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如辽宁阜新市艺苑歌舞厅、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宾馆等。其中共同的教训是:忽视了消防方面的隐患,将安全疏散通道用防盗门、防盗网封堵,致使火灾发生时人们逃生无门,以至造成重大伤亡。而灭火救援时,必须先拆除防盗门、铁栅栏窗才能营救被困人员和灭火,结果错过营救和灭火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
城市人员密集场所是发挥城市功能和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火灾等各类城市突发事件风险日益突出。需要有科学、有效的应急能力评价和应急处置指挥决策为公共场所的人员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对城市密集场所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针对火灾事故对城市人员密集场所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人员密集场所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陈昂 《安防科技》2004,(6):47-48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要求公安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时发现下述情形应当确定为火灾隐患.①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或者灭火救援行动,不能立即改正的;或消防设施不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②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的;③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不能立即改正的;④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影响公共安全的.对上述情形中情况严重,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应当确定为重大火灾隐患.  相似文献   

4.
<正>人员密集场所是我国群死群伤火灾多发的场所。据中国消防网站数据显示:以人员密集型企业为例,2010年以来就发生了9起重特大火灾,死亡240人,占到全国同期重特大火灾死亡人数的58%,令人震惊。火灾发生之后,有关单位往往对防火和管理工作进行详细调查,深刻反思,却容易忽视事故中的疏散逃生问题。分析我国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疏散逃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整改方法,是减少这类场所火灾死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为进一步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防控工作,有效防止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近日,福建省公安厅发布《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通告》对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自纠、确保消防设施配备齐全完好、严格用火用电用气管理、严格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开展全员消防培训演练、严格营业场所人流量控制、积极举报消防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等八方面提出要求。《通告》指出,法定代表人或  相似文献   

6.
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往往疏散困难且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本文通过对我国在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及逃生方面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提出了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我国城市总体建设呈立体式扩展,高楼大厦林立,地下空间被广泛开发利用,地下交通、地下商服、市政工程等工业民用建筑层出不穷。地下建筑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因其结构复杂,环境密闭,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烟火易蔓延扩大,疏散逃生极为困难,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城市地下建筑火灾发生后,如何灭火、怎样救援,是城市消防面临的新课题。地下建筑特点  相似文献   

8.
《安防科技》2004,(1):50-50
人员密集场所的范围很广,下面主要将商场(集贸市场)、影剧院、歌舞厅(卡拉OK厅)、单元式住宅、棚户区等场所的逃生方法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各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高层建筑数量显著增多。由于高层建筑规模较大,内部空间较为广阔,人员密集,储存物质多且杂,对消防灭火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环境下,做好消防灭火救援实战化工作,必须掌握高效灵活的灭火救援手段,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灭火救援队伍,全面推进消防灭火救援实战化建设。本文对此做了相关研究,阐述了消防灭火救援实战化建设的意义,分析相关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这种场所也属于人员密集场所。一要知道安全出口在哪里;二是如果出现火警,要按照提示、安全指示疏散,不要跌倒和踩踏,不要乘坐电梯;三要用身边的物品如衣服或者是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四是如果烟火封门,大家一定要千方百计寻找避难场所,一个是阳台,还有楼顶平台,如果进入房间,立即关闭门窗等待救援。"这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在今年"两会"期间记者招待会上的开场白。这样的开场白,跑其他行业的记者可能觉得"新奇",但经常参加国家安全监  相似文献   

11.
细水雾熄灭障碍物火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明高  郭明  李振峰  裴蓓 《火灾科学》2008,17(3):159-164
为了研究细水雾灭火系统在网状和条状障碍物阻隔条件下的灭火效果,采用全尺寸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障碍物的形状,位置,遮挡面积以及细水雾工作压力对灭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压力有助于快速有效地熄灭障碍物火;障碍物的位置是影响灭火效果的重要因素,近距离的覆盖使细水雾难以进入火区.障碍物下出现局部高温区,余火难以扑灭,灭火时间至少需要56 s;而障碍物距离火源较远时,卷吸作用下细水雾仍能均匀的进入火区,发挥冷却作用,灭火时间在18 s以内;网状障碍物的遮挡面积,对灭火效果影响不大;相同遮挡面积条件下,条状障碍物火比较难熄灭.  相似文献   

