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江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琦  李建鸿  孙平安  何师意  于奭 《环境科学》2017,38(6):2308-2316
2014年6月和2015年1月,在西江各干流和支流分别采集了54个水样,对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江水体δ18O和δD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这种相关关系旱季显著于雨季,西江水体旱、雨季18O、D值均沿大气降水线分布.氘盈余(d)值雨季大于旱季,主要是由于雨季降水多通过落水洞、竖井、漏斗等岩溶形态直接补给地下河,与围岩接触的时间较短,而旱季降雨较少,地表河系统受储存在岩溶裂隙、孔隙中的地下水体补给.由于受海拔高度及蒸发效应的影响,西江干流红水河—浔江段和支流右江—郁江段δ18O和δD值整体上表现为沿流程逐渐偏正的趋势,而由于桂江支流上游到下游海拔差异不大,流程简短、加上桂江支流水量少于西江干流和右江—郁江支流,桂江支流未出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偏正现象.通过δ18O与高程的关系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揭示了雨季西江水体随高度的变化率为:-0.44‰·(100 m)-1,旱季为-0.45‰·(100 m)-1,反映西江流域降水的高度效应,这对流域水循环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水文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认识白洋淀湿地水文循环过程,于2020年开展大气降雨、河水、湖水和地下水样品采集和测试,揭示了不同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对蒸发、水动力条件、地表水和地下水交互作用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白洋淀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差异较大,δD和δ18O均值存在如下关系:6月湖水>10月湖水>上层地下水>河水>中层地下水>下层...  相似文献   

3.
重庆典型岩溶地下水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以重庆青木关岩溶地下水系统为例,分析了地下水系统入口地表水和出口地下水两年的水文过程、物理化学及部分δD、δ18O数据,目的是掌握地下河系统地球化学在时间及空间上的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流量受降雨的影响存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中化学组分在岩溶含水层运移的过程中受水岩作用、人类活动和雨水稀释作用的共同影响,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规律性.地下河系统入口的地表水δD、δ18O值分布于重庆大气降水线的下方,地表水蒸发作用强烈,且旱季δD、δ18O值重于雨季,存在明显的季节效应;出口地下水的δ18O、δD值较入口偏负,且相对稳定,认为雨水主要是以通过落水洞直接灌入和通过岩溶非饱和带扩散流等两种形式转换为地下水.  相似文献   

4.
汾河源区不同景观带水文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前水源区景观带尺度水文过程机制研究还非常薄弱.针对山西汾河流域水环境恶化,迫切需要解决的水问题.应用同位素示踪、水文地质勘察、水化学信号等研究方法,揭示汾河源区景观带尺度水文过程机制.结果表明,汾河水源区亚高山草甸带与中高山森林带是汾河源区主要径流形成区,而疏林灌丛带与山地草原带在时间上滞后了雨季降水的汇集.源区径流主要由降雨、地下水、积雪和冻土融水混合补给.流域内降水很少直接产生地表径流补给河流,而是经过各景观带下渗,转换成壤中流、孔/裂隙水或地下径流,最终汇入河道,完成"补径排"水文过程.这一研究可为汾河流域水环境恶化的遏制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以期实现山西清水复流和生态环境的全面修复.  相似文献   

5.
论文对巴郎山区夏季降雨和不同海拔样地穿透水的H、O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由于8月底9月初冷气团的到来较大地改变了降雨的同位素特征,该地区夏季大气降水线为δD=9.93δ18,/sup>O+26.07,偏离全球降水线(GMWL)较多。降雨的温度效应和雨量效应表现出相互交叉的现象,表明该地区温度和雨量是交替起主导作用而引起降雨同位素组成变化的。H的同位素效应比O明显,其原因是H同位素分馏比O剧烈,从而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比O灵敏,因此H同位素在森林水文研究中比O更有用。H同位素值在不同样地穿透水间存在差异,这是由它们不同的植被结构及周边微环境因子引起的水分蒸发状况和对雾水截获能力差异导致的。穿透水和降雨同位素值间存在较强线性关系。穿透水的同位素值不一定大于降雨,表明影响穿透水同位素值的因素不仅仅是水分蒸发和植被对雾水的截获,而应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对这些因素的全面了解将对同位素技术在森林水文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滇南蒙自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汽来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大气降水中δD、δ~(18)O值具有规律性变化特征,与诸多气象要素及水汽来源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根据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滇南蒙自地区大气降水的连续性采样,结合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并利用HYSPLIT_4.8后向轨迹追踪模型,分析了天气尺度下蒙自地区大气降水中δD、δ~(18)O的变化特征,探究了降水稳定同位素与温度、降水量、风速及水汽来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蒙自地区降水中δD、δ~(18)O值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即干季偏高,湿季偏低;降水中δ~(18)O与温度、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但与不同气压层(300、500、700、800 h Pa)风速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表明风速也是影响降水中δ~(18)O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降雨等级的增加,其大气水线的斜率与截距也增大,说明降水稳定同位素存在一定程度的云底二次蒸发效应;水汽输送轨迹显示,干季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西风带输送及局地再蒸发水汽,而湿季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远源海洋水汽的输送,并且在受台风影响期间,降水中δD、δ~(18)O值更加偏负.  相似文献   

