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公害病、公害事件也不断发生,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日本曾被称作“公害列岛”。于是日本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控制公害对策,关于公害犯罪的立法也应运而生。一、什么是公害犯罪根据《日本公害对策基本法》第二条的规定,公害是指由于工业或人类其  相似文献   

2.
西淀川公害诉讼案是日本环境公害审判史上首次提出追究工厂和道路污染造成的城市复合性大气污染法律责任的诉讼案。大阪地方法庭在1991年3月29日确认了被告的十家企业排放的烟尘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并命其作出损害赔偿。自从修改“公害健康赔偿法”后,被喻为“被害者的冬季”的状况有所改善,可是汽车尾气与大气污染的因果关系还未被确认,从而使限制道路使用的请求也被搁置一旁。这次判决,也清楚地表明,在复合性污染问题上,被害取证的困难,同时也似乎暗示通往被害者救济的道路是险峻而漫长的。此次上诉的被告中,除阪神工业地带之外,还加上了许多被认为是污染源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企业由于没有形成联合故多分散在跨越行政区域南北  相似文献   

3.
1964年,日本横滨市政府率先和企业签订公害防止协定,由此揭开了政府和企业签署协定的序幕。协定主要涉及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振动、恶臭和损害赔偿问题。经过多年实践,公害防止协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公害问题,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在治理公害问题上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正面临严重环境问题,各级地方政府需认真学习日本的做法,不仅要转变政府职能,更要积极主动地行动,从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现代工业高速发展所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在经济上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人类的生存及发展空间构成了难以估量的威胁及灾难,因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政府机构及民间组织或个人对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注。日本自不舍置身事外。早在197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日本环境政策》的报告中就曾评价:“日本在与消除公害的斗争中基本取得了胜利,但在提高环境质量的斗争之路却极为漫长”。它所指出的日本人只注重防止及消除污染而不致力于愉悦环境质量改善的观点,引发了日本人由此产生的广泛讨论。由此,1979年,日本首次在环境状…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公害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其在公害行政活动中为保护国民和事业者的合法权益巳逐步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救济制度,公害行政诉讼就是受侵害之国民实现救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日本所谓公害行政诉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违反有关法律规定为或不为有关公害规制的公权力,使国民的具体权益受到侵害时,国民可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公害事件在世界各国不断发生,如本世纪五十年代震惊世界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等等,开始引起各国人民的关注,本世纪七十年代初各国政府才把公害提到议事日程。为了探讨公害的发生、治理和预防,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于是出现了几乎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环境科学。公害问题就是由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引起的,而现代工农业大生产中,在创造社会财富(生活和生产资料)的同时也排放有害废弃物。这些废物就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晓玲 《青海环境》2010,20(4):200-202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其结果是环境受到污染,公害发生。文章阐述了日本环境公害的发生及其治理措施,对提高人们防治公害的意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立新 《绿叶》2010,(4):90-94
日本有什么环境政策在世界上领先.并且对中国有借鉴意义?不是东亚文化圈共有的天人合一理念,在今天.单靠这样的理念解决不了环境问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让国民拥有环境权上的平等和有效地保护环境,首先就必须要求强者不侵害弱者:而侵害一旦发生,必须由强者来承担责任。曾饱受四大公害之苦的日本.今天以美丽的岛国驰名,其成功的经验就是:严格的公害防治及公害补偿政策一一强者承担责任,弱者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9.
进入80年代,日本已把环境管理视为当代日本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所谓环境管理,日本认为这是一种有预见性、综合性和计划性地保护国家和地区环境的管理政策体系。日本的环境管理系统大体由四个方面构成。(1)地区环境管理规划,这是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地区环境的基术指针;(2)环境影响评价,防止经济活动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于未然;(3)环境情报系统(为推进环境管理对监测网络进行整备和一元化管理);(4)建立和健全工厂公害管理体制。其中前三项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管理环境的主要手段,也是日本环境管理系统的核心。最后一项是工厂根据国家的法律对工厂自身的公害实行自主管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70年代初的日本,曾经是一个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三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经历了污染“公害”的大多数日本人正在尽可能地善待自然,节约资源,这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日本国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国在环境保护、治理公害、污染防治以及环境意识教育等方面给予我们很多启示,特别是国民的“热爱地球,与地球环境共存”的宣言以及为全球环境保护所做的努力,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据日本《公害与对策》杂志一九八六年第一期报道:在加拿大和欧洲,酸雨危害森林的现象已早有所闻。而日本却一直没有发现由酸雨造成的真正的生态危害。但是,最近群马县卫生公害研究所的调查指明:从日本的琦玉县西部到群马县境的一带森林中,大致有80%的  相似文献   

