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龚亚丽  王平  赵霞  谭瑾  任毅 《灾害学》2008,23(1):43-46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构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旱灾评价系统模式,表明灾情是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综合作用的产物。以锡林郭勒盟的旱灾程度、救灾等级、备灾能力(经济水平与社会状况)、应急能力(物资储备及物流通达水平)、恢复能力(恢复与重建)等重要指标为核心,对锡林郭勒盟的旱灾灾前、灾中、灾后三个阶段的响应能力进行评价与地域划分,并与锡林郭勒盟的旱灾等级区划相结合,构建了灾害-响应程度模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然灾害备灾能力评价与地域划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备灾响应能力评价的指标选择、指标模型的建立和地域划分;厘定了救灾物资的分类体系;基于救灾物资救助等级的划分程序,提出了国家主要灾种和救灾物资的救助评价等级及其地域划分.救灾物资的救助地域划分,不仅可以为国家不同自然灾害救灾物资代储类型和数量的地域匹配提供依据,而且可以为灾害救助区划服务,特别是为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提供物资保障,从而达到有效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冷高压前端,冬季寒冷而漫长,极易发生雪灾,几乎每10年就会发生一次雪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根据自然灾害理论,构建了锡盟雪灾救助区划评价指标模型.以雪灾历史灾情、人口分布、牲畜分布和第一、二、三产业为危险性指标,以人口分布、GDP分布、道路通达性为救灾能力评价指标,并利用先进的3S技术和计算机存储技术,将各个指标进行空间模拟计算.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到了锡林郭勒盟5级救助区划图.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结合救灾点分布情况,依次制定了各级地区的救助方案,为政府的减灾救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吉林电网的暴雨灾害风险等级区划与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暴雨灾害对电网安全的风险等级区划与评估,可以指导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最大限度保证电网安全.从风险评估四要素出发,充分考虑各要素的空间差异和权重差异,构建了等级划分标准,开展了风险区划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暴雨洪涝对吉林电网危害最高的地区是长春部分地区、吉林市辖区和通化的集安地区;其次是长春大部、四平大部、吉林部分地区和延边州的珲春部分地区;风险最低的地区主要在白城部分地区、白山部分地区及延边大部.从风险区划各指标的分析来看,通化地区南部的高风险性是由致灾因子的高危险性起主要作用,而吉林省中部地区的高、中风险性是由其孕灾环境的高敏感性及承灾体的高易损性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区域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子系统选取指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模型,结合GIS中自然断点分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全面综合地分析各地区相关性和差异性.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实例,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区划方法,将淮河流域分为6个旱灾风险分区,并对区划结果进行分析,为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和非工程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编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和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构建了综合城市化水平(C1)指标和综合自然灾害强度(QC)指标;运用数字地图技术,在模型与图谱互馈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城市承灾体与致灾因子的综合定量评价,编制了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图.将中国区划为3个一级区,即沿海城市灾害区、东部城市灾害区和西部城市灾害区,以及15个二级区和22个三级区,为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和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受各种灾害影响的主要群体,灾前储备应急物资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灾害的不利影响。综合性、标准化备灾能指导家庭应对多类型灾害,有效利用物资资源。选取《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基础版)》的发布时间、发布单位、适用场景及物资的分类和名称、物品的分类及数量等指标,利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家庭应急物资进行综合性和标准化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应急物资综合备灾是应急管理改革时代背景下,适应综合减灾、大应急的理念发展的灾害管理环节;(2)提出“家庭应急物资综合备灾”概念,明确这种“综合”是综合减灾的综合、是全灾种应对的综合、是专常兼备的综合;(3)家庭应急物资综合备灾标准化具有可行性,并给出家庭应急物资综合备灾标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草原雪灾发生后对草原牧区社会与人们活动造成的影响,以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以2010年为典型案例年,收集了案例年的气象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选取社会与个体、社会与家庭、社会与机构、社会与秩序、社会与稳定和社会与心理为指标,利用熵组合权重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锡林郭勒盟草原社会影响评价模型,对研究区雪灾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初步定量评价及区划。结果显示:锡林郭勒地区草原雪灾社会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特征为中部偏低,两边偏高,东部地区雪灾社会影响最高;雪灾对锡林郭勒盟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社会心理三个方面的影响较为明显;降雪量与草原雪灾社会影响存在趋同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雪灾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洪水灾后恢复重建行动与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中国洪水灾后恢复重建的实践 ,总结了中国洪灾灾后恢复重建的结构体系 ,并依此讨论了洪水灾后恢复重建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指出 ,应明确洪水灾后恢复重建与备灾和防灾的关系 ,并提出了洪水灾后恢复重建的结构体系与程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然灾害灾后响应能力评价与地域差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灾后恢复是减灾管理的重要环节。从灾害系统角度界定了恢复性的概念;构建了由地均粮食产量、单位面积上拥有的病床床位数、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地均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基本建设投资和综合通行能力等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灾后恢复能力指数模型;对全国县域单元进行了灾后恢复能力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灾后恢复能力指数Z值呈现“东高西低”的地域差异;贫困县域Z值普遍偏低,西藏、新疆西部、西南云贵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带应是当前进行恢复能力建设的重点区域;城市Z值普遍较高,其地域差异与城市经济水平相对应。研究结果可为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提供依据,为减灾县域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12.