7.
典型温冰川区湖泊的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14年8月对拉市海表层及不同深度湖水进行采样,分析拉市海湖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典型温冰川区域湖泊的水文补给特征.结果表明,拉市海表层湖水的δ~(18)O、δD值分别在-12.98‰~8.16‰和-99.42‰~-73.78‰之间波动,平均值分别为-9.75‰和-82.23‰;表层湖水的δ~(18)O及过量氘表现出相反的空间变化特征,有河水注入的区域δ~(18)O值较低而过量氘值较高;垂直方向上过量氘随深度变化较小,表明湖水在垂直方向上混合较充分,不同深度层上过量氘表现出自东向西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这可能与入湖河流的分布、湖泊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等密切相关;同位素对比研究发现,拉市海的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及河水,冰雪融水可能间接补给拉市海;对拉市海与青藏高原地区典型湖泊和非冰川区湖泊的氧同位素组成对比发现,冰川区湖泊中稳定同位素表现出明显的高程效应(拉市海除外),δ~(18)O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非冰川区湖泊蒸发效应较为明显,同位素值明显偏正.  相似文献   

8.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河流水文过程研究的重要方式,可以用来判定河流补给的来源、研究河流与其它水体相互作用、示踪水文循环过程等.本文采用TC/EA-IRMS分析法对拉萨河水体的氢氧同位素进行测定,分析了 δD和δ18O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拉萨河的同位素效应,包括与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的关系、氢氧同位素的沿程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上海地区2016年9月~2017年8月期间采集的大气降水样品,测定并分析了雨水中δD、δ18O和δ17O特征,进一步探索氘盈余(d值)和17O盈余的环境意义。结果显示:(1)降水同位素年内变化明显,δD、δ18O和δ17O同位素比值冬春偏重、夏秋偏轻,单次降水过程中同位素呈不断贫化的趋势;(2)δ18O存在降雨量效应和反温度效应:大气降水线方程、d值显示上海地区气候整体温和湿润,蒸发作用相对较小;冬春季降水较少,相对湿度较小,同位素较富集;夏秋季降水较多,相对湿度较高,同位素较为贫化;(3)综合分析17O盈余,发现上海地区大汽降水的水汽处于从海洋向陆地转移的过程当中,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沿途陆表蒸发,且雨季的大气降水来源主要为海洋气团,干季主要来源于内陆,以本地蒸发为主。  相似文献   

10.
藏南干旱区湖泊及地热水体氢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肖可  沈立成  王鹏 《环境科学》2014,35(8):2952-2958
青藏高原水循环过程情况复杂,水体氢氧同位素包含了其重要信息.选取西藏南部干旱区淡水湖、咸水湖及地热水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区内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水循环过程.结果表明,3种水体均表现出了高海拔地区氢氧同位素组成偏负的特点,淡水湖打加芒错δ18O平均值为-17.0‰,δD平均值为-138.6‰,咸水湖朗错δ18O平均值为-6.4‰,δD平均值为-87.4‰,搭格架地热区热水δ18O平均值为-19.2‰,δD平均值为-158.2‰;受内陆干旱区强烈的蒸发作用影响,湖泊及地热水蒸发线斜率均小于8,氘过量d值均为负值;搭格架地热区热储温度较高,氢氧同位素关系存在氧漂移现象.  相似文献   

11.
噪声对不同人格类型被试者视觉功能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克森人格问卷”中的调查方法,将华东师范大学的36名大学生分为外向稳定、内向稳定、外向不稳定、内向不稳定等4个人格类型组,通过噪声暴露试验,研究其对不同人格类型式者视觉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噪声对内向不稳定定型被试乾的视觉影响最大,对外向稳定型影响最小;噪声对视深、视长和视野的影响程序也不相同,4种人格类型被试者在视深知觉和视野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视长智觉上未见任何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环境政策效应与污染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简述环境政策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对基产生的效应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经济改革促进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新举措初见成效,但污染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通过对各省区环境治理投资效果分析,提出未来环境政策和治理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重新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将它们与污染物总量控制战略结合起来(2)改善排污收费制度,由超标收费向排污收费转变;由单一浓度收费向浓度与总量相结合转变;由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定丁草胺和泥鳅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实验研究出除草剂丁草胺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表明:60%丁草胺乳油商品剂对泥鳅的24hLC50为0.74mg/L;48h LC50为0.61mg/L,安全浓度(SC)为0.33mg/L。60%丁草胺乳油商品剂可以直接杀死泥破外,对泥鳅的行为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是一种高毒农药。  相似文献   

