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1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10日在广州召开。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会上要求,各地一定要将PM2.5真实的监测数据发布出去。吴晓青说,包括珠三角城市在内的地区,率先发布PM2.5数据后,有公众对数据提出了质疑,说明环保部门的数据缺乏公信力。因此环保部门一定要成为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PM2.5新政"带给公众更多遐想的空间,那么,节能减排就是让理想成为现实的强力保障。环保部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群策群力,联手向污染宣战。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目前大连市10个国控子站PM2.5和臭氧监测设备已经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预计8月末开始试运行。据介绍,目前大连市10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点位中只有青泥洼桥一个点位具有PM2.5和臭氧监测能力,其他点位只监测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4项污染物。为确保今年年底前10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子站能够按照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及时发布监测数据,大连市申请了减排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国控子站的PM2.5和臭氧监测设备购置。据大连市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年底前,大  相似文献   

4.
设计一种能快速检测空气中的PM 2.5浓度的检测器,作为公司PM 2.5大数据的智能硬件终端。系统采用MSP430F149作为主控MCU,选用SDS018 PM 2.5传感器模块和hc-05蓝牙通讯模块,传感器模块和蓝牙通信模块分别与MCU串行口连接并通信。MCU定时采集传感器模块数据,通过蓝牙通信模块将PM 2.5数据发送至智能终端,通过设计移动端APP可显示PM 2.5数据,同时APP将系统时间、地理位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以实现公司对PM 2.5大数据的管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4—2015年合肥市颗粒物浓度及气象观测资料,对合肥市颗粒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合肥市PM10、PM2.5日均浓度均呈现"一增一减"趋势;PM10与PM2.5日均浓度分布季节差异明显,呈现"V"型特征;在空间分布上,PM2.5的浓度主城区高于周边地区,PM10浓度北部整体高于南部;PM10与PM2.5浓度与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2月,环保部完成了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源解析工作。根据环保部门的数据,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的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比如北京的PM2.5颗粒来源中,有22%以上来自机动车排放。但网友们的追问立即跟上: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并不低,为什么PM2.5远没有中国严重呢?究竟是汽车数量太多造成的,还是油品太差造成的?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知道什么样的汽  相似文献   

7.
《绿色视野》2013,(6):12-13
根据国家环保部的部署,安徽省PM2.5监测要在2015年覆盖所有地市。到如今,安徽省PM2.5的监测已进入攻坚阶段,安徽省的进展如何?5月6日,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朱余向记者透露了全省PM2.5监测的最新情况,并就安徽省PM2.5监测存在的一些难点做了解答。"三步走"或提前根据去年国家环保部提出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三步  相似文献   

8.
针对少数地方PM2.5监测进展缓慢,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加快推进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工作,10月底前须确保监测数据的实时发布,年底前,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和地级环保模范城市要开展包括PM2.5在内的6项指标的监测并发布监测信息。此外,环保部从6月至9月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  相似文献   

9.
准确预测PM2.5浓度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影响PM2.5浓度因素的复杂性和相关数据获取的不易性,使预测较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局域平均预测法的PM2.5浓度预测方法。该方法可避免上述问题,达到预测的目的。研究中首先采用C-C法得到PM2.5浓度时间序列的嵌入维和延迟时间并进行相空间重构,然后针对邻近相点选取问题这一难点,提出了基于邻近轨道的邻近相点选取方法。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引入伪邻近相点。在回溯搜索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整数回溯搜索优化算法,并将其应用于邻近相点个数的确定。选取北京市2013—2015年PM2.5浓度数据进行仿真预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局域平均预测法性能优于原算法,可短期实时预报PM2.5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2014,(8):18-19
正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针对公众对这一《准则》的初衷、作用和目的诸多不解,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有关负责人随后做了一番解读。为什么要出台《准则》?近些年,我国许多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突出,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11.
朱彤 《绿叶》2011,(12):8-12
只有在国家制定了很清晰的PM2.5的空气质量测量标准,以及在未来制定了合理的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且每个城市的监察测量网和监控系统的技术已经非常完善的情况下,公布出来的PM2.5监测值才有更多的可比性,才有更多的科学价值。近期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不是引入新的标准,因为即使没有PM2.5的标准和数据,PM10的浓度也可以反映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现在的问题是怎样采取措施把目前的PM10污染尽快地降低下来,将已有的PM10空气质量标准调整到与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更接近的水平。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进PM2.5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PM2.5浓度控制目标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雾霾污染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的浓度目标和减排措施。但是这些减排措施能否够实现PM2.5的浓度目标呢?本文基于数据分析方法,量化了2013—2014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预测了现有减排措施可以达到的PM2.5浓度以及实现既定的PM2.5浓度目标的大气污染物减排要求,对"大气十条"减排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科学评估。结果显示,现有的减排措施难以实现PM2.5浓度控制目标,天津和河北的大多数地市需要进一步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河北的部分地市即使实现了PM2.5浓度下降25%的目标,PM2.5浓度仍然过高,应改下降百分比为绝对值目标。北京的污染物减排率过高,减排难度较大,可以考虑一个现实合理的PM2.5浓度目标和污染物减排计划。由于污染物减排行动涉及区域经济和民生保障,PM2.5浓度受到风力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治理应确定现实可行的浓度控制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污染物排放量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外界常常认为,我国对PM2.5的关注和研究,是从2011年美国驻华使馆公布自测的北京PM2.5数据后开始的。"其实不是这样的。"柴发合说,国内一批科研人员2000年就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本世纪初,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消费量增  相似文献   

