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建立了海面溢油鉴别的模糊隶属度模式,给出了海面溢油鉴别的最大隶属度规则,指出海面溢油鉴别主要受油种、风化和实验误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鉴别风化一个月的海面溢油。 相似文献
5.
一项能准确、快速鉴别海上溢油种类的新技术——海面溢油鉴别系统,最近已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完成,并于1987年4月6日在大连通过鉴定。来自中科院、大专院校、交通部和国家海洋局的有关专家参加了鉴定会。 由于海上石油开采、运输的不断发展,各种溢油事故时有发生,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随着海洋环保工作的深入以及对海洋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溢油事故发生后,如何快速、准确地确定溢油种类、产地、以便进一步确定肇事者,并依法追究其责任,已成为当务之急。海面溢油鉴别系统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制的。 相似文献
6.
Fuzzy相关分析鉴别海面溢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以Pr/nc17、Pn/nc18、Pr/Ph、nc21+nc22/nc19+nc20作为表征油种的数据处理信息点,建立了Fuzzy相关分析的海面溢油鉴别模式,提出了油种鉴别的Fuzzy相关置信水平监界值的概念,给出了常见的14种油、3种风化油和海面溢油的Fuzzy相关置信水平值。溢油鉴别的Fuzzy相关置信水平除受油种影响外,尚受风化和实验误差的影响,其影响的临界值一般约为0.99950,海面 相似文献
7.
1989年9月1日至10月15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交通部青岛港务监督,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在青岛海域进行了海面溢油鉴别技术海上协同执法实验。 联合几个相关的执法单位和部门,将船舶、机械监视系统,以现代通讯联络手段和陆基海面溢油鉴别技术有机组织起来,应用于立体化海洋协同执法管理中在我国尚属首次。 9月1日至20日,北海分局出动“中国海监15”和“中国海监16”,青岛港务监督同时出动其他船舶对特定海域进行海上巡航监视并配备实验室的海面溢油鉴别技术予以协同执法。9月21日至10月中旬, “中国海监”飞机同时对上述海域进行空中巡航监视并配备实验室的海面溢油鉴别技术协同执法。 相似文献
8.
9.
长期以来,国内有关单位在调查、处理船舶油污染事件中,大都采用宏观调查法处理此类事件,这不但难以做到及时、准确,而且往往会对船方表现出很大的依赖性。特别是在船方拒不承认并坚持需分析证据时则更为被动。 相似文献
10.
模糊最大矩阵元鉴别海面溢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建立了模糊最大矩阵元的海面溢油鉴别模式,提出了油种鉴别的置信水平λ_i的模糊区概念,给出了常见的14种油、两种风化油和海面溢油的模糊动态聚类图。油种鉴别的置信水平λ_i主要受风化的影响,风化30天,任丘原油和30~#重柴油同其它13种油可分类的置信水平范围分别为:0.99939>λ_i>0.99725和0.99791>λ_i>0.99026。海面溢油鉴别结果表明,本法较指纹谱图辨识法的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1.
用红外光谱法鉴别海面溢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石油开发、船舶运输及石油工业的日益发展,海上排污和溢油事故不断出现。石油已成为当今污染海洋的重要污染物。据美国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美国邻近海域的溢油事故平均每年可达一万到一万一千起之多,约有35万吨石油因事故溢入海中。美国海岸警备队曾做过估计,1975年由于油轮的正常作业—清舱,排放压舱水而排放的石油约为上述溢油数字的四倍。 相似文献
12.
