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防止水质污染的根本对策,是制订严格的法律与标准,以便在法治基础上强化监督管理。本文通过对日本濑户内海周围地方废水排放标准的介绍,试就如何制定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专门标准,提出一些看法。一、濑户内海水质保护的有关标准日本濑户内海在五、六十年代曾一度污染严重。为此,日本在1973年制定了《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法》,引入了总量管理制度。濑户  相似文献   

2.
渤海是典型的半封闭性内海,承接北方三大流域以及汇流区污染物,生态环境形势严峻。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本文通过对渤海环境治理失效原因以及日本濑户内海成功治理经验的分析,提出了建立渤海综合整治协调机制、开展环渤海三省两市发展规划及规划环评、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强化环境保护目标考核等对策措施,为渤海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切萨皮克湾、欧洲波罗的海、日本濑户内海及东京湾开展了海洋环境污染治理,采取了一系列减少氮和磷向海洋输入的行动。经过30余年,上述海域总氮和总磷输入量明显减少,尤其是东京湾的总磷输入量减少70%以上。但是海水水质改善程度远低于减排幅度,切萨皮克湾水质达标率增幅仅为15%左右,日本濑户内海和东京湾的总氮、总磷浓度降幅仅为30%左右,波罗的海总体治理效果更差,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浓度未见明显减少。相比之下,我国渤海海域直排海污染源中氨氮、总氮及总磷入海量削减十分显著,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削减幅度均在50%以上,其中氨氮削减超过9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水质面积在2012年达到峰值后持续降低,降幅近90%。可见,渤海氮、磷削减幅度和水质改善程度均远超上述几个国际主要半封闭海域,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应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为增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了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流程与环境政策的循环模式;并分析了这一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我国森林资源物权立法的理论基础及森林资源物权立法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提出完善我国森林资源物权立法的构想,以求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下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应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 ;为增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提出了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流程与环境政策的循环模式 ;并分析了这一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 ;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外动态     
日本成立国际内海环境管理中心 由于日本濑户内海的管理取得成效,在神户成立了国际内海环境管理中心。该中心将建立并协调有关内海管理的国际科学家和政府机构网络,其主要工作是保护濑户的内海环境及为全球提供内海的环境管理资料,具体活动将包括: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工程师,组织会议,出版研究资  相似文献   

8.
区域土地规划与环境政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可持续发展应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为增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了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流程与环境政策的循环模式;并在分析相关法律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应分层次地进行;为增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应遵循2可续发展原则;提出了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流程与环境政策的循环模式,并分析了这一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璐 《环境保护》2002,(10):37-39
环保产业和资源更新产业是在市场化条件下,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对环境资源进行全面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兴起的相关产业形态,二者在污染防治成本的化承担及资源自然更新过程的产业化推进的不同方面,为强化和发展可持续利用的环境资源基础发挥着相同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这两种相关产业形态的有机联系为出发点,指出利益衡平理论是产业法律保障的理论渊源,而政府扶持为其基本实施机制;深入分析了法律对两种产业形态的统一规范机理,以期实现产业之间的互相推动和促进,并为我国环境资源的产业化立法进行理论上的论证。  相似文献   