14.
PM2.5在线监测技术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PM2.5颗粒物监测技术和PM2.5的监测网络的建设,重点介绍了美国多年来对PM2.5的监测状况,以及采用的Beta射线法、Beta射线光浊度法、微量振荡天平法等监测技术的方法和原理;指出综合国内外多年的监测经验,PM2.5的在线监测需要经过大量手工经典方法数据作为比对和校验,才能给出有效而高质量的PM2.5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探索开展了空气质量监测"转让-经营"模式改革,在体制上科学划分监测事权,实行"谁考核、谁监测",省级环保部门负责17个设区城市环境质量的监督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下放到市、县级环保部门;在机制上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对全省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实行"监测设备有偿转让,专业队伍运营维护,专业机构移动比对,环保部门质控考核,政府购买合格数据"的"转让-经营"模式。通过改革,监测数据质量和监测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避免了可能的行政干预,降低了监测成本,引导了环保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为其他省、市贯彻落实生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和地方监测事权上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目标和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细颗粒物(PM2.5)污染问题,PM2.5对人体健康、能见度、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等均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旨在提出我国PM2.5污染防治目标和控制措施,为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本文提出了2020年和2030年我国PM2.5污染防治目标。其次,采用能源和污染排放技术模型,分情景预测了我国未来一次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基于情景预测结果和此前研究建立的一次污染物排放与PM2.5浓度间的非线性关系,确定了2020年—2030年与PM2.5浓度改善相适应的全国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最后,利用能源和污染排放技术模型,提出了实现大气污染物减排的技术措施和对策建议。研究表明,2030年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次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应分别比2012年至少削减51%、64%、53%和36%,氨排放量也要略有下降。对于污染严重的重点区域,必须采取更严格的控制力度。要实现上述减排,应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煤炭清洁高效集中可持续利用,建立"车-油-路"一体的移动源控制体系,并强化多源多污染物的末端控制。  相似文献   

17.
对于PM2.5来说,监测数据的发布是个分水岭。它意味着两大命题。命题一是PM2.5给公众带来了什么?4月22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回应了社会的关切。这位负责人向媒体通报:201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18.
<正>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颁布,一些重点城市也已经开始发布PM2.5的监测信息,但与之配套的监测方法标准、规范却无法满足要求。环保部表示,主要问题在于缺乏仪器适用性检测技术要求。环保部近日同时公开了6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以规范包括PM2.5在内的监测工作。这6项标准包括《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以下简称检测方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都先后遭遇了最严重的雾霾天:11月上旬,沈阳遭遇重度雾霾,PM2.5浓度超1000,东北多地雾霾数据惊人;11月27日开始,全国雾霾面积一度扩大到53万平方公里,京津冀至关中平原多地PM2.5爆表。与此同时,一场全民对抗雾霾的"战斗"也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0.
《绿色视野》2012,(1):13-16
去年入秋以来,北京等城市接连出现灰霾天气,而美国驻华大使馆和北京市环保局关于PM2.5监测数据谁更准确的争论,让PM2.5迅速闯进了公众的视野,一度成为"走红"的名词。顷刻间,全民掀起了关注空气质量的浪潮,这在中国尚属首次。数据之辩去年10月份,北京被灰霾天气笼罩着。严重时,城区的能见度甚至不足200米,城市交通拥堵,空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