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气氟化物对橡胶树的伤害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熏气模拟试验研究氟化氢气体对橡胶盆载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熏气后,橡胶苗出现典型受害症状,熏气浓度越高,受害越严重,叶片氟的积累量也越高。幼叶总是先于老叶受害,老叶对于氟的累积量高于幼叶;随着熏气浓度升高,电导率明显增加;熏气后,气孔发生变形,而且熏气浓度越高,变形越厉害,随叶片受害程度加大,叶片失绿,叶绿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3.
植物对HF气体的敏感性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综合性状,常用于定性描述大气环境质量状况。通过在密闭的培养瓶中一次性通入不同体积浓度的HF气体,以不同浓度HF胁迫下的不同类型植物为例,观察其在不同时间的外观伤害症状和细胞膜透性与HF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HF的敏感性不同;低浓度长时间和高浓度短时间的症状基本相同;植物细胞膜透性数据即电导率直接反映植物受损程度。综合植物外观症状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并赋予不同权重值,建立相对定量化的大气质量生物学指标评价模式,以定量的判断HF气体对植物的伤害,为应用植物监测和评价大气环境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植物监测,对连云港市郊局部地区果树、蔬菜等连年来品质产量下降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气中氟化物(HF)含量高,局部以化工为主的地区污染较为突出,已对果树、蔬菜造成直接危害。此外,二氧化硫(SO_2)及其复合污染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太原城区绿化植物受氯气伤害的特征及其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开顶式熏气试验技术,对太原城区栽植的某些树种、花卉和草坪植物的叶片受氯气污染的伤害特征及其熏气后的“远后效应”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这些植物的抗氯气能力进行了分级、提出适于氯气污染区的绿化植物和监测植物。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郊菜区大气及蔬菜中氟化物的含量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调查了杭州市郊菜区大气及一些主要蔬菜中氟化物的含量及分布,并对蔬菜中氟化物含量与大气氟污染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郊菜区个别蔬菜中氟化物含量已超过有关标准,这主要与工业污染源的分布有关;蔬菜中氟化物含量与大气氟浓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浓度含氟水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水体除氟迫在眉睫。研发除氟效果好、价格便宜的吸附材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水体除氟具有重大的意义。硅藻土(Diatomite)因其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型、环保型材料近年来在工业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以硅藻土作为吸附剂对水体中的氟化物(F-)进行吸附研究,采用了 SEM、XRD、FTIR 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其结构特性;探究了投加量、溶液 pH、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对硅藻土吸附 F-的影响,对其进行吸附和动力学拟合,并设计正交实验,得出最优条件以及最优组合。结果表明:硅藻土表面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且孔洞清晰,比表面积大,二氧化硅含量较高,且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硅藻土对氟离子的吸附过程能够更好的符合 Freundlich 模型,r值可达 0.993,说明硅藻土对 F-的吸附过程是吸附-络合相互作用,为表面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硅藻土吸附 F-的过程拟合效果优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W-M 动力学模型,r 值为 0.999,表明硅藻土对 F 相似文献
8.
9.
10.
综述了氟化物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吸作用、膜生理和有机物的代谢等生理过程,及异常衰老和遗传变异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化学混凝法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华北某铝加工工厂的高浓度含氟废水进行了小处理研究,此种废水平均含氟浓度190mg/L、pH值7。5,经过几种方案的实验比较,投加石灰,硫酸铝和PAM的方法来处理此种废水效果最好,并据此提出了该厂污水处理站的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2.
