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新疆的自然灾害、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对新疆社会的危害和影响出发,讨论了自然灾害区划的原则、指标和方法。并且在新疆的地震、洪水、干旱、农业病虫害等主要自然灾害区划的基础上,对新疆自然灾害进行了综合区划研究。  相似文献   

2.
孙昭民  魏光兴 《灾害学》1995,10(3):57-63
本文通过发生于山东省境内的各种主要自然灾害的分析,给出山东省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结合山东省的自然地理、地质等特征,对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进行了初步综合分区。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自然灾害统计资料,对天津市20世纪中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干旱、雨涝、冰雹、风暴潮、地震、地面沉降等6种主要自然灾害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市20世纪以来干旱、雨涝、冰雹、风暴潮、地震灾害发生的频繁性、波动性和空间差异性,以及干旱和地面沉降灾害的区域性和日趋严重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主要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强度空间分布特点,并结合区域孕灾环境分异状况,将天津市划分为3个灾害区,对各区的孕灾环境和自然灾害区域组合特征进行了简要评价,提出了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草原自然灾害的种类和损害程度的分析,阐述了自然灾害对奶牛业影响的全过程。定量分析说明,自然灾害通过破坏草原,从而制约了奶牛业的发展。最后,针对我国奶牛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具体的防灾措施,以减小自然灾害对奶牛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是目前国际上防灾减灾和灾害管理较先进的措施和模式,是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全灾害的管理,是贯穿于灾害管理全过程,集中于灾害风险和承灾体脆弱性分析并强调多层面、多元化和多学科参与合作的全面整合的灾害管理模式。介绍了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概念和本质,探讨了综合自然灾害管理的基本理论、对策及其实施过程和实施战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实施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建议,为强化和推动我国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49—1990年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依据中国省级报刊灾害(1949年 ̄1990年)记录,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建立了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自然灾害多度、频次与综合灾害指数等特征值进行计算与制图,从而对其时空分异加以分析,得出近十几年来灾情明显增长与高风险区开发力度加大有直接关系的认识,并再次证明中国自然灾害东西分异高于南北分异,为中国自然灾害区划提出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农业自然灾害区划指标之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然灾害区划是防灾减灾和灾害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正确地选取区划指标是进行区划工作的关键环节。本文作为《云南省农业自然灾害区划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在探讨各单项灾害(干旱、洪涝、低温霜冻、风雹、水土流失)区划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农业自然灾害区划的基本指标-即“综合农业自然灾害指数”,并对指标进行了分级,为区划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中国自然灾害>教育软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瑛  朱良  王静爱 《灾害学》2003,18(2):63-67
根据社会公众对中国自然灾害信息的需求,开发了《中国自然灾害》多媒体教育软件。软件以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为指导,设计了内容框架、基本体系。通过声音、影像、动画和文本等媒体形式可向社会深层次、多角度地介绍中国自然灾害信息,普及减灾知识,增强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铁路自然灾害的综合区划及减灾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我国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特点,将我国铁路自然灾害区分为五个部分;同时对五大区域铁路自然灾害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并对一些基本减灾对策做了初步探讨。本文结论可作为制定我国铁路自然灾害防治规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对中国1950-1995年自然灾害农田受灾面积、1975-1995年自然灾害农田成灾面积、1975-1995年自然灾害农田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不仅发现中国1950年以来自然灾害农田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在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而且建立了相关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自然灾害保险风险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考虑自然灾害的危险性、灾害的经济与社会易损性和风险区的工程防御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了自然灾害保险风险分析的数学模型。选择给人类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地震、地质灾害、洪水和台风等4种自然灾害作为灾害危险度评判的灾种,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中国由然灾害保险风险进行了评判。并根据评判结果绘制了中国自然灾害保险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市场分析及其合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萎靡的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市场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从产品特性、风险和费率设定三方面分析了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市场的特征,通过对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市场进行经济学分析,找出其衰退的原因,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全球自然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6年是全球自然灾害的经济损失属中等的一年。据收集到的全球自然灾害数据,对全球主要自然灾害特征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对建国以来我国自然灾害的灾情进行了有益的分析:首先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然后进一步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则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严重影响进行了的探讨,认为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持续发展的长期性制约因素,而减轻其造成的损失就成了谋求我国社会持续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综合灾情分级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于庆东  沈荣芳 《灾害学》1997,12(3):12-17
根据对自然灾害灾情的调研,提出了自然灾害综合灾情分级的指标体系和单指标分级标准,然后应用灰色聚类方法建立了自然灾害综合灾情分级模型,并探讨了该模型在评估1993年中国沿海地区台风、暴雨灾害灾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的活动深刻地改变着自然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已成为现代生态环境的常态,而人类对于自身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和责任,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从自然灾害的释义学角度入手,结合对灾害不同认识的理论背景,分析了自然灾害的人为致因,依据客观的灾害史,指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极端功利化对自然灾害频发的罪责,并提出应从生态伦理学探讨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文化根源,借助对理性主义的分析,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继而。结合现代生态伦理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反思和修正。  相似文献   

17.
2000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0年是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较为一般的年份。根据收集到的全球自然灾害记录的数据,客观地对全球主要自然灾害的特征和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的研究与人文关怀精神本质上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是一致的。在自然灾害的研究中,人文关怀一直是最重要的动力因子。然而就理论界来说,并没有学者将两者的这种联系放到一起进行综合的研究。以自然灾害研究和人文关怀的内涵相一致为主旨,辩证地看待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作用,同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季风边缘带的自然灾害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正涛  张林源 《灾害学》1994,9(4):59-64
本文提出并讨论了季风边缘带的概念范围,并按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三个方面对自然灾害的特点和成因进行了论证。认为这个地区之所以成为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区是因该区气候、地质、地貌等均有利于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发展,人为作用加剧了灾害。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在秦岭、巴山地区开展山地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有关问题.并通过陕西柞水踩玉河流域的现场考察,总结研究了该流域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山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致灾原因以及防御对策等。本文对试图用科学的方法减轻山地自然灾害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