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北京—开滦—埕子口—济南—磁县—石家庄—北京—等三角锁环1951年至1954年和1960至1966年两期重复测量结果,分析了华北北部地区的应变状态和形变规律,认为:(1)该三角锁环所包围的地区主压应力轴的优势分布为北东向,主张应力轴为北西向,这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是一致的;(2)鲁中、南水平位移场与华北水平位移场是一个整体。从邢台—聊城—曲阜—临沂—灌云是一条北西向的水平位移转换带,作者推断,这是一条既受张又受剪十分活跃的隐伏构造带,它与北东向构造交汇的部位,应严重关注;(3)从资料证实,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在1965年以前已经开始了应变能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正> 鉴于 DD—1地震仪报警器在报警灵敏度调高时普遍存在抗干扰能力下降的现象(如开关日光灯、收音机等电器时会导致假报警),因此,在实际使用时灵敏度不可能调得很高,一般在记录幅度大于20mm 才能报警。而且对于黄土覆盖较厚地区的台站,因地震波高频部分已衰减,以及受报警器频率特性范围的限制,所以往往记录幅度很大也不能报警,以致贻误震情。为此,我们对 DD—1地震仪报警器作了简易的改装,现将改装方法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318国道改线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使用ETM+,Quickbird和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对研究区内的地质灾害分布进行遥感解译。区内主要地质灾害共5类,总计195处。结合背景资料,综合分析了G318拉萨—日喀则段内地质灾害同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水文气象的关系,结果认为:(1)段内地质灾害呈间断性集中分布,共9个集中区;(2)不同地质灾害位于特定的地形地貌条件下;(3)岩性控制地质灾害的类型;(4)构造活动频率与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呈正相关;(5)夏季强降水、春冬干旱大风是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6)公路改线工作应建立在充分的地质背景考察结果之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各主流厂家的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对各厂家及型号的保护装置在差动保护算法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造成现场校验计算复杂的原因。提出利用软件完成试验数据计算,在Android开发环境下设计完成了集成稳态量比率差动、分侧差动、小区差动等全系列主保护功能的校验软件,可根据现场实际选择对应的厂家型号进行分析校验,并用于实际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校验软件可以明显提高变压器差动保护校验的效率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一个可以在夏普PC—1211袖珍计算器上运行的震中定位程序,并对其计算原理、使用方法以及计算结果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 应国家地震局的邀请,国际地震中心主任安东尼·休斯博士(Anthony A Hughes)于8月20日~9月1日来我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8月29日到南京访问。30日上午,休斯博士在南京金陵饭店作了题为“国际地震中心—国际数据中心”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国际地震中心的历史、任务、主要活动和出版物,着重介绍了该中心在世界地震资料的收集、分析、编辑、出版等方面的情况和做法。报告使与会者对国际地震中心的活  相似文献   

7.
<正> 由四机部1028所、江苏省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三单位联合研制的JW—1型极微震仪技术鉴定会于1981年11月26日至28日在宁召开。会议听取了JW—1型极微震仪研制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南京地震基准台、溧阳地震台的试用报告,审查了有关技术资料和研制单位提出的技术指标及复测报告。会议认为W—1型极微震仪的研制是必要的,它填补了我国测震仪器的一项空白,开阔了地震观测  相似文献   

8.
针对1台110 kV变压器油介质损耗因数增大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其原因是绝缘油老化引起的设备缺陷。为此,制定变压器油处理的工艺及验证试验方案,并付诸实施。结果表明:使用绝缘油的再生—净化处理工艺降低了绝缘油的介损指标,高压试验介质损耗合格,绝缘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历史荷兰地震危险性评定的目的首先考虑的是确保核电站的安全性,同时也考虑建筑设计和建设的安全性。与地震有关的有两个细则:一是核电站的(NVR3.1,1986);另一项为建筑的(NEN6702,1989)。这两个细则根据内部报告进行定期修正(Ritsema,1975;De Crook,1985a、b)。核电站的细则也参考了IAEA安全规范No:50—C—S(1978)、50—SG—S1和50—SG—S2(1979)。然而,建筑细则仅包括有关地震方面附录中的建议,同时也根据欧洲规范草案8(Bossenmayer,1984)。对核电站进行了若干场地研究,其结果发表在内部报告中。  相似文献   

10.
<正> 国家地震局1983年对以下几种地应力测量新仪器通过了鉴定。(1)由河南省地震局研制的ZX—29型弦频式钻孔应变仪,仪器位移灵敏度10000—15000ns/μm,应变灵敏度为3.8×10~(-9),首次在传感器内设计了油面浮动自动调压系统并采用了全金属焊接先进工艺,以消除气压、水压对探头的直接影响。整机按一定程序自动开启打印数据。该仪器在河南辉县、陕西乾陵、江苏徐州等台测到固体潮显示。(2)由地震地质大队研制的41101A自动记录压磁应力仪,量程50~999.9Ω,记录灵敏度0.1Ω/格(相当于电桥测量10μH),对每个电感元件每天可提供一千四百多个稳定的测值,抗干扰能力强,使用中曾记录到83年5月26日,  相似文献   

11.
干旱定义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耿鸿江 《灾害学》1993,8(1):19-22
本文列举了干旱的几种定义,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认为干旱的各种定义各有侧重,相互补充,都有其存在的必要,试图统—干旱定义是不现实的。各学科在干旱研究上应加强相互协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塑料袋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一只只塑料袋,拎起了人类沉重的环保话题。惊人的"白色消费"早在100多年前塑料就问世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塑料制品越来越多,并  相似文献   

