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了国际贸易对全球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环境管理系统系列计划(ISO14000)对我国生产方式转变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国际贸易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替代资源密集型产品,发展外向型规模经济,设计后发型战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是否表现出"环境相对比较优势"?本文通过考察进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和我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变化趋势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没有向污染密集型产品转变,外商投资的行业结构也没有偏向污染密集型产业.虽然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较大,但这主耍是国内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和国内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转变造成的.实际上,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向更清洁的方向转变,有利于减轻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环境压力.因此,本文认为虽然目前我国的环境规制水平较一些发达国家低,但这并不等同于我国经济具有或表现出了"环境相对比较优势",所谓的"环境相对比较优势"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提高能源效率是我国当前实现"保增长"和"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正在向着更宽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日益推进。因此,深入探索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能源效率这一课题,对我国当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在Tone(2003)的基础上引入规模收益可变的假设,通过MATLAB软件测算了我国33个工业行业2003—2014年期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利用STATA软件对国际贸易与能源效率关系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Hausman检验发现,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且优于工具变量模型;(2)行业国际贸易总量、出口总量和进口总量与能源效率之间均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3)中间产品进口总量和中间产品出口总量与能源效率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前者呈正相关关系,后者呈负相关关系,而其他非中间产品进口量和出口量与能源效率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4)能源价格、研发投资和环境规制变量均不具有统计显著性,但非国有产权结构和煤炭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均具有较高的统计显著性,前者与能源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后者呈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我国中间产品出口落入"污染天堂假说"陷阱,而中间产品进口却有助于提升能源效率。因此,要密切重视中间产品出口行业的能源效率提升,提升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在节能减排领域的研发投入,同时继续推进所有制改革,并积极推动能源消费向清洁能源升级。建议未来关于国际贸易对我国能源效率影响的相关研究,继续沿着将国际贸易进行细分的研究方向,即分解为中间产品贸易与资本品贸易和最终产品贸易等细分维度,来探讨这一问题。尤其是要进一步关注资本品进口与中间产品出口对我国能源效率的交叉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简称“鹿特丹公约”)6月20日正式对我国生效。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说,该公约的实施可以有效限制或禁止某些对我国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危害严重的化学品进入我国,还能规范化学品进出口秩序,降低健康和环境风险,是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机遇,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农用地的数量,质量、经营规模和粮食自给率的影响,并就加入WTO对国有企业的用地效益,房地产业与土地市场的冲击以及未利用土地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适应WTO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税赋予各省级政府在规定范围内自主确定和调整污染物具体适用税额的权利,是中国治理污染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提高污染物适用税额的视角研究环境保护税减排效应,对调整污染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该研究使用2015—2020年24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2018年中国部分省份提高环境保护税污染物适用税额为外部政策冲击,利用双重差分方法,对《环境保护税法》提高污染物排放适用税额的减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考察城市之间外商投资规模、区域位置和适用税额提高幅度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提高SO2适用税额能显著降低工业SO2排放量。DID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提高SO2适用税额能降低16.8%的工业SO2排放量。上述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②异质性分析表明,中部地区减排效应明显,东部和西部地区减排效应不显著;外商投资规模与减排效果正相关,拥有较高水平外商投资规模的城市受到政策冲击的力度更大,相对于平均水平能够减少0.2%左右的污染物排放量,而较低水平的外商投资规模所带来的污染效应较低,政策的减排效应不显著。③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7-2012年中国3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统计数据以及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估算碳排放量,结合GDP数据得出各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并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就能源禀赋和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趋势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样本区间内,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全域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且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我国省域的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碳排放强度较高的省区和较低的省区均趋于相邻。另外,碳排放强度全域Moran’s I指数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碳排放强度的集聚程度趋于强烈。2能源禀赋对地区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能源丰裕地区,倾向于利用比较优势,发展能源开发、加工等能源依赖性强、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最终形成了高碳排放的发展路径。能源禀赋对碳排放强度还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能源丰裕的地区在推高当地的碳排放强度的同时,还会辐射到周边地区,并进一步影响全国的数据。受能源开采限制以及国家政策等的影响,能源禀赋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程度有弱化的趋势。3技术进步各变量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有所差异,其中外商投资和科技经费投资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而人力资本和专利授权量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从时间趋势来看,技术进步各变量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有所减弱,甚至出现由负向转为正向效应的情况。