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海市环保产业科技投入位居全国前列.为了进一步提高投资绩效,需要配套完善相关制度.因此对上海市环保产业研发提出了加大投入、调整投入结构、综合运用财政工具的财政政策,以及深化环保税收政策建议;设计了上海市“政府投入积极导向、企业科研投入为主、金融信贷风险投资支撑,社会多方参与补充”的多元化环保产业科技投入体系.  相似文献   

2.
未来一段时间是贵州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然而目前省内环保企业普遍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环保服务业滞后,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弱,人才储备量小,相关支持政策不配套等现实问题比较突出。要因地制宜实施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产品标准体系,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使环保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满足我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上海市环保产业发展需求的分析,针对上海市环保产业目前存在的政府环保投入相对不足、环保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提升行业水平的大企业数量偏少等问题,提出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加大投入力度,制定技术标准、提升技术装备及技术水平,通过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举措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完善财税激励政策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保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举措.基于空间非均衡性理论与测算方法,通过构建环保产业投入与产出评价指标,计算了我国环保产业投入与产出的基尼系数,探究了东中西部环保产业投入与产出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在2000年、2004年和2011年3个时间点,我国环保产业投入水平的基尼系数处于0.3~0.4区间内,呈现出地区间均衡发展的趋势;环保产业产出水平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3、0.40和0.45,即我国环保产业产出水平的区域差异愈加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呈现出不均衡态势;环保产业投资效率的空间非均衡性明显,2011年基尼系数甚至达到0.72,即投资效率的极不均衡状态.此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环保产业投入水平方面基本一致,东部和中部地区在环保产出水平方面明显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在投资效率方面遥遥领先其他区域.基于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空间非均衡性的特点,提出了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保持东部地区的环保投入力度,发掘中西部地区环保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充分利用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等.   相似文献   

5.
一是集约化程度低,骨干龙头企业拉动作用不够强。环保产品成套技术装备集成化不够,没有形成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建设、运营相互配套、有机结合的产业体系。缺少环保龙头企业,不仅造成了投资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多、技术革新难行、整体实力偏低等不利因素,也形成了骨干企业单打独斗、小型企业内部恶性竞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高校环保类人才培养关系到全人类环境保护的发展大计,当前中国高校环保类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人才流动性大、工程实践性不强以及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提高高校环保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人才培养体制优化架构,采用交叉性和层次性学科融合方法进行复合型环保类人才培养,完善学科配套体系,加大学科投入,优化产业配套,提升高校环保类人才的就业空间,从而提高环保类人才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上接2006年第1期第41页) 2、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一是集约化程度低,骨干龙头企业拉动作用不够强。环保产品成套技术装备集成化不够,没有形成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建设、运营相互配套、有机结合的产业体系。缺少环保龙头企业,不仅造成了投资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多、技术革新难行、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8.
正价值投资是股权投资的一个基本概念,其意在于寻找和投资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证券,并在未来企业成长中获得溢价收益。让企业环保投入成为价值投资,就是从股权投资角度重新发现企业环保投资的价值,通过重构企业商业模式,抓住国家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机遇,推动企业投入环保污染治理板块剥离、重组、股改并最终上市,以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放大环保投资效益,努力实现企业环保投资价值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价值投资是股权投资的一个基本概念,其意在于寻找和投资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证券,并在未来企业成长中获得溢价收益。让企业环保投入成为价值投资,就是从股权投资角度重新发现企业环保投资的价值,通过重构企业商业模式,抓住国家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机遇,推动企业投入环保污染治理板块剥离、重组、股改并最终上市,以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放大环保投资效益,努力实现企业环保投资价值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14,(9)
正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在环境污染整治上层层加码,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强化,加上一系列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方案的出台,许多人欢呼"我国环保产业迎来了春天"。然而,看到政策利好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不够,排污企业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环保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不足,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军伪装防护包装存在质量意识淡薄、标准化程度低、防护包装方法和材料单一等问题。通过研究和借鉴外军,尤其是发达国家伪装防护包装器材建设的成功经验,研制出我军新一代具有防光学侦察、雷达侦察、热红外侦察等多频谱隐身性能,又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操作使用性防护包装器材。  相似文献   

12.
徐秉声  林翎  黄进 《环境工程》2017,35(7):180-184
采用系统论及系统工程方法论,结合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标准制定情况,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支撑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包含4个子体系及22个专业领域,体系的建立可为形成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相关的共性技术、管理与服务标准提供理论参考。通过标准梳理工作,确定未来迫切需要制定一整套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绩效评价的相关标准。该研究成果能够强化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效果,完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体制,对规范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技术与服务市场化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宁  贺军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9):11-15,44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省会,环保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为全面推进哈尔滨市环保产业的发展,为哈尔滨市的发展战略提供优质的产业资源,对哈尔滨市环保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认真分析了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研究发展趋势和发展对策,并提出了未来哈尔滨市在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方面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加快环保产业发展是中国既定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之一。本文在梳理中国环保产业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科技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尽管科技在环保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支撑和引领作用,然而研发技术的单一性、关键设备的欠稳定性以及技术的经济成本过高等因素限制了技术对产业支撑作用的发挥。本研究认为,环保技术的研发应该充分与环保产业发展特点相结合,政府要加大创新型环保企业的培育,加强不同科技资源的统筹和衔接,完善科技扶持政策,加强创新支撑体系建设,鼓励商业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水泥行业为粉尘重污染行业 ,其粉尘治理的好坏 ,反映了其环境保护水平的高低。本文将结合目前水泥工业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水平 ,从窑系统除尘器选择与使用到环境管理多个方面 ,分析提高其环境保护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涛  朱武 《环境科技》2005,18(2):28-29,32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有助于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真空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环保领域.尤其在各种工业废气处理的许多方面和重要环节中,都大量地运用到真空工艺、真空技术及设备。此外,还介绍了真空技术在空气净化、烟气脱硫和酸性混合气体处理中的一些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过去不健全的环境法律制度对环境保护的推进作用不明显,对环境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较低,健全的法律制度对环境保护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对环境产业的组织管理机构起到全面组织和引导环境保护推行的作用;在提高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够带动国民其它行业和部门的发展。健全的法律制度可以很好的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发展,创新环境的公共管理。通过《环保法》对环境治理做出了一系列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的力量,促使环保产业和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东台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监测机构与人员、监测仪器与装备、监测能力的发展、监测体系的完善、环境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阐述标准化建设主要成效、经验和成果;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必须经历建设期、发展期和完善期,只有全面提升监测水平,具备现代化监测能力,才能巩固标准化建设成果;建立现代化的环境监测队伍、现代化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以及现代化的物质条件,完善环境监测现代化保障体系等任务仍然是推进环境监测基本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与环境相关的服务贸易活动,环保服务业是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环保产业的有机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比重提升是环保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环保服务业转型升级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四川省环保服务业也面临国内外的激励竞争,只有环保服务业的国际化,才能顺应发展趋势,更好迎接挑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环保服务业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四川省环保服务业整体亟待完善的发展特点,对其发展思路和对策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