13.
<正> 1983年11月7日05时09分,山东菏泽—东明间发生5.9级地震。震前,相距震中约250公里的邳县车夫山中学地震测报点地应力日均值图的变化曲线通过理论分析,出现明显异常。车夫山中学测报点,使用的是邢台产75—1型简易应力仪。仪器应变灵敏度高于10~(-5),应力灵敏度 1gm/cm~2,对破坏性地震(一般大于5级地震)在一定范围内有反应。仪器于1978年3月1日投入使用,1982年11月5日搬进地下室。探头埋在地下室地板下0.6米处,每日目测5次,时间分别是8点,12点,16点,19点,20点。  相似文献   

14.
田芳毓  陈旭东  苏筠 《灾害学》2022,(2):190-196
我国已基本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救灾应急响应体系。为增进对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更好地应对未来风险,该文分析了2016—2020年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的数量、时空分布特征,与2005—2010年和2011—2015年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变化特点,并与同期的灾情损失空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格局成因。结果表明:(1)数量上,2016-2020年我国共启动84次救灾应急响应,主要是Ⅳ级响应,针对气象水文灾害的应急响应占84.5%。与2005—2015年相比,启动的频次减少。(2)从空间分布上看,救灾应急响应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气象水文灾害的应急响应主要集中在南方各省;针对地震地质灾害启动的响应呈现出“西多东少”的分布。(3)因灾死亡人口、经济损失的灾情格局显示出:灾情严重的地区集中于人口较密集、经济欠发达、突发重灾较频繁的地区,也是启动高级别救助应急响应较多的地区。川、滇、黔、鄂、湘五省区的自然灾害风险应受到更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又讯     
<正> 全国地应力相对测量悬空元件研究成果交流会于1984年7月21日至25日在江苏溧阳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36名代表对地应力相对测量系统可能碰到的种种干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代表们以悬空元件作窗口,排查了电感法地应力相对测量系统中来自系统内与系统外的主要干扰表现和影响途径,并相应提出了排除干扰的措施。会上涉及到的五种电感法地应力测量仪器:4103、CD—2、LQJ—1、LQJ—2、Ryc2—70,它们在同等干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地震波峰值的不对称性特征对土动力响应的影响以及地震波峰值不对称性的特征和规律。实验研究显示,地震荷载自身的不对称性对土体变形发展影响显著,其中加速度峰值的不对称性有重要影响,有时起控制作用。利用国内外287次5级以上的实际地震记录,用峰值不对称比描述了加速度峰值不对称性的特征和规律,提出了其估计公式。结果表明:加速度峰值不对称性特征明显,不对称比变化范围在1.0—3.3之间;加速度峰值不对称比出现在1.2—1.4的机率约为1/3,在1.1—1.5的机率约为2/3;加速度峰值不对称比的平均值从5级到8级地震其变化范围为1.4~1.2,总体上随震级加大而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7.
考虑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将地基土—地铁区间隧道结构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建立了土—地铁区间隧道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圆形和直墙拱形隧道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在相同的埋深和场地条件的情况下不同隧道结构形式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应力、加速度和相对水平位移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圆形隧道结构的应力和相对水平位移反应明显小于直墙拱形隧道。从抗震设计角度考虑,选择隧道形状时应优先采用圆形隧道。  相似文献   

18.
Ma  ZL 《灾害学》1993,8(3):82-82
日本的灾害防治研究机构在滑坡的研究和防治过程中,根据不同需要,研制了大量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化观测仪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观测系统,大致可分为两个系列。 (1)处于活动期的危险斜坡(即新生滑坡或老滑坡复活)的长期监测系列①伸缩仪—观测裂缝;②地面倾斜仪—观测微小变动,③地下倾斜仪—调查、观测滑面;④多层位移仪—调查、观测滑面;⑤地下水位仪—观测地下水位变化;⑥孔隙水压仪—观测孔隙水压变化;⑦自然电位仪—观测自然电位变化;⑧雨量计—调查降雨量;⑨温度计—观测地温变化;⑩现场录像系统—用于极危险滑坡。以从不同角度观测滑坡变化,滑前特征及取得滑动的全过程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地铁隧道在上覆富水砂层下的变形特征,以典型上覆富水砂层隧道—青岛地铁 2 号线啤—苗区间为工程研究背景,采用 FLAC 3D 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富水砂层厚度与隔水层厚度工况下隧道掌子面位移、塑性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隔水层厚度是影响掌子面是否发生涌水涌砂的主控因素,在开挖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富水砂层距离隧道顶板的安全距离,临界隔水层的厚度为 3 m。同时,当隔水层厚度越大、富水砂层厚度越小时,掌子面变形就会越小。以临界工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开挖过程中隧道拱顶—拱腰—掌子面应力和位移变形规律,引入了位移释放系数和应力释放率两参数来揭示围岩与掌子面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影响关系。通过进一步拟合掌子面失稳破坏预测方程,得到了掌子面变形释放率拐点先于同一断面围岩径向变形且发生在开挖到目标断面之前的重要结论,因此在实际隧道开挖过程中应将掌子面的变形作为首选敏感监测指标。研究结果可为该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和预加固时机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塌方矿区的地质构造分析表明,矿井的塌方地震与矿区的局部地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减少矿井塌方地震,首先应把矿区地质构造研究清楚,在近断层采区加强加固。通过对煤矿塌方地震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在较大的塌方地震发生之前,可能有以下异常出现:小塌方地震次数增多,∑N-t 曲线、∑E~(1/2)-t 曲线、∑L-t 曲线及 No.-∑△t 曲线急剧变化。这些异常变化一般出现在较大塌方地震前12—70天,据此有可能对较大塌方地震做出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