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暑假,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来到公园游玩。屈指算来,我已经将近一年没有来这个公园了,一路上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沿着园内那条熟悉的小路急匆匆往前,找寻最爱的那片水池。突然,我停下了脚步,一股刺鼻难闻的味道直冲我的鼻腔。我皱起眉头,捏住鼻子,回头看着爸爸,他突然连续打了三个响亮的喷嚏,说:"这是什么味儿啊?太难闻了!""不嘛,我不走。我要捉鱼,妈妈,我就是要  相似文献   

2.
这是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在公园尽兴玩耍,看到公园草坪中开有许多美丽的鲜花,蜜蜂采蜜、蝴蝶飞舞,我的心怦然而动,不由得蹲下身子,细细观赏起来。这时,离我最近的一朵花的花蕊中突然散发出无数道美丽的光环,十分柔和、十分温馨,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着我,我慢慢走了进去……当我的双脚又着实踩在地面上时,我惊奇地发现,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2004,(2):38-38
小记者: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区小枣沟小学 高宇洁目击现场:公园 去年春天,由于非典的出现,人们更加注意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城市中“消灭”了很多多年沉积的垃圾死角,对随地吐痰者也加大了惩罚力度,乱倒垃圾的现象减少了。然而,在生活中,“不和谐之音”还是处处存在的。 另外,还有现象令我很不解,那就是垃圾箱分类不明确。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看见一个小女孩手里举着喝光了牛奶纸盒,冲着一黄一蓝分别写着“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字样的两个垃圾箱发起了愣。小女孩根本  相似文献   

4.
滴血的大海     
赵晓 《绿叶》2005,(10)
一艘红帆船跃出海平线,载回了岸边久久等待着的少女心中那圣洁的幸福。这则美丽的童话,在我舞(竹)刀弄(木)枪的童年时代留下了别样清丽的印象。从此,红色与大海成了我意念中的浪漫。然而,“红色与大海”同“红色的大海”绝不是一回事。大海变红可不好玩,更不浪漫,无论对人、对鱼,还是对大海。这就是赤潮。总不相信赤潮真会是红的。直到前几日,在电视里看到一组航拍资料,蓝色的大海上赤潮肆虐,在阳光下发出缕缕刺眼的红色,像海魔的赤发,又像大海滴血的伤口。赤潮原本是自然现象。作为大海的一种自我调节方式,原本有限的赤潮与人类关系并不是…  相似文献   

5.
<正>环保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你瞧,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呢。那是一个星期天,我陪姥爷去公园走路散心。公园可漂亮了,弯弯曲曲的小路旁绿树成荫,五颜六色的野花静静盛开。远处的小湖,被午后那暖洋洋的阳光照耀着,如同镶嵌在公园里的一颗巨大的宝石。微风吹过,湖面上便荡起一圈圈美丽的波纹。"我们去划船吧!"我向姥爷提议道。"好呀!"  相似文献   

6.
正大年三十的晚上,一阵"啪啪啪"的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知道,那是人们在"驱逐年兽",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殊不知正是这驱逐"年兽"的鞭炮正慢慢地吞噬我们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清晨,我和爸爸去公园散步,在停车场看到地上一片狼藉,远处有一些清洁工人正在清理"战场"。我走上前去,问:"叔叔阿姨们,新年好!你们为什么大清早就来这工作?"叔叔疲惫地说:"唉,别提了,昨晚上许多人来这放烟花,放完以后也不  相似文献   

7.
早听说阿寒国立公园是日本北海道最美丽的公园之一,初春时节我来到风光秀丽的阿寒湖游览时,这片胜地让我好好地静心徜徉了一回。  相似文献   

8.
郭秦  邹萍 《环境教育》2005,(4):19-19
沙洲公园秋天的景色分外迷人。树木脱下了翠绿的衣裳,换上了金色的秋装。一阵秋风吹来,金色的叶子随风飘舞,仿佛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我很喜欢在公园里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散步。这是一条用鹅卵石铺设的小路,一直通向公园  相似文献   

9.
<正>下午,一进公园的大门,就望见许多排列在小路两旁的大树。那可人的绿色,给小路增添了几分生机。我漫步在这里,听到几只麻雀在枝头欢唱着,金灿灿的阳光似利剑般穿过树叶,斑斑驳驳地照在地上。看!在那不远处,是一块湖泊。不过,这片湖泊上漂着塑料袋、雪糕袋……只有一个老爷爷在小船上用大网子捞着垃圾,我决定  相似文献   

10.
乡愁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我的乡愁,不是邮票,也不是船票,是那特别的"固执"。我现在的家是高楼中的一套,而以前的家是低房中的一户。家乡的家很大,但能填满心;现在的家很小,却温暖不了心。家乡拥有蓝色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绚丽的霞;现在的天空白如死灰,毫无生机,偶尔飞过一架飞机,留下轰鸣声。站在家乡的窗台前,看到的是一片翠绿,听到的是  相似文献   

