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何品晶  李健晨  吕凡  章骅  邵立明 《环境科学》2022,43(9):4506-4512
为探究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的源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采样分析了东部沿海某填埋场不同暴露状态填埋区域冬夏两季的昼夜间气体样品.定量检测到的各种恶臭物质合计浓度最高可达60000 μg·m-3,夏季检出的恶臭物质种类多于冬季,且各采样点平均浓度高于冬季30~300倍,其中,硫系物高于冬季4.7~136.7倍.含氧化合物是物质浓度最高的恶臭组分,各采样点硫系物合计浓度不足恶臭物质合计浓度的10%,但换算的理论恶臭浓度贡献率超过理论恶臭合计浓度的90%,甲硫醇和丙硫醇等硫系物是填埋场恶臭污染的关键物质.填埋单元覆膜后堆体表层恶臭物质浓度和理论恶臭浓度随时间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说明覆膜具有一定的恶臭阻隔效果,但填埋单元仍有较大的恶臭释放潜力.相似度分析显示,作业后临时覆盖和未抽气区盖膜单元内累积的恶臭气体可以通过膜搭接缝隙和膜破裂位置等处释放至环境,导致填埋场周边夜间恶臭污染高于白天.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天津市中心城区污水泵站恶臭排放特征,分别在夏、秋、冬3季对4座泵站的进水格栅和出水口进行采样,采用3点比较式臭袋法分析臭气浓度,采用冷阱富集-GC/MS技术分析恶臭物质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污水泵站6个点位共检出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卤代烃、含氧烃、有机硫以及无机气体在内的7类50多种物质,其中无机气体和含氧烃是主要成分。污水泵站广泛存在的污染物质共8种:苯、甲苯、乙苯、甲醛、乙醛、甲硫醇、氨和硫化氢,其中硫化氢、甲硫醇和甲醛的浓度较高。污水泵站各季节的恶臭污染都较严重,实测臭气浓度基本上都超过2000,H2S、甲硫醇和乙醛对恶臭污染贡献比较大,其中H 2S是最主要的致臭物质。  相似文献   

3.
以华北地区某市政污泥堆肥厂为研究对象,开展市政污泥堆肥过程中恶臭气体(挥发性硫化物(VSC)和NH3)的释放规律研究。用苏玛罐、静态箱采集和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测定了污泥堆肥厂VSC和NH3空间分布及堆肥过程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典型恶臭物质为NH3、甲硫醚(DMS)和二甲二硫(DMDS)等,且在静态箱内20 min静置累积浓度排序为NH3>DMDS>DMS>CS2>MT>H2S。NH3平均累积浓度为2.62~119.64 mg/m3,VSC累积浓度比NH3低1~2个数量级。针对市政污泥堆肥过程中主要气态污染物的种类及含量的分析,为开展恶臭气体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有机硫恶臭物质采样和分析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继宗  王立  胡玢 《环境科学》1993,14(5):27-31
本研究以二甲二硫醚和甲硫醇为代表对有机硫恶臭物质的采样浓缩,热解析和GC,GC/MS的色谱分离,定性鉴定和定量检测方法进行了实验技术研究。与此同时研制开发了恶臭污染监测的系列配套装置-采样管,微型采样泵,热解析色谱进行装置和标准气体物质发生装置。经筛选确认,国产GDXE105采样管可对DMDS和CH3SH实现直接常温采样浓缩,样品回收率分别为100%和60%。GC/FPD对二种硫化物的检出下限分别  相似文献   

5.
恶臭气体污染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臭气体污染与评价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李应芝本文综述了恶臭气体的有关概念、恶臭污染物的嗅觉阈值和气味、恶臭强度分级以及恶臭物质的浓度与臭气强度的关系;并介绍了恶臭气体污染的评价方法。为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1恶臭污染物及其产生源恶臭...  相似文献   

