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污染场地治理工作作为一项环保重点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污染物识别作为污染场地治理工作的第一步和最重要的一步,关乎到污染场地治理的治理成本的高低、治理方法的选择以及治理效果能否达标等关键环节。本文以电石法氯碱(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离子膜法生产烧碱)企业为例,针对此类污染场地的主要污染物识别过程以及识别要点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重点分析了牛羊屠宰加工项目运营期的主要污染物的治理措施,探讨了此类项目环评文件污染治理措施的主要内容和提出治理措施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九五”期间,为综合治理滇池,恢复其自然生态环境,采取了城市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源治理、面源污染源治理、内污染源治理和水资源调配及其它等5方面的治理工程措施。对治理工程措施、所产生的效益及其原因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依据笔者多年来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经验,探讨了医院污水治理设施质量、治理效率.分析了验收监测和突击监测二者之间的治理效率差异的原因,分析了治理设施治理效率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治理效率的措施以及在选择治理设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简介中国生物发酵行业(味精、赖氨酸、药品)主要的废气治理现状。分析了当前发酵行业废气治理措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减少发酵废气排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南风集团沉淀硫酸钡生产中废气治理为主,主要介绍了国内硫酸钡生产过程中废气治理现状,总结了废气污染物治理的措施,并针对废气产污环节若干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啤酒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及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为同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工程分析、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如缺乏环保意识、治理资金匮乏、治理方式不合理等,专门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主要从建立环境机构、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几个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电石乙炔法生产聚氯乙烯树脂.乙炔发生器排浆溢流口闪爆着火事故,在聚氯乙烯生产行业时有发生,对聚氯乙烯树脂生产的安全有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发生闪爆着火事故的原因,提出了对策,供有关单位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徐佳琦  王浙明  宋爽  徐志荣  姚轶 《环境科学》2019,40(8):3463-3469
以2015年浙江省175家合成革企业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当前浙江省合成革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情况,通过研究筛选出161家重点企业,分析合成革行业污染基本排放特征并计算其VOCs排放系数.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企业对废气采取治理措施,但聚氨酯(PU)后处理工艺没有废气收集和处理设施;绝大部分企业使用的是溶剂型原辅材料,废气中VOCs的主要污染因子为二甲基甲酰胺(DMF)、甲苯、乙酸甲酯、丙酮、乙酸乙酯和丁酮等物质;全省合成革行业的VOCs排放系数均值为0. 168 kg·m~(-2).其中聚氨酯平均排放系数0. 170 kg·m~(-2),聚氯乙烯(PVC)排放系数为0. 142 kg·m~(-2);聚氨酯湿法工艺排放系数均值为0. 191 kg·m~(-2),聚氨酯干法工艺VOCs排放系数均值为0. 179 kg·m~(-2),聚氨酯后处理工艺VOCs排放系数均值为0. 120 kg·m~(-2).  相似文献   

11.
聚氯乙烯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我国东南某大型石化集团聚氯乙烯生产过程的资源消耗及环境影响进行量化与估算。结果表明:生产1t聚氯乙烯的总能量消耗为6102.24MJ,环境影响负荷为0.49标准人当量。聚氯乙烯生产的主要环境影响为大气颗粒物污染、光化学臭氧合成、酸化和全球变暖。  相似文献   

12.
衣静  刘阳生 《环境工程》2012,30(5):50-54,113
焚烧处理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主要垃圾处理方式之一。垃圾中PVC塑料和餐厨垃圾等含氯组分在焚烧过程释放出氯化氢气体。介绍了垃圾焚烧过程氯化氢气体产生机理,分析了氯化氢气体对有机氯代污染物生成及重金属气化的影响以及氯化氢气体对焚烧设备造成的严重危害,综合论述了国内外氯化氢气体脱除技术研究进展。最后指出高温烟气中HCl控制技术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PVC热解过程中HCl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仪(TG)对聚氯乙烯(PVC)的热解特性进行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PVC热解制取氯化氢(HCl)实验,研究载气流量、入料量、热解时间和热解温度对氯化氢产率的影响,得出最佳热解条件;采用离子色谱(IC)、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仪(GC-MS)对热解产物进行化学分析,揭示PVC热解制取HCl过程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PVC热解制取氯化氢的最佳热解条件为载气流量100mL/min、热解时间30min、入料量1.2g和热解温度400℃;PVC热解存在2个失重阶段,即260~320 ℃和390~600 ℃;随热解温度升高,焦油产率由0.95%升高到20.29%、HCl产率由25.69%升高到53.76%,而半焦产率则由54.39%下降到11.27%、气体产率变化范围为9.09%~18.97%;当热解温度低于400 ℃时,气体组分仅检测到H2、C2H4、C3H6;当热解温度高于400 ℃时,检测到的气体组分为H2、CH4、C2H4、C2H6、C3H6、C3H8;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焦油组分中不稳定组分逐渐转化为稳定组分.PVC热解制取HCl的第1反应阶段主要是脱除HCl的链式反应,同时生成少量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及环烷烃等有机化合物;第2反应阶段主要为少量HCl生成、焦油的结构重整、分子重排、脱苯环和同分异构化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锅炉的脱硫效率,重点阐述了利用PVC工序的废渣和废浆液进行锅炉脱硫的全新的工艺。这种联合脱硫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实为这一领域的最新尝试。  相似文献   

