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东湖溶解态磷酸酸酶的活性,动力学特征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中酶的活性是具有监测意义的生物化学参数。不同季节东湖纳污点的溶解态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湖区水样中的相应值。在纳污点和湖区,APADiss与溶解正磷酸盐浓度的关系不尽一致,与表层水相比,富营养型硝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APADiss及其动力学参数均明显不同,郭郑湖区表层水APADiss的非均一性空间分布是不同来源且具有不同动力学特征的酶循不同的反同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应了湖泊污染程度、营养水平以  相似文献   

2.
废物处置     
废物处置SolidWasteDisposal¥(UNEP)Abstract:About90%ofmunicipalsolidwasteand70%ofdangerouswastesarelandfilled.Therestiseitherincine...  相似文献   

3.
全球甲烷的分布与趋势TheGlobalDistributionandTrendofMethane¥(UNEP)Abstract:Nethane,oneofthegreenhousegases,ismainlyfromthewetlands,paddy...  相似文献   

4.
苯二甲酸酯的微生物降解与转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综述国内外有关苯二甲酸酯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微生物对该类物质的降解与转化,指出:①PAEs已在全球范围的大气、水体、土壤中达到了普遍检出的程度;②微生物能够降解利用PAEs;③PAEs的微生物降解反应速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法方程;④混合微生物的联合代谢作用较纯培养降解PAEs效果好;⑤PAEs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先水解生成单酯与苯二甲酸,然后在好气条件下进行代谢与转化,最终可生成CO2和水。  相似文献   

5.
全球固体废物的产生、处置、危害状况与控制战略联合国规划署UNEPGeneration,DamageandDisposalofGlobalSolidwastesanditscontrolStrategies¥Abstract:Thepaperintro...  相似文献   

6.
Usingstructuredsystemsanalysistodesignanintegratedsystemfortransportplanningandenvironmentalanalysis¥S.P.Losee;A.L.Brown(Facu...  相似文献   

7.
两种假单孢菌中二氯酚降解酶活性及其定域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对两种有降解二氯酚能力的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p.DCP-1和Pseudomonas sp.DCP-2中二氯酚降解酶活性及定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酶的活力与菌种、培养等因素有关,与诱导物的关系不显;酶主要定域在膜周及膜内;酶的活力在两种菌中的水平相当;酶的比活力在DCP-1的膜周处表现出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周国梅 《世界环境》1996,(2):32-36,48
湖泊和水库的退化TheDeteriorationofLakesandReservoirs¥Abstract:ThereportoftheUNEP/ILECjointproject"SurveyoftheStateofWorldLakes"identi...  相似文献   

9.
Seleniummetabolisminanimalsandhumans¥P.D.Whanger(DepartmentofAgriculturalChemistry,OregonUniversity,Oregon97331-7301,USA)Abst...  相似文献   

10.
磷酸盐肥料可使湖泊酸化逆转英国的研究人员表明在酸性湖泊中加入少量磷酸盐肥料可增加生物产率,并使湖泊pH回到酸化前水平。Lancaster大学环境科学教授WilliamDavison和博士生NeilJ.A.Edwards以及设在Ambleside的淡水...  相似文献   

11.
入海排污口污水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其进入海洋后会对邻近海域的海水水质及海洋生物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研究入海排污口污水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了解排污口污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不同类型入海排污口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着重介绍了影响入海排污口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阐述了排污口污水中微生物对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海水水质和海洋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太湖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空间分布及生态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对太湖生态湖区进行分区的基础上,监测各湖区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动力学参数以及常规水环境化学指标,探讨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太湖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APA)、最大反应速率(Vmax)值及碱性磷酸酶反应米氏常数(Km)值分布均呈空间异质性;APA与Vmax值具有相似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即西岸河口区水体中APA值与Vmax值最大,分别为(9.43±5.30)nmol.(L.min)-1和(13.70±7.42)nmol.(L.min)-1,在其他湖区依次为湖心区>草型湖区>梅梁湾区>竺山湖区>贡湖区;草型湖区Km值(20.50±11.30)μmol.L-1>贡湖区>竺山湖区>梅梁湾区>湖心区>西岸河口区(9.17±3.46)μmol.L-1.太湖水体中Vmax与pH、总磷(TP)、叶绿素a(Chla)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pH=0.651 2**(p<0.01)、rTP=0.488 5**(p<0.01)、rChla=0.765 6**(p<0.01),但与水温、溶解性总磷(DTP)、正磷酸盐(PO43--P)无显著的相关性;Km值与TP浓度间呈显著的线...  相似文献   

