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士灌区镉土改良和水稻镉污染防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沈阳市张士灌区有水田面积四万二千亩,1958年进行污灌以来,土壤和水稻受到镉和其它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年来经过对污染源的治理,排放废水中的含镉量已由1978年的40—60ppb,降至10ppb左右,逐渐接近镉5ppb的灌溉水质标准。但由于原  相似文献   

2.
某灌区镉污染已成为该市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根据1982以来对灌区定点调查和区域普查结果,详细的揭示了灌区稻米镉污染规律.主要结论是:二、三闸地区稻米镉含量水平为0.316ppm,其中,二闸地区稻米镉含量水平为0.437ppm,超标率为47.5%,属重污染,三闸地区稻米镉含量为0.1 90ppm,超标率为17.4%,属中污染.1982—1986年稻米镉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而生产稻米的土壤镉含量呈下降趋势,经相关分析,稻米镉含量水平与灌溉水的酸水频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用1-14C正十六烷研究水稻对烷烃类化合物的吸收和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炼油污水中油分(烷烃类)能否被水稻吸收,及进入水稻的籽实部分,对炼油污水灌溉农田的农业环境质量评价,有一定意义。 沈抚灌区是我国国内最大的一条炼油污水灌区,灌溉面积达20万亩左右,十多年来,我们对炼油污水灌溉农田进行了总结。在我们总结贫下中农的经验过程中,发现在一般污灌农田的水口或田间渠道,由于土壤中含油量过大(一般都在500—1000 ppm),水稻植株矮化,抽穗而不结实,严重者稻穗亦  相似文献   

4.
张士灌区镉、铅等重金属迁移分布规律及其治理途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土灌区位于沈阳市西郊,为水稻种植区,污灌面积42,000亩,污灌历史已有15—25年之久,镉等重金属在土壤中累积使作物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灌渠全长12公里,与市内卫工明渠相接,流量为3.4—4.0立方米/秒.在5—9月  相似文献   

5.
食物是环境污物进入人体的主要环节,土壤是食物的主要污染源。重庆市的紫色水稻土污染已很普遍,有些元素在个别地方含量甚高。突出的有汞、砷、镉、铅、等,它们在土壤中的含量最高的分别达0.477、46.56、9.60、75.08 ppm。水稻植株的铅、镉含量亦高,分别为8.1,6.3 ppm。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是茎叶>谷壳>糙米。在三种紫色水稻土上所作的 Pb 对水稻的毒性水平试验.初步结果是:水稻三叶期抗铅毒能务极弱.分蘖期以前,Pb 处理浓度达到1350 ppm 时,植株生长开始受到抑制。受抑植株的茎叶含 Pb 量与植株长势密切相关,但植株吸收 Pb 并不完全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增大。当 Pb 处理浓度高达2250 ppm 时,仍未达到毒害致死的程度。虽然如此,但因植株吸 Pb 量高,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畜体内所产生的危害性就更大,值得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 一灌区污染与调查工作的概述(一)灌区污染概况张士灌区位于沈阳市西郊,早在1954年就有两个大队引用污水灌田。自1958年以来灌溉面积逐步扩大,现在已达四万余亩,灌区内居民三万余人。灌区接纳沈阳市西部工业废水,每年污水灌田季节,随污水进入灌区的铅约14.20吨,镉约1.6吨,砷约18.6吨、铜6.65吨、锌21.3吨。由于污水中大量的重金属进入灌区,对灌区的土壤、粮食和蔬菜均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根据中科院林土所污染生态室对土壤、稻米中镉污染调查结果表明污染是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评价污水灌溉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污灌区人民二十多年来对污水灌溉的反映及意见,1984年我们对南排污河灌区进行了环境质量信访评价。 一、对污灌区环境质量的信访调查及评价 污灌区环境质量信访调查及评价是建立在大多数健康人群对环境好坏有基本一致看法的基础上。信访调查以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进行,信访评价采用“征询评分加汉法”。 1.划分评价单元 南排污河灌区包括南排污河流域上、中游约34.9万亩耕地,属大型评价。根据其水源和污水灌溉水系分为三个评价区域:咸密干渠系统污灌区,纪庄子干渠系统污灌区和双巨排河系统污灌区。全灌区污灌类型为清污混灌及间歇污灌,污灌历史25~1年不等。灌区内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蔬菜,为我市水稻产区和商品菜基地,在我市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灌区内双林农场和工农联盟农牧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绥化市城市污水状况的调查和对清灌区、污灌区的土壤、水稻中的几种重金属的监测分析,用显著性检验法研究了污灌区铅、锌、铜、镉、镍,铬对农业环境的影响。证明:(1)污灌对土壤是有影响的。(2)污灌区土壤呈弱碱性,可使多种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沉淀,降低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重金属化合物(CdCl_2、PbCl_2)和矿物油作为土壤的污染物,分析土壤中镉、铅、油的含量对土壤微生物类群与生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铅、油对水旱田中的细菌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对放线菌、真菌抑制作用较差。小剂量的镉、铅、油对固氮菌有刺激作用,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对尿酶和硝化细菌的代谢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其它酶类不明显。 从含重金属的平板培养基上反映出土壤对重金属的掩蔽作用。污染物对微生物的生化活性的临界毒害浓度分别为:镉 5—60ppm;铅 300—500ppm;油 500—5000ppm。  相似文献   