15.
稻壳与聚氯乙烯共热解的特性及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热重分析仪中进行了稻壳和聚氯乙烯(PVC)的共热解实验,结果显示:在共热解时稻壳开始剧烈热解的温度相比单独热解时大幅度降低,由350℃降至300℃,表明掺入PVC降低了稻壳的热解温度。在升温速率为20℃/min,稻壳和PVC比例为2∶1(质量比)时,混合热解协同效应最明显。3种动力学分析方法均证明共热解现象的存在。利用Coats-Redfern法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共热解活化能普遍较单独热解时低,表明PVC与稻壳共热解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利用Ozawa法进行分析,发现转化率为20%~60%阶段下共热解平均活化能值为37.60 kJ/mol,低于稻壳单独热解的平均活化能41.45 kJ/mol。Friedman法分析结果显示对应转化率下共热解活化能均低于稻壳单独热解活化能。稻壳和PVC共热解倾向于反应动力学控制。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的活化粉煤灰代替活性碳酸钙作聚氯乙烯板材中的填料 ,制取试样并测试其性能。结果表明 ,选用好的改性剂 ,采用合适的活化方法时 ,得到的活化粉煤灰应用于聚氯乙烯板材中 ,其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规定 ,特别是在酸碱介质中表现出很好的耐腐蚀特性  相似文献   

17.
李萍 《环境工程》1997,15(2):33-34
软PVC制品生产中产生大量含增塑剂烟雾,形成恶臭污染。目前采用废气预热焚烧法、旋风除雾法、冷凝过滤法和高压静电除雾法治理,本文对这四种方法作出分析比较,认为高压静电除雾法为较适宜的方法,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尤为适用;并对该法的缺陷及防止措施一一作介绍。  相似文献   

18.
Eco-efficiency 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are eco-effectiveness of PVC plastisol with two commercially accepted coating agents; polyacrylate (PAA) and polyurethane (PUR) both in dispersed form in water. Eco-efficiency portfolio was graphically illustrated for different scenarios of coating textile fabrics using high and low quality PVC plastisols. PVC plastisol was found as the most eco-efficient coating agent followed by polyacrylate and polyurethane resin dispersions in water. It was concluded that PVC plastisol containing non-toxic plasticizer and less than 5 ppm free vinyl chloride monomer is an eco-efficient material which, when responsibly managed from cradle to grave, provides sustainable benefits to the society.  相似文献   

19.
1978年对北京地区某聚氯乙烯工厂的14名工人和14名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了染色体畸变频率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数目的检查。 两种细胞遗传学技术——常规技术和SCE技术对长期接触环境中高浓度氯乙烯的工人的染色体的诱变效应都是灵敏的。 实验监测结果表明工人的染色体断裂频率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的数目都显著地高于对照组。14名工人的平均染色体断裂是16.5%,对照组是2.57%;12名工人的每个细胞的平均姊妹染色单体交换数目是8.27±0.45,对照组是4.13±0.11。  相似文献   

20.
垃圾焚烧中氯化物对重金属Cd迁移转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管式炉和模拟垃圾对垃圾焚烧中氯化物对重金属Cd迁移转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使用ICP-AES(美国EPA消解方法)、SEM、EDS和XRD分析技术对重金属浓度、灰渣表面形貌、成分和灰渣X射线衍射物相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氯化物的加入均使得97%以上的Cd分布于飞灰中,且随氯化物含量的增加在飞灰中的分布逐渐增加.有机氯PVC和无机氯NaCl含量的变化对Cd迁移分布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PVC对Cd迁移分布影响受温度影响显著,550℃时Cd在飞灰中分布为80.51%,850℃时Cd在飞灰中的分布上升为97.91%,但在温度超过CdCl2的熔点568℃后温度的影响较小.NaCl对Cd的迁移分布受温度影响不明显,加入NaCl后550℃时Cd在飞灰中分布为95.02%,1 000℃时在飞灰中的分布为96.58%.氯化物存在下停留时间对Cd迁移分布没有显著影响.底渣和飞灰的SEM/EDS和XRD分析表明,PVC和NaCl对Cd迁移转化作用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