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回顾了2007年我国废钢资源概况、废钢铁消耗情况、废钢进口量变化情况。2007年杭钢废钢收购价、华东地区主要钢厂废钢使用量及废钢收购价变化显示:废钢价格一、二季度稳步上移,三、四季度急速抬高,2008年春节前后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008年国内废钢仍然供不应求,价格也依然坚挺,不同时段价格行情将有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废钢的应用现状及应用不足的原因,为加快废钢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提出为适应当今钢铁工业节能、降耗、环保等方面的发展要求,应大力发展废钢产业,加快废钢资源利用,促进钢铁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和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废钢铁资源的应用倍受业内关注。对我国废钢供需市场的规模、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对我国废钢电子交易推荐标准进行详细介绍,指出作为大宗商品交易发展方向的电子交易模式,是我国废钢贸易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废钢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0年以前我国废钢铁供求紧缺程度不会减弱,近年来已有不少钢铁企业通过进口废钢来弥补废钢的供求缺口,保证炼钢生产。但在进口废钢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是;国内外废钢市场行情差距大,企业的外汇紧张。近期国内废铜价格涨跌幅度较大,有些外商信誉不好,接卸工作不协调,质量差等。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谈几看法,以利进口工作的开展。一、加速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沟通国内外废钢市场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信息就是生产力,是一种特殊商品,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是我们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源泉,建立和健全完整实用的信息网络就显得十…  相似文献   

5.
董丽伟  邢奕  刘景洋  乔琦 《环境科学研究》2011,24(11):1325-1330
依据统计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得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钢材表观消费量相关系数最高. 依据各省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采用插值法推测得2006—2008年我国各省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社会废钢回收量,其加和值与统计值平均误差为5.9%. 2011—2015年我国各省市社会废钢回收量均呈上升趋势,2015年各省市社会废钢回收量平均值是2011年的1.8倍;2011—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社会废钢回收量呈递减趋势,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社会废钢回收量分别为5 683×104,4 190×104和3 148×104 t;预计到2015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将达到8.8×108 t;假设2015年钢材表观消费量保持在8.8×108 t水平,则2011—2018年加工废钢回收量高于折旧废钢回收量,并且从2019年起折旧废钢回收量将超过加工废钢回收量.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废钢市场影响巨大,市场需求萎缩,价格急剧下跌。总结回顾了2008年我国废钢市场回收、消费概况及其主要特点,并对2009年我国废钢回收量、价格走向以及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调整实施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循环使用废钢铁节能、环保,2009年1—9月,我国废钢进口总量为1119万t,远远超出2008年全年进口359万t的总量,并且恢复到2004年、2005年的历史最好水平。进口废钢的迅猛增长说明国内废钢市场逐渐回暖,但废钢真的火起来了吗?  相似文献   

8.
简要概括我国2013年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状况,详细分析了2013年我国废铜作为炼铜炉料的使用情况和废钢市场的价格走势,并对我国2014年废钢市场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2012年中国炼钢用废钢量10年首现负增长。介绍了我国废钢消费现状,分析了导致废钢消费出现负增长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废钢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确定的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今后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一、资源综合利用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1、资源综合利用是保证资源永续利用,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现实选择。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相对紧缺的矛盾。我国是一个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人口多,人均…  相似文献   

11.
钢铁行业作为最大的工业CO2排放源之一,已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领域,而低碳技术在其中起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低碳技术的基础上,先梳理并形成初步的钢铁行业低碳技术清单,然后通过参考相关技术评价文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经过实地调研及Delphi法咨询专家意见构建钢铁企业低碳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评价了湖南省钢铁企业已应用的13项低碳技术,从多角度揭示了低碳技术选择的优先排序,为钢铁企业低碳技术选择提供参考. 结果表明:若只评价碳减排效果,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利用技术、废钢循环利用技术、富含一氧化碳的气态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加热炉黑体强化辐射节能技术得分较高;若只评价技术投资成本、成熟度和普适性,得分较高的是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 从综合评价来看,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废钢循环利用技术得分较高,分别为83.129、82.982分,智能化炼钢技术、富含一氧化碳的气态二次能源综合利用得分较低,分别为74.040、72.991分,处于中等水平的技术属于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12.
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废钢回收及废钢加工设备产业的发展。介绍了我国废钢加工设备的生产规模及现状,对废钢加工设备制造企业多元化发展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废钢加工设备制造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CO2排放源. 作为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钢铁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尽早实现碳达峰并有效降碳,既是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支撑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客观要求. 本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工艺结构调整、低碳技术应用等因素影响,开展了基于情景分析的钢铁行业CO2排放达峰路径研究,对不同情景下钢铁行业CO2的排放趋势进行测算,识别钢铁行业CO2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判断推动钢铁行业碳排放达峰的关键举措,为制定“双碳”目标背景下钢铁行业CO2排放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测算结果表明,我国钢铁行业CO2总排放量有望在2020—2024年期间达到峰值;行业CO2总排放量峰值为18.1×108~18.5×108 t,达峰后到2030年降幅将超过3×108 t. 研究显示,粗钢产量是决定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能否快速达峰的关键,加大废钢资源利用、推进外购电力清洁化以及提高系统能效水平是2030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并有效降碳的重要途径. 到2030年,粗钢产量降低、加大废钢资源利用、推进外购电力清洁化、提高系统能效水平以及氢能炼钢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前沿技术对钢铁行业CO2减排的贡献率分别为11%~52%、34%~52%、7%~20%、5%~13%和2%~3%.   相似文献   

14.
唐山市钢铁行业碳排放核算及达峰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楠  李艳霞  吕晨  赵盟  刘中良  刘浩 《环境工程》2020,38(11):44-52
唐山市作为工业密集型城市,2018年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以唐山市为例,研究唐山市钢铁生产碳排放2010—2030年的变化趋势,并确定达峰时间。基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的计算方法,初步建立了可根据设备规模、运行时长、产能利用率和单位产品能耗参数来核算企业CO2排放的数值算式,并将其应用于唐山市全部钢铁联合企业,计算得出2017年唐山市钢铁行业碳排放量为14042.52万t,碳排放系数为1.616 t CO2/t钢。与文献、统计年鉴数据对比误差均<10%,表明数值算式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为自下而上地快速核算企业或区域的钢铁生产碳排放提供参考。同时,结合唐山市钢铁历史生产情况、生产现状及未来规划,借助LEAP构建了能源需求模型,得到2010—2030年唐山市钢铁生产化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并确定唐山市钢铁生产碳排放已于2018年达峰。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城市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效率,除适量添加餐厨垃圾以提高有机质外,还在污泥中加入了机械加工企业产生的废铁屑,中温(39±1) ℃下厌氧消化30 d,同时与加入等量纯铁粉对比,考察废铁屑和纯铁粉的产甲烷效率。结果表明:废铁屑组和纯铁粉组的累积产甲烷量分别达到340.33,336.52 mL/g,分别比不外加任何铁元素的空白组提高了54%、52%;上述两组在厌氧消化第10天产生的挥发性有机酸达到最大,分别为11051,10800 mg/L,比空白组高出16%、12%。消化第1天,废铁屑组和纯铁粉组的H2组分比空白组提高了24%、12%;到第25天时,两组的CH4组分分别比空白组提高了35%、30%。表明废铁屑中多孔的FeOOH导致微生物絮体松散,使得废铁屑厌氧消化的产甲烷效果优于铁粉。  相似文献   

16.
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建立的一种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新型工业园区。论述了钢铁企业在搞好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向生态工业园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建设以钢铁企业为核心的生态工业园的三种模式;并对钢铁企业如何适时有效地发展生态工业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