这说明,我国目前的技术无法适应低碳要求,需要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加大对教育及科技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强节能技术的扶持,以发挥技术溢出效应,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7-2012年中国3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统计数据以及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估算碳排放量,结合GDP数据得出各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并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就能源禀赋和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趋势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样本区间内,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全域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且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我国省域的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碳排放强度较高的省区和较低的省区均趋于相邻。另外,碳排放强度全域Moran’s I指数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碳排放强度的集聚程度趋于强烈。2能源禀赋对地区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能源丰裕地区,倾向于利用比较优势,发展能源开发、加工等能源依赖性强、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最终形成了高碳排放的发展路径。能源禀赋对碳排放强度还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能源丰裕的地区在推高当地的碳排放强度的同时,还会辐射到周边地区,并进一步影响全国的数据。受能源开采限制以及国家政策等的影响,能源禀赋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程度有弱化的趋势。3技术进步各变量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有所差异,其中外商投资和科技经费投资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而人力资本和专利授权量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从时间趋势来看,技术进步各变量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有所减弱,甚至出现由负向转为正向效应的情况。这说明,我国目前的技术无法适应低碳要求,需要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加大对教育及科技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强节能技术的扶持,以发挥技术溢出效应,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9.
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环境壁垒与我国环境和贸易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纵观全球经济贸易格局和环境问题特点,指出了环境壁垒是影响全球贸易和环境的重要因素,分析了环境壁垒产生的本质,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新形势下我国如何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贸易和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际贸易成为影响各国环境污染变化的重要因素,将其纳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间关系的分析框架是环境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联立方程模型,从经济产出、污染排放、污染治理和国际贸易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的相互作用机理,并以美国、中国SO2排放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排放对经济产出有影响,且对美国和中国分别为正作用和负作用。经济增长增加了两国国内污染排放,且中国增加的相对更多。而污染治理均减少了国内污染排放,美、中的污染减排弹性系数分别为-0.277和-0.417。国际贸易对美国起到污染减排作用,对中国的影响不显著,考虑到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其经济规模间接污染效应不容忽视。对于中国而言,加大污染治理投资、改善贸易进出口状况、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Based on data of tra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China's 30 provinces between 1990–2002,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mpact o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 of trade and FDI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no direct impact on EKC of trade, on the one hand. However, trade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economic growth, and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introducing advanced pollut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ethodology to China. Therefore, a proactive trade policy will help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 brought by economic growth.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DI and pollutant emission, which proves that FDI does have some negative influence on environment in China due to hasty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capital and inadequat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选取1990—2002年中国30个省市贸易、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和环境相关数据,从定性和定量描述的角度探讨贸易、FDI对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CK)的影响。研究表明:贸易对中国的ECK没有直接影响。但考虑到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它在引进先进污染防治技术和环境管理思想方法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FDI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中国接受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急于吸引外资,加之环境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外商直接投资在某些方面对我国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As 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economy speeds up,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mainly by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re continuously expanding.It i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rade, FDI,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tarted to attract clos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both athome and abroad (Dean, 1992; 2001; Copeland andTaylor, 2003; OECD, 1997; Beladi, 1999; MA, 2003).Although the idea that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win-w…  相似文献   

14.
