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杰 《环境保护》2011,(23):47-49
一晃,"十一五"已过去,江苏省污染减排"成绩单"上的评价如何?近日,经环境保护部考核认定,"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已分别累计减排17.86万吨和32.27万吨,完成国家下达减排总目标的122%和131%,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幅度位居全国各省份前列,昂首挺进了全国减排"第一方阵".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期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削减指标均为10%,然而,江苏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削减指标却达到了15.1%和18%."十一五",在江苏省经济增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仍然超额完成了5年减排指标,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2.
于飞 《环境保护》2012,(19):27-3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当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并首次将其作为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列入国家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且以空前的执行力度得到贯彻实施.正因如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宁夏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环境质量全面、稳步改善。本文基于减排、能源、经济与环境质量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宁夏"十一五"期间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宁夏"十一五"污染防治政策较为成功,实现经济和环保"双赢"。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实现能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污染减排是全国"十一五"期间的约束性指标,通过对安徽省污染减排现状形势及污染减排工作面临的困难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严把招商关、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污染监控和各项治理设施的建设管理等实现污染减排的措施,强调了实行清洁生产在污染减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宏春 《环境保护》2007,(12):26-29
"十一五"规划提出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有效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孙钰 《环境保护》2012,(1):40-41
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天津市是我国北方经济中心,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位居全国前列,污染减排压力较大.天津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工作,抓住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大好时机,潜心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取得明显治污成效.就天津市"十一五"期间采取的污染减排措施和"十二五"期间将采取的污染减排措施,本刊记者对天津市副市长熊建平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7.
彭森 《环境保护》2012,(1):31-33
"十一五"期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发展改革委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加强节能减排综合协调,推进节能提高能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8.
万军 《世界环境》2010,(6):16-17
<正>近40年来,中国环境保护规划(计划)伴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孕育起步、尝试、发展、完善提高、约束转变等五个阶段,逐渐成为传统八项环境制度的龙头。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首次由国务院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污染指标排放的削减率分别为18.15%和21.16%,均超额完成国家要求削减15%的减排目标。近日,国务院通报表扬的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成绩突出的8个省份中,浙江名列其中。5年来,浙江的发展方式在转,经济结构在变,而减排倒逼是背后的一只有力推手。作风踏实而又活力四射的浙江环保人在污染减排工作中,以细务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十一五"环境规划得到落实,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和指标非常重要.根据"十五"规划完成情况和2005年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和指标.  相似文献   

11.
<正>污染物减排指标纳入"十一五"规划约束性指标,成为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和重要抓手。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以污染减排为核心,不断探索实践,出台一系列污染减排管理制度、政策和措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加强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营监管。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污染减排从起步阶段的"不降反升"到2009年COD和二氧化硫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造纸行业在产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通过采取结构调整、源头控制、深度治理等工程措施,实现了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持续下降,为总量减排任务完成和全国环境质量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十一五"期间,造纸行业减排成绩显著,行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排放强度仍位于各行业的前列。"十二五"期间机制纸及纸板和纸浆产量均将保持增长态势,根据《造纸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造纸行业污染减排空间持续收窄的情况下,要完成行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的目标,总量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3.
选取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作为污染物评价指标,采用环境影响方程IPAT和指数分解模型LMDI作为研究方法,分别计算科技进步和工程技术在化工行业内的污染物减排贡献,定量得出"十一五"期间工程技术的减排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工程技术在化工行业污染物减排中的贡献度分别为77.1%和77.7%,进一步分析得到,工程技术中的清洁生产发挥了75%和62%的污染物减排效应。在环保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中,政府及企业应加大对工程技术的投入力度,通过其末端治理、清洁生产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有效地减少污染物排放,发挥工程技术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将清洁生产作为一条协调生产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来获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运用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对"十一五"期间珠江三角洲地区治污减排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及评估。评价结果显示,治污减排使区域总产出增加2 149亿元;GDP增加208亿元,占"十一五"区域GDP总量的0.14%;居民收入增加122亿元;带动社会就业59万人。在产业结构方面,治污减排对珠三角区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的影响分别为0.03%、-0.19%和0.16%。研究结果表明治污减排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南粤绿讯     
《环境》2011,(10):45-46
经环保部核定“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累计减排19.98万吨和24.35万吨,这两项指标分别下降了18.88%、18.81%,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15%的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王军霞  吕卓  杨勇  白煜  张迪 《环境工程》2017,35(6):166-169
根据2000—2014年统计数据,对全国及各省造纸行业的化学需氧量产污状况、污染治理投入和治理效果、排污状况等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在严格的总量控制制度实施前、"十一五"、"十二五"3个时间段均有减排效果,"十一五"期间减排绩效最为明显,其次为"十二五"期间;排污强度下降超过产污强度,COD污染治理水平整体提高;除辽宁以外的东部地区,造纸行业COD减排绩效普遍好于中西部地区;造纸行业COD减排对工业源的总体减排有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底以来,不少省份传出拉闸限电甚至断电的消息,引起了众多耗能企业的恐慌和社会关注,原因就在于"十一五"期间规定了严格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节能指标.2011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今年3月"两会"期间讨论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将会认定更高的单位GDP能耗节能指标,节能减排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10 月10 日上午, 天津礼堂召开天津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安排部署"十二五"重点任务,确保完成节能减排指标.  相似文献   

19.
《河北环境保护》2009,(6):18-18
基本目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刚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减低20%左右,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刚性指标。我省“十一五”污染减排的两项约束性指标为,  相似文献   

20.
2009污染减排"冲刺年"的收官之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勇于实践,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取得重要成果 自"十一五"以来,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7年下降4.42%和5.95%,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66.1%和89.5%,实现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今年上半年两项污染物控制指标同比分别下降2.46%和5.40%,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73.2%和96.3%,保持了持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