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油田特种车辆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种车辆是油田作业中不可缺少的配套设备,特种车辆安全管理的效果会直接影响井下作业的效率,甚至井下作业的安全。因此,加强对特种车辆的安全管理,才能确保井下作业安全平稳运行。用于油田的特种车辆主要有井下作业系统和测井系统特种车辆2大类:  相似文献   

2.
特种作业人员教育是安全管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设备的不断更新.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就要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3.
郎应祥 《劳动保护》1991,(12):17-18
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厂特种作业人员在职工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可能造成人身事故的主要方面。为此,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面貌。 我们采取的特种管理措施着重三个方面。 一、坚持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操作。 我们对特种作业人员,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考核管理规则》及有关规定。全厂的兆位电气作业人员、8位锅炉司炉工、5位电梯工、15位金属焊接工、12位机动车驾驶员。以及压力容器检验员、锅炉房管理员、危险品仓库保管员、溶解乙炔气管理员等,都经过上级有关部门培训,…  相似文献   

4.
《安全》2010,31(7):43-45
2010年5月2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并附特种作业目录(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10年7月1日实施。1999年7月12日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5.
肖惠临 《安全》2000,21(6):42-44
针对前一时期,对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上存在的21个问题,特别是对特种作业的曲型事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并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大对特种作用人员管理的力度,做好培训,考核、发证等工作,提出了9条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职工5万余人,其中从事特种作业人员高达15000人,占总人数的30%以上。从事特种作业的人数多,分布广泛,不安全因素也就增多(见图1)。近几年,唐钢采用安全系统工程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管理,有效地预控事故的发生,使安全管理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保证了生产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现代职业安全》2010,(7):44-46
<正>2010年5月2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附特种作业目录,于2010年7月1日实施。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规定》的相关内容,日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人事司主要负责人就有关问题进行解读。《规定》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  相似文献   

8.
电工作业是一般企业最通用的特种作业之一。电工几乎在每个生产企业都是必不可少的工种。因此搞好电工作业的安全培训是每个企业安全管理者必须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安全生产法》第23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相似文献   

9.
<正>在日常监管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普遍存在特种作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全,作业现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其中,广大中小企业特种作业操作证件不规范的问题尤为突出。根据《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启用新版特种作业操作证并调整复审时限的通知》(京安监发〔2012〕53号),北京市现有新旧两版特种作业操作证。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各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北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 :  为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与发证工作 ,防止人员伤亡事故 ,促进安全生产 ,依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和国家经贸委《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 ,以及新时期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 ,现就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与发证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  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 (以下简称国家局 )依法组织、指导并监督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1.
彦鹏  工程师  胡全宏 《安全》2020,(1):23-26
双马煤矿在缓坡副斜井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局部地段出现氡气,为了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矿井安全,基于分析研究掘进工作面特殊底层氡气来源、运移规律,以理论指导现场,总结出喷、涂、增、降、检、撤、护七字关键治理技术,从而实现对氡气地质带的有效治理和管控,保障了掘进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三工”的使用给林业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文中分析了、三工”人员的,特点论述了作好“三工”人员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素质的对策 。  相似文献   

