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劳动保护》2006,(11):21-22
9月10日13时40分.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凤城镇大豪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安全生产许可证已申报并受理)发生特大透水事故。事故发生时,当班共有39人下井,事故发生后.26人安全升井.造成矿工被困井下13人,至9月12日,经抢救有3人生还,事故造成死亡10人。  相似文献   

2.
《安全与健康》2012,(1):19-20
"矿领导带班下井"的规定本身并非让领导和矿工一起"殉难",而是为了约束矿主,倒逼其改进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系数。但是,从目前针对"带班下井"的种种逃避手法可以看出,安全生产仍是我们良好的愿望。这里的  相似文献   

3.
《劳动保护》2006,(2):35-35
日前,《劳动保护》杂志和《中国安全生产报》联合评出了2005年度全国安全生产10大新闻。1.温家宝看望铜川矿工及遇难矿工家属,强调要爱惜每一位矿工的生命200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陕西铜川矿务局,看望2004年“11·28”矿难遇难者家属,并下井慰问一线矿工,询问安全生产情况,强调“要爱惜每一位矿工的生命”“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2.国家安监局升格为总局,全国安监机构建设步伐加快2月28日,中组部宣布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调整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升格为正部级的决…  相似文献   

4.
“矿领导带班下井”的规定本身并非让领导和矿工一起“殉难”,而是为了约束矿主,倒逼其改进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系数。但是,从目前针对“带班下井”的种种逃避手法可以看出,安全生产仍是我们良好的愿望。这里的困局在于: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黑心矿主并不会主动流淌道德的血液;法律的严惩虽有威慑力,但事后的惩戒却需要以矿工生命为代价。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组织管理因素对矿工不安全心理及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情况和预测作用,采用自行编制的组织管理测评量表及不安全心理行为调查问卷对安徽两家大型煤矿的250名一线矿工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组织管理因素与矿工不安全心理及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矿工不安全心理水平与组织公平、组织支持、组织安全态度呈负相关、与生产任务呈正相关,矿工不安全行为水平与组织公平、组织支持、组织安全态度呈负相关,与生产任务呈正相关;矿工不安全心理受组织公平、组织支持及生产任务的影响显著;矿工不安全行为受组织安全态度及生产任务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为煤矿企业提供了参考,煤矿管理者可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改善矿工的不安全心理,控制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6.
谁能相信,一个生 产条件差,开采技术落 后的镇办小矿,会连续 八年安全无事故。然而, 这却是事实,它就是山 西省襄垣县后堡镇常隆 煤矿。 常隆煤矿地质条件 差,水多、煤层坡大, 顶层坡大、顶层破碎, 开采比较困难。就此,这个矿的领导始终把抓安全生产当作企业生存的命脉。一名副矿长专门负责抓安全工作,领导干部每日带班下井已形成制度。他们组建了7人安全检查组,使安全工作深入到各个角落。与每一个矿工签订了安全生产合同书,矿工下井全部经过了安全培训,全矿有50名矿工参加了省、市、县安全培训。这样,就奠定了安全生产的群众基础。 乡镇煤…  相似文献   

7.
声音     
<正>"让煤矿工人都安安全全下井,平平安安回家,让矿工们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7月13日上午,黑龙江省副省长王玉普在七台河市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时强调,要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让煤矿行业更具吸引力,才能让矿工活得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8.
安全隐患是发生事故的根源,为此,天湖山能源实业公司女工委号召女工、家属用自己的真情和爱心为矿山职工筑起安全第二道防线.他们紧密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矿山的实际,深入开展以"一、二、三、四、五、六"为主题的安全协管活动.即"一签约",井下一线职工家庭签订夫妻安全公约;"二多学",多抽出一些时间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到井口,下车间向广大职工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安全生产规范规程,要求矿工要干标准活,要关注安全,关爱生命; "三叮咛",叮咛职工班中不违章、不蛮干,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 "四管好",管住下井班前不喝酒,下井不带烟火; "五保证",保证职工下班吃好、喝好、休息好、上班离家心情好,不让丈夫为家务事操心; "六常做",常吹安全枕头风,长敲安全思想钟.常做安全贴心事,长算安全明细账,营造浓厚家庭安心氛围,让矿工"安安心心上班去,高高兴兴回家来".  相似文献   