11.
<正>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来到公园游玩。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出行,但一位老爷爷的出现却让这次游玩变得不"普通"。我一进公园,便看见了一位老爷爷。他身材矮矮痩瘦的,眼睛被满脸的皱纹挤得小小的,头发也有些稀疏,最重要的是,他居然还带了个捞网。我心想:肯定又是来公园小河里捞鱼,破坏生态的,我最讨厌这些人了!我看到他要把捞网放下去时,  相似文献   

12.
在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高铁公园游玩。未进公园门,便听见潺潺的流水声。寻声走去,壮美的瀑布直逼我的眼帘,这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相似文献   

13.
车窗垃圾     
正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爸爸带我和妈妈一起去城郊的公园玩,在等一个红灯的时候,前方的银色轿车中,飞出了一张小小的纸巾,恰好飞到马路中央。一个环卫工人见了,想要上去捡起来,走到马路半中央时,一辆摩托车快速驶来,与环卫工人擦肩而过!我想:如果那辆摩托车再偏一些,也许环卫工人会被当场撞飞。  相似文献   

14.
聆听夏夜     
夏天,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人们都睡着了,一切都沉浸在梦里,被扔在公园旁垃圾筒里的花儿们嘁嘁喳喳地交谈起来。红玫瑰花说:"唉,现在的人们呀,心灵比垃圾筒还脏。都说我是爱情的象征,可他们把我们从母亲的身上剪下来,用精美的包装纸包扎好,送给他们的爱人,可当爱情的表白遭到拒绝时,那我们就和其他有同样遭遇的伙伴成为垃圾筒的常客了。"紫丁香说:"谁不愤怒呀,垃圾筒这地方实在太肮脏了,虽然它们表面看起来很干净、漂亮,其实内里又臭又脏,什么都混杂在一起,废电池、  相似文献   

15.
臭小子有个大家庭臭小子官名叫“臭氧”,洋名——或者说它的化学符号为“O_3”。臭小子是人们对它的一种爱称。要说臭小子的家庭有多大,是个啥样子?咱们在地球上的人们没法形容,还是让去过太空的人说说吧。那是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把载有两名字航员的登月舱送上了月球。回望地球,宇航员们禁不住兴奋地报告说:地球原来是一颗蓝色的美丽星球啊! 啊!蓝色的星球,神奇的蓝色星球! 宇航员们知道,这蓝色来自地球大气对太阳光芒的映照。正是地球借助了万有引力的作用,才把厚达万里的大气层拢在自己身边,并用各种不同的气体,为自己编织了这层美丽的外衣。地球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编织并穿上这件美丽的外衣,不是为了漂亮好看,而是为了给她的儿女——那地球上的生灵万物提供庇护,给他们留住阳光,保住温暖;给他们拦住水份,提供乳汁;给他们挡住紫外线,免被灼烧致命……正是地球母亲有了这件蓝色而又神奇的外衣,给大地万物  相似文献   

16.
大地之色     
欧洲大地上的色彩是斑斓的。那是我过去不曾看到过的一种流畅的景观。我不知那是大自然的神圣赐予,还是人类的刻意为之。最喜欢从奥地利到德国途中那片绿色风光。山野起伏在阿尔卑斯山绵延的坡谷间。因为是山区,树林的颜色于是很深。所以远远看去,便成为了那种浓重的墨绿,据说这就是被称作“黑森林”的那种树林。因为树的绿色过于  相似文献   

17.
山宗水源     
徐刚 《绿叶》2014,(1):6-15
正这是一块石头,一块拥有一亿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化石。它采自中国西部地区,记录着青藏高原的地质沧桑。假如我们从空中遥望地球,中国西部那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连绵的高原傲然迤逦、超凡脱俗,人们说这是造山运动留给地球的英雄勋章。在这地球的巅峰之上,分布着一条条蓝色的、温柔的、流动的、曲曲折折的线条,那是河流,那是我们的长江、黄河、澜沧江以及它们的分支水系。青藏  相似文献   

18.
知耻而退     
正人人有责的环保氛围下,倡导有余,行动不足,甚至因丧失耻感而制造的污染事件层出不穷,都成为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人假扮盲人,做了个社会学实验,拿50元当5元请求路^换零钱,由此记录诸多路人的真实反映。有个小伙拿走了这50元大钞,快速离开的时候,被"盲人"当即喊住告知真相,他羞愧难当:"这让我感觉我就是个混蛋!"视频一时成为微博热门话题。一位母亲带着女儿在公园玩,随手将喝完的空饮料瓶放在了花坛带上,四岁的女儿满脸狐疑:"妈  相似文献   

19.
家乡的公园     
<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保护自然环境,共同建设美丽中国,我的家乡也是这样。经过这几年的生态建设,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说生态公园吧,公园原址本来是一片连绵起伏的沙丘。爸爸说,小时候他经常来这里种树,由于风沙大,小树的成活率低,沙化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后来,政府在这里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对生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有许多国家公园、自然公园,据说数量居世界第一。建立国家公园、自然公园,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它的目的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是为了保护环境,有的是为了使那些有限资源得以延续,有的则是为了发展旅游业……其实,国家公园、自然公园只不过是义同而名不同罢了。在去加拿大之前,我的一位好友写了一本《论加拿大国家公园》并送我一本,要我写点评论。当时我没有见识过加拿大的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