10.
<正> 沈阳张士灌区是国内有名的镉严重污染区,上游土壤含镉5~10PPm,所产糙米含镉0.4~1.0PPm,个别高达3~5PPm。虽然从1980年以来,污染源治理已收到明显的效果,沈阳冶炼厂排镉量已从10吨/年减少为0.382吨/年(1980年12月资料),但如何改良已被镉污染的土壤,对灌区进行综合治理,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沈阳张士灌区采用综合方法治理镉污染农田。在中度和轻度污染土壤种植水稻,控制灌溉水质(Cd~2+<2PPb,PH>7,Cl-<100ppm)或以清水灌溉,在重污染区,采用农业生态工程改良方法如农业改良(繁育水稻、玉米良种),繁育绿化苗木和草皮、种植甜高梁提取酒精。结果表明,农业生态工程方法是合理利用和改良严重镉污染农田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士灌区镉土石灰改良盆栽后效和扩大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士灌区镉土改良和防治水稻镉污染的研究,1978—1979年小型试验结果,已在1980年第5期《环境科学》刊登。在此基础上,1980年在严重和中度镉污染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性试验,并进行了石灰改良清灌盆栽后效考察。试验表明,石灰改良后效,使水  相似文献   

13.
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微量双巯基敌枯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可使水稻减产10~30%,对生产是严重威胁,而且因长期无法防治被称为水稻的“不治之症”。1970年日本武田药品株式会社合成杀菌剂“敌枯双”,四川化工研究所也于1972年合成。试验证明本品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很好,但经毒性研究认为属中度毒性级农药,并有致畸作用。1975年该所又合成了新农药“双巯基敌枯双”,已试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毒性较低,为目前较理想的农药杀菌剂,经国家鉴定,拟正式投产。为监测在生产和使用中可  相似文献   

14.
矿区农田施用木炭和硫酸亚铁对水稻吸收累积镉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文章研究了矿区土壤连续2年施用木炭和硫酸亚铁对水稻吸收累积镉、砷的影响,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重金属形态和水稻各器官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施用木炭和硫酸亚铁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水稻产量。添加木炭可以提高土壤pH,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其最大降低幅度2016年为10.2%,2017年达到33.1%;添加硫酸亚铁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其最大降低幅度2016年为34.2%,2017年达41.7%。添加木炭处理能显著降低水稻籽粒中镉含量,但是会增加籽粒中砷含量;叶面喷施硫酸亚铁能显著降低水稻籽粒中镉含量,同时也能降低水稻对于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镉—双硫腙—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三元体系的夹层带光度法流动注射分析.文中对测定条件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方法的最佳流路和最佳试验条件,在540nm 处有最大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10~5.测定范围为0—50ppm 镉有线性关系,检测下限达0.39ppm,回收率为99—102%,进样频率为72样次·时~(-1),此法适用于不同类型水中微量镉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1975年我市曾组织镉污染调查组,对污水灌区进行镉污染调查。从今年起在今后几年内我们将继续进行动态观察、目的在于模清灌区居民受镉的危害状况,同时寻求我国正常人尿镉,发镉正常范围。本调查、在临床症状方面没有明显所见,仅就尿镉、发镉、尿低分子蛋白测定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选择;选镉污染区和对照区在当地居住五年以上身体健康社员(无急慢性肾炎、风湿症、急慢性肝炎、糖尿病、肺及肺外结核,佝偻病等)、年令在7—65岁间。本文在污染区受检人中  相似文献   

