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磷酸铵镁热解过程中,生成焦磷酸镁的问题,开展了热解产物中焦磷酸镁的酸解研究,考察了pH值、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焦磷酸镁酸解行为的影响,得到焦磷酸根向正磷酸根的转化规律。研究表明通过酸解能有效地使不具备氨氮沉淀能力的焦磷酸镁转化为对氨氮具有高效沉淀作用的磷酸镁,从而实现磷酸铵镁的循环利用。研究还考察酸解产物的氨氮沉淀性能,包括pH值、投加量等对氨氮沉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热解与酸解条件下,磷酸铵镁循环使用5次仍具有90%以上的氨氮脱出性能。  相似文献   

2.
磷酸铵镁同时脱氮除磷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探讨了pH值,物质摩尔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质浓度,陈化时间,沉淀剂加入方式等因素对MAP同时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较佳值,并对各因素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在兼顾处理液的含盐量尽量低,以及满足处理液中的磷含量<10mg/L,氨氮含量在20mg/L左右的条件下,优化出了处理氨氮浓度为0.1mol/L(1400mg/L)及磷酸盐为相应浓度的废水的最佳pH为9.5,最佳摩尔配比为n(Mg):n(P):n(N)=1.2:1.03:1.0。  相似文献   

3.
化学沉淀法去除稀土湿法冶炼废水中钙与高浓度氨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型稀土湿法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氨氮废水,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Ca2+,而Ca2+是影响磷酸铵镁沉淀法脱氮效率的重要因素.向废水中投入Na2CO3固体生成CaCO3沉淀物,去除废水中的Ca2+,再利用磷酸铵镁(MAP)沉淀法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实验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中的中心复合设计法,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磷酸铵镁沉淀法反应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反应条件及最优反应条件下沉淀产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对最优反应条件下两种沉淀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n(Ca2+)∶n(CO23-)=1∶1.05,搅拌速率为1 500 r.min-1,反应时间为30 min时,Ca2+去除率接近100%;对除钙后废水进行磷酸铵镁法脱氮处理的最优反应条件为:pH=9.03,n(Mg)∶n(N)=1.20,n(P)∶n(N)=1.1,反应时间为30 min,搅拌速率为1 000 r.min-1,氨氮去除率达到95.40%,剩余总磷浓度为5.65 mg.L-1;沉淀物分别为纯净的CaCO3及MgNH4PO4.6H2O.  相似文献   

4.
化学沉淀法回收污泥中氮磷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厂污泥上清液中富集着较高浓度溶解性的氮磷,将此部分氮磷形成磷酸盐沉淀(如磷酸氨镁、磷酸钙、磷酸铝等)加以回收利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以正交试验得出的影响因素为基础,深入研究了pH、初始PO43--p的浓度、Mg/P和反应时间对某污水厂污泥上清液中磷酸氨镁沉淀法回收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pH是影响污泥上清液...  相似文献   

5.
基于ANN的SBBR-CRI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及其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工艺结合对模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由于该工艺影响因素与出水参数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SBBR-CRI处理生活污水的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在MATLAB语言环境下,以DO、淹没时间/落干时间、曝气时间/停曝时间、进水COD、进水NH4+-N、进水TP为输入因素,出水COD、NH4+-N、TN和TP为输出因素,构建具有自适应学习规则的人工神经网络.结合最优网络运行参数:隐含层节点数6,初始学习率0.13,动量因子0.6,训练次数6000次,对样本仿真学习,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度较好,样本的绝对平均误差率在7.5%之内,均方根误差均在0.085之内.结果表明,当DO为2mg/L,曝气时间/停曝时间为2/1,淹没时间/落干时间为1/3时,NH4+-N去除率能达到98%以上,TN和TP去除率85%以上,COD去除率94%以上.通过权重分析,进水NH4+-N、DO和进水TP对出水参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研究了孔石莼存在下过量无机氮对水体无机碳体系变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无机氮的添加均会导致水体DIC、HCO-3P(CO2)的减少,pH和CO2-3的增加.当NO-3-N和NH+4-N浓度分别低于71 μmol·L-1和49.7 μmol·L-1时,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水体无机碳体系各组分的变化幅度增大,其中以NO3-3和NH4-3组变化最为明显,至实验结束DIC分别较空白组下降了151 μmol·L-1和232 μmol·L-1;当NO-3-N和NH+4-N浓度分别高于355 μmol·L-1和248.5 μmol·L-1时,则随着浓度的增加无机碳各组分的变化幅度减小.对无机碳的减少与孔石莼的生长(Δm)做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密切相关(R=-0.91, P<0.000 1,n=11),当营养盐浓度促进孔石莼的生长时,水体DIC浓度下降,孔石莼干重增加;反之,当营养盐过量时,则会对其产生毒性作用,抑制其对无机碳的吸收.NH+4-N对海水无机碳体系的影响较NO-3-N明显.  相似文献   

