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河西地区环境现状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分析了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改善河西走廊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安阳市环境空气中TSP、PM10 污染水平及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3个功能区2002年4月—12月环境空气中TSP、PM10的监测结果,了解了不同月份和不同功能区TSP、PM10的污染水平及相关性,TSP与PM10比值分析结果表明,TSP、PM10质量浓度差别不大,存在相关性。通过分析安阳市环境空气中TSP月变化趋势,得出PM10和TSP的污染状况相近,都是春季最重,冬、秋季次之,夏季最轻。  相似文献   

3.
库尔勒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库尔勒市PM 10、PM 2.5年均浓度超标现象,基于市区3个环境监测站2013—2017年的逐时观测数据,分析PM 10、PM 2.5污染特征、成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3—2017年库尔勒市PM 10年均浓度变化较大且无明显趋势,PM 2.5年均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②季节尺度上,库尔勒市PM 10在每年2—5月呈现高浓度,PM 2.5高浓度期则为10月至翌年5月;③城郊的开发区站PM 10浓度最高,老城区的州政府站PM 2.5浓度最高,在PM 10和PM 2.5的高浓度期空间差异尤其显著;④PM 10与风速显著正相关,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蚀沙尘颗粒物是库尔勒地区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来源;⑤库尔勒市PM 10主要为外源输入,PM 2.5则以城市内源为主,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温度等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 PM2.5和 PM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郑州市2013年PM2.5和PM10颗粒物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对郑州市各国控站点的PM2.5和PM10的达标情况、变化趋势等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郑州市PM10和PM2.5的年均质量浓度均超过了新标准规定的年均值二级标准限值。 PM10和PM2.5月均值峰值出现在1月和10月,谷值出现在8月,各月PM2.5的超标天数都大于PM10。PM10和PM2.5冬季的日均值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呈双峰型,夜晚浓度整体高于白天;PM2.5春、夏、秋三季日变化呈单峰型,PM10夏季和秋季呈单峰型,春季呈双峰型。 PM2.5和PM10日均值有着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M2.5和PM10浓度的比值(p)10月最高。  相似文献   

5.
选用博乐市2010年大气PM10与TSP监测数据月均值,分析了PM10与TSP在大气中的浓度变化相关性趋势、沙尘暴天气对其相关性的影响以及PM10占TSP中的浓度比,并得出PM10与TSP的浓度变化趋势除沙尘暴天气干扰外非常相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2002—2012年京津唐PM10变化规律及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2年6月—2012年5月京津唐城市群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的长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合3市的地理、气候气象条件,分析了京津唐城市群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根据3市PM10相互之间的发散系数,定量分析了3市PM10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2002—2012年北京市的PM10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012~0.600 mg/m3,天津、唐山2市的PM10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14~0.600、0.019~0.452 mg/m3。2008、2011年天津市PM10质量浓度年平均值达到二级标准,唐山市从2008年后PM10质量浓度年平均值达到二级标准;北京市PM10质量浓度总体变化趋势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天津、唐山市均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但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略不同;北京-唐山、北京-天津、天津-唐山之间PM10的月度发散系数范围分别为0.402 7~0.159 2、0.406 8~0.142 9、0.323 1~0.107 8,说明空间距离最近的天津-唐山之间大气污染的相互影响较北京-天津、北京-唐山之间大。  相似文献   

