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发酵温度为35℃和原料干物质质量(TS计)固定的条件下,研究了餐厨垃圾的投加对水稻秸秆(稻秸)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机质溶出的影响。通过改变稻秸和餐厨垃圾的投加配比(TS/TS),寻求实验最优化参数,二者配比(TS/TS)为1∶0,0∶1,3∶1,4∶1,5∶1,同时研究了餐厨垃圾的加入对稻秸中温两相厌氧发酵系统运行及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餐厨垃圾的存在对稻秸有机质的水解周期影响不大,但有利于提高稻秸酸化率和酸化速率。当稻秸与餐厨TS比为3∶1时,实验组酸化率高,单位TS的挥发性有机酸(VFA)溶出量为77.6 mg/g TS,纯稻秸组低,为42.0 mg/g TS。餐厨垃圾的投加还有利于产气时间的提前,且混合物料组系统的稳定性高于单一物料组。一次性投加方式产气量和相分离效果均优于其他各组,单位TS产气量为183.8 m L/g。  相似文献   

2.
尹将来  马瑛  贾红华  周华  韦萍 《化工环保》2011,31(4):293-297
通过实验对杂色云芝菌产漆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杂色云芝菌产漆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以质量浓度为15 g/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质量浓度为1.25 g/L的葡萄糖作为复合碳源,以质量浓度为15 g/L的酵母膏作为氮源,在发酵72 h时加入浓度为2mmol/L的2,5-二甲基苯胺,发酵96 h时加入浓度为2 mmol...  相似文献   

3.
采用酸析—微电解—Fenton试剂氧化联合工艺预处理苯达松废水。考察了酸析pH、铸铁粉加入量、微电解时间、双氧水加入量、Fenton试剂氧化时间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析pH 3.0,铸铁粉加入量1.0 g/L,微电解时间2 h,Fenton试剂氧化时间4 h,双氧水加入量25 mL/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初始COD为22 500 mg/L、BOD5/COD为0.08、色度为2 500倍的苯达松废水,总COD去除率为96.2%,出水COD为858 mg/L,出水色度为150倍,BOD5/COD为0.38;采用微电解—Fenton试剂氧化联合工艺预处理酸析后的苯达松废水,处理效果远高于单独微电解和单独Fenton试剂氧化工艺。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FeCl3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在1.7 m3的厌氧发酵罐分别梯度添加43%FeCl335 mL、45 mL、60 mL、70 mL和75 mL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厌氧消化pH值与VFA呈负相关。添加FeCl3可提升沼气产气量15%,且甲烷浓度在58%以上。添加70 mL 43%FeCl3,产气值量达到最高2.59 m3/kgVS,且沼气中H2S含量低于200 mg/L。  相似文献   

5.
采用鼓泡式烟气脱硫反应装置,研究了己二酸、硫酸镁、无机盐A和无机盐B等4种添加剂的脱硫强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4种添加剂均能较明显地提高脱硫浆液的脱硫率,且添加无机盐A和无机盐B的脱硫效果更好;随着添加剂加入量的增加,脱硫率逐渐提高,综合考虑,本实验适宜的添加剂加入量为1.0 g/L。现场实际应用中加入质量比为1∶1的无机盐A和无机盐B作为复合添加剂,在使用2台循环泵、烟气流量约1 020 km3/h、初始SO2质量浓度由2 981 mg/Nm3增加至约3 843 mg/Nm3的条件下,脱硫率仍由81.79%提高到89.92%。  相似文献   

6.
陈奇奇  徐明德 《化工环保》2014,34(4):348-351
采用二次缩合反应预处理高浓度酚醛树脂生产废水。一次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醛加入量0.010 0 mL/mL,Ba(OH)2加入量0.005 g/m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85 ℃。最佳工艺条件下的一次反应COD去除率为 52.9%。二次反应中,当反应温度为80 ℃、反应时间为3 h、尿素加入量为3 g/L时,二次反应COD去除率最高,为31.5%。COD=85 000 mg/L、ρ(挥发酚)= 12 000 mg/L、ρ(甲醛)=6 740 mg/L的废水经两次缩合反应处理后,出水中COD=27 400 mg/L,COD的总去除率为67.8%;ρ(挥发酚)=2 400 mg/L,挥发酚的总去除率达80.0%;ρ(甲醛)= 980 mg/L,甲醛的总去除率达84.9%。处理1 t废水还可回收酚醛树脂6.75 kg。  相似文献   

7.
采用酸析—微电解—Fenton试剂氧化联合工艺预处理苯达松废水。考察了酸析pH、铸铁粉加入量、微电解时间、双氧水加入量、Fenton试剂氧化时间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析pH 3.0,铸铁粉加入量1.0 g/L,微电解时间2 h,Fenton试剂氧化时间4 h,双氧水加入量25 m L/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初始COD为22 500 mg/L、BOD5/COD为0.08、色度为2 500倍的苯达松废水,总COD去除率为96.2%,出水COD为858 mg/L,出水色度为150倍,BOD5/COD为0.38;采用微电解—Fenton试剂氧化联合工艺预处理酸析后的苯达松废水,处理效果远高于单独微电解和单独Fenton试剂氧化工艺。  相似文献   

8.
徐海林  童仕唐 《化工环保》2011,31(6):486-489
利用脱硫废碱液对酸化后的含铬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废水初始pH、脱硫废碱液加入量和静置时间等对Cr(Ⅵ)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pH为1.4、静置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处理30 mL Cr(Ⅵ)质量浓度为126.5 mg/L的含铬废水,适宜的脱硫废碱液加入量为6 mL,此条件下Cr(Ⅵ)转化率接近10...  相似文献   

9.
左银虎 《化工环保》2017,37(3):371-380
利用二苯碳酰二肼显色,Triton X-100-正辛醇浊点萃取,建立了一种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Cr(Ⅵ)的新方法,并探讨了不同测定条件对测定效果的影响。优化后的测定条件为(总体积50 mL)1 mol/L稀硫酸加入量1.0mL、2 g/L二苯碳酰二肼溶液加入量1.5 mL、10 g/L Triton X-100溶液加入量1.5 mL、3 g/L苯甲酸溶液加入量4.0mL、正辛醇加入量5.0 mL。Cr(Ⅵ)质量浓度在0~20μg/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5 5。该方法应用于水样中痕量Cr(Ⅵ)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加标回收率为95.7%。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丙烯腈基石墨毡电极,以NaCl为电解质,在恒流电解的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为1 000 mg/L、COD=3 672 mg/L的模拟邻甲酚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电解时间、初始废水pH、NaCl加入量、电流密度对邻甲酚去除率的影响,考察了废水的COD变化,并探讨了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石墨毡电极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吸附性,对邻甲酚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氧化性能;常温常压下,初始废水pH为6~7、电流密度为90 A/m2、向300 mL废水中加入0.5 g NaCl时,经4 h电解,邻甲酚的去除率达到97.1%,COD的去除率达到47.3%;处理后废水的BOD5/COD由0.04提高至0.33,可不经稀释直接进行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