6.
持续推进有机固废资源化安全处置是国家环境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无废城市"发展路线的重要一环.堆肥是通过生物转化实现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堆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组分复杂的恶臭气体,已成为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资源化技术瓶颈.对有机固废堆肥恶臭气体的主要组成、生成转化的途径及核心微生物、生物除臭技术进行综述,结果表明:①堆肥中以NH3、H2S等含氮、硫类化合物为主要恶臭物质.②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及硫酸盐还原菌在恶臭气体生成转化途径中发挥主导作用,由ureC、amoA、napA、nosZ及dsrA等多个功能基因驱动完成;pH、温度等环境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并作用于物质转化过程,最终影响到恶臭气体的产生.③原位添加微生物菌剂和异位生物反应器处理中的微生物将恶臭物质作为营养组分进行吸收降解,是绿色减排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灵敏度可达ppb级(毫升臭味物质/毫升空气)的有机硫化合物的分析系统。此系统是在配有硫特征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校正系统的特点是:标准气均采用一个高真空管列(high vacuum line)贮存和处理,并用针筒进样。经试用,组装的采榉装置适于分析废水,下水道气体及环境空气中的气态有机硫化合物。实验发现,在生化、化学或物理损失方面,气态样品均优于液态样品。曾用本分析系统调查一起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恶臭事故,找出了导致恶臭的工业污水源。分析结果表明,某些长链硫醇,虽然通常无嗅,却可在曝气处理设施内分解,生成低分子量硫醇,酿成恶臭环境。  相似文献   

8.
以东部某油田的集输站、注水站、油井等区域作业人员及周边居民反映的异味气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采样,开展了气体组成剖析及重要组分的定量测定。确定了油田异(臭)味气体的主要成分,其中烃类主要包括丙烷、异丁烷、正丁烷和异戊烷,可能引起恶臭等异味的物质主要为含硫化合物。进一步检测表明,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硫化氢、甲硫醇、乙硫醇、甲硫醚,并基于恶臭当量计算,确证了其异味主要来源为硫化氢。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城镇污泥脱水过程伴生恶臭气体的特点和危害,探讨了恶臭污染物形成的影响因素,从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两个方面总结了现有恶臭气体控制技术,展望了技术发展趋势.分析认为:污泥脱水恶臭气体的组成与污泥性质和脱水工艺相关,受污泥成分、污泥停留时间、温度和湍流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污泥脱水恶臭气体成分复杂、嗅阈值低,应结合源头控制和...  相似文献   

10.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控制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控制污水厂恶臭气体是一种新的技术.介绍该技术处理恶臭的机理及相关工艺流程和处理效果.针对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低浓度、大流量的排放状况,实验室进行模拟性小试,较优参数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恶臭的平均净化效率在95%以上.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的治理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脱臭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随着恶臭气体污染成为环境污染的重大问题,对恶臭气体的控制和治理逐渐兴起。文章论述了用微生物法治理恶臭气体污染的基本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主要工艺的类型和特点。讨论微生物法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趋势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我国典型城市冬季龙头水中卤代酚类嗅味暴露特征,以8种典型卤代酚类嗅味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预处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全国22个典型城市龙头水中的卤代酚类嗅味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在我国冬季典型城市龙头水中普遍存在卤代酚类嗅味物质暴露问题. 其中,以4-氯酚的暴露浓度最大,ρ(4-氯酚)最高为3 526.24 ng/L,ρ(2-氯酚)和ρ(2-溴酚)较小,最大暴露值均小于100 ng/L;ρ(2,6-二溴酚)与ρ(2,6-二氯酚)在各典型城市普遍出现超嗅阈值现象;就调查的城市而言,东北地区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华北地区,中南和西部地区嗅味物质污染及超嗅阈值现象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3.
硫化物恶臭气体的生物处理机理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致臭的含硫化合物,尤其是二甲基硫化物的生物处理去除率较低,通过分离鉴定或悬浮,附着生长培养等手段,发展能降解气相硫化物的主要是化能自养型和甲基营养型的微生物,它们能将硫化物定量地氧化为SO4^2-和CO2,大部分能降解甲基硫化物的微生物,其适宜PH为中性,甲硫醇和硫化氢是二甲基硫代谢的中间体,参与二甲基硫代的酶系统不稳定,是处理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利用纯细胞接种,可有效地提高生物过滤器的脱臭效果,今后可从高效菌选育和固定化方式的改进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气相含硫恶臭物的生物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安定生活垃圾填埋场VOCs恶臭物质及其臭气强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填埋场重要的恶臭源之一.为了深入了解造成填埋场恶臭的VOCs及其臭气强度情况,在2014年7—8月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GC)-质谱(MS)联用法测定了北京市安定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内各代表性地点的VOCs.共确认了48种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环烷烃、萜类、酯类、醛酮类、卤代烃、醇类及含硫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烷烃的种类最多,达到13种,其次是芳香烃,为9种.以内标法和外标法相结合测定了其中35种物质的含量,发现浓度在0.05~40 mg·m~(-3)之间.在厂区入口和作业面浓度最高的VOC是2,2,4,6,6-五甲基庚烷,在沼气干管是甲苯.从实际经验和臭气强度出发,建立了一种恶臭物质筛选方法,即首先以检出频次和各地点浓度比值筛选出可能的恶臭物质,然后由臭气强度确定最终的恶臭物质.筛选结果表明,填埋场内的恶臭VOCs是对伞花烃、对二甲苯、乙苯、甲苯和邻二甲苯,其中对伞花烃和对二甲苯对恶臭贡献尤为显著.这些恶臭VOCs浓度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这些物质均来源于填埋场内生活垃圾的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介绍污水汽提(一)装置原料污水罐罐顶臭气源的情况,臭气治理方法的选择,降膜吸收工艺技术的反应机理、工艺流程及该装置应用此项技术的治理效果。讨论了恶臭气体流量、浓度的变化对处理过程的影响,吸收剂的循环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温度对恶臭气体流量和浓度的影响,分析了触变型催化氧化的情况。采用降膜吸收工艺技术后,该装置对H2S、NH3及甲硫醇、乙硫醚等非常恶臭的气体去除率分别为99.98%、96%、96%和96%。  相似文献   