13.
湖滨带氧化还原环境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太湖梅梁湾,沿开阔水体至湖滨带方向,对植被型湖滨带(A区)、裸露型湖滨带(B区)和开阔水体(D区)水体中DO和水/沉积物Eh进行为期1a的现场观测.结果发现,梅梁湾水体DO时空变化明显.B区和D区水体中DO常年饱和,而A区DO浓度较低(年均(5.5±1.7)mg·L-1).在植物生长季,从开阔水体至湖滨植被区溶解氧浓度从12.7 mg·L-1降到4.5 mg·L-1;在非植物生长季则从9.7 mg·L-1降到6.2mg·L-1.湖滨带水体Eh在150 mV左右波动,空间变化趋势与溶解氧变化同步.沉积物Eh也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在植物生长季,各区沉积物均处于较强的还原状态(-158~-101 mV);而在非植物生长季,由开阔水体向植被型湖滨带Eh逐渐升高.在沉积物的垂直剖面上,开阔水体Eh自表层沉积物向下逐渐降低,而在A区的植被覆盖区则是先降低,大概在5 cm深处开始逐渐升高,于20 cm深左右达到峰值.根据上述植被型湖滨带氧化还原环境的特点,可以推知进行湖滨带生态修复,有利于去除湖泊氮污染.  相似文献   

14.
旅游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酶及微生物作用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为了探明旅游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为保护土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生态旅游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旅游人为踩踏对土壤酶及微生物作用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背景区土壤的酶活性>缓冲区土壤的酶活性>活动区土壤的酶活性。背景区土壤的氨化作用强度与微生物活度>缓冲区土壤的氨化作用强度与微生物活度>活动区土壤的氨化作用强度与微生物活度,而硝化作用强度的变化则正相反。旅游显著影响了0~5cm土壤的酶活性及微生物作用强度;在5~15cm土壤和15~25cm土壤层中,背景区和缓冲区的酶活性和微生物作用强度差异不显著,而与活动区的差异显著。有机质分解相关的微生物氨化作用强度、纤维素酶活性、木聚糖酶活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土壤有机质的投入减少而造成,而硝化作用强度则主要与踩踏引起的土壤板结造成亚硝酸盐的积累有关,踩踏严重,硝化作用强度大。不同土壤层的微生物作用强度及酶活性强弱是:0~5cm土壤>5~15cm土壤>15~25cm土壤。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微生物作用强度及酶活性受到了人为踩踏的破坏,生态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也受到了旅游活动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水体与沉积物中APA(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磷含量的相互关系,于山东省荣成天鹅湖藻类暴发区采集丝状硬毛藻和表层沉积物,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藻类生长过程中水体和沉积物中APA、磷含量、藻体生物量及磷富集量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①试验初期(0~3 d),水体中ρ(TP)较高,无沉积物组各处理水体总APA变化不大,有沉积物组有所下降. 1周后,除ρ(TP)为2.00 mg/L处理外,其余处理水体ρ(SRP)(SRP为可溶性磷)降至较低水平(0~0.06 mg/L);水体总APA增加,其中无沉积物组低磷(0~0.20 mg/L)处理下APA变幅为6.02~18.32 μmol/(L·h),远高于相同初始ρ(TP)的有沉积物处理. ②与初始值相比,试验结束时低磷处理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下降,APA升高. ③不同初始ρ(TP)条件下,藻体生物量相差很大,试验结束时藻体磷富集量与初始ρ(TP)呈显著正相关(P<0.05). 研究显示,硬毛藻生长可大量吸收水体中的磷,从而诱导水体中总APA增加,试验中期(4~12 d)低磷处理中AP(碱性磷酸酶)以颗粒态为主,而高磷(0.50~2.00 mg/L)处理中溶解态APA较高;另一方面,藻类生长使沉积物中APA升高,并加大了水-土界面磷的浓度梯度,从而可促进沉积物中可还原态磷和铁锰结合态磷向上覆水体释放.   相似文献   

