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开发一种污水再生利用于农田灌溉领域的新型技术,本实验以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A2O-MBR工艺进行中试研究,并将系统出水水质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的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系统COD和BOD5出水浓度范围分别为3.2~59.6 mg/L、1.0~7.6 mg/L,系统出水pH为7.16~7.54,悬浮物浓度几乎为0,上述指标均符合标准;TP、TN和氨氮的出水范围分别为0.03~0.79 mg/L、1.6~17.7 mg/L和0.8~10.3 mg/L。《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没有对上述3个指标提出具体要求,且少量的氮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该系统出水的主要水质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一种污水再生利用于农田灌溉领域的新型技术,本实验以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A2O—MBR工艺进行中试研究,并将系统出水水质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的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系统COD和BOD,出水浓度范围分别为3.2~59.6mg/L、1.0~7.6mg/L,系统出水pH为7.16~7.54,悬浮物浓度几乎为0,上述指标均符合标准;TP、TN和氨氮的出水范围分别为0.03~0.79mg/L、1.6~17.7mg/L和0.8~10.3mg/L。《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没有对上述3个指标提出具体要求,且少量的氮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该系统出水的主要水质指标符合标准兽求.  相似文献   

3.
将A2/O生物处理单元与MBR相结合构建了的处理能力为2 000 m3/d的A2/O-MBR工艺,并应用于缺水地区校园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回用。该系统运行稳定,运行阶段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100~200 mg/L、NH4+-N为19~33 mg/L、TN为25~43 mg/L、TP为3~5 mg/L和低碳氮比的情况下,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 18920-2002) 的要求,且全部用于杂用及校园绿化等。经分析该工艺运行成本为0.96 元/m3,每年可节省自来水73万t,获得较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将新型CAMBR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与膜生物反应器(MBR)优化组合)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研究温度对该反应器处理效能的影响。实验水力停留时间7.5 h,混合液回流比设置为200%,pH值为6.5~8.5,溶解氧3 mg/L左右。控制3个温度梯度:高温(32~37℃),中温(20~25℃),低温(5~10℃),每个温度运行35 d。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系统出水COD、NH4+-N、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25、0.5、12.5和0.7 mg/L。在中温条件下,系统出水COD、NH4+-N、TN和TP浓度分别30、1.2、12.5和0.4 mg/L。在低温条件下,COD和TP分别经过15 d和20 d调整适应,出水可恢复至35 mg/L和1 mg/L。由于低温(10℃以下)对硝化细菌产生强烈抑制,出水NH4+-N去除率最终稳定在35%,TN去除率为40%。低温条件下,该反应器应用于污水处理中需注意适当保温,以保证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湖泊富营养化问题,需进一步降低入湖河流氮的含量。针对滇池流域新运粮河的低C/N水质特征,研究了冬季低温条件下的微曝气生物滤池(BAF)及固相反硝化(SPD)组合异位脱氮工艺。结果表明,BAF+SPD组合工艺启动挂膜阶段,约3周后,NH4+-N的去除率达80%以上,而反硝化细菌增殖相对缓慢,约5周后,NO3--N的去除率达80%以上;稳定运行的低温阶段,除降雨时间外,NH4+-N平均去除率达80%,出水NH4+-N浓度<1 mg/L;NO3--N平均去除率达到85%以上,出水NO3--N浓度<1 mg/L;TN平均去除率达80%以上,出水TN浓度<2 mg/L,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  相似文献   

6.
臭氧-BAF组合工艺对石化行业废水深度处理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对中石化九江分公司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实验。探讨了臭氧投加量、进水水质冲击负荷等因素对该组合工艺出水COD、NH4+-N的影响。中试结果表明,在该水质条件下,臭氧最佳投加量为20~25 mg/L;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低于40 mg/L,NH4+-N低于5 mg/L,达到中水回用设计标准;该组合工艺能够经受一定冲击负荷。  相似文献   

