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前寒武纪含铁建造有关的铁矿床基本特征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前寒武纪含铁建造有关的铁矿床是最具经济价值的铁矿床类型,多形成于太古代和早元古代海底的环境。含铁建造结构多呈条带状,故被认为条带状含铁建造(BIF),粒状含铁建造(GIF)较为少见。条带状含铁建造是由各种富铁矿物组成的非均一组合,矿物包括含铁的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和硫酸盐。而粒状含铁建造则主要由含铁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组成,偶而富含含铁碳酸盐。根据结构及组成的不同,含铁建造可分为两类:阿尔戈马型(Algoma type)和苏必利尔型(Superior type),其中苏必利尔型含铁建造是最为重要的成矿母岩。以其为母岩形成的矿床可分为三类:未经富集的原生含铁建造矿床,假象赤铁矿-针铁矿矿床和高品位赤铁矿矿床,其中以高品位赤铁矿矿床最为重要,其形成与成岩作用、表生作用及深部流体的参与有关。我国在下一步工作中应加强对中高品位矿床成因的研究,并对国内已有类似矿床进行再认识,进而取得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2.
引言 西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地区,下元古界地层(布鲁斯山超群)分布广泛(宫野,1976)。其中的哈默斯利群,如图一所示,主要包含由条带状含铁建造(定义见下)组成的三个组。自下而上分别为马拉马姆巴含铁组(Marra Mamba)、布罗克曼含铁组(Brockman)和布尔吉达含铁组(Boolgeeda)。  相似文献   

3.
导言 含铁建造从最古老的前寒武纪至近代都有出现,但前寒武纪条带状含铁建造在其规模和组成上都具有恃殊的意义。它们基本上是由硅和铁构成,仅带有少量或微量的其他元素。 硅的来源以及沉积和搬运的形式是一个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的老问题。许多地质学家认为条带状含铁建造在中前寒武纪或下元古代,即2600至1800百万年前显著发育。然而类似的沉积通常是在较老的前寒  相似文献   

4.
导言前寒武“条带状含铁建造”中铁和硅的来源问题已经争论了好几十年。James(1954)、Lepp 和 Goldich(1964)等认为风化作用是铁的主要来源。Coodwin(1956)、Trendall 和 Blockley(1970)  相似文献   

5.
前言前寒武条带状含铁建造是典型分层的沉积或沉积变质岩,它由 SiO_2和赤铁矿、磁铁矿、铁蛇纹石或菱铁矿这样的铁矿物的交替层组成(James,1986)。本文专门讨论广  相似文献   

6.
戈德霍普东北约150公里处有一个为化岗片麻岩所包围的重褶向斜,该向斜主要由基性岩石组成,其中含有条带状铁质岩石和其它外地壳成因的岩石。这些片麻岩和含铁建造的变质程度良为上部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外地壳岩石序列的总厚度为2—3公里,其下部为石英岩和变质杂砂岩,向上为石榴石-绿泥石片岩和含有氧化铁及碳酸盐的条带状含铁建造,顶部为绿片岩相的变基性岩类。D.布里奇沃特等人认  相似文献   

7.
印度大部分铁矿产量与很多锰矿石,都得自印度东部辛格布姆区前寒武变沉积岩。珀西瓦尔提出,该条带含铁建造中大部分铁与硅的最可能来源是海底热岩浆水与喷出的水汽,而条带状构造是铁与硅的韵律沉淀的结果。琼斯视条带含铁建造为海相沉积矿床,条带因韵律沉淀所产生。杜恩提出了条带  相似文献   

8.
印度奥里萨邦苏金达谷(Sukinda Valley)的含铬铁矿的纯橄榄岩-橄榄岩岩体侵入到前寒武纪含铁建造(包括石英岩及条带状赤铁石英岩)之中,呈北东向延伸约达16公里。岩体中的铬铁矿层断续地出露,并沿着岩体走向分布。侵入后的构造运动使含铬铁矿的超基性岩与围岩一起褶皱成倾伏的向斜。在卡兰吉(kalrangi) (东径80°45′,北纬21′1′)附近的含矿超基性岩带东南端有四个铬铁矿层出露(这一带  相似文献   