9.
煤矿作业首先要保证矿工在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性能优良的矿工防护服可在日常工作中保护矿工的身体健康,保障生产安全。本文详细阐述了煤矿职业安全对矿工防护服的具体要求,希望能对矿工防护服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条例、制度不可谓不全煤炭行业关于煤矿灾害事故的论述和案例不可谓不多最近各级政府抓安全生产的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一边是“力度加大常抓不懈”一边却是“防不胜防事故不断”这一矛盾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在诸多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中矿工缺乏安全知识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最大隐患因此对矿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当务之急是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对矿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突出全员性、预防性的安全管理变被动防御型为主动进攻型的安全管理提高矿工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自我保护自我控制自我防范(自保自控自防)的安全意识和能力这是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上策。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矿工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走进我们的平安直通车."在皖北煤电集团祁东矿的井口等候室,上下班的矿工们每天都能听到这亲切的问候."协安之声"广播是祁东矿女工姐妹们用爱、用情、用心构筑成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矿工们说"听到这些温馨的话语,下井时有个好的心情,干劲也足了;上井时也不觉得那么劳累了."在皖北煤电集团听到不少有关安全生产的新鲜说法.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有效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切实延长煤矿安全时段,近日省安委会制定出台《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每月带班下井检查安全规定》。规定提出八条明确要求。一是各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出资人、控股单位负责人等每月必须带班下井检查安全次。二是带班下井检查安全要深入到采1掘工作面,重点检查安全投入落实情况、安全设施装  相似文献   

13.
为从根本上降低煤矿从业人员实施不安全行为的概率,在充分考虑煤矿从业人员不安全个体状态是诱发其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一套矿工不安全状态智能检测系统。首先,对2007—2022年期间各高危行业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和专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煤矿从业人员不安全状态的影响因素,构建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以及个体能力状态在内的3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体系;其次,通过相应的表征模型对不安全状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最后,基于构建的从业人员不安全状态倾向数据库,建立煤矿岗前不安全状态智能检测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下井工作前对从业人员个体状态进行智能检测,能够实现矿工不安全状态“早发现、早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因事故发生率,研究结果对煤炭行业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时事     
《现代职业安全》2007,(2):12-12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交通部:加强客船运输安全管理确保船舶不超载;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在京召开;北京:无安全措施矿工可不开工;宁夏:交通事故连续4年走低死亡人数降幅全国第一;江苏: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获准立项;  相似文献   

15.
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就是将矿领导的生命安全同矿工“捆绑”在一起.以此倒逼企业将矿井安全落实在行动上而不是口头上.把工夫花在“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上。如此,矿井和矿工的安全,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7月27日10时30分,贵州省开阳县高寨乡枫乡坡煤矿(乡镇,有证,安全评估等级为C级)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当班下井矿工14人失踪。抢险队员当天下午下井后发现下落不明的14人全部遇难,其中瓦斯爆炸时当场死亡5人,因窒息而死亡9人。据调查,事故原因为煤矿通风巷突然坍塌.通风系统被堵塞,导致瓦斯积聚超限局部发生爆炸。  相似文献   

17.
读者之声     
《劳动保护》2012,(1):9+71
为矿工的人身安全护航近日,辽宁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辽宁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这个将于2012年2月1日实施的地方法规,制定了一系列防止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新规。对于备受关注的"领导带班下井"制度,条例明确要求,带班负责人应按照规定次数带班下井,并与当班职工同时下井,同时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安全生产报>日前评出了2005年度全国安全生产十大新闻. 1. 温家宝看望铜川矿工及死难矿工家属,强调要爱惜每一位矿工生命 200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陕西铜川矿务局,看望2004年"11·28"矿难遇难者家属,并下井慰问一线矿工,询问安全生产情况,强调"要爱惜每一位矿工的生命","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新年伊始,温家宝总理风尘仆仆赶到陕西铜川,看望"11·28"矿难职工家属,悼念遇难矿工,并下井看望一线工人,给矿区送去了温暖.总理情系职工群众安危,给全国安全生产战线的干部职工带来巨大鼓舞,也是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者的鞭策,更为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同志做出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表率.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时针滑过2006年11月25日16时的那一刻,云南曲靖富源县昌源煤矿二号井与平日并无二致,中班和早班矿工正在进行交接班,早班下井的46名矿工在陆续升井,而中班52名矿工则在下井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