7.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刘玉学  范迪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0):1804-1807
采用BC法+复合过滤技术工艺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SE混凝剂投药量为30 mg/L、BC池停留时间为1.5 h、复合过滤器水力负荷为2.4 m3/(m2·h)的条件下,当深度处理进水水质为COD=196.1 mg/L、色度=120倍、NH3-N=35.1 mg/L时,其去除率分别为74.7%、86.7%和69.7%,出水可达回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8.
化学-混凝沉淀处理含氟含重金属废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某铝材电镀工业园含氟含重金属废水达标排放的问题,研究了化学混凝沉淀法同时处理该废水中氟与金属的效果及影响因素,采用正交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CaCl2投加量与废水中氟离子摩尔比为5∶1(即CaCl质量4 782 mg/L),聚氯化铝(PAC)用量为500 mg/L,pH为9.5,聚丙烯酰胺(PAM)用量2 mg/L时,出水中残留F离子浓度可降至8 mg/L,Cu2+、Ni2+、Cr6+和Zn2+出水浓度分别降至0.05、0.07、0.3和0.1 mg/L,出水能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且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9.
改良型A2/O-MBR工艺的反硝化除磷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考察了一种改良型膜生物反应器(A2/O-MBR)的脱氮除磷性能。该工艺主要特点在于对膜池硝化回流液进行了固液分离,并将上清液和浓缩污泥分别回流至缺氧池和厌氧池,这种改进提高了系统对氮、磷的同步去除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 h,污泥龄(SRT)为30 d,混合液回流比为200%的运行条件下,进水COD、NH4+-N、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225±38)、(24.8±3.9)、(26.7±2.9)和(2.90±0.53)mg/L时,增加膜池硝化回流液固液分离装置前后,系统对COD和NH4+-N的去除都维持在较高水平,而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显著提高,出水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由(14.9±3.3)mg/L和(1.95±0.72)mg/L下降到(9.4± 1.9)mg/L和(0.91±0.38)mg/L,表明增加膜池硝化回流液固液分离装置显著改善了A2/O-MBR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反硝化除磷活性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改进后系统中反硝化除磷活性占总除磷活性的比例由51.5%上升至61.7%,说明增加膜池硝化回流液固液分离装置强化了系统的反硝化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菌剂挂膜,活性污泥挂膜和自然挂膜3种不同方式形成生物滴滤塔,考察挂膜方式对生物滴滤塔去除H2S恶臭气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气H2S浓度为5 mg/m3时,菌剂挂膜、活性污泥挂膜、自然挂膜形成的生物滴滤塔出气H2S浓度分别为15.7~17.4、11.6~14.8和15.0~15.9 μg/m3;塔内压降分别为3~4 mm水柱、6 mm水柱和4~5 mm水柱;喷淋后滤出液中硫酸根的浓度分别为14、22和17 mg/L,硫的转化率分别为45%、60%和50%。当进气H2S浓度增大至7 mg/m3时,3个塔经过7 d的调整后,均能达到稳定状态,稳定后3个塔中出气H2S浓度和压降基本没变,喷淋后滤出液中硫酸根浓度依次增大至25、31和30 mg/L左右。采用活性污泥挂膜形成的生物滴滤塔处理H2S的能力比菌剂挂膜和自然挂膜的高。  相似文献   