7.
吴雷 《干旱环境监测》2012,26(3):158-161
根据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30日在同一个监测点取得的PM2.5和PM10监测数据,分析采暖期颗粒物污染水平特征。结果表明,PM2.5浓度和PM10浓度之间高度线性相关;克拉玛依市冬季空气环境中PM2.5是PM10中的主要组成成分;PM2.5浓度在一天内基本保持稳定,而PM10浓度在一天之中的变化幅度较大,峰值出现在中午上下班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利用库尔勒市2006—2013年的PM10监测数据以及同期常规气象资料,使用非参数分析(spearman秩相关系数)方法分析了常规气象要素与PM10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PM10浓度与各气象要素关系密切:气压较高时,PM10浓度易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当气温≥20℃时,温度越高PM10浓度超标天数越少,当气温20℃时,较高的气温则不利于PM10的稀释扩散;温度露点差越小,PM10的超标率越大;PM10浓度随风速的增大先降低后增加;降水对PM10有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区大气中PM2.5和PM10质量浓度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设置1个监测点位,采集了西安市区大气环境中PM10和PM2.5样品,采用重量法测定了PM2.5和PM10质量浓度。结果表明,西安市区PM2.5质量浓度为16~558μg/m3,平均值为128μg/m3,超标率69.1%;PM10质量浓度范围为32~887μg/m3,平均值为249μg/m3,超标率71.8%。虽然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逐日变化幅度比较大,但是整体变化趋势非常相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31 9)。PM2.5和PM10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均为冬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较低,夏季最低。ρ(PM2.5)/ρ(PM10)为0.245~0.822,平均值为0.510,说明PM2.5在PM10中所占比例大于PM2.5~10;此外,该比值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冬季、夏季较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霾天气发生时,该比值和PM2.5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无霾天气。  相似文献   

10.
东营春季PM10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0年4月采集了东营市大气PM10样品,测定了PM10的浓度,并采用IMPROVE-TOR方法准确测量了样品中的8个碳组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东营市大气PM10的平均浓度为(147.02±56.22) μg/m3;PM10中有机碳(0C)、元素碳(EC)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1.82、3.68 μg/m 3;PM10中OC和EC显著相关,表明OC、EC的来源相同;所有采样点PM10中OC/EC均大于2.15,表明存在二次有机碳(SOC)的贡献;PM10中SOC平均质量浓度是3.91 μg/m3,占OC质量浓度的33.08%;通过计算PM10中8个碳组分丰度,初步判断东营市颗粒物中碳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道路扬尘和燃煤.  相似文献   

11.
对长沙市环境空气中PM10、PM2.5质量浓度进行自动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分布的均匀性。结果表明,在1 d的4个典型时刻以及日内,PM2.5的质量浓度分布总体上较PM10均匀;从月内日均值及2013年1月—10月的月均值变化情况看,PM2.5质量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总体高于PM10,表明PM2.5在长时间尺度上的分布较PM10更不均匀;就功能区分布而言,PM10、PM2.5质量浓度分布的均匀性没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两者的变化幅度与功能区类别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春季呼和浩特沙尘天气与TSP和PM_(10)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TSP和PM10逐时监测数据,对2008年春季呼和浩特市TSP和PM10浓度的变化及其在沙尘天气过程中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8年春季TSP和PM10浓度值多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沙尘天气是影响空气环境质量的主要诱因。(2)TSP和PM10浓度在沙尘暴发生当日及前后几天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以沙尘天气发生当日浓度最大。TSP和PM10浓度3月份最低,4月份次之,5月份最高。(3)不同沙尘天气过程中,TSP和PM10浓度相差明显,且TSP与PM10/TSP值随沙尘天气强度的增加而增大,PM10在不同沙尘天气过程中均为主要组成成分。(4)沙尘天气过程中TSP与PM10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郊春季PM10 污染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上海市郊金山环境监测站2007年春季的逐时PM10和气象参数的观测数据,分析了PM10日平均质量浓度和最大质量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小时平均质量浓度的分布规律,气象条件对PM10质量浓度的影响,并利用HYSPLIT轨迹模型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对一次最严重的PM10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在春季有11日出现超标,污染比较严重;风和降雨对PM10质量浓度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4月2日监测点PM10日平均和最高质量浓度分别达到0.78 mg/m3和1.0 mg/m3,均为全年最高值,这与北方冷空气携带沙尘南下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城区典型居民住宅区PM2.5和PM10监测结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网络中的一个城市居民住宅区监测点进行了为期一年的PM2.5和PM10的同步监测,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PM10日平均浓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194~0.889,月平均浓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420~0.667;冬季颗粒物中小粒径颗粒物PM2.5的比例较高,春季则较低;随着相对湿度的上升;颗粒物中小粒径颗粒物PM2.5的比例缓慢升高;比值变化的风向特征与监测点周围环境情况有关;PM2.5和PM10监测结果月均值之间和各月的日均值之间均线性相关,回归直线关系存在。  相似文献   