9.
<正> 印度比哈尔诺阿门迪地区的条带状赤铁矿碧(BHJ)建造属于早前寒武纪铁矿群的下部(大约为2,900—3,200百万年)。条带状赤铁矿碧玉建造以及伴生的铁矿床都具有许多原生的沉积和成岩特征。所观察到的原生沉积特征包括:具不同几何类型的条带和层理,表面印痕(包括干扰波痕、新月状波痕、线状印痕、冲刷-充填构造等)和矿体内的微细构造,诸如球粒、  相似文献   

10.
与太古代绿岩带中条带状含铁建造伴生的金矿床业已在世界许多地区,如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和非洲的中部及南部发现。这些矿床一般来说很少引起地质工作者的仔细注意。 在津巴布韦,有很多矿山,它们的矿体与太古代含铁建造紧密伴生。这些矿床对金的总产量贡献很大。Vubachikwe矿山,就是描述得比较详细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根据国外前寒武含铁建造讨论会的部分论文摘要综合而成。这些资料对于我国当前寻找富铁矿的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一、含铁建造的分布苏联的前寒武含铁建造主要分布在克里沃罗格、乌克兰地块的克雷门查格、库尔斯克、科拉半岛、斯摩棱斯克和亚速海沿岸地区之间(呈北北西延伸1200公里)、哈萨克  相似文献   

12.
“铁岩(ironstone)”在这里是指含铁超过15%的化学沉积岩;“铁建造(iron formation)”是指主要由铁岩组成的可填图的岩石单元,而且其最上层和最下层都是铁岩。化学沉积岩的定义是,占体积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是从表层水体中析出的无机和(或)有机化学沉淀物及(或)其成岩交代  相似文献   

13.
<正> 由于地表泥池中流体的溅射所形成的非生物构造以及附近地层上有关的碳酸盐沉积物中的叠层石,产出于约33—35亿年的巴伯顿绿岩带的南部。这种泥池构造与含铁页岩、条带状铁建造伴生,在有些地方与重晶石矿床伴生。在地层上,它们都与铁岩的海侵近圆柱形矿体有关。这些近圆柱形矿体可能代表了埋藏  相似文献   

14.
一、绪言 拉布拉多地槽西缘豪厄耳斯河地区索科曼含铁建造仅受到轻微的低级变质作用。 本文的目的是提供这个保存得很好的元古代含铁建造层序的详细的地层学、岩石学和化学方面的资料,以期有助于了解元古代的含铁建造的成因。虽然这种含铁建造层序  相似文献   

15.
G.A.格罗斯(Gross)的意见 经济地质1964年第59卷第5期H.莱普(Lepp)和S.S.戈尔迪奇((Goldich)关于前寒武含铁建造成因的论文是以前寒武大气圈中氧含量较少并认为这是控制这些建造成分的主要因素的假设为基础的。作者对有  相似文献   

16.
<正> 关于前寒武纪大型条带状铁建造的成因问题已争论了一个多世纪。尤为使人感兴趣的是铁和二氧化硅的来源,对此有两种基本意见,一是火山成因,一是认为来自地表风化。争论最热烈的是关于早元古代铁建造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导言燧石质含铁建造在每一个大陆的古老地块上都是一个特征的、丰富的岩石类型,这点是愈益明显了。它们的年龄遍布前寒武的整个范围。大约可以分为太古代型、元古代型和后元古代型。所有这三种类型都具有詹姆斯(1954)所描述过的各种相:燧石-赤铁矿、燧石-磁铁矿、燧石-含铁硅酸盐、燧石-菱铁矿和燧石-黄铁矿。  相似文献   

18.
一种纹层状的变质的氧化物相含铁建造。其中,原先的燧石或碧玉条带已重结晶成石英颗粒肉眼可辨认的条带;铁成薄层赤铁矿、磁铁矿或假象赤铁矿出现。该术语,最初用来命名巴西伊塔比腊地区纯的或高品位的块状镜铁矿(含铁量66%),这种矿伴有由石英颗粒和鳞片状赤铁矿  相似文献   

19.
这两个建造名称,按某些研究者的意见,是同义语。系指一种典型的薄层或纹层状的,含沉积成因铁至少15%的化学沉积岩,通常夹有燧石层。含铁建造的各种原生相(一般没有风化),通过铁主要是呈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或是硫化物出现来划分。这种建造的时代一般属前寒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的褶皱成矿主要是指较贫的原生沉积条带状磁铁石英岩(或称条带状铁矿)由于受后来的褶皱作用,形成较富的大型矿床。这种成矿应属于后生构造成矿作用。晋北山羊坪铁矿和海南石碌铁矿北一矿体都是褶皱控矿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