13.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unsafe behaviour is intrinsically linked to workplace accident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workers’ safe behaviour and safety climate on construction sites. Construction workers’ attitude towards safety is influenced by their perception of risk, management, safety rules and procedures. Pakistan, a developing country, is currently experiencing a strong growth in its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Unfortunately, the enforcement of safety regulations in Pakistan is not widespread. Indeed, some relevant regulations are both outdated and irrelevant to daily construction operation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local construction workers’ behaviour, perception and attitude toward safety, and attempts to link the research findings to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culture. A three-part interview-based questionnaire survey has identified that the majority of workers have a good degree of risk awareness and self-rated competence. Additionally, workers’ intentional behaviour was empirically explained by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their own and management’s safety responsibilities, as well as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risk they are generally exposed to in their workplace. The paper also reveals that workers operating in a more collective and higher uncertainty avoidance environment,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safety awareness and beliefs, which can exhibit safer on-site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企改制的不断深化,安全管理显现出许多薄弱环节,尤其是在能源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不断给安全生产发出了黄牌警告.近年来,多种因素导致员工"三违",造成恶性事故不断,其原因是由于企业缺乏安全文化氛围和员工缺乏必要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盲目蛮干导致事故高发.因此,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可以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员工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本文阐述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意义,并针对石化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应急体系建设中的问题探讨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近年来,紧急突发公共事件在国内外频频发生,如何应对紧急突发事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建立了初步的应急体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普遍存在危机意识薄弱、预案编制存在漏洞、专业人才缺乏、应急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建设,必须强化应急教育和培训、加强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通畅灵敏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等几项措施,从而切实提高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行为模型,分析了企业中安全管理者与职工心态对立的原因,认为目前管理者奖罚手段运用失衡是产生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从安全文化的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有感领导对建筑施工不同经验工人群体不安全行为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群体安全氛围为中介变量,建立了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SEM),并运用AMOS软件分析了有感领导核心四要素(能见度、关系、对工作团体的投入、主动管理)对群体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及路径系数。结果表明:有感领导对经验缺乏的新工人群体的影响均大于老工人群体;对新工人群体,能见度和主动管理对其不安全行为影响较大,路径系数分别为0.654和0.639;而对老工人群体,关系和对工作团体的投入对其影响较大,路径系数分别为0.577和0.561。因此,在实施有感领导管理时,面对不同经验工人群体,应该因人而宜,以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探讨铅与噪声对蓄电池制造作业工人的联合作用,为职业危害联合作用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依据蓄电池厂作业工人的职业史调查、环境检测和生物检测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铅与噪声联合暴露组、单纯铅暴露组、正常组,分析比较3组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贫血结果。结果显示在4 000 Hz和6 000 Hz频率段,联合组听力异常率及听阈均值高于单纯铅暴露组和正常组(P0.05),与单纯铅暴露组和正常组比较,联合组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率明显增多(P0.05)。表明铅和噪声联合作用可增加作业者的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患病,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煤炭企业粉尘控制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具有粉尘危害的5个煤炭企业作为研究现场;调查对象包括企业负责人、接尘人员、职业病防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粉尘监测人员。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粉尘防治的制度和措施,接尘工人对粉尘防治知识的知信行等。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定性访谈和查阅档案等方式。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以SAS 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诊断年代的推移,新发尘肺病例Ⅰ期所占比例呈逐渐增大趋势。各类人员对粉尘危害及其可预防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对基本防尘措施认识程度高;对国家相关法规认识程度低。在所调查的478名接尘人员中,只有59.4%的人知道发过宣传材料。接尘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为72.6%,而且每次都使用者不到总人数的1/2,防护用品的舒适性差是其不使用的主要原因。企业中仍有18.8%的职工没做过岗前体检。所调查的五个煤矿防尘设施较为完备,运转情况基本良好,但防尘效果一般。粉尘浓度监测工作开展不规范,企业粉尘管理工作不完善,存在粉尘危害及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职业健康体检体系不健全、防尘措施不到位、粉尘浓度监测可能存在漏洞等问题,在粉尘管理方面仍需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In the industrial risk field, Hazmat Logistics research is growing as a sector of special relevance. The road transport of these substances is an activity with an elevated risk, involving drivers, logistics systems, industries, infrastructures, urban areas, etc.In the study of risk and safety of the logistics of hazardous materials there is a special relevance for new and complex elements, as human factors and mental models involved in managing critical incidents ‘‘on the road”. Moreover,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training” of human resources in this field is often limited, and this represents another factor of vulnerability.In collaboration with SBG (one of the leading European Hazmat Logistics corporations), we developed a quali-quantitative study on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and semantic perceptions of risk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procedures in tanker drivers. The main innovation of the study, with the direct involvement of the stakeholder and 47 drivers, is represented by 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ad hoc” psychometrical and knowledge-elicitation, allowing a deeper analysis of workers’ mental models.The application of PCP tools of adapted RepGrid and Landfield Laddering Procedures allows to analyze some of the main qualitative structures of mental models held by drivers about Hazmat Logistic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mental models, it could become possible to set up efficient preventive actions for this type of industrial risk. We are going to discuss the consequences of these findings an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for the industrial risk-and-safety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