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生事故的原因很多,但从事故分析看,85%~90%是由于操作人员违章和误操作引起的。通过对违章人员调查和事故案例的分析表明,违章时的心理状态有以下6种:1-习以为常、麻痹侥幸心理由于把自己的工作习惯当作经验,并不感到有什么危险,不重视规章和规范。有这种心理活动时,违章人的头脑是清醒的。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客观条件的复杂性,结果发生事故。2-情绪干扰心理如人逢喜事精神爽,高兴、满意、愉快,使人观察敏锐,反应迅速,动作灵活,操作准确(但也不能排除乐极生悲)。相反,当操作人员在心情不舒畅的心境下进行作…  相似文献   

2.
一般地说,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可归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内因是指劳动者的技术、心理活动等方面出现了与作业要求不相协调的情况:外因是指设备状况、预防措施、防护用品以及劳动环境的条件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国内外大量的事故统计表明,在企业内所发生的事故中,70%~75%是由于劳动者在操作行为发生错误或违章作业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港机操作人员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港机操作人员不安全心理因素的防止、控制方法及纠正各种违章肇事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港机操作人员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港机操作人员不安全心理因素的防止、控制方法及纠正各种违章肇事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由特种作业人员违规违章操作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占生产经营单位事故总量的80%,这让人更加关注特种作业。特种作业之所以特,因为它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而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就称为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焊工等17种相关人员。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特种作业  相似文献   

6.
王世杰  李贵宾 《安全》2014,(8):45-47
正违章是事故的根源,通过对某钻井公司近5年20余起有人身伤害的事故调查发现,仅有一起事故中受伤人员无违章现象,这仅有的一起受害人未违章的事故,也是由于他人违章造成的。一定意义上说,事故的发生多数因人员违章造成的,不论是设备保养不到位,还是操作方法不正确,或是工作环境影响等,起决定意义的仍然是作业人员。1钻井作业特点(1)设备特殊性。钻井施工机械多为钻井石油专用机械,设备的特殊性、单一性决定了研发的局限性,更新频率远不及市场通用设备更新,  相似文献   

7.
习惯性违章是现场安全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容易在操作人员(特别是有丰富经验的老职工)中出现,通过对某石化厂操作人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有10%左右的操作人员在日常操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习惯性违章行为。2005年3月30日,某大型氮肥厂合成车间在辅锅点火过程中,操作人员先开油阀后伸火把,使辅锅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当火把一伸进辅锅炉膛内时,发生闪爆事故。  相似文献   

8.
班组是安全工作最基层的贯彻执行单位,而事故又往往出在班组。大多数的事故是人为造成的。如何控制班组少发生或不发生事故,谈以下几点看法。 对班组违章者来说,有两种违章。一种受某种动机支配,主要表现有:片面追求或突击生产任务,超高定额冒险违章;荣誉感好胜心逞强违章;想省事图方便侥幸违章;有某种刺激或金钱诱惑违章;好奇心理驱使违章;虚荣心爱面子从众违章等。另一种受主观意志支配,主要表现有:劳动疲劳过度所致;思想情绪失常所致;作业环境恶劣所致;习惯性操作所致;安全知识贫乏所致;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属于违章操作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6%(其中违章指挥占16%)。可见,杜绝违章操作是减少事故的主要途径。要减少或消除违章操作,必须掌握违章者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才能防患于未然。本文就违章者的心理状态作肤浅的剖析。一、麻木心理麻木不仁者忽视安全的重要性,既不学习安全知识,又不钻研技术,工作粗枝大叶、敷衍塞责,心目中根本没有安全规程、技术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使用规程,工作前不作任何检查和确认,随意操作。这种人除自己常常出事故外,还不时造成他人的不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5日23时15分左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瑞之源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井下有128名当班作业人员生死不明。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员延报5个多h,妄想着能够顺利处理的话就隐瞒事故,随后又组织37名作业人员盲目下井施救,由于错误决策、违章指挥,造成次生事故。此次事故经抢救共有60人脱险,7人重伤,1人轻伤;105人遇难,其中包括事故后下井营救的15名人员;直接经济损失4275.08万元。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每当谈到习惯时,人们似乎总是联想起习惯性违章、习惯性动作,很少会想到习惯性按章操作、习惯性上准标岗、习惯性干标准活和习惯性安全生产.在日常的生产中,由于习惯性违章违纪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实在太多,也使企业和家庭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从笔者手中掌握的安全生产信息来看,在企业发生的各类事故中,因习惯性违章而引发的事故占到相当大比例.  相似文献   