14.
Ultrasound is a commonly employed imaging modality in obstetrics and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safe to the fetus. Current ultrasound technology, however, has significantly higher output potential than older machines used in most clinical studies, and the safety profile for the increasing use of Doppler, 3-dimensional (D) and 4-D ultrasound with modern machines is unknow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ultrasound safety within obstetrics, including proposed mechanisms of harm, existing scientific and clinical evidence regarding those mechanisms, and considerations of safety for the clinical user.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温室气体引起全球变暖,是当今全球环境以及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尽管其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但近年来有关的研究进展相当快。本文介绍了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甲烷排放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趋势,并对今后国内有关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ims to consider the total cost, including polluting environmental emissions, of imports from China to Europe of five valve components in aluminium, steel and iron. These are compared with locally produced alternative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nternalising such external costs affects their price competitiveness. Seaborne trade represents 90%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s growing faster than the world’s economy, but marine pollution emissions are not reflected in market prices. Chinese aluminium, iron and steel production are about 2.5 times more polluting than their European counterparts, but this is also not reflected in prices. In this paper both types of extra emissions are calculated, valued and added to the cost of the components analysed, for comparison with locally produced alternatives. The locally produced components generally remain uncompetitive with Chinese imports for all likely values of external cost, except for heavy aluminium components under high external cost assumptions. The Chinese iron components analysed are simply too low in cost for European (in this case Spanish) equivalents to be competitive even allowing for environmental costs; while the stainless steel ones are so small and light that transport cost, even including externalities, is not significant. While these specific results are of limited generalizability, they provide insight into an issue of considerable and growing importance. Some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黄俊  衣俊  强丽媛  程金平 《环境科学》2016,37(5):1968-1977
纳米银由于其独特的抗菌特性广泛应用于工商业领域.通过研究3种不同粒径和包裹物的纳米银对典型海洋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毒性效应,进一步丰富纳米银对藻类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认识.结果表明3种纳米银对硅藻细胞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效应,其毒性大小依次为10 nm-OA10 nm-PVP20 nm-PVP.在细胞毒性方面,相同粒径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包裹的纳米银比油胺包裹(OA)的纳米银毒性更小;而相同包裹物的10 nm和20 nm两种尺寸的纳米银的毒性效应主要取决于其在水环境中的粒径和浓度,在浓度小于500μg·L~(-1)时,大粒径的纳米银毒性更大;在浓度≥500μg·L~(-1)时,小粒径的纳米银毒性更大.在光合毒性方面,50μg·L~(-1)的10 nm-PVP显著上调3Hfcp A的表达(P0.05)和显著下调D1的表达(P0.05),10 nm-OA在浓度为500μg·L~(-1)显著上调3Hfcp A的表达(P0.05),而20nm-PVP处理组没有显著性变化,说明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对小粒径PVP包裹的纳米银更敏感.本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银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是由粒径大小、包裹物类型、暴露介质以及暴露浓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纳米银的粒径越小毒性越大,粒径对纳米银的毒性效应影响很大;而包裹物通过影响纳米银在水介质中的粒径大小间接影响纳米银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8.
红树林的环境生态效应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丛。全球有二个红树林分布中心:一个在东南亚;另一个在中南美洲。中国的红树林属于东南亚类型。红树林有许多经济价值,而它对人类的重要贡献在于它的环境生态效应:①防风、固堤,减轻沿海风灾的影响;②净化大气,减少空气污染;③抵御温室效应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影响;④浓集Hg、^90Sr等放射性物,净化海水水质;⑤作为水产养殖场;⑥绿化海滩。  相似文献   

19.
在理论上,国际贸易既可能促进环境改善,也可能加重环境负担。在实际中,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可分解成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括政府因素在内的环境效应分解模型,对中国1996年-2005年出口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大致估算,结果发现中国出口贸易与环境目标不相容,加重了环境负担。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化工废水对红树林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化工废水排放对红树林湿地中植物、水体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1)化工废水的流入加重了近排污口红树林湿地的水体有机污染,由于水体自净和红树林湿地净化作用,远排污口红树林湿地的水体有机污染则明显减轻;化工废水中的重金属大多沉积于排污口附近底泥中,流经红树林湿地时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已大大降低;2)化工废水没有改变红树林土壤的质地,但降低了其pH值;红树林土壤对化工废水中的重金属吸附积累能力较强,可作为重金属的沉积地;3)化工废水的排放对红树林植物的生长造成了不良影响;红树林植物可吸收化工废水中的营养元素而为自身利用,重金属元素被红树林植物吸收后大多积累在根部;重金属从根部运送到茎、叶的迁移率大致为Cu>Zn>Cd>Pb;4)研究认为利用红树林湿地处理化工废水时应进行废水的预处理,以免对红树植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