13.
日本痛痛病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富山县位于日本中部地区。在富饶的富山平原上,流淌着一条名叫“神通川”的河流,这条河贯穿富山平原,注入富山湾,不仅是居住在河流两岸的人世世代代的饮用水源,也灌溉着两岸肥沃的土地,是日本主要粮食基地的命脉水源。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多年后这条命脉水源竟成了“夺命”水源。  相似文献   

14.
环境工作的改进、提高与两个文明的建设有直接的密切关系:物质文明的建设为环保工作提供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建设为环保工作提供保障条件。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公民的权利、公民的义务、公民道德的教育。在各行各业中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环境道德教育是全民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除工业型公害外,城市、生活型公害日益加重,环保工作的面更加广而杂。城市、生活型公害与工业型公害不同:加害者与被害者常是互换的,也可能是互相影响的,有人称此类公害中的一部分为“近邻公害”或“道  相似文献   

15.
读了贵刊一九八五年第二期钟澜同志“应建立社会公害救济基金”一文后,深有同感,赞成其基本观点。在此提出几点意见,作为建立公害救济基金问题的补充: 1、关于建立社会公害救济基金(以下简称公害基金)的法律依据问题。建立社会公害救济基金尚无法可依,建议在环保法中增加有关建立社会公害基金的内容。 2、国家环保委员会应制定《社会公害救济基金条例》。该条例内容应包括:公害基金管理机构和权限;公害基金收缴范围和办法;环境污染受害者动用公害基金申请方法和  相似文献   

16.
二、防治对策的成果1.防治公窖装里生产皿的变化日本在1969年前后正处于大气、水质污染最为严重刻不容缓的状态;当时日本政府设立了中央公害对策本部,对有关公害的法  相似文献   

17.
幽灵岛揭秘     
前几年的一个深秋,传闻日本环境厅长官接到内阁首相一个指令,命令他在一周时间里,会同国土资源、防卫、渔牧等部门,去离东京区南方约1500多公里的太平洋洋面,勘察一座已露出洋面的神秘小岛。值得指出的是,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上有影响的国家,大凡遇到棘手的事,不论内外大小,一般都派遣环保部门去“打头阵”,因为环境保护不仅是具有与世界各国交往的多边性,也是与公众关系最密切的。而更重要的是,在政府机构中,环保是中性的、和平的绿色部门。日本自从战后水俣病事件以来,政府组建的环保机构,在消除公害、控制污染、平息民众公愤方面,确实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以发展经济为目标的日本。事事环保领先,处处环保评估,形成铁定的国策也就不足为怪。然而,此次事件的不同寻常,在于由首相亲自指示环境厅长官。  相似文献   

18.
世界地球日     
地球日诞生于1970年4月22日。当时,由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以及频频发生的工业公害,极大地危害人类的生存,人们越来越感到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为了唤起公众和政府对环境问题的警觉,呼吁政府在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散、行业繁杂,虽然其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大,但排放污染物的浓度和成分却胜于大型企业。以往政府制定能源——环境对策的主要对象都是些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遵守法规的前提下都采取顺其自然、适者生存的办法,只要公众投诉不激烈,对地区环境影响不大,一般很少对中小企业采取具体对策。但最近国内外环境压力咄咄逼人,联合国环境开发会议为防止地球气候变暖和支氧层的破坏,要求各国对CO。和CFC等排出认真采取措施。日本国内通过的“生活大国5年计划”,提出要建设与环境协调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与地球共存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据《读卖新闻》1981年11月11日报道,日本国立肿瘤研究中心与福冈县卫生公害中心共同研究证实,在以柴油为燃料的汽车的排气中所含颗粒物,有新的致癌物质。据称,有问题的物质是,在多环芳烃上的二氧化氮以“1—硝基芘和“3—硝基萤蒽”的形式出现时,其致癌性是相当强的,它比人们所知道的“苯并(a)芘”还要强。环境厅高度评价了这项研究成果,并且表示,要强化对以柴油为燃料的汽车黑烟的限制,而汽车制造业似乎也不得不表示要严肃对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