12.
正农村火灾事故的预防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协调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加强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形成以乡镇和专职消防队为骨干、义务消防队为基础的农村消防力量体系。定期举行消防实战演练,提高灭火抢险救援能力。建立消防工作档案,完善火灾处置预案。确定农村消防安全宣传负责人,成立村民义务消防宣传巡查队,在村头、主要路口和房屋外墙刷写消防宣传标语。在人员密集场所及容易发生山火、林火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灭火救援工作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在进行灭火救援时,不仅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而且相关救援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针对我国救援状况进行分析,从灭火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深度剖析,旨在为基层救援人员在进行灭火救援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消防安全疏散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国内某高校图书馆为实例,利用FDS和Pathfinder对该图书馆进行火灾及人员疏散全尺寸模拟。研究图书馆发生火灾时烟气扩散、温度分布及能见度对人员逃生的影响。主要方法为通过火灾模拟软件FDS模拟分析发生火灾时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并使用疏散模拟软件PathFinder计算所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进而判断图书馆目前管理状况是否满足火灾时的人员安全疏散需要。结论表明:该图书馆目前管理状况不能满足火灾条件下人员逃生的需要,而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主要因素为烟气的扩散。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为图书馆日后的管理及灭火救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公共建筑内随机分布的障碍物可能对突发事件下密集人群疏散过程中人员速度、路径选择行为产生影响.考虑较为密集人群疏散过程与宏观流体流动过程的相似性,用连续性方程描述人群密度变化过程,结合障碍物对人员运动行为的影响,建立了考虑障碍物影响的人员疏散宏观模型.采用该模型计算重现了疏散出口附近的高密度人群拱形和椭圆形分布,定量分析了障碍物以不同概率分布于建筑内不同位置时对疏散过程中人员密度演化以及完成疏散所需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火灾事故发生较为频繁,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为消防救援工作带来了挑战。在火灾救援中,消防救援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消防救援工作质量和效率,这就需要消防救援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作战能力,面对不同程度的火情能够灵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社会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救援人员能力不足以及救援方案不科学等,阻碍了消防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需要消防队伍加强对灭火救援工作的重视,结合灭火救援现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火情处理方案,提高消防队伍灭火救援作战能力。本文针对提高消防队伍灭火救援能力的方法进行探究,旨在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数量激增,人地关系紧张,人们对地下空间进行了全面的开发和利用。随着地下娱乐场所和地下商场的普及,也给消防灭火救援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物的地下部分进行探讨,分析其灭火救援的主要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按照实际情况设置有效的灭火救援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问题,定量地描述人员密集场所风险,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人员密集场所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评估人员密集场所风险,将人群、设施、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作为主要因素,结合实测数据和专家打分数据计算人员密集场所的风险指数,并对风险指数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局部最高密度对人群密集场所的风险影响最大,利用采集到的人群数据以及专家打分的定性指标可以实现人员密集场所风险快速评估,进而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人员密集场所提出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诱发高大空间建筑火灾的因素众多。高大空间建筑因为建筑体量大且结构复杂,人员疏散、通风排烟、灭火供水困难,受火灾蔓延速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火灾防控和灭火救援的难度较大,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常常不可估量。掌握高大空间建筑灭火救援的关键技术,强化防火意识,推进新型智能化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应用,能更好协助高大空间建筑灭火救援工作的开展。本文简要分析高大空间建筑火灾的成因和灭火救援的难点,探讨消防员灭火救援关键技术及应用,希望对高大空间建筑灭火救援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的数量和规模都不断增长。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其本身就是人口密集区,因此通常均存在多个人员超密集场所(例如深圳至少存在5个超百万级人员聚集区)和大量散布在城市各处的小型人员密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定义和分类目前,人员密集场所比较规范的定义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其第七十三条列明了各类常见的人员密集场所。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场所很少产生人员过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