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刚  徐晓白 《重庆环境科学》1994,16(2):13-16,41
硝基多环芳烃因具有直接致突变性,潜在致癌性以及在环境中的广泛存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在硝基多环芳烃的突变活性理化参数之间建立了10个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式。并利用溶解度与致突变性之间的结构活性关系对50种硝基多环芳烃的致突变能力进行预测,正确率达78%。  相似文献   

2.
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80种硝基多环芳烃致突变性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72个训练样本判别回代符合率为90.28%,8例预测样本正确分类率为100%,累计正确分类率达91.25%。  相似文献   

3.
硝基多环芳烃因具有直接致突变性、潜在致癌性以及在环境中的广泛存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在硝基多环芳烃的致突变活性与理化参数(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水溶解度、分子连接性指数)之间建立了10个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式。并利用溶解度与致突变性之间的结构活性关系对50种硝基多环芳烃的致突变能力进行预测,正确率达78%。  相似文献   

4.
大气气溶胶中硝基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硝基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是一类强致突变和致癌物.大气中的硝基多环芳烃主要由化石类燃料燃烧时直接释放,或由前体化合物多环芳烃经光化学反应生成,其浓度远低于多环芳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富集目标组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建立大气气溶胶中硝基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仪器检测限为1.17~2.94pg,硝基多环芳烃指...  相似文献   