韩金  戴尔阜 《灾害学》2021,(2):220-227,234
台风破坏性巨大,易与暴雨、洪涝、风暴潮灾害发生碰头现象,严重威胁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台风减灾决策研究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该文基于系统动力学和多灾种灾害建立防灾减灾模型,包括物资人员调度子块、信息传递子块、灾害系统子块。以海南省海口市台风灾情及政府防灾减灾工作为例进行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政府资源调度能力越高,城市应急能力达到峰值速率越快;受预警等级及应急能力的影响,信息热度迅速上升至峰值,之后缓慢下降;对建筑物与电力系统进行抗灾加固,降低其脆弱性,提高水库堤坝及交通防灾减灾工作人员配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缓灾情。该模型能为政府制定防灾减灾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防灾公园的减灾功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震灾害避难疏散的经验与教训表明 ,城市公园是重要的避难场所 ;防灾公园是减灾功能特别强的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改造成防灾公园或规划建设新的防灾公园可以提高城市公园的综合防灾减灾功能。发生城市突发事件时 ,防灾公园可以用作紧急避难所、灾害对策据点。防灾公园具有供居民避难以及确保避难人员基本生活条件的功能、防灾减灾功能、情报收集与传递功能、医疗与救护功能、运输基地功能等。强化防灾公园减灾功能的主要措施是广泛采用高新科学技术 ,并对防灾公园系统实施综合性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4.
无妄之灾     
当灾难降临时,对灾难进行解释是治愈公众创伤的重要方法。但有时,人们却找不到任何合理的解释。事故发生在1975年2月28日伦敦的摩尔吉特地铁站。自那天起,这家地铁站的名字便成了“无妄之灾”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灾害与发展     
翻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我们发现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与灾害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曾这样比喻:福兮祸所存,祸兮福所依。灾害使人类在承受苦难的同时,促使人类不断探索和寻求战胜灾害的科学方法与技术,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在付出惨重代价的同时,修正发展中的错误行为,并最终得到发展,甚至将害转换成利。可以说人类发  相似文献   

16.
灾害与预防     
2008年7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共事务官员在美国科学协会组织的灾害与预防讨论会上,做了预防与减轻灾害的科学报告,介绍了人类诞生以来就面临着来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自身的种种威胁.并与各种灾害进行艰苦斗争的历史。长期以来,科学家针对灾害开展了大量研究,以求认识和了解灾害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并探索避免或减轻其危害的有效途径,也取得了很大成果。  相似文献   

17.
18.
19.
广东省台风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叶雯 《灾害学》2002,17(3):54-59
根据《台风年鉴》等台风资料,分析了广东省台风灾害的特点,讨论了台风灾害对广东省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广东省台风灾害的特点提出了减轻台风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尾矿库溃坝灾害链及断链减灾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矿库溃坝灾害是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其溃坝机理和控制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在尾矿库事故统计分析基础上,根据灾害系统理论,从尾矿库溃坝灾害的形成发育过程入手,构建了五种常见的尾矿库溃坝灾害链模型和灾害链节点横向耦合形成的复杂灾害链网,分析了其成灾特征,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尾矿库溃坝灾害链演变过程可划分为早期孕育阶段、中期潜存阶段和晚期诱发阶段;②从各阶段的特征出发,提出了相应断链减灾措施,特别是早期孕源减灾策略;③将尾矿库溃坝灾害链理论应用于湖南省某尾矿库工程治理上,实现了该尾矿库灾害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