15.
徐锋 《干旱环境监测》2012,26(2):81-84,111
利用乌鲁木齐市PM2.5//PM10自动监测数据,分析PM2.5与PM10的浓度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的标准限值,乌鲁木齐市冬季PM2.5污染重于PM10。PM2.5浓度为0.164mg/m3,超过二级年标准限值的3.7倍,超标率为73.9%。PM2.5浓度日变化曲线昼高夜低,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3:00~14:00(北京时间)。PM10中PM2.5所占比例较高,PM2.5/PM10为0.79,相关分析和检验显示PM2.5与PM10的线性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92。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北典型大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天气,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较高,利用兰州、西宁、乌鲁木齐、银川、呼和浩特等城市2000年6月~2007年12月每日浓度最高的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资料,研究了5个省会城市PM10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五个城市PM10污染都较严重,PM10为主要污染物的日数每月平均超过20天。五个城市的季节分布特征类似,冬春季浓度较高,平均值都达到了国家二级污染标准,夏秋季相对低一些。其中,兰州和乌鲁木齐冬季浓度值远高于其他城市。五个城市均属煤烟沙尘型污染,但煤烟和沙尘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主城区PM 10 与能见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00年以来重庆市主城区能见度变化趋势及2006年PM10的污染现状,能见度和PM10质量浓度负相关,尤其采样期间的相关系数为-0.76。根据PM10源解析和PM10成分与能见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提出应重点控制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污染。  相似文献   

18.
运用大气扩散理论,得到了隧道内自然通风和纵向通风状态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扩散模型,并由隧道口PM10浓度、隧道截面积、隧道内风速,以及车流量和类型等参数,获得了整条隧道内的不同PM10浓度分布.模型表明,随着隧道深度的增加,PM10浓度逐渐增大.通过采用纵向通风的玄武湖隧道各参数,得到了3组不同条件下的PM10扩散模型,并用所得模型计算了隧道内不同深度处PM10的浓度.沿隧道不同深度测得的PM10浓度值的比较结果表明,实际测定值围绕计算值上下波动,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PM10和PM2.5中水溶性离子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2011年5月—2012年1月在天津市南开区设立采样点,采集大气中PM10和PM2.5样品。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阴离子、阳离子成分,分析其主要组成、季节变化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天津市PM10中离子平均浓度为71.2μg/m3,占PM10质量浓度的33.7%。PM2.5中离子平均浓度为54.8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39.6%。NH+4、SO2-4、NO-3等二次离子含量较大,且夏季含量均为最高。颗粒物总体呈酸性,PM10中∑阳离子/∑阴离子平均值为0.92,PM2.5中该比值为0.75。来源分析发现,PM10可能主要来源于海盐、工业源、二次反应及土壤和建筑尘等,PM2.5则主要来源于海盐污染源、二次反应及生物质燃烧。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干草原冬、春季大气气溶胶的若干特征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大气气溶胶浓度以及散射等特性对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与预测研究有重要意义,文利用2009年1~4月在锡林浩特观象台草原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冬、春季背景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黑碳质量浓度、散射系数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背景天气下,PM10、PM2.5、PM1.0浓度值都较低,平均值分别为22.7、9.5、6.1μg/m3,3种PM浓度值间的相关性不同;黑碳浓度平均值为0.59μg/m3,小粒子中的含量较高,其日分布规律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与各PM浓度分布有较大不同;散射系数平均值为31.2Mm-1,与PM10、PM2.5、PM1.0、黑碳质量浓度都显著相关。三种PM中,PM2.5对散射和吸收的影响最大。风速、相对湿度对不同粒径的PM以及黑碳浓度、散射系数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