用等温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柠檬酸、草酸对砂姜黑土和潮土氟吸附的影响 ,提出了有机酸影响氟吸附的可能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有机酸对土壤氟吸附有较大的影响 :(1)当有机酸处于低浓度时 ,土壤氟吸附量随浓度升高而增加 ;高浓度时 ,土壤氟吸附量随有机酸浓度升高而降低 ;(2 )在有机酸存在条件下 ,土壤氟的吸附量与平衡氟浓度间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运用在人工饲料中定量添加氟化物的方法 ,探讨了氟对家蚕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氟能引起家蚕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显著增强 ,并随添氟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间隔添氟、停止添氟不能减轻这种诱导作用 ,添食石灰能减轻氟对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阜阳电厂灰水氟化物浓度的确定及对地下饮用水源污染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火电厂环境影响评价中,主要利用类比法和实验法确定灰水中氟化物的浓度。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计算法。该方法以氟的迁移转化规律为基础,以物料平衡原理为依据,充分考虑煤源、煤质、除尘方式、除灰方式、排灰方式及冲灰水水质等影响因素。与类比法和实验法相比,该法简便、可靠、实用、经济。鉴于阜场附近地区地下水饮用水源污染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及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氟污染对桑叶光合产物、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及三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氟污染能引起桑叶营养成分的改变。根据氟污染桑叶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了以植物氟含量、蔗糖含量变化情况及外观症状结合来监测大气氟污染对植物危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Fluoride (F) distribution and its effects (fluorosis) were investigated in Antarctica. Droppings (L) excreta selected of aquatic birds, lake water, soil and moss (Polytrichum alpinum) showed a high F concentration. Although bones of Adelie penguin (Pygiscelis adeliae) and skua (Catharacta maccormicki) showed exceptionally very high F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of 832 to 7187 mg kg(-1), their radiographs did not show any evidence of skeletal fluorosis. The possible reason and geochemical aspects of F in Antarctica reg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氟元素以不同的结合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适量氟的摄取有益于龋齿预防和骨骼发育,然而过量氟的摄取会对动物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近年来,大量的人类活动导致水环境中氟含量持续升高。为探究水域氟污染对中国林蛙的毒性影响,本研究以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胚胎为试验材料,对卵黄栓期(G12期)胚胎进行了0、0.7、4.2、19.4、42.8 mg·L~(-1)F-慢性水体暴露直至胚胎发育到变态高峰期(G42期)的研究。分别于暴露25 d和40 d后取样测定了蝌蚪全长、体长、体重和发育分期;此外,分析了F-慢性暴露对变态率、G42期蝌蚪的全长、体长、体重和后肢长以及G42期蝌蚪骨骼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25 d时,4.2 mg·L~(-1)F-处理组促进了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而42.8 mg·L~(-1)F-处理组显著抑制了蝌蚪的生长发育;暴露40 d时,19.4 mg·L~(-1)F-和42.8 mg·L~(-1)F-处理组蝌蚪的生长发育均受到显著抑制。持续进行慢性暴露78 d后,4.2 mg·L~(-1)F-处理组蝌蚪的变态率显著升高,而42.8 mg·L~(-1)F-处理组蝌蚪的变态率受到了显著抑制。此外,42.8 mg·L~(-1)F-处理组G42期蝌蚪形态指标(全长、体长和后肢长)以及骨骼发育均受到抑制。依据G42期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指标和变态率为观察指标,氟离子慢性暴露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为0.7 mg·L~(-1)。研究表明,水环境中高浓度的氟污染会对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变态和骨骼发育等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水体氟污染的生态毒性效应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梅树经氟化氢熏气后,离区纤维素酶活力升高,这可能是某些植物受大气氟污染后产生非正常落叶的原因。熏气前喷洒生长调节物质,可以相对降低纤维素酶活力,有效地抑制大气氟污染产生的落叶效应。 相似文献
19.
The levels of water soluble and total fluoride concentration in 11 different varieties of Ethiopian khat (Catha edulis Forsk, an evergreen stimulant plant) commonly consumed in the country and exported to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were determined by fluoride ion-selective electrode. Known amounts of fresh khat samples were suspended in deionized water, stirred, and the supernatants exposed to a chelator that decomplexes fluoride were assayed. The total fluoride concentration in the leaves was also analyzed after the leaves were dried, charred, and ashed. Water soluble and total fluoride concentration in khat varieties varied, ranging from 0.19 to 0.43 µg g?1 fresh weight and 3.4 to 7.1 µg g?1 dry weight, respectively. The fluoride concentration in matured leaves (12 µg g?1)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young leaves (6.5 µg g?1) dry weight. Assuming that daily khat leaves chewing for an adult is 100 g, fluoride intake from chewing leaves of the analyzed khat varieties is far below the daily fluoride tolerable upper limit. The safe intake of fluoride is recommended to be 1.5–4.0 mg day?1 for adults and less for children. However, chewing khat leaves may contribute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fluoride for the total daily intake of an individual and should not be overlooked while estimating the total dietary intake of fluoride for individuals chewing khat leaves regularl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