11.
朱毅  李晓霞  王俊  李春 《环境工程学报》2012,6(9):2995-3000
针对大豆深加工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出水的特点,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沉淀池-厌氧池(MBBR-SA)工艺进行处理,重点考察了其COD去除、脱氮以及污泥减量化的性能。处理前厌氧出水水质参数为COD 1 350~1 851 mg/L、TN 45~73 mg/L和TP 35~55 mg/L。结果表明,经过70 d的运行,在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1.68 d与最佳回流比0.75条件下,出水平均COD、TN和NH4+-N浓度分别为91.5、12.4和11.4 mg/L,分别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二级标准和一级B标准,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0%、87.4%和88.3%;该工艺未排放剩余污泥,其表观污泥产率为0.13,比MBBR降低了43.5%,具有明显的污泥减量化特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深度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曝气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微电解出水Fe2+和Fe3+变化规律、COD降解速率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间歇加酸的理论。间歇加酸可提高微电解系统中COD降解速率和Fe2+含量,使后续Fenton氧化无需投加FeSO4·7H2O即可达到较好的COD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初始pH=2.5,曝气量为0.6 m3/h,间歇加酸30 min/次,微电解反应2 h,出水投加1 mL/L的H2O2进行Fenton氧化2 h,COD总去除率可达81.33%;间歇加酸30 min/次可将微电解反应2 h出水Fe2+浓度从50 mg/L提高至151 mg/L,COD降解速率从10.6 mg COD/(L·h)提高至22.2 mg COD/(L·h)。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极一SBBR系统去除Cu^2+,考察了电流强度,IA竞争离子(阴离子SO4^2-、NO3^-、CL^-和阳离子Zn^2+、Ph^2+)、初始含Cu^2+量及溶液pH值对除铜效除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强度为40mA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8%。投加阴(SO4^2-、NO3^-、Cl^-)、阳(Zn^2+、Pb^2+)离子均会引起出水Cu^2+浓度的增加,且Cl^-和Ph^2+含量分别为45mg/L和30mg/L时对Cu^2+去除的影响更为显著。进水Cu^2+浓度为30mg/L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8.48%,当进水Cu^2+≥70mg/L时,出水Cu^2+浓度不能达标。酸性(pH4.0~4.5)与碱性(pH9.0~10.0)条件均不利于Cu^2+的去除,且酸性条件的负面影响更显著.当pH为4.5~7.5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7.78%。  相似文献   

14.
高星  李平  吴锦华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376-2380
采用"混凝-电解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CSTR)"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探索了工艺的组合及各种工艺操作条件对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以PAC为混凝剂时,在pH和药剂(有效成分)投加量分别为6.0和600 mg/L条件下,渗滤液COD去除率达到50%,有效降低了难溶惰性COD含量,缩短了后续电化学处置时间。混凝工艺后,采用电化学工艺处理,在最优工艺条件下:pH为6.0、电流I为1.2 A(电流密度为18.18 mA/cm2)、Cl-投加量为1 000 mg/L、极板距离为2 cm,电解30 min渗滤液COD去除率达到36%,同时,难降解有毒物含量明显降低,渗滤液可生化性TbOD/COD由10%提升至最大值64%。最后采用CSTR处理渗滤液电解出水,系统出水COD、氨氮和色度分别为100~150 mg/L、7~13 mg/L和25倍,为反渗透(RO)工序提供了良好的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根据昆明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微絮凝-D型滤池工艺的运行数据,评价了工艺出水水质及总磷(TP)去除效果,同时分析了混凝剂投加量及药剂费用。结果表明,微絮凝-D型滤池工艺出水TP平均浓度为0.15 mg/L,最优水平值为0.05 mg/L,95%保证值为0.37 mg/L,TP平均去除率为63.6%。出水悬浮固体(SS)浓度95%保证值为10 mg/L。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量在1.5~4 mg Al2O3/L范围波动,去除单位TP的PAC投加量平均值为16.7 mg Al2O3/mg-P,投加比为2~8 mol-Al/mol-P。当投加比超过5时,出水TP浓度可达到0.3 mg/L以下。吨水PAC成本平均值为0.017元/t。  相似文献   

16.
邹高龙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467-2472
针对城市生活污水,研究了两点进水倒置A2/O-MBR(平板膜)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对COD、NH+4-N、TN、TP、出水SS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对COD、NH+4-N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出水符合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当混合液回流比为200%时,系统出水TN浓度小于15 mg/L;正常排泥后,系统对TP的去除率达83%左右;平板膜破损会导致出水SS、COD会受到影响。膜对COD、TP、SS有直接截留作用,由于系统出水几乎没有固体损失,可以精确控制污泥龄,有利于世代周期较长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生长;系统中的污泥浓度可以提高至15 000 mg/L,此时,即使进水量提高0.5倍,出水水质仍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