5.
1-硝基芘和多环芳烃联合致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测定了1-硝基芘(1-NP)和其它(硝基一)多环芳烃对A试验的6个菌株(TA98,TA100,YG1021,YG1024,YG1026,YG1029)的单一和联合致突变性,1,6-二硝基芘(1.6DNP)、1-硝基芘(1-NP)和2-硝基坊(2-NF)所单一致突变性都为YG1024,YG1021,TA98,YG1026,YG1029,TA100,地2-NF的敏感性稍有差别,联合致突变性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硝基多环芳烃在鱼水系统中的归趋和生物浓缩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六种硝基多环芳烃(NO2-PAHs)在实验室鱼水系统中的归趋,水中NO2-PAHs的含量在24h内降低较快;鱼体中积累浓度达最大值的时间各不相同,但在48h内基本上都达到峰值。测得草鱼对五种NO2-PAHs的生物浓缩因子在90-820之间,并在生物浓缩因子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以及与水溶解度之间建立了线性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硝基多环芳烃(NPAHs)广泛存在于大气气溶胶中,是棕色碳的重要组成部分.萘和其他多环芳烃是NPAHs的重要前体物.为研究NO2对NPAHs形成的影响,本文利用气溶胶激光飞行时间质谱仪(ALTOFMS)在线测定不同NO2浓度下萘光氧化形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NPAHs组分.实验结果表明,NO2对NPAHs的产生和萘SOA的形成有促进作用.通过ALTOFMS在线检测、模糊C均值(FCM)聚类分析,结合离线电喷雾电离质谱验证,测得萘酚和羰基化合物是不存在NO2时萘SOA粒子主要成分,而通过OH-萘加合物和萘酚硝化产生的硝基萘、二硝基萘、硝基萘酚和二硝基萘酚及其衍生物是NO2存在时萘SOA粒子的主要组分.这为城市大气高浓度NOx背景下,研究NPAHs的化学组分和形成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中硝基多环芳烃与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一套包括提取、还原、分离及同时测定硝基多环芳烃及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北京几个不同功能区所采样品的分析及Ames短期生物实验,进一步肯定北京大气颗粒物中不仅含有致突变物和致癌物多环芳烃,还含有直接致突变物硝基多环芳烃,这两类化合物在大气颗粒物中的含量均呈现“冬高夏低’的规律,它们在商业区,居民区的污染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还原-七氟丁酸酐性生化高分辨气相色谱-ECD测定痕量硝基多环芳烃的方法。该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适合于复杂样品痕量硝基多环芳的测定。建议采用以氨基多环芳烃HFBA衍生物为参比的HFBAPAH保留指数体系,利用保留指数进行双柱定性成功地在碳黑样品提取中检出包括1-NO2茈在内的9种NO2-PAH并提出了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10.
多环芳烃作为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毒物质,一直是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有关多环芳烃衍生物的报道,尤其是有关大气中烷基和硝基多环芳烃的研究报道仍非常缺乏。本研究选取莱州湾刁龙嘴为采集区域,对大气颗粒相样品中16种母体多环芳烃(PAHs)、12种烷基多环芳烃(A–PAHs)和25种硝基多环芳烃(N–PAH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种母体多环芳烃(Σ16PAHs)的浓度范围为517.2 ~ 64124.8 pg/m3;12种烷基化多环芳烃(Σ12A–PAHs)的浓度范围为273.6 ~ 5897.3 pg/m3;25种硝基化多环芳烃(Σ25N–PAHs)的浓度范围为113.5 ~ 1032.3 pg/m3。3种类型多环芳烃的浓度和污染模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夏季,2环、3环的PAHs、A–PAHs和N–PAHs比例相对较高,而冬季4环及以上单体的比例偏高。PAHs的特征比值表明,莱州湾刁龙嘴地区PAHs的来源主要以柴油、煤及生物质燃烧为主。Σ16PAHs、Σ12A–PAHs和Σ25N–PAHs与温度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R2 = 0.94,p < 0.01;R2 = 0.61, p < 0.01;R2 = 0.74,p < 0.01),说明温度是影响颗粒相吸附芳烃类物质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外,三者之间Pearson相关关系表明,PAHs及其衍生物表现出相同的污染来源和相似的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价分子连接指数(~m~vX)的计算方法作了简要介绍,着重讨论了有机污染物三阶价分子连接指数(~3~vX)与其角质层同水分配系数(Kcw)的关系。结果表明:~3~vX与logKcw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Kcw主要受其分子的结构特征如氯取代基、烃链和芳香环的影响。本文介绍的分子连接指数模型为一准确预测有机污染物的Kcw值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选用化合物分子拓扑学的信息理论指数、价分子连接性指数,运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对114种有机磷农药大鼠经口、小鼠经口及大鼠经皮急性毒性LD50、神经毒性作用进行了定量预测分析。回归模型相关指数R^2均在0.81以上,残差呈正态分布,预测效果满意,显示了系统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污染源调查和采集样品分析得出唐山市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现状,与国内外一些城市相比较,了解目前唐山市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空气中气相与颗粒物上多环芳烃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聚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PUFP)和玻璃纤维滤膜(GF)组成的采样器,采集空气中的气相和颗粒物上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经提取分离后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分析。对北京市有代表性的六个采样点的室外和室内的空气样品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气相和颗粒物上七种PAHs化合物在空气中的百分比率以及各采样点冬季和夏季空气中PAHs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鱼组织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鱼体中2-5环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方法包括皂化,萃取,氧化铝柱色谱分组、SephadexLH-20凝胶色谱净化,以及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离测定,其方法对多环芳烃的添加回收率在60%之间,检测限为0.1ppb。应用本方法测定了北京地区两个鱼样体内多环芳烃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华东某多环芳烃类污染场地,通过应用原位电热脱附修复技术,系统分析了运行过程中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气相抽提密度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修复效果、抽提气体浓度、能耗等运行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位电热脱附对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加热运行250 d后,场地土壤温度均可达到300 ℃以上,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9.99%以上,修复后土壤污染物浓度值低于修复目标值的要求。土壤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气相抽提密度是影响原位电热脱附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了降低修复成本的施工经验,为高温原位电热脱附的推广和工程化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程文艳  刘亚男  李蕊 《环境工程》2017,35(4):154-159
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五分制综合评分法,构建了危险废物焚烧厂环境污染控制与风险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选址、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制定了31个评价指标,并归纳为8个准则层指标群,通过计算权重和对评价指标的赋分,实现对危险废物焚烧厂环境污染控制与风险管理水平的量化评价。应用结果表明:华南某市两家危险废物焚烧厂的环境污染控制与风险管理水平分值分别为3.34和4.38,分别处于良好和先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多环芳烃的分配系数与双区理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双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多环芳烃的致癌性与其分配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方程,并利用该方程计算了77个多环芳烃的致癌性。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9.
取代芳烃对发光菌的毒性及定量结构与活性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取代芳烃对发光菌毒性,用Free-Wilson法和分子连接性法研究了取代芳烃结构与活性的相关性,取代基的毒性顺序为:-Br>-COOH>-NO2≈-Cl>-CH3>NH2。建立了EC50与LC50的相关性,并预测一些化合物的LC50值,结果和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