7.
Laboratory-scale tests for 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MAP)precipitation following urea hydrolysis of human urine were conducted using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The effects of initial pH,temperature and the volumetric ratios of stale urine to fresh urine,on urea hydrolysis in urine were studied to determine the final hydrolysis time to recover most nitrogen from separated human urine by MAP.With a volumetric ratio of stale to fresh urine>10% and at temperature≥20℃,urea hydrolysis could be completed i...  相似文献   

8.
采用磷酸铵镁(MAP)沉淀法对高氨氮7-ACA综合废水进行了预处理试验研究,以Na2HPO4和MgCl2.6H2O作为沉淀剂,探讨了初始反应pH值、n(Mg2+):n(PO43-)/:n(NH4+)投配比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结晶物SEM分析,确定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反应pH 9.0、n(Mg2+):n(PO43-):n(NH4+)投配比1.0:1.1:1和反应时间20 min。平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当进水氨氮浓度为1 020~1 190 mg/L时,处理后出水氨氮浓度为小于150.0 mg/L,氨氮去除率在85.0%以上,残磷量小于40.0 mg/L,为7-ACA综合废水的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化学沉淀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   总被引:117,自引:0,他引:117  
为了有效地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的NH^+4-N而避免传统吹脱法造成吹脱塔内碳酸盐结垢问题,探讨了采用化学药剂诸加MgCl2·6H2O和Na2HPO4·12H2O或MgO和H3PO4使NH^+4-N生成磷酸铵镁的化学沉淀去除法。小试研究结果表明,当垃圾渗滤液中投加MgCl2·6H2O和Na2HPO4·12H2O而使Mg^2+:NH^+4:PO^3-4的比例为1:1:1时,在最佳pH为8.5~9.0  相似文献   

10.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的孔石莼对氨氮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氨氮(NH4-N)是水体中能被藻类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氮。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下孔石莼(Ulvapertusa)对NH4-N的吸收,藻类体内δ15N、δ13C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初始阶段,孔石莼大量吸收水体中的14NH4-N、12CO2用于自身组织的合成,导致水体中氨氮浓度、δ15N和δ13C急剧下降,约在5~25 h,这一阶段水体中氨氮浓度变化很小,藻体15N缓慢降低,达到平缓期;约在25 h后,氨氮浓度缓慢下降,海水中的底物浓度很低,水体中14NH4-N几乎被吸收殆尽,孔石莼开始大幅吸收15NH4-N,δ15N上升。δ13C在4 h后呈现无规律波动。  相似文献   

11.
化学沉淀法去除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进行了用Mg2 + 、Mn2 + 分别与PO4 3- 作用去除NH4 + N的试验研究 ,探讨其化学反应机理 ,确定了最佳投药比、反应pH和Mg2 + 、Mn2 + 的协同效应 ,并对广州李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NH4 + N进行了处理 ,其中最大NH4 + N去除率达 96 .1 %。  相似文献   

12.
常温下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反应器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广东省某垃圾填埋场SBR池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以含氮模拟废水为对象,研究了常温条件下UASB-Anammox生物膜反应器的启动情况。结果表明,UASB生物膜反应器运行97d后,NH4+-N和NO2--N的去除效率均可达90%以上,NH4+-N去除量、NO2--N去除量和NO3--N生成量之比为1:1.44:0.26,pH值稳定在8.5左右,污泥由黄褐色转为红褐色,成功启动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成功后,将反应器温度从24℃降至18℃,总氮的去除率依然可以保持90%以上,表明常温下启动运行的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反应器具有良好的温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胡德秀  张艳  张聪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4):1611-1618
探究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添加对剩余污泥厌氧过程中磷释放及后续鸟粪石(MAP)法磷回收的影响.根据EDTA添加量对污泥上清液中总磷(TP)、蛋白质、多糖、DNA和SCOD的影响确定了最优释磷条件,采用响应曲面法(RSM)构建MAP磷回收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EDTA添加量为5mmol/L,厌氧5d时预处理效果最佳.污泥SCOD破解度(DD)和TP、DNA、蛋白质及多糖均有显著相关,其中TP相关性最强,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66.MAP磷回收的最佳工艺参数是:pH=9.5,n(Mg):n(P)=1.6,搅拌时间22min,此时磷回收率可达95.68%,形成晶体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铵镁(MgNH4PO4·6H2O),纯度为79.19%.  相似文献   

