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气石对脱氯菌降解三氯乙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电气石作为环境微生物强化介质材料,协同以Dehalococcoides spp.为主体的脱氯混合菌群(简称脱氯菌)对水中的三氯乙烯(TCE)进行降解,探讨了电气石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气石可调节水溶液的p H使之趋向于中性并提高水溶液的电导率;在脱氯菌接种量为8%、电气石加入量为5.0 g/L的条件下降解20mg/L的TCE,84 h时TCE已全部降解,而未加电气石体系只降解了54.7%;外加电子供体甲醇和外加电气石均可明显提高脱氯菌对TCE的降解速率,且外加电气石的降解效果更好,说明电气石可能在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同时也能为其提供合适的电子供体,这对降解地下水中的TCE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镰刀菌HJ01对苯酚的降解性能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李济吾  张珍 《化工环保》2006,26(5):353-356
为了研究真菌对苯酚的降解能力,采用本实验室分离的一株镰刀菌HJ01,考察了外加碳源、降解体系初始pH、温度对HJ01菌体生长量和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了镰刀菌降解苯酚的动力学与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该菌能以苯酚为惟一碳源生长,添加适量的蔗糖可促进HJ01菌体的生长及苯酚的降解。在蔗糖加入量为3g/L、降解体系初始pH为6.0、温度为30℃的最佳条件下,经HJ01菌处理4d后的质量浓度为420mg/L苯酚废水中的苯酚完全降解。镰刀菌的生长和苯酚降解动力学符合Andrews模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对高浓度氨氮低碳废水进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的研究.在生物驯化过程中考察亚硝酸盐氮的积累,并验证短程硝化即亚硝化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满足高氨氮低碳废水的生物脱氮要求,亚硝化率达到98.0%以上.采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对系统中的硝化菌群进行分析,发现系统中主要存在将氨氧化成亚硝酸根的氨氧化菌(AOB)及亚硝酸盐还原菌.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甲苯仔任时铁屑降解三氯乙烯(TCE)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考察了铁屑粒径、铁屑预处理方法及甲苯初始质量浓度对TCE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用粒径0.35—0.83mm的铁屑较好;用0.05mol/L的盐酸清洗后的铁屑对TCE的降解效果好于未进行酸洗的铁屑对TCE的降解效果;当m(甲苯):m(TCE)分别为0,1.2,10.3,18.6时,TCE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691,0.0595,0.0458,0.0361h^-1,半衰期分别为10.03,11.65,15.13,19.20h,即随着甲苯初始质量浓度的提高,TCE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变小,半衰期变长;铁屑对甲苯具有吸附作用,甲苯的初始质量浓度越高,甲苯吸附量越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水实验考察无菌和有菌条件下苯在不同埋深土壤中的自然降解规律,利用土柱实验探究天然和人工驯化微生物对苯的去除规律,并通过高通量测序识别优势菌群.实验结果表明:岩土菌悬液中的苯降解菌主要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油污土菌悬液中苯降解菌主要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静水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的存...  相似文献   