12.
作为垂直运输物料的升降机大量地使用在工矿企业,今年连续发生了几起升降机层门处高处坠落事故.从事故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这几起事故主要是由于使用单位管理不当,操作人员无证操作或维保人员违章检修造成的,但也不可忽视的是门锁机构的设计制造和安装的缺陷,也是酿成该几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所以为了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除了加强升降机的使用管理和提高维修、使用人员的素质外,确保门锁的可靠性还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层门闭锁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赵永光  傅贵 《安全》2010,31(11):12-15
对我国1950~2009年煤矿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引起事故的火源分布规律。结果表明,88.1%的事故由外因火源引起;引起事故的外因火源来源按发生频率大小主要有:违章放炮、仪器设备失爆、摩擦撞击、带电作业、电缆短路、拆卸设备、电缆接头漏电、明火明电、吸烟;其中,68%的外因火源来源于工人的违章行为,32%的外因火源来源于电气设备原因。在对近年外因点火源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笔者针对工人违章行为及电气设备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完善安全结构工资;逐步建立工人违章联锁制度,又称"安全伙伴";对一线工人普及电气安全知识,并将可能存在明显电气安全隐患的部分分配给普通工人负责。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每当谈到习惯时,人们似乎总是联想起习惯性违章、习惯性动作,很少会想到习惯性按章操作、习惯性上准标岗、习惯性干标准活和习惯性安全生产。在日常的生产中,由于习惯性违章违纪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实在太多,也使企业和家庭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从笔者手中掌握的安全生产信息来看,在企业发生的各类事故中,因习惯性违章而引发的事故占到相当大比例。  相似文献   

15.
<正>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的事故是由违章引起的,95%的违章都是习惯性的,也就是所谓的习惯性违章。了解习惯性违章的特点、理解违章人员的心理、懂得如何防治习惯性违章,是消除事故的前提,更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习惯性违章是现场安全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容易在操作人员(特别是有丰富经验的老职工)中出现,通过对某石化厂操作人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有10%左右的操作人员在日常操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习惯性违章行为。2005年3月30日,某大型氮肥厂合成车间在辅锅点火过程中,操作人员先开油阀后伸火把,使辅锅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当火把一伸进辅锅炉膛内时,发生闪爆事故。  相似文献   

17.
发生事故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是重要原因之一。人们在分析事故时,往往指出这是违章指挥,那是违章操作,但,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这样去做的呢?这里涉及人的心理问题。因此,对职工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掌握其规律和特征,无疑是有的放矢地做好事故预防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第一步。 大港油田技安环保处的王震亚同志,从人的心理角度对事故进行剖析,用十篇文章系统论述作者的认识,这是研讨安全心理学的一次尝试。本刊将陆续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心理素质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心理素质与对策吉林市劳动局副局长高翠英一从吉林地区近几年伤亡事故的分析看,有近70%的事故是由于行为人的心理状态不够稳定导致的违章违纪造成的。因此,笔者认为分析和掌握事故责任者的心理状态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一个重要措施。根据对事...  相似文献   

19.
吴虎 《安全》2010,31(6):30-30,34
安全是煤矿天字号大事,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它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如果企业事故不断,那就谈不上什么经济效益。从事故统计分析来看,即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且大部分又与习惯性违章有关,而在习惯性违章人群中青工又占据了大多数。要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就必须让其遵章守纪,  相似文献   

20.
<正>纵观发生的因焊接引起的重特大事故案例中,主要原因都不在于焊、切割设备和能源的本身,而绝大多数是由于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思想麻痹、操作不当、制度不严、安全措施不落实而造成的,说白了违章作业是罪魁祸首。我们必须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各级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社会面安全状况的防控,重点突出对小微企业、"五小"场所及人员密集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