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楠 《环境教育》2005,(1):39-40
近年来.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并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在各地中小学的日常教学实践中.环境教育更多的是:结合学校德育工作来进行.从学生身边小事抓起.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这当然没有错.而且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但笔认为.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2.
环保教育任重而道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目的就是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环保忧患意识,使学生成为未来环保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2004,(11):31-31
一.实验目的:通过环境活动课和环境教育课外活动,弥补学科课中学生的原生动物知识及环保知识的不足.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及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持续恶化、危害公共健康的沉重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件常常见诸报端,环境形势日趋严峻。要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就必须“从娃娃抓起”,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城乡学校各科教学之中,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已采取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矜持问题。搞好全民环境教育,基础教育为本;搞好小学环境教育,师范教育为先。选择环保话剧的形式,成立环保话剧团,通过师范生自创、自编、自演环保话剧,可以提高师范生的环保意识,培养环境教育素养;同时,到城乡各小学进行巡回演出,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环境知识,激发环境意识,引导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中.结合水的总硬度测量这一实验内容,精心设计了环境监测活动实施方案.使学生了解水的硬度形成的原因,水的硬度和人体健康及日常生活的关系.以及测量水的硬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一、环保情境教学模式的界定: 环保情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环保色彩的生动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环保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学习和运用环保知识,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其目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健康的环保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  相似文献   

8.
陈晓侠 《环境教育》2010,(11):37-38
同学们说:"我们不应只在校园内贴标语搞宣传,应该走进社区,对社区群众进行环保宣传,并且在以后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教育好自己的学生,提高未来新农村建设者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9.
2003年4月,我们对贵州师范大学99级的1259名学生进行了环境意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贵州师范大学99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浅层次环境知识,但环保意识较薄弱,环保行为欠缺。此次调查的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是4月中旬.刚刚编完了《环境教育》学生版.又要着手编辑《环境教育》教师版。《环境教育》因为有了单月与双月的变化.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了。我们的理念是:将《环境教育》做成一本真正适合中国近60万中小学校、数千万教师、两亿多学生(及环保宣传人士)使用的环保杂志。  相似文献   

11.
赵敏 《绿色视野》2008,(12):40-42
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将环境教育与课程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循序渐进学习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作为中学生物教师,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2005,(7):26-26
公众是环保的主力军环境保护不是一两个人的事,而是事关你我他的大事。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一个人扔一张纸,就有13亿张。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公众的参与,中国的环保能走多远。公众是中国环保的主力军,只有唤醒所有国人的环保意识,我们的环保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建沙  相似文献   

13.
张鹏 《环境教育》2000,(6):31-32
开展环保培训的必要性   我国在《中国 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加强环境机构建设,组织义务培训,提高决策管理者的素质,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决不只是某个行业、某个部门的事,也不只是环保机构的事,它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一个国家对环境、对资源的保护程度,一方面取决于环保专业领域的作为,它包括环保技术水平、立法执法情况,以及人员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取决于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水平。广泛地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学科教学渗透环境保护知识和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自1999年创建“绿色学校”以来,在国家创绿办的具体指导下,本着“试点、提高、普及、推广”的创绿工作思路,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等整体工作中的有机融会与贯通,努力探讨提高师生员工环境意识、规范环保行为的新途径,切实加强教师、学生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仅仅触及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用环保理念、知识和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家长,让他们也自觉地加入环保的行列中来。  相似文献   

17.
艾美荣  黄继山 《四川环境》2007,26(5):123-126
公众的环保意识对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影响。最大限度地促进公众参与环保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能有力地推进整个社会环保工作的开展。中学师生作为公众的关键性窗口群体,其环保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该地区或国家的民众环保意识、公众参与环保水平及未来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永州市城区中学师生环保意识随机抽样调查,分析了师生的环保意识水平。总体来看,大多数师生具备必要的环境知识,但其中相当一部分环境意识比较薄弱,而环保行为更是普遍不足,因此加强在校学生的环境教育和培养在职教师自身环保素质尤显重要。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潘骞  周照瑾 《绿色视野》2008,(12):24-26
新学年伊始,安徽师范大学正式将环保教育列为全校学生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文、理、工以及艺术类专业的所有本科学生都必须选修一门环保教育的规定课程,并需要修业合格取得学分。据悉,像安徽师大这样把环保教育全面作为学生必修课程的高校,在全国还是第一家。那么在高校尤其是在师范类院校开设环保课究竟好在哪呢?  相似文献   

19.
司开玲  白光 《绿叶》2014,(3):66-70
正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高校大学生正经历人生中从依赖性向成熟独立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将对他们未来的行为取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在高校的环境社会学教育中,应该向他们传授怎样的环境知识?如何引导他们选择恰当的环保理念,并身体力行?根据环境社会学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大学生群体对环境保护这一议题存在很大兴趣,并且有着积极的环保意识。但是,当环保理念放置于大的社会价值观时,其中仍旧存在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20.
刘猛 《环境教育》2004,(1):50-50
我自承担EPD项目的子课题以来,就反复思考、探索环境教育的最佳途径,我发现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听说读写之中,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讲环保故事,增强环保责任感:讲环保故事,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环境教育具有感染性,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同时,我也让学生讲讲环保故事。一能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二能调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