6.
羟基自由基抑制剂对臭氧氧化降解苯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模拟苯酚废水,考察了废水pH以及HCO3-、CO32-、HPO42-、H2PO4-和叔丁醇等·OH抑制剂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苯酚降解率随废水pH的增大而增大;当废水pH=11时,降解25 min后苯酚降解率达到99.55%,比废水pH=5时提高了50.12百分点;CO32-和H2PO4-对·OH的抑制作用分别强于HCO3-和HPO42-;当叔丁醇质量浓度由0增至50 mg/L时,苯酚降解率由99.55%降至69.19%。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降解多环芳烃的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方法;介绍了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的驯化方式;综述了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应用研究情况;对消除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指出了将实验室筛选分离到的多环芳烃高效降解菌应用到实际环境中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化工环保》2005,25(2):164-164
采用该硝化方法,使氨性含氮液和在质量浓度约100mg/L的低浓度硫酸胺溶液中培养4—8周的硝化菌(AL菌)优先繁殖,AL菌固定于载体上,于硝化槽内在好氧气氛中进行硝化处理,同时将该硝化槽内的亚硝酸性氮浓度与氨性氮浓度的比例控制在2—10的范围内。采用该专利可以避免AL菌在硝化槽引起硝化反应速度急剧下降的现象,从而保持硝化反应的平稳进行。/CN1533989,2004—10—06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苯酚在新型臭氧氧化体系O_3-Ca(OH)_2体系中的降解与矿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及TOC的去除率都随着Ca(OH)_2用量(小于2 g/L)、进气臭氧质量浓度(小于75 mg/L)、进气流量(小于3.0 L/min)的增大以及初始苯酚质量浓度的减小而增加,但受反应压力和液相温度的影响较小;当Ca(OH)_2用量大于3 g/L时,苯酚和TOC的去除率在30 min和55 min时分别达到了100%左右;Ca~(2+)的存在实现了羟基自由基清除剂CO_3~(2-)的实时分离去除,从而强化了臭氧氧化过程中苯酚的降解与矿化。这表明,O_3-Ca(OH)_2体系是一种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高效臭氧氧化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黄靓  郭海燕  刘小芳 《化工环保》2019,39(2):158-162
采用SBR反应器驯化培养反硝化聚磷菌,考察了厌氧-缺氧-好氧和厌氧-缺氧运行模式下反硝化聚磷菌的增殖情况、反应器的脱氮除磷特性及胞内聚合物聚β-羟基丁酸(PHB)和糖原的合成消耗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经过72 d(288个周期)的驯化培养,SBR反应器内反硝化聚磷菌的数量约占全部聚磷菌的84.5%;厌氧-缺氧培养方式下,反硝化聚磷菌的释磷速率为34.5 mg/(L·h),缺氧吸磷速率为23.0 mg/(L·h),缺氧阶段每降解1.0 mg/L的PO_4~(3-)-P需要消耗1.0 mg/L的NO_3~--N;每消耗6.3 mg/L的COD生成1 mg/g的PHB,每降解1 mol的PHB约生成0.73 mol的糖原。  相似文献   

11.
以海藻酸铝为主要包埋材料、纳米Al_2O_3为添加剂,包埋固定红平红球菌,制得纳米Al_2O_3固定化红平红球菌菌球,并将其用于苯酚的降解。表征结果显示:菌球内部包含丰富的菌丝体;内部孔径以中孔居多。实验结果表明:菌球的最优制备方案为0.05 g纳米Al_2O_3加入3 m L海藻酸钠溶液中、海藻酸钠质量分数6%、微生物包埋量0.5 m L/m L(以海藻酸钠溶液计)、Al_2(SO_4)_3质量分数3%;在初始苯酚质量浓度为400 mg/L、反应时间为24h、菌球加入量为8 g/L、反应p H为8.0、反应温度为30℃的条件下,菌球首次使用时可使苯酚完全降解,使用5次后的苯酚降解率仍达93%以上,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  相似文献   

12.
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生长及降解石油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限氮振荡的条件下研究了藜芦醇、Tween-80、草酸、H2O2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C.菌)的生长量和石油降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藜芦醇质量浓度低于0.05 g/L时促进P.C.菌的生长,高质量浓度时抑制P.C.菌的生长,石油降解率随藜芦醇质量浓度增加先升高后下降;Tween-80质量浓度低于7 mg/L时,P.C.菌生长量和石油降解率均随Tween-80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加,Tween-80质量浓度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时,P.C.菌生长量和石油降解率均低于未加Tween-80时;添加草酸抑制P.C.菌的生长,草酸质量浓度为35 mg/L时石油降解率最高,草酸质量浓度为350 mg/L时石油降解率低于未加草酸时;加入H2O2的体系中,石油降解率明显高于无H2O2体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模拟苯酚废水,考察了废水pH以及HCO3-、CO32-、HPO42-、H2PO4-和叔丁醇等·OH抑制剂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苯酚降解率随废水pH的增大而增大;当废水pH=11时,降解25 min后苯酚降解率达到99.55%,比废水pH=5时提高了50.12百分点;CO32-和H2PO4-对·OH的抑制作用分别强于HCO3-和HPO42-;当叔丁醇质量浓度由0增至50 mg/L时,苯酚降解率由99.55%降至69.19%。  相似文献   