16.
徐杏  肖华  周昕  朱晓明  周卫东 《环境工程》2020,38(8):180-187
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场排放的恶臭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中恶臭气体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臭阈值较低,对畜禽场实际臭气贡献较大,危害人类和动物的身心健康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重点介绍了畜禽场恶臭VOCs的主要成分、产生机制和危害,并系统论述了畜禽场恶臭VOCs源头减排和末端处理防控技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总结了先进减排技术VOCs的降解效率等相关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数家制革企业开展调查分析,探讨了制革企业在含铬、含硫废水分流处理和各生产环节臭气防治方面存在的若干技术与管理问题.首先,含铬废水和含硫废水收集与管理不规范统一致使后续废水预处理及生化处理受到影响;部分企业忽略了原皮存放及转运、皮革水场加工车间、污水处理设施等臭气产生环节的细节控制.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建议,包括统一规范含铬废水和含硫废水的收集与预处理范围,加强原皮仓库、水场和污水处理系统的恶臭全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沈阳市污泥堆存处置过程恶臭污染管理与预警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研究了污泥恶臭产生条件、污泥堆存处置过程恶臭污染特征,明确了污泥堆存处置过程的恶臭风险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恶臭风险评估与分级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案例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恶臭风险评估与分级预警系统软件,为企业恶臭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科学的监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环境监测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环境监测的最新进展 ,包括对砷化物、硫化物和杀虫剂及除草剂残留物的检测 ,对废水水质的在线监测 ,对BOD和氨氮的测定 ,对酚类和有气味的化合物的检测以及对大气和废气的监测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甲烷和恶臭物质产生潜势与垃圾填埋龄的关系,利用全自动甲烷潜能测试系统进行厌氧发酵实验,监测累积产甲烷量和速率,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恶臭物质种类和浓度.结果表明:填埋龄较短的垃圾产气量高于填埋龄较长的垃圾,填埋龄3a的垃圾产气量最大,单位质量垃圾甲烷累计产生量为29.81mL/g,填埋龄7a的垃圾产气量最小,为6.16mL/g,填埋龄3a的垃圾产甲烷速率最大,最高值达112.3mL/d;共检出40种恶臭物质,芳香族和脂肪烃种类最多、浓度最高,芳香族、卤代烃和含硫化合物浓度比例随垃圾填埋龄增加而增加;脂肪烃浓度比例随垃圾填埋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