17.
日本环境厅将重新规定NO_2的环境标准,东京、大阪等高度污染地区日平均值为0.06ppm,其他地区日平均值为0.04ppm。这一标准比现行标准(0.02ppm)放宽了2~3倍,但从世界标准来看仍很严格。重新规定NO_2环境标准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现行标准缺乏科学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短时间(二十四小时内)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NO_2浓度是0.5ppm”,“一小时值为0.1~0.17ppm 的NO_2对人体无害”。日本现行环境  相似文献   

18.
棉秆炭对碱性水稻土壤-水稻中镉迁移转化的阻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棉花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对碱性水稻土壤-水稻体系中镉迁移转化的影响,通过室外盆栽试验,以水稻品种特丰优2号为试验材料,在添加外源镉含量为0、1、4和8 mg·kg-1的碱性水稻土中分别施入炭土质量比分别为0%、1%、2.5%和5%的棉花秸秆生物质炭,待水稻收获后,分析不同含量镉胁迫处理下,施用不同量棉秆炭对碱性水稻土壤pH、养分和水稻体内镉富集、转移情况及镉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添加棉秆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P<0.05),其中5%量的棉秆炭添加后,相比于对照组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5.74~47.53%,速效钾提高了3.16~4.25倍.②施用生物质炭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及水稻体内镉含量(P<0.05),尤其5%量的棉秆炭施用后,Cd4和Cd8含量下糙米镉含量分别由0.31 mg·kg-1和0.43 mg·kg-1降低到0.15 mg·kg-1和0.10 mg·kg-1,达到国家标准范围.生物质炭可以显著降低镉在土壤-水稻体系的富集、转移系数,并使残渣态镉含量增多,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镉含量显著降低(P<0.05).③土壤pH、电导率和养分各指标与水稻体内镉含量和土壤中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镉含量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残渣态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上述研究结果说明,棉秆炭的施用可增加土壤养分,对碱性水稻土和水稻体内镉的富集、转化有显著的阻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透射电镜观察镉、铅处理5天后的玉米幼苗根、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锅5ppm,铅100ppm处理时,玉米根叶细胞核无明显伤害。但当镉,铅浓度增大时,细胞核变形,核膜皱折。当镉50ppm、铅1000ppm时,出现核空泡,核膜破裂。线粒体是对重金属较敏感的细胞器。较低浓度处理时,线粒体内腔嵴突减少或消失。当镉50ppm和铅1000ppm处理时,线粒体肿胀成巨大型线粒体,内腔空泡,有的线粒体溃解。镉、铅破坏了叶绿体膜系统,较低浓度处理时,使叶绿体基粒垛迭减少,当镉,铅浓度升高时,可见类囊体肿胀或缺失,基粒垛迭无规律,无基质片层,脂类小球增大增多。镉50ppm和铅1000ppm处理时,可观察到叶绿体膜系统溃解,叶绿体皱缩成球形。因此,高浓度镐、铅对玉米幼苗超微结构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将造成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20.
种子中镉的积累对蚕豆(Vicia faba)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镉在蚕豆种子中的积累而使其品质显著变劣,生活力下降,种子蛋白质、氨基酸和淀粉含量与镉的积累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当镉积累量高于5ppm和5.65ppm后,种子必需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低于对照。种子脂肪含量与镉积累量之间无线性相关。含镉种子萌发时,蛋白水解酶、淀粉酶活性均随镉积累量的增加而降低;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则随镉积累量的增加而升高,同工酶酶谱区带数也比对照多出2—4条,显示了含镉种子萌发时生理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