14.
低铵污水灌溉下土壤中硝化作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模拟含低浓度铵的污水灌溉条件下土壤中硝化作用,采用了铵盐溶液(50mg/LNH4Cl)连续淋沥土壤,进行了垂向土柱试验研究,测定了土柱不同深度氮化合物的浓度。结果表明:低铵浓度污水灌溉下土壤溶液中的硝化作用主要是在30cm内发生的,NO3—N的浓度在30cm左右达到峰值。随后由于脱氮等作用,浓度迅速下降,在100cm处减小到10mg/L左右,在40cm以下土壤中未测出NH4—N。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计算N和DO的质量平衡,研究饮用水生物处理小试工艺中是否存在NH4 -N的非硝化去除途径,并探讨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当生物流化床和生物滤池进水NH4 -N浓度大于2 mg/L时,前者进水的NH4 -N、NO2--N和NO3--N之和比出水高出0.91 mg/L,后者理论上消耗的DO比实际多约2.90 mg/L,说明这2种工艺中均有氮亏损现象发生,一部分NH4 -N通过与DO无关的非硝化作用被去除.对非硝化去除途径的分析表明,因为反应器对磷元素和有机物的利用不随氮亏损发生变化,可以排除掉同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因为反应器进水低碳高氮的特性NO2--N的积累与发生氮亏损的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相似,据此提出在生物膜缺氧内部发生、通过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偶联(或OLAND反应)将NH4 -N和NO2--N同时转变为N2脱除的自养脱氮是饮用水生物处理中氮亏损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对垃圾沥滤液净化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比较了不同土壤对垃圾沥滤液中高浓度污染物NH4+-N和COD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对垃圾沥滤液的处理效果有明显差异。紫色土对沥滤液NH4+-N的去除效率可达到95%以上,COD去除率较低;腐殖土对COD去除率最高,出水NH+4-N含量随pH值的上升迅速下降;与腐殖土相比,黄壤对NH+4-N的去除效果较高,对COD的去除率较低。随进水次数增加,土柱对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Ca2+、Mg2+、Fe2+诱导好氧颗粒污泥(AGS)的形成,探讨其对COD、NH4+-N、TP的去除效果,研究了有机污染负荷、温度、曝气量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及AGS连续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Ca2+、Mg2+、Fe2+可促进AGS形成,其中位径达到340 μm时分别需18,16,11 d。添加Ca2+、Mg2+和Fe2+的污泥SVI30稳定在较低水平,MLSS高于自然形成的AGS,特别是Fe2+的脱氢酶活性较高。Ca2+、Mg2+、Fe2+诱导形成的AGS对COD、NH4+-N、TP的处理效果较好,其中添加Fe2+的AGS的效果最好,在低、高有机负荷,超低温(4 ℃)和超高温(40 ℃)及曝气不足(1 L/min)情况下,均有较好的COD、NH4+-N、TP去除效果。Ca2+、Mg2+、Fe2+诱导形成的AGS稳定运行60 d后仍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Fe2+诱导的AGS的COD、NH4+-N、TP去除率高达96.3%、96.8%、88.7%。  相似文献   

18.
供氧充足环境下SBBR实现短程硝化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供氧充足条件下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实现短程硝化的途径和机理进行研究.以垃圾渗滤液为处理对象,控制反应器主要环境参数为:溶解氧(DO)5mg/L, pH7.0,温度(t)25℃,采用全排水方式,进水周期为12h.通过数学推导和模型分析,确定以游离氨FA、C02和HN02浓度为直接控制因素,进水周期为间接控制因素,在SBBR反应器中实现了有效的短程硝化.结果表明,在氨氮NH ,4-N容积负荷0.52kg/(m3·d), NaHCO3浓度1.5mg/L的进水条件下, NH 4-N转化率达到89%, NO-2-N积累率达到83%,短程硝化作用显著.由此得出FA浓度是供氧充足情况下实现亚硝态氮NO-2-N积累的关键因素, CO2作为氨氧化细菌AOB的碳源,则具有进一步提升反应器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月~2002年6月对韶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个采样区进行了酸雨的监测,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了林内穿透水中主要离子的淋溶规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经过森林冠层后pH值明显升高,韶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SO42-、NO3-、Mg2+、NH4+离子具有吸收作用,特别是NH4+和NO3-离子。SO42-、Ca2+和Mg2+离子的冠层淋溶百分率随降雨量的增加有明显减少的趋势。Ca2+、K+和Cl-随着pH的增加,其冠层淋溶百分率呈增加趋势。韶山地区在常年酸沉降作用下,森林冠层对酸性离子SO42-、NO3-的吸收作用最强。根据18个月离子浓度平均值来计算,韶山地区森林冠层离子的淋溶序列为:K+>Ca2+>Cl->Mg2+>SO42->NO3->NH4+>Na+。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低有机物高氨氮浓度的生活污水,经UASB处理后的厌氧废水,氮含量较高,磷基本未除去,处理出水效果欠佳的情况,提出磷酸铵铗沉淀法脱除生活污水中的磷以及部分氨氮。初步确定了影响磷酸铵镁沉淀反应因素为pH值,Mg^2+:PO4^3-:NH4^+,反应时间t。最优反应条件为:pH=8.5,Mg^2+:PO4^3-:NH4^+=1.2:1:1,反应时间t=1min。磷的去除率可高达94.0%,氨氮的去除率达71.5%,为低浓度的生活污水的后续生物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