m g/L,NH3-N< 15m g/L.  相似文献   

15.
利用BioWin软件对某炼油污水厂生化段O/O工艺进行模拟。校正后的模型可较好反映该工艺的运行情况:出水COD、TN、NO_3-N和NH_3-N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均在0.801~1。针对现有的生化工艺对TN脱除效果较差,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以形成具有TN脱除功能的A/O工艺。利用BioWin软件模拟A/O工艺,考察了DO、MLSS和硝化液回流比对出水的影响。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出水COD和TN去除率分别提高3.12%和36%,可有效降低污染物浓度。  相似文献   

16.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中城市生活垃圾原位脱氮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填埋垃圾上层间歇曝气充氧或渗滤液回流前经好氧、硝化反应器处理的方式,营造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内生物脱氮环境,研究了其中生活垃圾原位脱氮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填埋垃圾稳定化过程中,88%以上的含氮化合物以渗滤液的形式溶出.填埋垃圾上层间歇曝气充氧或渗滤液经好氧、硝化反应器处理后回流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对渗滤液总氮的处理效果较好,实验结束时,渗滤液总氮量仅为对照填埋场的28.7%和14.3%.  相似文献   

17.
尹冠杰 《环境工程》1991,9(6):27-30
本文简述了玻璃纸生产废气处理的工艺、原理及主要设备等。经试运行证明,该设备的性能优良,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18.
付丽亚  李敏  周鉴  吴昌永  朱晨  于茵  宋玉栋 《环境工程》2021,39(11):159-165
为强化石化生化出水COD的去除,采用微絮凝砂滤-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处理石化生化出水,比较了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不同氧化方式和不同回流比组合方式下COD的去除,开展了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单元小试、中试和生产性规模研究,确立了以双级臭氧催化氧化Ⅰ级自回流工艺(回流比100%)为双级臭氧催化氧化推荐的优化工艺。生化出水ρ(COD)为70~120 mg/L时,微絮凝砂滤出水ρ(COD)达到65~113 mg/L,Ⅱ级氧化出水COD平均去除率达到35.0%~42.6%,出水满足GB 31571-201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限值要求。生产性试验条件下,优化工艺装置去除单位COD消耗臭氧量平均为1.04 g/g,比对照组现阶段生产工艺(仅Ⅰ级臭氧曝气)降低了21.2%。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生物倍增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倍增工艺是通过可防堵塞的曝气系统、生物除磷系统、空气提升系统及快速澄清装置,将生物硝化、反硝化、释磷、吸磷、有机物氧化等各工艺全部协调在同一反应池内同时进行,并在池内设立澄清区(相当于二沉池)的一种新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它省去了传统工艺的污泥回流泵房、二沉池等构筑物及配电、管道等相应设备。  相似文献   

20.
内循环对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脱氮除磷特性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在原水温度为15℃和C/N为4.9的条件下,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内回流比为100%、200%、300%和400%时小试规模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脱氮除磷特性.结果表明,该生化系统可实现有机物、氮和磷的同步深度去除.在总HRT为8.0 h、SRT为15 d、污泥回流比为100%和MLSS为4.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