11.
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渤海是我国一个半封闭的内海,海域面积7.7×104km2,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盐资源、滩涂资源、港口与滨海旅游资源等。随着对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已形成了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沿海造船和海盐业等海洋经济产业部门。通过对渤海海洋资源评估、对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经济增长、海洋产业部门结构特征以及当前渤海存在的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渤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重点与发展方向,明确了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是以利用资源为主的资源型经济。由此提出了渤海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凌欣  韩雪 《海洋环境科学》2021,40(6):970-974, 980
渤海是半封闭型内海,陆源污染是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以海洋本身为空间范围进行污染防治仍是末端控制的方法。以陆海统筹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理论为基础,将渤海污染防治的空间范围延展到入海河流,构建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机制,实行海陆一体化的污染防治战略,有利于解决渤海的环境问题。流域?河口?渤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机制可以从污染防治协调管理、总量控制、科学规划和生态补偿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3.
黄渤海海域秋季营养盐及有色溶解有机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永  孙语嫣  石晓勇  韩秀荣  苏荣国 《环境科学》2017,38(11):4501-4512
本文利用2013年11月黄渤海海域航次采集的海水样品,对该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营养盐等的组成、来源、分布特征和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法(EEMs-PARAFAC)对CDOM进行分析,共鉴别出2类4种荧光组分:类腐殖质组分C1(325/410 nm)、C2(275,370/435 nm)、C3(270,395/495 nm)和类蛋白质组分C4(290/340 nm).3种类腐殖质组分在黄渤海海域各层的平面分布均为由近岸向远岸逐渐递减.黄海表层和渤海中层类蛋白质组分荧光强度在近岸和远岸海域均出现极大值,而其在渤海表底层及黄海中底层的分布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各层CDOM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渤海表层溶解无机氮(DIN)和溶解有机氮(DON)浓度高于底层浓度,底层溶解无机磷(DIP)浓度高于表层浓度.渤海DIN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DIP由曹妃甸近岸海域及中部海域的高值区向北部、东部和南部海域逐渐降低的趋势,DON则呈现由渤海中部偏南海域的高值区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黄海底层DIN和DIP浓度高于表层,而表层DON浓度最高.黄海表中层DIN和DIP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底层DIN和DIP则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增加的趋势,DON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渤海DIN、DON和DIP的总体浓度均高于黄海.将4种荧光组分(C1~C4)、吸收系数(a_(355))、溶解有机碳(DOC)与叶绿素a(Chl-a)、盐度(S)、溶解氧(DO)、DIN、DON、DIP进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黄渤海各荧光组分(C1~C4)主要受陆源输入的影响,DOC受陆源与海源的共同影响,但陆源影响较大.渤海DIN受陆源输入的影响较大,而DON受海源影响较大;黄海DIN受陆源和海源共同影响,而DON主要受陆源输入影响.黄渤海DIP均受陆源和海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当前渤海湾天津海域的环境污染现状入手,分析了主要的污染物来源及污染类型,进而探讨了当前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并提出下一步管理方案,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成熟的修复技术探讨了适用于渤海湾天津海域的海洋环境修复方法。据此天津市环境保护部门制订相关法规并采取关停或整改等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对企业的排放物实行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另一方面,天津市有关部门采用多种生态修复方法联合应用,如应用底栖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海带、紫菜等藻类的养殖,使得天津海域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是DOM储库中具有光学特性的部分,对海洋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依据2019年7月和12月的两个航次调查资料,本文分析了夏、冬两季渤海和北黄海CDOM的来源、时空分布及其调控机制。渤海和北黄海CDOM的来源存在差异,渤海主要受控于陆源输入,局部海域受现场生产的显著影响;北黄海主要受现场生产的影响。研究海域内CDOM的丰度、分子量及类腐殖质组分均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水平分布特征,类蛋白组分呈斑块状分布特征。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渤海CDOM的丰度、分子量及类腐殖质组分均高于北黄海,类蛋白组分在两海域的差异相对较小。渤海和北黄海夏季CDOM的吸光性质变化范围较宽,由夏季至冬季,在光降解及微生物降解过程的持续作用下,活性CDOM逐渐消耗或者部分转化为惰性CDOM,致使冬季CDOM的吸光性质变化范围收窄,差异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春季黄渤海溶解有机碳的平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10年4~5月对黄渤海调查所得的数据,分析了黄渤海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的含量及其平面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10年春季黄渤海DOC的浓度范围为0.96~4.71 mg.L-1,平均浓度为2.27 mg.L-1.平面分布上,DOC整体呈现南北近岸浓度高、中部外海浓度低的特点.在渤海西部近岸、山东半岛东部及长江口东北部均存在高值,尤其是渤海西部近岸,DOC浓度最高达到4.71 mg.L-1,这主要是受河流输入和沿岸流的影响;低值区则主要集中在南黄海中部外海,DOC浓度普遍低于1.50 mg.L-1.  相似文献   

17.
针对珠江口及毗邻海域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本文从完善相关的海洋环境保护立法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我国现有海洋环境法律法规的不足和缺陷,结合珠江口及毗邻海域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制定该区域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海岸带管理条例、人海河口区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以及修改<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8.
对公海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刻不容缓。介绍了法国公海保护的管理和实践,包括:先进的海洋保护管理机制,法律和政策,与其他国家合作建立了派拉格斯公海保护区等。提出了给我国相关工作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盛泉 《交通环保》2003,24(1):29-32
介绍了渤海的污染现状,分析了船舶排放对渤海污染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MMRPOL 73/78》中特殊海域与一般海域不同排放要求的对比,阐述了将渤海划定为《MARPOL 73/78》特殊区域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