14.
郭崇  许明  冯骞  李意 《化工环保》2012,32(3):213-216
研究了SBR中不同质量浓度的Cd2+对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ρ(Cd2+)(0.1 mg/L)可促进硝化反应的进行,而高ρ(Cd2+)(大于3.0 mg/L)会对硝化反应产生抑制作用;Cd2+的加入导致反硝化速率降低,且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率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另外低ρ(Cd2+)还可促进COD的去除,但Cd2+的加入导致TN去除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共基质和无机盐对原油降解菌株降解原油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大港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原油降解菌X3,对原油的降解率达72.6%,经鉴定X3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domonas)。利用生物摇床对X3菌株降解原油的实验发现,共代谢基质α-乳糖对X3菌株降解原油有促进作用,可使原油降解率提高到80.3%;而葡萄糖和蔗糖对X3菌株降解原油有抑制作用。Fe2+对X3菌株的降解原油也有促进作用,在α-乳糖和Fe2+的共同作用下,X3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可达82.3%;K+和Mg2+对X3菌株降解原油则有抑制作用。在FeSO4质量浓度为0.2~0.3mg/L时,X3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最高,FeSO4质量浓度继续增加,X3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降酚微生物的分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齐英  刘录  申林波 《化工环保》2002,22(4):191-194
为了获得高效降酚优势菌种,以燕化集团公司污水厂的活性污泥为菌源、驯化、筛选和分离出3种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高效降酚微生物。驯化采用好氧条件下一次性加入大剂量苯酚和定时逐渐中量的方法,3种优势菌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通过温度、pH和NaCl浓度的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3种优势菌在温度为30℃,NaCl浓度为0.3-0.9mol/L,pH为5-9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这些菌株的好氧生物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对酚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氮掺杂碳(NC)为前驱体,采用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NC复合催化剂,通过SEM、TEM、FTIR等技术手段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催化剂活化过二硫酸盐(PDS)降解苯酚的效果和影响因素。表征结果显示纳米Fe3O4成功负载至NC上。实验结果表明:Fe3O4/NC-PDS体系对苯酚具有良好的氧化降解效果,在苯酚溶液初始质量浓度20 mg/L、Fe3O4/NC加入量1.0 g/L、PDS加入量2.0 g/L、pH 7、反应温度25℃的条件下,反应120 min后,苯酚去除率达100%;Fe3O4/NC-PDS体系降解苯酚的途径包括自由基途径和非自由基途径两种方式,主要活性物种为1O2;在Fe3O4/NC-PDS降解苯酚过程中,苯酚的C—H键首先发生断裂,经过反位取代生成苯二酚,苯二酚...  相似文献   

18.
两株柴油降解菌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0#柴油为惟一碳源,对两株柴油降解菌DS-Ⅰ菌和DS-Ⅲ菌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能力、柴油降解动力学及表面活性物质成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DS-Ⅰ菌和DS-Ⅲ菌在生长过程中均可产生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物质,使发酵液表面张力降低;在11d的发酵时间内,DS-Ⅰ菌和DS-Ⅲ菌使发酵液中柴油的质量浓度从48.72m g/L分别降至16.64m g/L和9.17m g/L,柴油降解率分别为65.84%和81.18%,柴油降解速率分别为5.16m g/(L.d)和5.96m g/(L.d)。发酵液表面张力的降低与柴油的降解效果有显著的相关性。DS-Ⅲ菌在疏水性、对柴油的生长适应性和柴油降解速率等方面比DS-Ⅰ菌更好。  相似文献   

19.
工业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的无机和有机毒性物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春娟  潘青业 《化工环保》2001,21(4):213-216
介绍了有关工业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无机和有机毒性物质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工业废水中的毒性物质一般会对甲烷菌产生可逆性抑制,驯化能够减轻或消除毒性物质对甲烷菌的抑制作用,厌氧工艺在适当条件下能够有效地去除工业废水中的多种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20.
苯酚环境模拟水相的铂电极电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电化学处理工业废水的技术要点和测控方法,以苯酚作为有机污染物的模型化合物,自行设计组装了循环伏安系统.考察了苯酚在铂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性,并结合恒电位条件下的电解行为,推测了影响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苯酚的降解速率受电极材料及表面状况的影响较大;苯酚在电解过程中受中间产物对电极界面的极化效应明显,在铂电极上观察到聚合物覆盖现象.建议在有机物的电化学处理过程中应采用精密在线测量控制手段,提供及时合适的电压电流条件,使得各环节在速率方面达到平衡,防止和减缓聚合物的极化影响,以促进有机物的有效矿化或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