荧光光谱法鉴别海面溢油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大量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荧光光谱技术在鉴别海面溢油源中的应用和进展。根据普通荧光光谱、同步扫描光谱、可变角同步扫描光谱和总荧光光谱等不同荧光光谱信息特等,论述了荧光光谱的三维特性及维特性及其在溢油鉴别中的应用。同时,结合低温荧光法、磷光光谱法、导数荧光光谱法等辅助方法和技术,介绍了国内外荧光光谱法鉴别海面溢油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船舶油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据美国有关部门估计一九七五年由于油轮的正常作业而排入海洋的石油约为140万吨,另据美国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报告透露:每年约有500至600万吨油品流入海洋,其中船舶排油几乎占三分之一。作为船舶集散场所的港口,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日趋增多,如何有效地遏止船舶油污染的发生和发展早已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海面溢油事故鉴别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中国近海海域一个具体海面溢油事例的研究,提出了通过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技术进行海面溢油鉴别的方法。采用GC-FID对油样中的正构烷烃的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利用GC-MS对油中难降解的生物标记化合物:霍烷及其他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规则甾烷及重排甾烷类化合物、三芳甾类化合物、多环芳烃进行分析,计算相应的比值并采用“t-分布”方法进行溢油样品和可疑溢油源样的相关分析。结果如下:(1)从GC-FID色谱图可以看出,YY2679与KY0631、KY0632的色谱图极其相似,与其余四个可疑油源的色谱图差异较大。六个可疑油源的R值在0.04~1.95之间,只有KY0631和KY0632的R值小于0.1,KY0633~KY0636与YY2679的差异不是由风化引起的,可以排除,由此可以推断出YY2679溢油样品可能来源于KY0631或KY0632两个可疑溢油源。(2)采用21个生物标志物指标进行相关性判别,KY0631可疑溢油源在比值点的区间范围为95%和98%时,有多个点x或y误差棒均未跨过直线y=x。KY0632可疑溢油源在比值点的区间范围为95%时,各点的x或y误差棒均跨过直线y=x,由此推断YY2679溢油样品和可疑油源KY0632是同一油源。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用油品的物理特性鉴别海面溢油源的分析方法。主要对海面溢油风化过程中溢油的运动粘度和折射率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所给出的多个油种的风化过程中 ,油种间的运动粘度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着风化时间的延长 ,原油的运动粘度随着风化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 ,重质燃料油虽略有递增却很不明显 ;轻质燃料油和润滑油的运动粘度均在缓慢地增加。润滑油和燃料油的折射率无明显的变化。运动粘度法鉴别溢油的准确度较高 ,其准确率可达 10 0 %。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运用紫外检测器(UVD)双波长双此值联用法和UVD与荧光检测器(FLD)联用等技术,选取、并较全面地考核了UVD-210-UVD-230等浓度法(鉴别方法-1),UVD-230-FLD-329等浓度法(鉴别方法-2)和UVD-G-254-FLD-G-329梯度洗脱法(鉴别方法-3)。结果认为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均可作为海面溢油鉴别方法,以适应不同的条件、留有选择的余地。本方法适用于在实际海况下历经25-30d之内的原油、重质燃料油和经历5-7d之内的轻质燃料油。 相似文献
17.
薛聚彦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6,29(4):56-58
海上溢油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根据溢油扩展的动力学过程,对溢油处理方法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并对不同类型溢油分散剂的性能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构烷烃气相色谱指纹法鉴别海面溢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气相色谱法研究鉴别海面溢油源的方法,国外报导较多的有正构烷烃色谱指纹法、有机硫化物色谱指纹法、有机氮化物色谱指纹法。以及根据正C17烷/姥鲛烷和正C18烷/植烷两对组分的比率表征一种原油特性的方法。国内已有用正构烷烃色谱指纹法和有机硫化物色谱指纹法研究海面漂浮原油祝港口海面溢油源鉴别的报导。正构烷烃色谱指纹法能鉴别正构烷烃谱图差剐较大的一般原油和成品油 相似文献
19.
20.
海面溢油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运营运中,经常会发生各种情况下的石油流失,因而使水域和沿岸地带受到污染。消除石油污染是一项艰巨的、代价昂贵的工作。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综合介绍了溢油的扩散、迁移、陈化、消除石汕污染的方法及经验 等。 一、海洋中的石油污染源 由于大型油轮遇难而造成的多次重大海洋石油污染事件,曾引起全世界广泛的注意。尽管这类海损事件在每年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海洋石油污染中只占10-15%左右,但由此而产生的聚油会严重的污染海岸带,使动、植物界受到极大的危害,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由于各种海损事故而进入海洋的石油总量,估计为世界石油年开采量的0.01-0.1%,约为5×109吨,其中有40%是由于油轮排放压舱水造成的。采用“装于上部”法后,可使油轮溢油造成的海洋石油污染有所减少。而采取罚款赔偿损失、对各种海损溢油事故在报纸上进行广泛的报导,以引起强烈的舆论反响等,无疑会导致人们进一步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止海损溢油措施及同溢油作斗争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