16.
于2021年6~10月对海珠湿地连通水系水区及三类水生植物体表附生的轮虫群落结构开展研究,分析水生植物附生轮虫多样性及群落动态特征.研究期间共记录轮虫70种,其中水生植物水区最多,记录47种.水生植物均有大量轮虫附生,变化范围在108~5826ind./gdw之间,且附生轮虫丰度呈现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的变化趋势.水生植物附生群落、无植物水区和水生植物栽培区3种生境轮虫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明显.水生植物附生群落中游动能力较弱的腔轮虫、镜轮虫、鞍甲轮虫等敏感类群占据优势,而无水生植物区和水生植物水区群落中以游泳能力较强的多肢轮属、龟纹轮属和臂尾轮属等耐污类群占据优势.3类型水生植物附生轮虫群落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s均匀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无植物栽培水区(P<0.05).3类水生植物均为轮虫提供了生境支持,有效提高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污水测算统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城市生活污水统计以人口与供水量为依据测算 ,难以满足治理和管理工作需要。在城市污水处理场和污水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快速发展条件下建立以排污口监测统计为基础的城市污水统计系统 ,能够较真实反映生活污水质量和分布 ,满足环境管理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8.
北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许静  任明忠  杜国勇  张素坤  许振成 《环境科学》2009,30(11):3269-3275
采用GC/MS定量检出北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PAHs的总量范围在38.2~6 470 ng.g-1(干重)之间,平均值为1 071 ng.g-1,在珠江水系河流中属中等污染水平,干流沉积物中PAHs含量分布明显受点源排放的影响,含量最高的站位是韶冶排放口和沙口镇,∑PAHs含量分别为6 470 ng.g-1和4 470 ng.g-1,可能与当地的冶炼与矿业相关行业的PAHs输入有关.利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沉积物质量标准法和污染因子法分别对北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价表明,在30个采样站位中有17个站位,即半数以上采样站位负面生物毒性效应会偶尔发生,风险主要来源于低环的多环芳烃;与背景区相比,20个采样站位的污染程度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所在区域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应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韶关冶炼厂排放口和沙口镇2个采样站位∑PAHs含量介于PEL和FEL之间,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较高.未来应重点研究高风险区域底栖生物的受损状况、污染物来源与途径,以及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9.
流域水质与点源污染关系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点源污染物排放与流域水质目标的关系是当前环境管理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之一。笔者通过点源排放口—入河排污口—目标河流断面三位一体监测系统运行机制探讨,利用点源排放口与入河排污口同步监测结果分析入河系数,利用入河排污口与目标河流断面同步监测分析影响系数,从而能够得到每个点源污染物排放对相应目标河流控制断面水质的贡献系数,这是确保水质达标而对点污染源进行动态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地表水-地下水的交错带及其生态功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在全球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错带是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并成为生态水文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地表水-地下水的交错带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混合区域,该区域内生物地球化学活动强烈。地表水-地下水的交错带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交错带内常发生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过程,并影响交错带中水分的运动过程、溶质迁移过程和生物活动过程。交错带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缓冲作用、提供生物栖息地、提供食物、提供残留物种的保护区。交错带过程的模拟、观测方法和交错带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示踪以及交错带的生态功能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