The last 20 years have been the fastest economic developing period of China,and China has made great economic achievements through undertaking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However,undertaking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has brought about seve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o China and the process of undertaking international industry transfer is also a process of undertaking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natural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Nowadays,China has the heaviest ecological burden and highest environmental risk in the world,and is gradually los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mong traditional industries.China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pressure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Besides the advantages like huge domestic demands and abundant civil capital,China faces more challenges in its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First,China is still in the middl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es,hence the huge demands for traditional industries will only last 10-15 more years.Meanwhile,China lacks core technologies for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industries,which means these industries will have high shut-down risks.Second,the domestic market share for new green industries is limited,since the market is dominated by traditional energy industries.Third,the value of land,water,mineral,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is extremely underestimated because the environmental cost is excluded from the enterprises’cost-benefit calculation.China should foster and expand green industries based on domestic demands,and then striv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the future.Therefore,China should focus on the following four points in order to promote green industry development:establishing a forced-upgrading-mechanism for traditional industries,an incentive-development-mechanism for new green industries and a TFP-based(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based)economic development evaluation system;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new-type urbanization,new emerging industries,and new employments;taking the model of"technology innovating-patent formulating-standard establishing-market guiding"to enhance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new emerging industries;and building green consumption patterns in the whole society.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意义及生态功能区段的划分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机遇和挑战同在。欧美各国近年大力推行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对第三世界商品质量设置入关的环境门槛。长江产业带作为世界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现在世界通行的环境管理认证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对长江流域产业尤其是外贸出口产业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这种认证制度,一方面对我出口商品设置了新的障碍,另一方面又将环境保护压力直接施加到企业。重视流域生态环境将从政府行为、公民压力扩展到企业行动,由于流域生态环境的负荷愈来愈重,流域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和恢复功能大幅下降,引起了日益严重的流域性生态安全问题。根据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特征、不同的生态功能及存在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将长江流域划性生态安全问题。根据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特征、不同的生态功能及存在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将长江流域划分成以下五个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段,即长江源地区、金少江段(直门达至宜宾)、长江上游段(宜宾至宜昌)、长江中游段(宜昌至湖口段)、长江下游段(湖口至入海口)。针对不同区段主要的生态安全问题,应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整治措施。为保护与恢复生态功能服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建材行业环境标志制度实施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要环境标志制度的实施。自1994年以来我要建材行业环境标志认证有了长足发展.据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秘书处数据。我国建材行业近200家企业的550多种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其产品涵盖了建材行业的各个方面。其中约有40多家企业近60个建筑涂料企业的产品、50家人造板材企业80多种产品、30余家粘合剂企业等建材行业产口获得环境标志产口认证。这对我国建材行业绩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工业化进程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在以资源能源消耗与要素投入增加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在带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国内的资源环境形势。基于此,本文以中国为研究对象,探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环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经济规模扩张、产业结构转型以及技术水平增进等三个视角,构建起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环境的理论框架,并提出相应研究假说。随后,基于中介效应法,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在核算各省综合污染指数基础上,结合省级面板数据与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探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环境的基本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检验、识别与分析。多个角度开展的稳健性检验依然表明实证结果是稳健的。研究结论如下:一是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推动母国经济规模扩张,导致其污染物排放增加;二是对外直接投资通过促进母国产业结构朝向服务化转型,有利于减少其污染物排放;三是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引致反向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母国污染物排放减少;四是综合来看,当前中国推动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减少母国污染物排放。最后,本文从优化国际投资结构、强化技术领域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环境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社会工程,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普遍规律的发展现象,我国多年来快速的城市化取得了积极成效,也积累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本研究从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国内外研究出发,以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整过的STIRPAT模型,分析这些城市2004—2013年工业SO_2排放强度、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和工业烟(粉)尘排放强度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产业结构调整会产生显著的环境效应,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对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虽然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产业结构向合理化趋势发展,但部分城市仍过分倚重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拉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2)城市人口密度与空间规模扩张,使不同规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间出现了"污染转移"现象;(3)我国城市成为外资企业"污染避难所"的问题并不突出,外资企业对工业烟(粉)尘排放相关产业部门降低排放强度有显著的正环境效应;(4)在一定的城市规模区间内,城市规模对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显著影响;(5)285个城市中,大多数城市的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EKC曲线拐点可能已经到来且处于曲线下降阶段,污染反弹的可能性不大,但污染物排放强度拐点的到来并不意味着环境质量改善的拐点也到来。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化发展滞后地区留足发展的生态资本,通过强化环保总体规划、明确生态红线和城市增长边界,合理布局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化程度引进绿色资本、实施差异化评估考核等方式推动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